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從大殿退出之後,幾位大臣扯住姜仲,七嘴八舌地問起即將到來的那場戰爭,眾人雖然嘆服姜仲獻上的“破敵五策”,但陳梁兩國畢竟實力懸殊甚劇,如今梁帝陛下已然下了明旨,此戰退無可退,大臣們自然想問更多細節。
www.biquge001.com
姜仲一時不知先答哪個,後答哪個,又急著與範老太爺敘話,當即舉起雙手,道︰“諸位大人,諸位大人,請稍安勿躁,這樣問來,叫在下如何回答?”
追問聲遂平息下來,薛績道︰“太傅五策或能動搖陳國侵我大梁決心,然而一旦陳道略率大軍壓境而來,仍需真刀真槍作戰,戰場之外,太傅準備充分,不知戰場之上可有良策?”
姜仲道︰“不過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八字罷了,陳國有兵有將,我梁國難道就無人能帶兵作戰?”
薛績嘆道︰“那是太傅不知陳道略……”
姜仲面色一沉,叫了句“薛大人”,然後語調冷漠道︰“陛下方才已下明旨,何以陳大人還是這般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薛大人左一個陳道略,右一個陳道略,難道陳道略比魔君還要可怕?不過就是一個愛屠殺母羊的懦夫罷了!屠殺人族有什麼值得夸耀的,他哪天成了‘魔屠’才叫有本事。”
薛績面色訕訕,虞大人幫腔道︰“太傅莫惱,兵書說‘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薛大人所言陳道略之悍勇殘暴,乃是親歷其事,所見所感自與別個不同。”
姜仲道︰“與諸位大人說句心里話,還請莫怪人中輕狂。”
“怎麼會?”
“太傅請說。”
姜仲正色道︰“在下此次去姜,曾有幸與人族兩位大家有過切磋,且兩次都僥幸逃脫,第一次陳國鴻儒陳通欲以玉斧陣困殺我,第二次姜國方大家想以樊籠大陣留我在石廬,諸位大人不妨想一想,鴻儒陳通在下尚且不懼,又怎會怕什麼人屠、羊屠?此是其一;在下甘願舍棄拜在方大家門下的機會,也要回來抵抗陳國,難道還不能證明在下的決心嗎?”
雖然秦拜堯之前已經轉述過姜仲破陳通玉斧陣的事情,但此時听到姜仲親口說出,感觸仍舊不同。
“原來,他真的破了陳通大家的玉斧陣!”
心里對這件事做了最終的確認,接著又听到方大家收徒的猜測被親口證實,對這位年輕同僚的敬意不免又漲了一截,對破陳的信心也多了一成。
“陳太傅高舉,令人欽佩!”
一人出口,余者紛紛“是啊是啊”的附和,姜仲笑了笑,也沒有刻意謙虛什麼,繼而聲音不高不低地說道︰“總之大家記得一句話︰‘一切侵略者都是紙老虎’!”
此言方落,王宮頂部忽然炸開一記焦雷,眾位大人嚇了一大跳,接著听到一道清亮的聲音喝彩道︰“陳太傅說得好!”
眾人忙側頭去看,卻是紅玉公主,紅玉公主英姿勃勃,負手走了過來,重復道︰“一切侵略者都是紙老虎!此言當傳于三軍周知。”
幾位大臣諾諾應是,姜仲對紅玉公主拱手,道︰“陛下檄文已復,陳國起兵便在這幾日,屆時當好好領教一番人屠手段,臣先行告退。”
紅玉公主頷首道︰“太傅明日早來。”
姜仲遂遂與飛凰公主、範老太爺一道回範府,途中範老太爺道︰“人中所獻五策,四策在攻人心,頗讓老夫大開眼界。”
姜仲心道︰“自己其實並未受過正規系統的兵法訓練,所謂四策攻人心,是從後世戰爭中得到的啟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斗,從來不會只有一個戰場,乃是筆桿戰場與槍桿戰場的結合,有效的輿論宣傳能夠左右人心,得人心者得勝利。”
姜仲道︰“上策攻心。”
範老太爺點點頭,然後目光落在飛凰公主懷里的那只紅獅貓身上,訝道︰“這是純種的紅獅?”
飛凰公主道︰“老爺子好眼力。”飛凰公主懷里抱的紅獅貓正是紅獅退原形身所化。
馬車一路朝範府奔去。
……
陳國,陳帝新賜摘星太子府邸。陳通正與摘星太子談論伐梁之策,忽然陳通問了一個題外問題︰“太子殿下,你覺得陳人中此人如何?”
陳摘星愣了一下,隨後傲然道︰“確有詩詞之才,未見文采。”
陳通盯著陳摘星,不語。
陳摘星只好如實道︰“此人乃本宮勁敵,文采猶在本宮之上。”
“那太子如何看待此人?”
“如鯁在喉。”
“若要除掉此人,殿下願付何等代價?”
“不惜任何代價。”
陳通聲調忽而降低,多了幾分高深莫測︰“哪怕是陳道略元帥?”
陳摘星愣住,惘然道︰“太傅何意?”
陳通道︰“陳人中能破我玉斧陣,更邀月摧毀太子府,此子之能,出人意表,那日聖言雷動,天降金雨,我亦心疑與他有關,不然方詡何以會放他回梁,他既能點星、邀月、請動聖言,未必不能行刺陳大元帥于千里之外。”
摘星太子道︰“陳帥早已步入知名巔峰,絕品戰力、血海手段更是天下罕見,他陳人中再如何文氣滔天,想來也難以刺殺陳帥。”
陳通問道︰“若陳道略元帥破了廬州滅了梁國呢?”
陳摘星不解。
陳通道︰“文心歸根結底在于人心,一旦梁國城破國亡,陳人中心中必結不共戴天之仇恨,此仇若結,以陳人中點星邀月之才,何嘗不能引此潑天恨意做一首驚世絕決的殺詩?”
陳摘星忙問︰“為之奈何?”
陳通翻手取出兩只錦囊,一只置于左手,一只于右,道︰“太子殿下請看,我手里有兩只錦囊,兩只錦囊皆是凝我畢生之學所做,其中左手這只名為‘頌’,能抵御當今人族一切殺詩攻伐,隨身佩戴,文氣不侵;而右手這只名為‘祭’,不具抵御文氣之效,但佩戴之人若為文氣所殺,那出殺文者必受此文反噬,一命換一命,無處可逃。殿下認為,應將哪個錦囊贈于陳道略元帥?”
陳通雖是請問,實則亦是考驗,考驗摘星太子有無帝王心志。
陳摘星猶豫片刻,最後指向錦囊“祭”,陳通欣慰頷首,然後喚人將錦囊送往元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