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後來後金腹地不斷遭受襲擊的事情,慢慢地傳播開來,以至于莽古爾泰也不得不相信,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防御不嚴、令東江軍趁隙滲透到後金腹地而造成的。
www.biquge001.com
莽古爾泰也曾想抽出一些兵力,對新奠、寬奠等以前東江軍的根據之地,進行一次比較徹底的拉網式搜索,將他們活動的根本斷絕。可又生怕那樣一來,抽調兵力去搜索,前線的兵力虛弱、出現空擋之後,會有更多的東江軍棄島登陸,那就猶如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就真的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因此,當皇太極決定,要從寧遠城回師遼東半島、徹底清剿滲透過來的東江軍時,莽古爾泰雖然感到有些沒有面子,可也並沒有什麼牢騷好發。
————
皇太極自寧遠城撤軍之後,孫承宗等部獲得了**之機。
皇帝陛下下了聖旨,對他們能夠成功阻止了後金的內侵,表示了熱烈祝賀,對他們做出的犧牲,也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情,自孫承宗以下,所有前線將士無不感念皇帝陛下的聖恩。
精神方面的食糧是必須的,可物質方面的鼓勵更是不可或缺。其後,朝廷對在前線的所有的將士,按照孫承宗所奏功勞大小,一一進行了封賞。
最後,皇帝陛下也同時告誡他們,後金不是那麼容易被擊垮的,一兩次戰役的勝利,並不代表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希望諸將士勝不驕敗不餒,繼續保持旺盛的戰斗意志。
果不其然,三天之後,皇帝陛下的聖旨又到了。
原來參軍部剛剛接到斥候匯報,說皇太極回兵,並非是徹底的罷兵,而是要對皮島和獐子島的毛文龍所部東江軍進行嚴厲打擊。現在後金的兵力和物資又開始了重新的集結,其動向多半就是遼東半島。
為了牽制後金的力量,皇帝陛下下令孫承宗,待部隊休整二十天至三十天之後,選擇一萬五千至兩萬的精銳,對後金發起有限度的進攻。具體的進攻路線,由孫承宗擬定,然後報請皇帝陛下批準。
孫承宗明白,此次進攻的原則是以牽制為主,就是要讓後金首尾不得兼顧,令他們在遼東半島的戰事不能順利展開。因此,孫承宗覺得,此次本部的出動屬于比較輕松的,只需將聲勢盡可能地弄大,讓皇太極不能全力進攻東江軍就可以了。
于是,根據以上的考慮,孫承宗擬定了兩條進攻路線,也算是中規中矩。
,就是從寧遠城向北,收復塔山、杏山和錦州、大凌河堡等處。這些地方,後金撤退的時候,只留下了少量的兵力駐守,因此,大明若是進攻,應該很容易就能“光復”。這樣做的好處,是不用費多大的力氣,也不用付出多大的犧牲,可接連收復失地的訊息,肯定會激勵士氣,也為皇帝陛下的英明領導增光添彩。
對大明的士氣是一種鼓勵,那反過來對後金的士氣就是打擊了。
皇太極糾集了這麼多的人馬,付出了那麼大的犧牲,沒有從大明弄到多少好處也就罷了,好歹還有那幾座城池,雖然里面都是空空如也,可勉強也算是一個交代。若是就這麼容易又讓大明給拿了回去,面子上肯定不是那麼好看。
,就是復制一下前些時候十個百人隊潛入遼東腹地的故事,還是從蓋州等地登陸,但是規模要比那些百人隊大的多,登陸地點也可以選擇更多,反正是要造聲勢,那就可勁兒地折騰就是了。
登陸之後,一路沿著海州、鞍山、遼陽北上,做出直趨後金政治的中心沈陽的態勢,以此吸引皇太極回兵救援,減輕毛文龍所部的壓力。
這第二條進攻路線,顯然要比第一條冒的風險要大很多。因為距離後金的大部隊要近很多,雖然目的也是要使後金不能集中兵力,減輕對東江軍壓力。可若是皇太極果真回援的話,雙方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大戰。
眾將官得到消息之後,紛紛到孫承宗那里請戰。因為大家都能夠看出,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朝廷采取第一條進攻路線的可能性都非常大。本來嘛,收復錦州等處城池,既不用費多少力氣,又可以賺取更大的民心,實在是再劃算不過的事情了。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皇帝陛下也的確是這樣的打算。可又經過了一番考慮之後,皇帝陛下就改主意了。
不管是塔山、錦州,還是蓋州、海州,對于後金來說,都是屬于比較破爛的地方,即便被大明暫時佔據,皇太極也不會感到多麼的痛。
對他最大的打擊,就是面子上過不去。
而面子固然重要,可“里子”才是目前皇太極最為可慮之事,也才是有關後金生死存亡的大事。
因此,在這樣關鍵的時候,皇太極多半會舍棄沒有實際意義的面子,而會專注于更為實際的里子。他甚至還會做出不管不顧的姿態,誘使大明進攻沈陽……你不是要進攻沈陽,動搖後金的根本嗎,那就放馬過來吧。
但是,在現階段,或者在此後的短時期內,大明是沒有實力、也沒有意圖進攻沈陽的。這點不僅皇帝陛下清楚,孫承宗也同樣清楚,因此,孫承宗在擬定的計劃中,也只是說“做出直趨沈陽的態勢”,而不是“揮兵直趨沈陽”。
若是皇太極回兵來救,來的少了就吃掉,來的多了,大明就會退兵,從蓋州等處撤出。騷擾的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進行無謂的戰斗。現在著急的是後金皇太極,大明只需沉住氣與其慢慢周旋就可以了。
可若是後金埋頭于進攻東江軍,而放任大明進攻沈陽,那大明就會被懸在了半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大規模進兵的話,始終是擔心皇太極隨時回兵,切斷大明的退路。那樣的話,給養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軍心很容易動搖,甚至崩潰。
而若是不進不退的話,倒是有另一條進攻線路可以選擇,那就是從側面直接攻擊後金大軍。那樣的話,也有助于減輕毛文龍所部的正面壓力,可卻將本來是“虛”的這一招走“實”走“老”,此後就很難變招。一旦雙方接戰,也就不容易脫身。
而且,因為雙方交戰的地點是在對方控制的區域內,大明軍隊的給養路線就會暴露在後金的眼前。
對于已經窮凶極惡、窮急生瘋的後金來說,糧食和軍輜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