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經過深思熟慮,皇帝陛下擬定的進攻目標,是一個純粹蒙古人聚居的地方——建昌。
www.biquge001.com
建昌差不多在山海關和寧遠城的正西方向,距山海關和寧遠城不到三百里。
公元一二七一年,元世祖忽必烈統一蒙族各部,建立大元帝國。公元一二七九年,元朝平金滅宋,統一中國後,改路州制為省路制。
元朝在東北設遼陽行省(治所在東寧府,今遼陽)。建昌一帶屬遼陽行省大寧路,嶺上歸龍山縣管轄;嶺下六股河流域瑞雲山(今大屯雲山洞)一帶歸瑞州(唐建威州後改瑞州)管轄(治所今綏中西南前衛)。
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建立大明王朝,初時沿用元的舊制。洪武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七年),廢元省路制為省府制,邊疆為司衛制。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建昌一帶屬京師大寧都司營州(治所龍山,今白塔子)中屯衛管轄。在永樂元年三月(公元一四零三年)大明朝廷將大寧都司遷往侏定,把寧地賜給三衛(太寧衛,朵顏衛,福余衛)實胥入烏梁海勢力範圍(治所內蒙翁牛特旗紅山),從而此地基本荒廢。
後來,在荒廢一段時間之後,土地也算是經過了足夠時間的休養生息,植物獲得了充分的繁殖生長。因此,蒙古人就將其做為了自己的一處牧場,並給他起了個蒙古名字——哈剌慎。
建昌一帶逐漸恢復起人氣之後,也引起了蒙古上層的關注。蒙古王公甦布地,從叔父色楞率所部五千人到原大寧廢境游牧。此後就一直將建昌當做了定居之所。
再後來,因為建昌附近地肥水美,牧草豐富,更多的蒙古人蜂擁而至,建昌附近聚集的蒙古人一度達到了十數萬人。後金皇太極揮兵西向,收降蒙古各部時,甦布地與乃叔色楞無力抵抗後金大兵,因此就選擇了依附皇太極。
現在建昌的蒙古人與鼎盛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也有五六萬之數。但因為年輕力壯之人,多數都要隨皇太極東征西討,因此建昌的蒙古人中,老弱婦孺的比例要高一些。
不過,這也不是建昌才獨有的現象,如今依附後金的蒙古各部,基本都是這種現狀,因此也沒有奇怪之處。
建昌城是喜峰口外,距離大明邊牆最近的一座大城,距北京八百六十里,距沈陽八百里,距山海關不到三百里。
柏山地處建昌東北部,峰巒疊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柏樹達數十萬株,是東北柏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流經錦州、葫蘆島等地的小凌河就發源在這里。
另外,大黑山位于建昌城東二十里。大黑山幅原廣闊,主峰高逾千米。
若是從地圖上看,建昌也正好卡在山海關和寧遠城的腰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皇帝陛下總感到,若不將建昌拿下或是毀掉,即便能夠將塔山和錦州等幾處城池收回,也不會為大明增加多少戰略縱深。
若是有朝一日,後金回過陽來,賊心不死又要南下,即便大明奪回了塔山和錦州等幾處城池,並且經過加固之後也能夠固守,後金他們也可繞過這些地方,直接屯兵于建昌,然後再攻擊山海關。
屆時若是錦州等地駐軍沒有回援的話,後金就可切斷他們的退路,令他們腹背受敵。若是他們能夠僥幸逃脫,那錦州等地又可輕而易舉地被後金重新拿下。
“皇上,建昌的位置……的確如鯁在喉,可……”何騰蛟看著地圖,似乎欲言又止。
“‘可……’什麼?說出來吧,”皇帝陛下卻是好整以暇,鼓勵著何騰蛟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建昌……似乎是不急之務,”何騰蛟尚未搭話,旁邊的盧象升卻已經好像自言自語地開了口。非常明顯的是,他與何騰蛟應該是持著同樣的態度……大明的當務之急,是聲援東江軍,而不是蒙古人。
皇帝陛下雖然有著一言以決之的權利,可在事情“定局”之前,在最終的決定做出之前,他是非常喜歡、並且願意與自己的兩大參謀人員盧象升和何騰蛟展開探討的。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人一起核計……豈不就等于一個諸葛亮了。因此,平時的磋商中,皇帝陛下也都是鼓勵兩人暢所欲言,而且也能夠听取他們兩人的不同意見,進而對自己當初的提議進行一些改動。
最主要的是,他不認為如此就有損于自己的英明的形象。
受皇帝陛下的三番五次的鼓勵,盧象升與何騰蛟逐漸適應了這種氣氛,也慢慢地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了。
“你們兩個……是不是都以為,大明當前的主要敵人是後金,當此東江軍的危急時刻,更應該把主要的兵力,用于對後金的打擊……”皇帝陛下說完,就不動聲色地看著兩人。
“……”兩人雖然都沒有出聲,可從他們的表情來看,也的確就是這麼想的。但是,如今經皇帝陛下這麼一說,他們也感到此前自己的想法似乎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到底哪里不對,卻一時不明所以。
“其實,你們倆看看這些,就應該明白……”皇帝陛下說著,從身邊的小幾上拿過一個封套,並且順手遞給了兩人。
兩人趕忙雙手接過,但是入眼一看,不禁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這是一份有關最近後金兵力調動、以及進攻毛文龍東江軍的情報。許許多多斥候將搜集都的情報匯集到他們這里,他們兩人又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最後匯總了這麼一份情報。
若是沒有其他更為重要的任務,這樣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兩人的日常工作。而這樣的情報匯總,也基本是三五天就要有一次。
而手中的這一份,就是兩人兩天前剛剛進呈至皇帝陛下面前的。
盧象升與何騰蛟雖然都不是一味地揣摩聖意之人,可腦筋卻也都不笨。皇帝陛下將他們兩人親自匯總的情報,又拿回來讓他們重新查看,那里面就肯定有著兩人當初忽略的東西。
因此,兩人趕忙俯下頭,認真翻閱著那份情報匯總。
在這份情報匯總中,根據後金集結兵力和物資的地點,推測了後金大概的幾條進兵路線,同時也據此對東江軍的應對,提供了幾個建議。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後金兵力的組成和集結、調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