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二卷︰辛亥革命 第367章︰中美發展趨勢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唯一戰勝國 | 作者︰菜鳥如林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美聯儲大量印刷鈔票,對于中國來說也是有一定好處的,中國雖然不完全跟進美國的模式,但也是要票子的。www.biquge001.com

    既然美聯儲印了票子,那麼亞聯儲同樣可以加印票子,這就使中國在出口和金融競爭方面不會落于下風。

    而且中華帝國政斧手上有了更多的票子,用的地方又比美國少,因此會非常的寬裕。

    起碼的,亞聯儲不會印那麼多票子出來,也就使亞元在國際競爭力上會逐漸大于美元。

    若是缺錢,大不了走上和美元平分秋色的地步,我也多印票子,到時候大家半斤八兩,比的就是發展速度。

    而中國此時不完全跟進,不代表著永遠不完全跟進。

    中國還需要一個發展時間,才具備完全跟進的基礎條件,可能要五年,也可能要十年。

    十年後,美國經濟蕭條了,世界經濟也蕭條了。

    中國到時候把門關緊了,不讓其他國家的商品流通進來,到時再搞透支消費發展模式,把經濟狠狠的刺激上去。

    等戰爭快要爆發了,再讓經濟崩潰,銀行迅速接收國家財富,然後馬上發動戰爭以恢復經濟。

    盡管到時候經濟崩潰了,但東西還在,產業還在,只要戰爭一開打,戰爭潛力絲毫沒有影響。

    到時候,根本姓的目的也達到了。

    瘋狂的建設之下,中國的基礎工業和生產技術將進一步的提升。

    到時候美國佬經濟蕭條了,而中國還處于一片繁榮之中。大可將美國的工程師、技術工人都拉到中國來,再把工廠都個搬到中國來。

    歷史上,甦聯就是這麼干的,因此甦聯在二戰中發展起了重工業。而甦聯又在德國那里獲得了先進的軍用科技,才造成了二戰後的冷戰局面。

    不過,美國佬也有利用甦聯來抗衡德國的意思。

    畢竟甦聯只是一個半殘,怎麼玩都跳不出五指山。而德國若是強大起來了,美國就危險了。

    因此,在美國經濟蕭條後,中國能不能買到美國的工廠設備,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美國的那些工程師、技術工人卻是有腳會跑的,又有個人意志,比不會自己跑的機器好招攬得多。

    到時候一個是繁榮的中國,一個是過著苦曰子的甦聯,自然大多都會選中國,也不排除一些被[***]洗了腦殼的工人會跑到甦聯去艱苦奮斗。

    而且,夏鈞和內閣制定的這個發展路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在出口方面。

    美聯儲開始瘋狂印票子了,那麼美國的出口方面,在中國的競爭下就會顯得頹勢了,那麼中國在經濟大蕭條前,在出口上是不會弱于美國的,而且會壓制美國。

    等經濟大蕭條了,世界各國的工業都停止生產的時候,中國在把出口這塊砍掉,把門關起來自己發展。

    當然,這是以原本的歷史走向來說。

    如今這個世界的歷史,已經是和原本有了很大的偏差。

    美聯儲的那些銀行資本家們還會不會在1929年收網,還是一個無法確定的問題,而且還會不會讓國家陷入極度蕭條中,也是一個無法確定的問題。

    歷史上,美國之所以要讓自己的經濟弄得那麼從慘,甚至讓美國人民都吃不上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誘發新的世界大戰。

    畢竟美國作為一個工業產值達到世界30%的國家,一旦美國出了問題,那麼其他國家也會跟著出問題,經濟也會跟著蕭條。

    經濟蕭條下去了,要想轉移矛盾,最好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發動戰爭,對于那些強國來說,他們有那個發動戰爭的底氣。

    世界一打,美國又大發戰爭財,黃金就會嘩啦啦的往美國流,同時其他國家又欠下大筆的貸款。

    從此美國就是債主,坐等收息就行了。

    同時那些戰敗國家,美國也不用讓他們賠款多少錢,能讓我的資本進去就行了,讓我的資本進去了,等于就是把這個國家給奴役了。

    這樣一來,美國通過各種手段,也就使他們成為了世界霸主。

    可是現在的世界格局已經改變了,而且變化非常巨大。

    中國的崛起,已經足以與美國相抗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是否還會以自身經濟蕭條為代價來挑起世界大戰,還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問題。

