<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在被女真金人“陰遣”回南宋朝廷足足九年之後,我們的秦檜右相遇到了他上位奪權的最好機會。
www.biquge001.com
根據南宋的官制,目前掛著宰相名頭的有四人︰左僕射趙鼎、右僕射秦檜、參知政事劉大中和樞密副使王庶。
這四個人當中,參知政事劉大中政治態度溫和中立,與首相趙鼎亦步亦趨;而樞密副使王庶與岳飛關系極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主戰派。
在這個內閣當中,有兩個溫和派、一個激進投降派、一個激進抗戰派。這樣的組合,包含著某種平衡的意思,體現出首相趙鼎的一片公心和苦心。
首相趙鼎無疑是公平公正的,這也是他名聲極好的原因。
而如今,既然秦檜要當獨相,包括趙鼎在內的其他內閣成員,就變成了秦檜的眼中釘肉中刺,非要鏟除不可。
至于趙鼎對于他秦檜的保薦和提拔的恩情,秦檜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在他秦檜的字典了,從來就是有仇必報,有恩莫提。
第一個受到秦檜打擊的是趙鼎的親密戰友---劉大中。
為什麼先從劉大中下手?
原因有兩個︰第一、他與趙鼎的關系最牢固,什麼事情都唯趙鼎是瞻,共同進退;第二、劉大中與父親的關系不太好。
先不管對錯,只要與父親的關系不太好,在南宋這個理學泛濫的國度,就是叛逆,就是違反孝道的精神。
于是乎,在某御史的連番彈劾之下,參知政事劉大中被貶往外地,到處州去(今浙江麗水縣)當知州。
......
劉大中被趕走了。沒有花費秦檜多大的力氣。但是,對于剩下的趙鼎和王庶,卻讓秦檜大費周章。
趙鼎和王庶兩人,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工作認真負責,完全沒有任何籍口和把柄被秦檜抓住。
面對這種情況。假如換做是幾年前的秦檜,很可能就會措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才好。
可是,秦檜畢竟是秦檜。
經歷了在女真金國的幾年艱苦歲月。好不容易才從底層爬上來,還獲得了以完顏昌為主的金國高層的欣賞和信任;回到南宋後,又小心翼翼地侍候了多位的首相大人,可謂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如今的秦檜,魔功大成,還搞不掂你小小一個南宋朝廷?
在秦檜的細心觀察之下,很快就發現了趙鼎和王庶的一個共同的缺點---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
道德高尚、誠信可靠、風度翩翩的謙謙君子。這不就是讀書人要學習的目標和模範嗎?怎麼會變成缺點了呢?
這一點,你我當然看不出來,因為我們都是好人,都是有道德底線的人。
但是在秦檜的眼里就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剛才所說的道德高尚、誠信可靠、風度翩翩等等之外。君子還必須具備一些很重要的品質。
在《論語?衛靈公》中就記載了孔子的這樣一番說話︰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矜”是什麼?
“矜”是內心的一種傲,傲要傲在骨子里面,外面對人不必傲,內在有氣節,窮死餓死可以,絕不低頭,這是矜。
孔子的這一番話,和孟子後來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句話從字面上看,當然是正能量滿滿的。但是,假如反過來使用,比如說讓高宗皇帝做出什麼言行,讓這些君子們感到不堪和委屈,又或者是影響到他們的個人榮譽,那他們不是就不爭了嗎?
問題是,怎樣才能讓高宗皇帝做出些讓趙鼎和王庶感到不堪和委屈的行為?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秦檜終于找到了一個辦法。
這個方法對于大部分讀書人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這個方法確實幫助到秦檜踏出成功的最為重要的一步。
......
