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3170章 不就是以夷制夷吗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大国军垦 | 作者:大强67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2966章 不就是以夷制夷吗

    随着军垦种业的崛起,叶雨泽意识到,单纯依靠丽莎·王分析公开数据库和拉杰·帕特尔的“探索性研究”已经不够了。m.biquge85.com

    他们需要更前沿、更核心、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这无异于要在巨头们的保险库里取东西。

    “哥,咱们得升级‘物流系统’了。”

    叶雨泽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串串复杂的基因序列代码,对杨革勇说:

    “实物种子传递风险太高,咱们得主要靠这个。”他敲了敲键盘。

    一种全新的、更隐蔽的数据传输方式被开发出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加密数据包。

    “图像隐写术”:将关键的基因标记点数据,转换成像素点的微小幅值变化,隐藏在地窝子体验营游客们拍摄的海量风景照片、搞笑摆拍照中,通过公开的云盘进行传输。

    军垦种业那边有特定的解码程序,能像提取藏宝图一样从这些“普通”照片里还原出科学数据。

    “音频密码”:利用农场定期举办的“乡村音乐节”,将一些实验参数编码成特定的音符序列,混录在现场演出的音乐中,通过网络直播流传出去。

    在外人听来是一段即兴的吉他solo,在军垦种业的接收端,却是宝贵的耐寒性状表达谱。

    “社交暗语”:他们甚至利用地窝子体验营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一些看似是营销文案、游客感言或农场趣事的内容。

    比如,“今天又有一位勇敢的挑战者在我们‘极限地窝子’住了三天,他说感受到了‘g-T-c-a’四种基础能量在体内循环!”

    ——懂行的人一看便知,这提到了Dna碱基(g、c、T、a),暗示某项与Dna基础研究相关的进展已通过这个渠道传递。

    这些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被监测和拦截的风险,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容量也呈指数级增长。

    军垦种业的研发团队,几乎能与美国这边的“影子团队”近乎同步地获取关键研究进展。

    然而,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内部。拉杰·帕特尔这位理想主义者,在深入参与项目后,逐渐察觉到一些异样。

    他发现自己的一些“探索性”研究成果,似乎在华夏某个他从未听说的公司那里,以惊人的速度变成了实际应用的专利雏形。

    他虽然认同技术普惠,但对这种模糊的知识产权边界感到不安。

    一次,他直接找到了叶雨泽。“叶,我希望我们是在为全人类的农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某个特定国家或公司的工具。我需要知道,我的工作成果最终流向哪里?”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

    叶雨泽没有慌乱,他早已准备好说辞。他带着拉杰参观了那个对外的“农业技术交流中心”。

    展示了他们与(虚构的)“国际小农户联盟”的合作计划书,上面罗列着旨在帮助非洲、东南亚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项目蓝图。

    “拉杰,你看,”叶雨泽语气诚恳,“军垦种业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以成本价向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种子。”

    “我们的技术,通过他们,才能最快地惠及最需要的人。商业成功是为了可持续地支持这项公益事业。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

    这番半真半假、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话,暂时安抚了拉杰。

    但叶雨泽知道,像拉杰这样聪明且富有良知的人,不能长期依靠谎言来维系。

    他必须加快步伐,在拉杰彻底起疑或出现其他变故之前,拿到最关键的成果。

    叶雨泽和杨革勇的目标,锁定了一项被称为“光合作用优化引擎”的颠覆性技术前期研究。

    这项技术旨在通过修改关键光合作用酶的基因,显著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理论上能让主要谷物产量提升30%以上。

    该技术的核心理论由一位性格孤僻、几乎不与产业界来往的顶尖植物学家,斯坦福大学的艾略特·福斯特教授掌握。

    福斯特教授如同守护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但他的“火种”锁在重重的学术壁垒和个人原则之中。

    常规的接触方式——高薪聘请、合作研究——全部被他拒绝。

    “这是个硬骨头。”叶雨泽皱起眉头。

    “硬骨头就用硬牙口啃!”杨革勇发狠道。

    他们制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叶雨泽通过多方运作,让军垦种业的一位研究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合理合法”地进入福斯特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课题是公开的、不敏感的)。