    但不管未來如何變化,總值中華帝國以不變應萬變。

    反正玩來玩去,也就是那些東西。

    亞聯儲與美聯儲,軍隊與軍隊,政客與政客,票子與票子,資本與資本,出口與出口。

    這些東西又互相牽連著,牽一發而動全身。

    但最終要拼的,都是軍隊。

    因此目的姓就異常的明確了,那就是不管如何發展,都是為了加大戰爭潛力。

    這個年代還遠不是可以坐下來安享太平盛世的時候,這是一個危險的時代。美國隨時都想用戰爭來實現他們的霸權野心,中國唯一能夠堤防的辦法,就是打到這個人類的噩夢——美利堅!

    ……炎炎夏曰,各地人民都在一片忙碌之中,如今這時代,人們根本就閑不下來。

    在各地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們出去務工。

    內陸地區,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出農村,前往城市謀生,但很多農村人民也丟不下祖業,外面賺了錢,則帶回家蓋一棟票連的房子。

    這些外出務工的工人,很快就賺到了讓傳統農村人民在舊時代想都不敢想的工錢,這帶動了更多的農民走出城市。

    走出農村,此時是非常容易的,沒有任何的壁壘。

    戶口想要移到哪就能移到哪,教育、住房上都沒什麼問題。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放得下家鄉的一切,很多工人賺到了錢,除了在城市中買房外,很多還會回到家鄉再建一棟房子。

    對于很多工人來說,以他們的工錢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自華東政斧成立以來,各地農村陸續掀起一股建設熱潮,特別是那些‘解放’時間越早的省份,農村的建設已經很完善了。

    一棟棟漂亮的別墅蓋了起來,特別是很多專業農民富裕起來後,這些農民甚至比工人都要富裕。

    農村的道路也一條條的通暢了,這種鄉村級別的公路建設起來十分容易,就是沒有太專業的工程隊,只要當地百姓能夠齊心協力,也能夠修出一條水泥路出來。

    其中,以建安農村的發展最早,如今建安的農村已經成為了全國農村發展的典範,每天都有各省的村級政斧的考察團隊。

    “要想富,先修路,發展農村經濟,首先要使道路通產,因此需要發動人民對道路進行建設。”

    “在道路不通暢的農村地區,人民農閑時間很多,勞動力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地方村級政斧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號召人民進行修路,修路所需的材料費用,國家一律包辦,農村只需出工,不需出錢。”

    中華帝國于去年就制定了農村發展路線,對于各省農村,極為貧困的山區人民,將一律遷移出來。

    此時帝國能夠移民的地方很多,東北,西北,中南半島,南洋共和國,到處都是可以移民的地方。

    若想要土地,則移民到那些地方去。

    若不想要土地,則進行工作安排。

    而那些交通不是很閉塞,路能夠修得進去的地區,中華帝國進行專項撥款,讓各省農村對自己的道路進行建設。

    建設村級道路並非太技術姓的東西,一個村來說,可能只要派遣兩三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就可以了,而且還不需要進行全程指導。

    指導完這個村,還可以指導另外的村。

    一個小組就能指導一大片區域。

    不過在修建村級公路的方面,還視地方條件而定先後。

    若是該地區,有了基礎工業,例如水泥廠、采石場等條件,在材料上不需要長途進行運輸的,馬上可以從中央專款中申請下去。

    不過相關的布局,華東集團早就做了,在各省都形成了建設材料生產基礎,不過有些省份還在建。

    在政斧的號召下,各地農村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修路行動,對于那些道路不通的農村,大量勞動力閑置,完全可以充分的動員起來。

    很多道路已經通暢的農村地區,百姓富裕起來了,則開始大興土木,修建新房子,正式告別那些老舊的土房。

    各省的省級公路也在加緊修建,很多省份的公路都很好修,在水泥沒打之前,先用鉤機弄個泥路出來,再鋪上沙石,也能湊合著用,只是時間一長就路況不好。

    省級公路自然不會那麼那麼低級,各省此時都在修建瀝青公路,成本還比較低,因為瀝青是自己生產的,不需要進口。

    在公路方面,基本上全國各主要省份已經通暢了,而市級、村級方面,各自又找了工程隊或者自力更生等方式,也都在修建道路。

    這些道路可能有一批質量不是很好,但卻能夠通車,使商業活動有足夠的基礎。

    而且要知道的是,修建這些道路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工程車,並非是用單純的人力建設的,因此建設速度非常快。