秦檜獨自跑到皇宮里去,對高宗皇帝說道︰““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陛下英斷,獨與臣議其事,不許群臣干與,則其事乃可成,不然,無益也。”
皇帝你想不想講和成功?假如你想成功講和,就把這件事交給我一個人去辦,否則的話,講和永遠不會成功。
按照當時宋朝的組織紀律來說,秦檜這個做法明顯是違規的行為,擅自跨越了趙鼎這道坎,也沒有遵守“宰相共議”的組織原則。
但是,高宗皇帝已經被反對聲音搞得焦頭爛額,而他本人也確實是求和心切,竟然就這樣答應了秦檜的違規請求。
“朕獨委卿。”
高宗皇帝真的要把議和的大權只交給了秦檜一個人。
高宗皇帝很干脆就答應了秦檜的要求,而秦檜此時卻反過來要吊皇帝的胃口︰
“臣亦恐未便。**陛下更精加思慮三日,然後別具奏稟。”
秦檜的說法是,您的信任讓我感動且惶恐著,可這樣快就做出決定是不成熟的表現。現在我請您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三天。如果三天之後您還是這樣決定,那時我們才可以開始實行。
讀史每到此處,不禁要為秦檜叫一聲好。
假如拋開善惡忠奸,單以才華論,此時的秦檜就是一個天才,他牢牢地抓住了高宗皇帝的心理。
一個沒有安全感、不惜一切代價去講和的人,怕的是什麼?就是怕上當受騙,就是怕喪失他一直追逐而不可得的安全感。
換一句話說,此時此刻的秦檜,就像是手持釣竿的漁夫,雖然高宗這條魚兒已經上鉤了,但是還要先松一松魚絲線,這樣才能確保魚兒不會把線崩斷。
三天後,兩人再次私下見面。
高宗皇帝重申了他的決定沒變,一切只交給秦檜一個人去處理。
可秦檜卻再一次拒絕。他說道︰““臣仍恐別有未便,**陛下更思慮三日,容臣別奏。”
皇帝陛下您的心真的靜下來了嗎,真的確信自己想要什麼了嗎。茲事體大。為了事後永不後悔,請您再思考三天。然後再做決定。
秦檜手中的魚絲線放得越松,高宗這條魚兒越是要向著秦檜逼近。
兩人又再分開,各不相擾,又三天之後再見面。高宗議和的心更加堅定了。他重申對秦檜的支持,議和之心決不動搖。
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之外,這次秦檜還是搖頭說道︰“古人雲事不過三,兩次不足以定大事,請陛下再靜心精思三天。”
到了這個時候,高宗皇帝對秦檜完全改觀︰自從高宗登位以來,還沒有哪一位大臣象秦檜一般。有耐心、有承擔、還能透徹理解自己的意圖。
如果說這時的高宗皇帝是一個經過風浪閱盡世情的貴婦熟女,覺得世間所有男人都無法迷惑她的話。那麼秦檜已經成功地繞過了這一雷區,在她的心里深深地種下了一粒信任的種子,他是一個既可信賴又能又能掌控的男人。
三天之後。秦檜按照約定再次進宮了。
就在這一天,秦檜替高宗皇帝寫了一道詔書,明令群臣不得再干預議和之事,而議和之事就交給秦檜獨斷專行。
......
區區九天的時間,就讓秦檜獲得了皇帝的絕對信任。而同一時間,首相趙鼎已經墮入深淵。又或者說,是他自己主動地跳了進去。
在這九天里,臨安府里謠言滿天飛,說高宗皇帝如何信任秦檜,對趙鼎如何如何不滿,而趙鼎又如何硬是霸著茅坑不拉屎。
而到了最後,當高宗皇帝的聖旨正式頒布,讓秦檜獨斷議和之事。在臨安府里流傳的各種謠言,達到了一個頂峰。
“你們看看,高宗皇帝的聖旨都已經頒布下來,還不證明了皇上陛下對趙鼎的不信任,想不到趙鼎還死賴著不走,真是可恥。”
面對著漫天飛舞、愈演愈烈的各種謠言,首相趙鼎以及他的幕僚們都覺得,保持尊嚴的唯一辦法就是辭職。
正如秦檜預先所估計的那樣,趙鼎很干脆地辭職了。
趙鼎愛惜他的名聲,求名地名;秦檜追求權勢和利益,求利得利。從某一個角度而言,趙、秦兩人堪稱配合默契,各得其所了。
......
縱觀南北兩宋的官場,政治斗爭不計其數,激烈程度也相當的厲害。但是,從權謀的深度而言,秦檜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個人認為,宋朝官場上的政治斗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蔡京之前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高官之間的斗爭大多是屬于不同理念之間的斗爭,高官之間的爭斗還保持著儒家的各種風度和品質。而其中的例子,又以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的故事最為動人。
這種情況到蔡京時被終結。
蔡京之所以在官場洪流中升騰,是因為他做事沒底線,可以無恥,可以凶狠,可以借題發揮,把元 黨人碑的威力發揮到極致,敵手不死永不收手。
可蔡京也有他的底線。他一生都忠于徽宗皇帝。只能、也只敢去迎奉趙佶,終生不敢逾雷池半步。
而蔡京的底線是在秦檜的政治生涯中都被打破的。
秦檜是一個沒有底線的人,什麼都在他的算計之內。他不但在算計著同僚,也還在算計著皇帝,甚至還包括算計自己的民族。
而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要達到他的目前---獨相、制約皇帝、權利的巔峰。
ps︰
謝謝靚女007大大的打賞、0拈香一朵0大大的評價票和全訂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