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張俊到了臨安府,拜見高宗皇帝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臣當與岳飛、楊沂中大合軍勢,期于破敵,以報國家。
www.biquge001.com”
和平時期假裝激進,向皇帝要求出兵殺敵;戰爭時期又突然變成保守狀態,勸說皇帝以大局為重,退卻忍讓。
對于張俊的這些小伎倆,高宗皇帝早已經見慣不怪。
不過這一次,正好是和談的膠著狀態,張俊的這些激進的言論,正紅踢中了高宗皇帝的要害之處。
高宗皇帝當然是龍顏大怒,老子當初讓你上戰場,你死活不上,現在想和平,你居然張牙舞爪來勁了,這不是在主動找抽嗎。
張俊畢竟在南宋的政壇上跌爬打滾了這麼多年,在突如其來地挨了高宗皇帝的好一頓冷嘲熱諷之後,終于明白了當下的政治行情。
我們的張俊同志及時表態,一切行動听核心領導的指揮,保證指哪兒打哪兒。絕對不打半點馬虎眼。
......
第二個到達臨安府的是韓世忠大元帥。
韓世忠對于與金國和談的態度,從他身邊一眾親衛的打扮就能夠知道端倪。
宋武寧安化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少保韓世忠的貼身隨從和親兵大隊,自從進入臨安城以後,一直都是銅面具遮臉,鐵甲全身,沉默不語。
這種鐵血肅殺的的情緒,讓朝廷的主戰派們大為鼓舞。
你們看看,韓大帥這幅打扮,分明是給我們打氣來了,我們抗金拒和的主張又多了一個巨大的助力。
而韓世忠也並沒有讓那些拒和派們失望。
在朝堂之上行禮完畢,韓世忠對高宗皇帝只說了一句話︰“不可和,願決戰時請把最重要的地段交給我。”
高宗皇帝點頭嘆息道︰“韓世忠忠勇過人,質樸出于天性啊。這樣的人在當初南渡建國時就久經了考驗,這時雖然不那麼馴服,也隨他去吧。”
高宗皇帝的意思是。當年平叛救駕之功猶在眼前,舊恩不可忘。
雖然如此,但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韓世忠唯有退下朝堂,帶人去休息。一直到半個月,岳飛的姍姍來遲。
是的,韓世忠陪伴著岳飛再度上朝面聖了。
岳飛通過這些年打下來的彪炳戰績和治軍的嚴謹,贏得了包括韓世忠、吳 、楊沂中和劉琦在內的一大批武將的友誼。
這就是所謂的意氣相投、惺惺相惜。
這段時間因為和議的事情,岳飛與高宗皇帝即不咬弦,多次提出辭職的申請。韓世忠看在眼里,擔心岳飛在朝堂上與高宗和秦檜發生什麼語言沖撞,因此特意前來相陪,以防萬一。
......
這次岳飛與高宗皇帝見面,距離上次還不到半年時間。時間雖短。人物依舊,可形勢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半年之前,高宗皇帝意志堅定、信誓旦旦,君臣之間親密無間,要齊心協力去征服女真金人。恢復我漢家昔日的榮光。
“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余並受卿節制。”
這句話,讓人何其振奮、何其熱血沸騰。
而如今,岳飛還是那個岳飛,但在高宗皇帝的心里。妥協已經代替了勇氣,而猜嫉則取代了信任和默契。
是什麼隔閡了他們---張浚嗎,秦檜嗎,酈瓊嗎,又或者…高宗本人?
每個人的算盤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屬于他自己的一本帳。
站在岳飛的角度。他肯定認為自己沒有錯。
自己為國為民,始終如一,怎麼可能會有錯誤?反而是皇帝與他的宰相們,朝秦暮楚,游移不定!錯的還不是他們?
而站在高宗皇帝的角度。他也同樣不會認為自己有錯。
正如古人在《詩經?小雅?北山》中所記載的一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既然身為天子,撫有天下,所有的事都是我的私事;所有的人、物都是我之私有,我想怎樣就怎樣。
身為臣子的只有無條件服從才是本分,怎麼可以懷疑我、反對我、忤逆我,動輒以辭職威脅我?!
所以,錯的肯定是岳飛才對。
基于這兩種既然不同的觀點與角度,高宗皇帝與岳飛的交流,從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必然結局。
“岳愛卿對于與金國的和議有何意見?”高宗一臉平靜地問道。
對于高宗皇帝的提問,岳飛不假思索,沖口而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藏,恐貽後世譏議。”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從後來發生的結果看,岳飛的回答準確無誤,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就象他在幾個月前對張浚預測淮西兵變一樣。
可悲的是,這次岳飛的預言再一次變成了現實。
岳飛猜中了結果又如何,岳飛有先見之明又能怎麼樣?