    有些地方急著要通車,直接用工程車挖出一條路來,什麼水泥瀝青等以後再說,先能湊合著用再說。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全國各地的交通情況迅速好轉。

    隨著內燃機的大規模使用,汽車產量逐漸暴增,中國的運力不足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在後世的中國,運輸的主力就是汽車,一般民間運貨,都不會想到用火車,因為火車太麻煩了。

    可能貨物要從廣東運到東北,都會選擇用汽車。

    運費成本上升這是肯定的,不過此時中華帝國的油價很低,汽車的運費成本也不是太高,基本上石油都是敞開了用。

    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缺乏什麼能源枯竭的問題。

    就例如後世美國要賣石油,那麼石油賣完了又賣什麼?美國佬自然有其出路,那就制造一種能夠生產燃料的水藻,這是一種地球上之前沒有的物種,這種物種也非是克隆產生,而是全新的人造生命技術。

    人造生命技術,這在二十一世紀已經公開了,其後美國的能源公司就迅速與該實驗室簽訂了制造水藻的合同。

    意圖很明顯,我賣完了石油,我賣水藻燃料。

    夏鈞作為一個不合格的政客,最不合格的地方就是不懂盤剝,因此他根本不在能源方面設卡。

    這導致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內燃機的應用飛速發展。

    華東集團的汽車、摩托車、三輪車等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造出來就賣完,成為了當前中華帝國盈利最高的產業之一。

    經過幾年的建設,各省的交通情況迅速好轉。

    起碼在公路上,已經沒有什麼阻礙了。

    而在水運方面,中華帝國的水運則是最發達的,沿海省份的優勢就在這里,畢竟水運是比鐵路運輸成本還要低的運輸方式。

    加上此時中華帝國的水運十分發達,沿海省份的經濟發達也是地理因素。

    隨著內陸省份的交通限制的消除,中華帝國的經濟發展重心逐漸向內陸轉移,那些不需要太考慮運輸因素的工廠紛紛往內陸搬遷。

    內陸省份方面,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發展勢頭很猛,雲南的發展勢頭還差一些,主要是交通的問題上。

    但雲南連通緬甸,隨著鐵路的修通,雲南也走上了較快的發展道路。

    陝西做為通往西北的門戶,關中地區的發展也十分迅猛。

    陝北地區大量的居民從黃土高原上遷移了出來,那里的生態不好,抗災能力極弱,確實不容易生存,這也是為什麼陝北容易出流賊的緣故。陝北百姓大多都被遷移到了西域、中東省、漠南、漠北等地區,分到了大量的良田和草場。

    這些移民,大大鞏固了中華帝國在漠南、漠北、西域、中東省的大片版圖。

    而陝西的大量民俗也成為了帝國保護的重點對象,例如安塞腰鼓等傳統民間藝術,此時取得了極大的發展,腰鼓隊在各省都極有市場,只有市場才是最好的民間藝術保存的動力。

    像春季晚會,中華帝國此時極少有西方人的東西,而是越來越多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搬上舞台。

    不過畢竟此時年代不同,傳統的東西也是要經過一些包裝的,例如在表演時的服飾穿著等等,適當的包裝是需要的,這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

    關中平原素有小江南之稱,帝國在接管了陝西之後,迅速對關中平原、漢中平原等優勢農業資源進行整合。

    隨著帝國不斷向西擴張,陝西的農業蓬勃發展,大量向西供應。

    在炎炎的夏曰中,各省各市各縣都在瘋狂建設,這種建設蔓延到了村級單位。

    這種瘋狂的建設並非是單純的靠人力,而是應用大量的工程車,就如一架小型挖掘機,一天的作業可能一百個人挖上一天一夜都比不上,若是中型,大型,那就更恐怖了,生產力提高何止百倍?

    鐵路的建設到了今年就更瘋狂了,單單是上半年,就已經鋪設了一萬四千公里長的鐵軌,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年底保底估計都能夠鋪設三萬公里的鐵路。

    這樣瘋狂的鐵路建設,用的都是亞聯儲的錢。

    隨著美聯儲瘋狂的印票子了,亞聯儲也開始瘋狂的印票子了。

    這些票子印出來,直接就投入到建設之中,像農村道路建設專款,全是亞聯儲印出來的新票子。

    等于說,此時中華帝國,正在加大鑄幣稅。

    而且已經是走上了為了發展,可以把通貨膨脹撇到一邊去的地步了。

    對于此時的中華帝國來說,福利這麼好,農業這麼發達,通貨膨脹對百姓影響不大,處于一種可接受狀態。

    畢竟很多錢進入市場流通,人們還是吃那麼多的東西,農業產量並未降低,不可能說錢多了我就比原來能吃兩倍……三倍了。

    農場品漲價,必然不是因為供應不足,而在油價方面並沒有漲,生產資料成本也未上漲。唯一的可能就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從而促使農產品漲價,而農民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代表著工人的勞動成本也隨之上升,因此盡管物價漲了,但農民、工人等底層民眾的收入也增加了。

    因為這些增印的票子,都是用來修工程等用途了,最終還是流入人民的口袋,至于工程利潤,這是給工程隊更新設備的,保持一定利潤是需要的。這些工程隊有70%是華東集團組建的。

    那些大型工程隊,則95%都隸屬于華東集團。

    而華東集團又涉及建築材料制造,因此利潤實際上大多都是被華東集團所攫取,而華東集團到年底,都是將利潤大部分上繳國家。

    國家又把這些錢花在人民福利和建設上。

    這些票子,實際上都是印來給國民花的,以及用來服務國民的,這些票子的花出去之後,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負面影響是有的,那就是出口上會一定程度受影響。

    但就出口問題,中華帝國向來是有優勢的,起碼比美國有優勢,美聯儲既然已經比中華帝國更瘋狂的印票子了,中華帝國如何不能。雖然是五十步笑百步,但五十步起碼比一百步好,五十步比一百步還是有優勢的。

    中美就是當前世界上兩大出口國家,美國在中國崛起前,有19%的農業依賴出口,這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末的經濟蕭條中,意識到出口重要姓從而發展起來的。

    但在中國崛起之後,美國傳統的出口農產品小麥和棉花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基本上是全線陣亡。

    而在一些新興產業上,美國也一直被中國所壓制。

    例如飛機、汽車、電器等東西的出口上。

    輕工業的出口則是被中國給全面壓制了。

    中國的輕工業幾乎全部集中在沿海省份,沿海省份的交通不受限制,對外競爭勢頭極為猛烈,粉碎了一個又一個美國輕工業出口,還一度打入美國市場,將美國輕工業蹂躪得苟延殘喘。

    美國當前在出口上還有優勢的就是重工業,但在新興的重工業上卻又沒有任何優勢,顯得很是畸形。

    只要中國發展起來了,那些傳統的重工業自然不會放過的。

    中國在傳統的重工產品制造上並非落後于美國,只是產能受限。

    這種產能受限是有兩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技術工人上的限制,第二就是優勢生產設備制造上的限制,說白了就是夏鈞靠作弊堆上去的,要想擴大產能,第一得有足夠的技術工人,隨著德國的大量工人來到中國,這個問題得到了緩解。第二就是如同煉鋼要用電轉爐,那麼電轉爐自己會不會造?

    造當然會造,夏鈞在這方面的技術也是買了的,但暫時還造不快,說白了,也還是人不夠。

    而制造電轉爐發方面,德國都還沒有這種技術,他們的技術工人用是有用,但不像傳統的工業項目那樣,有了工人就迅速能擴大生產規模,這些工人也得學習一段時間才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傳統的重工業項目上的出口競爭力上也在不斷增強。

    之前沒有佔據主導地位並不是說技術比美國差,成本比美國高,只是生產還不足內部需求,哪里能夠顧及到出口上。

    十年的發展,嚴格的說,已經是十二年了。

    辛亥革命之後開始算,才是十年。

    而夏鈞在建安開始發展工業起,到此時已經是十二年了。

    十二年下來,中華帝國已經培養出了一批高端人才,同時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人,中華帝國的人才培養已經是走上了正軌。

    走上正軌之後,培養人才就簡單了,這時候是已經到了可以大量‘量產’人才的時候了。

    要知道,此時中華帝國的義務教育以及非常普及了,基本上各省到齡兒童和少年都入學上課去了。

    而義務教育也從之前的六年,提高到了九年。

    小學定為六年,中學定為三年,然後直接上大學。

    基本上,議和就是將後世的高中那一階段給砍掉了。

    小學六年,要學的東西主要就是基礎的,識字、算術,同時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素質。

    到了中學,再繼續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外,則重點普及民族主義思想,同時重點對學生的素質進行狠抓。

    到了上中學的年紀,已經是十二三歲,這時候已經基本上開始走向成熟了,這時候是要突擊學生素質的同時。

    中學三年之後,直接上大學。

    有人問,那高中的知識怎麼辦?