問題在于,岳飛的這番言論,不但隱隱約約地說出了高宗皇帝的懦弱和低智,還直接地點明了宰相們的無能。
更甚的是,岳飛說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任何皇帝和當官的都無法去面對和接受的結果---後世的譏笑和非議。
“恐貽後世譏議”,這肯定是朝堂上最厲害最惡毒的罵人說話,沒有之一。
對于岳飛這樣的一種態度,誰能夠接受得了呢?
人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哪怕別人的意見再正確,也務必請以禮貌、紳士、隱晦、以退為進的方式來告訴我。
不然的話,只能視之為故意挑釁!
普通人都如此,更何況是當今的天子和當朝的宰相?
而岳飛的想法和常人有些不同。
作為一個流傳後世的英雄,他的生命是一根堅挺剛銳的長矛,一切直指核心,從不理會什麼曲折、回避。
他認為是對的,那麼就直接去做。
說到底,岳飛把政治當成了戰場,用最直接最精簡的辦法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卻不知道所謂的政治。講究的是利益,一小撮人的利益。
至于皇帝的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利益,在岳飛的眼中,從來就是同一回事。並沒有任何的區別。
正因為這個緣故。岳飛才會對參謀官薛弼說出“君臣一體,不當形跡是顧”這樣的說話來。
對于岳飛的說話,高宗皇帝氣得臉色潮紅,雙唇緊咬;而秦檜則是渾身哆嗦,目露凶光,恨不得把岳飛給生吞活剝了。
韓世忠怕惹出大事,奏請高宗,說與岳飛還有點軍事沒有辦完,望皇上恩準二人先下朝。說完,強行把岳飛拉出朝堂。
......
岳飛走了。和韓世忠一道提前離開了臨安城。
岳飛在朝堂之上大鬧一場,不但使高宗皇帝和秦檜兩人顏面無存,還再一次推高了反對與金國和談的風潮。
文官們不同意,武將們強烈反對,民間憤怒譴責。
對于全盤接受女真人的和議條款。朝廷上下,如今就只剩下了宗皇帝和秦檜兩人還在堅持己見。
對于這種情況,一直態度強硬的高宗皇帝也開始動搖了。
于是乎,高宗皇帝強忍住胸口的一道惡氣,給岳飛下達一道御札︰
朕昨與卿等面議金國講和事,今金人已差張通古、蕭哲前來議和。朕以梓宮未還,母、兄、宗族在遠。夙夜痛心,不免屈意商量。然皆卿等戮力練兵,國威稍振,是致敵人革心如此。卿等之功,朕豈可忘。若境土來復,自今尤當謹飭邊備。切宜體朕此意,益加訓練兵馬,常作不虞之戒,以圖永久安固。付此親札,想宜悉之。 付岳飛。 御押
高宗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臣們解釋。他和談的目的是為了盡孝。
你們不是整天把孝道放在嘴邊嗎?我用心良苦,你們怎麼就不能夠理解呢?
......
目前的這種情況,力主求和的秦檜不但不緊張,反而還在暗自偷笑。
對于朝廷內外愈演愈烈的反對聲,對于高宗皇帝面臨著的種種困窘,他秦檜一早就已經預見到了。
事實上,秦檜想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對于秦檜而言,對金國求和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秦檜想要的是獨相,想要的是權傾朝野,連皇帝也要受他的制約。
要達到這個目的,主戰肯定是不成的,而程度一般的主和派也不行,
在南宋這個受壓迫受侵害的朝廷,主張反抗、主張與金國抗戰到底的人多到海里去了,什麼時候才輪到他上位。
所以,他秦檜要上位,就一定要當主和派,而且還是最徹底最無恥的那種。
“上位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句話,應該就是秦檜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
對于秦檜來說,目前的形勢對他極為有利。
首先、他的金國主子完顏昌正是當時得令,幾乎完全掌握住金國的話語權,金國所有的意圖他都清清楚楚。
其次、高宗皇帝目前所面臨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他最大的依仗---左宰相趙鼎不但幫不了他,還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沒錯,趙鼎對議和是贊同的,不用開戰就可以收回河南、陝西等大片土地,還有太後等一大幫代表國家顏臉的皇親國戚,有什麼不好呢?
但問題是,他一方面想收東西,一方面卻想要面子,一方面還想著討價還價,比如派去金國的協和使者就被告知,條款里談到以黃河為界,可黃河在近年里是改過道的,一定要以沒改之前的河道為準,等等。
最讓秦檜揪心的是,趙鼎居然堅決反對取消帝號和國號去迎合女真人。
在秦檜的眼里,這個趙鼎分明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
他秦檜最瞧不起的就是這一種人。
。
ps︰
謝謝大寒尖大大、vela2003大大的打賞、沒落皇朝2大大的章節贈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