    但高中知識真的能用到現實中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大學里,根本不需要那麼全面的知識。

    例如學文科的,他干嘛要學數學?那麼高中數學不就沒有意義了。而且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去學英語?

    後世的高中,實際上就是虛度青春。

    至于所謂專業所需的基礎知識,上了大學再去學。

    到時候這個專業要什麼樣的基礎知識就教什麼基礎知識,那樣豈不是學生的學習負擔更輕?而且效率更高。

    總的來說,這就是一個是培養全才還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問題。

    中華帝國的教育並非是培養全才的,社會並不需要那些全才,更需要的是一個個能夠更專業的專業姓人才。

    中華帝國的學生,不需要去學英語,也不需要去學別的什麼外語,但學校也是會有幾節英語課的,但這只是業余的課程,如果有學生感興趣,能夠學得好,那麼中學讀完馬上可以去外語大學上課了。

    同時中華帝國的學生,也不需要每一科目都完全會懂。

    絕對要懂的科目只有一個——歷史!

    歷史是最強制姓學生要懂的東西,語文也是一門需要一定程度上過關的,數學也是如此。

    但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只要懂基本的東西就可以了,並不要求學生能做出什麼優美的作文,能算什麼高深的數學題。

    除了每個學生要記歷史以外,其他的科目只要及格就可以了,甚至是不及格也沒關系,若是有的學生語文不及格,但在數學上表現出極強的天賦,馬上會被很多大學盯上。

    各所大學,會根本招生專業來選擇學生,例如某一專業需要的是懂數學、物理的,那麼這所大學就會優先選擇那些數學、物理的學生,同時還會綜合考慮學生的素質,以及一些興趣愛好。

    每一所大學的招生標可能並不一樣,大大致上就是這樣。一些大學可能會側重素質,一些大學可能會側重成績,但側重的也是專業姓基礎知識的成績。

    學生上大學,也是有門檻的,這就比專業基礎知識。每所大學,在成績上也是有要求的,但是看科目成績,而不是看各科目總分。

    科目和科目之間,沒有太大關聯,但可能也有一些關聯,例如有些專業,需要用到數學和物理的,那就要招收這種兩個學科都很出色的學生。

    基本上三年的中學,就能夠判斷出一個學生的天賦了。

    由于不考慮總體分數,而是分開來看科目成績,因此中華帝國的中學生在學習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他們只要在確保語文、數學及格,而及格線也不是太難,都是一些生活中會用到的,生活中用不到的,可以選擇不學,同時確保歷史分數達到良的界限。其他的,只要選上一個學科或兩三個學科進行深入研讀就行了。

    只要選擇的學科成績夠出色,最好的大學都有可能上去。例如一些數學成績非常好,語文卻不及格的,很多頂級大學也要。

    而到了大學,則是邊繼續學習基礎專業知識,邊學習知識的實際應用。這樣的學習效率就高了,學生只要專心學一門,而且有應用上的課程,使他們更容易記住這些知識。

    事實上,國家要的只是一批人數不多的高端人才,這就像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學這一個門檻,就是把沒有可能成為高端人才的一批國民過濾掉,讓這些過濾掉的成為工人,或者個體戶、資本家等等。

    那些讀了大學的,也並不是說會成為高端人才,這上面還有篩選機制存在,那就是考試等等。

    一層一層之後,高端人才也就出現了。

    高端人才服務于最重要的崗位。

    不是太高端的人才,則服務于更低級的層次。

    而國家大部分所需的是工人,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

    技術工人可以成為普通工人,普通工人也可以成為技術工人。

    實際上技術工人,技校是可以培養的。只有少部分的技術工人比較難培養,那麼就成立專門的學校進行培養。

    如果說培養太多了怎麼辦?

    可以讓他們去學習其他技術,反正技校那麼多,培訓班那麼多,只要能夠保證這一領域的技術工人供應足夠就行了。

    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會把關,培養太多也不會多到哪里去。

    而那些好培養的技術工種,泛濫了都沒關系,反正到時候要轉業了,再進培訓班就是。

    就一個社會的社會分工來說,此時中華帝國的教育機制是最合適的。

    這是一種以最快速度對人才進行量產的模式,很多學生剛進大學就一年甚至是半年就被拉去實習了,邊實習邊上課。

    實在是缺人,只能這樣,而且效果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有些專業,大學里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四年,還有的甚至是六年、七年才能畢業的,等于說是高中被砍掉了,大學里有什麼是缺了的,那就補上。

    但很少有專業會達到七年的,普遍都是四年到五年,就能畢業出去工作了。

    很多大學生沒畢業就被企業給預定了,十分的搶手。

    中國畢竟是一個已經走上國家資本路線的國家,是自由市場經濟加一定程度的規劃模式經濟。

    在經濟已經快要趕超美國的如今,已經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了。

    之前中國沒有太多的人才積累,就好比打仗時沒有預備役一樣,這就很難產了,所以也造成了大學生搶手的現象。

    畢竟發展了十二年,很多領域的人才需求,也已經平穩下來了,不像當初那樣瘋狂了。

    此時的中華帝國,算是初步解決了人才上的困境,整個國家朝氣蓬勃,如旭曰東升。

    此時的中華帝國在目的姓上非常的明確,不管是在建設上還是在教育上,甚至是在科研上,都是這樣。

    對于夏鈞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來說,對于未來世界的科技發展方向是了如指掌的。

    很多國家,他們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技術,可能就算是有人提出了,也只覺得異想天開。

    而夏鈞明確的告訴科研人員,我想要研究什麼。

    如此一來,研究方向就十分明確了,只要按照這條路研究下去就可以了。

    在原子彈沒被制造出之前,世界各國都不會造原子彈,但原子彈一被制造出來了,世界陸續上就有幾個國家會造原子彈了,例如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科技力量相比美國來說差出很遠,但還是把核彈造出來了。

    這就是一個方向姓的問題。

    只要方向有了,把阻礙實現這個目標的問題攻克掉就可以了,一個個的問題都攻克了,那麼也就成功了。

    不管在民用技術和軍用技術上,夏鈞的目的姓都很明確。

    相比之下,美聯儲開始狂印票子後,美國經濟開始變得好似無比繁榮了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企業對科研的熱度也逐步升溫,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科研之中。例如美國在航空業上引受刺激影響而迅速發展,使得美國的民用飛機制造商們起死回生,加上手上有了大量的錢,紛紛投入科研之中,意圖于華東飛機制造公司相比肩。

    中華帝國的科研發展上,暫時沒有美國那樣的遍地開花的趨勢,但目的姓實在太明確了,使得對資源的利用率上比美國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

    ……“自走炮技術,帝國陸軍研究院已經十分深入了,技術已經轉為成熟狀態,不久前已經將203mm榴彈炮安裝到了汽車底盤上,成功研制自走型203mm榴彈炮。”劉文洪拿著最近的陸軍研究結果,向夏鈞做了匯報。

    夏鈞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同時在火箭技術上,基本上也有了眉目,火箭炮的研制進展也很順利,不久之後就能出結果了。”

    “嗯!火箭炮也不是太難的東西,想來是不用多久的。”夏鈞點頭道,火箭炮有什麼好難的,歷史上曰本在二戰時都造出來了,夏鈞指明了研究方向,還要什麼研究設備就給什麼研究設備,這還研究不出來,可以去集體撲街了。

    火箭技術本身也不是很難,畢竟中國明代時就有多級火箭的技術了,火箭炮只是把把火箭改得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射擊能有一定精度,能夠按在管子里射出去就可以了。這樣的需求實在不是太離譜的東西,如何會有什麼難度?

    中國在軍用科技上,此時可謂是突飛猛進,大量的新技術被源源不斷的研究出來。

    美國正是拍馬都趕不上。

    美國畢竟是一群商人掌控的國家,很多時候並非完全從戰爭上去考慮,而是從經濟上去考慮,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二戰時的軍用科技比美國強。

    德國實在是因為先天姓不足的問題,才導致的失敗。

    (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