    这位研究员代号“园丁”,真正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观察、记录,尤其是福斯特教授那些未曾写入论文的、关键的实验思路、失败经验和灵光一现的猜想。

    同时,杨革勇负责外围策应。他摸清了福斯特教授的生活习惯,发现他每周六上午会固定到校园附近的一家特定咖啡馆看书。

    杨革勇安排丽莎·王“偶然”出现在那里,与教授“偶遇”,并就一些复杂的计算生物学问题(这些问题恰好与光合作用优化相关)向教授“请教”。

    福斯特教授在学术上是个纯粹的学者,对于能提出深刻问题的年轻人颇为欣赏,在轻松的咖啡氛围中,往往会透露一些关键思路。

    这些碎片化的、非正式的信息,通过“园丁”和丽莎·王两条线汇集起来,再经由叶雨泽组织的团队进行整合、分析、验证,逐渐拼凑出“光合作用优化引擎”的技术路径图。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拼图。

    但每多一块拼图,离终极目标就更近一步。

    军垦种业的团队根据这些情报,已经在国内开始了平行的、验证性的实验,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令人振奋的进展。

    就在“普罗米修斯”计划稳步推进时,之前的隐患开始显现。

    阿格西生物科技公司并未完全放弃怀疑。

    他们通过一些非公开的专利分析发现,军垦种业近期的几项核心专利,其理论突破点与几年前米国几家顶尖实验室发表的某些基础研究论文存在高度的“巧合性”。

    而这些论文的主要参与者或相关人,或多或少都与叶雨泽的农场存在交集(如丽莎·王是其中一篇论文的第三作者,拉杰·帕特尔曾在相关研讨会上做过报告)。

    更糟糕的是,拉杰·帕特尔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偶然遇到了他在孟山都的前同事,对方如今在阿格西工作。

    闲谈中,对方提及阿格西正在调查技术泄露问题,并隐晦地提到了拉杰现在合作的“华夏背景农场”。

    拉杰回来后,情绪明显不对,再次向叶雨泽提出了质疑,这次他的态度更加强硬。

    叶雨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对手已经摸到了门边。同时,丽莎·王的签证即将到期,面临是否续签的问题,这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雨泽,风声紧了,咱们是不是该收网了?”杨革勇担忧地问。

    “还差最后一把火!”叶雨泽眼神坚定,“‘光合作用优化’的核心密钥我们快要拿到了!现在撤,前功尽弃。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风暴真正来临之前,把最重要的东西送出去!”

    叶雨泽决定兵行险着。他启动了一个备用的紧急传输通道,准备将截至目前关于“光合作用优化”的所有整合情报,一次性打包传回国内。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安排丽莎·王、拉杰等人可能的撤离路线,并清理农场内部可能留下的痕迹。

    最后的传输时刻到了。叶雨泽选择了一个看似最不设防的时机——农场举办大型“西部牛仔烧烤之夜”,游客、员工、甚至周边居民都聚集在一起,人声鼎沸,网络流量激增。

    数据被分割成无数碎片,利用现场开放的wi-Fi网络(经过特殊加固和伪装),混杂在游客们上传视频、照片的海量数据流中,流向多个中转服务器,最终指向国内。

    就在数据传输到最关键部分时,农场外围出现了几辆没有任何标记的黑色suV。阿格西公司的人,可能还联合了某些官方力量,终于采取了行动。

    杨革勇早已布下眼线,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他们来了!”他通过对讲机低吼。

    叶雨泽临危不乱,启动了“金蝉脱壳”计划。农场瞬间灯火通明,音响开到最大,播放起激昂的西部牛仔音乐。

    预先安排好的“节目”上演——几十个穿着牛仔服、戴着面具的员工和志愿者,骑着农场饲养的马匹(和一些租来的),开始了一场混乱而喧闹的“夜间骑马游行”,巧妙地冲散了对方的包围圈,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在混乱的掩护下,最后的数据包顺利发送完毕。

    丽莎·王被迅速带上另一辆准备已久的车,送往机场,她将“如期”回国探亲。

    拉杰·帕特尔则被叶雨泽亲自拦住,叶雨泽将一部分真实的、关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计划资料塞给他,恳切地说:

    “拉杰,记住我们的初衷。这里不安全了,但我希望你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叶雨泽最后的“真诚”,拉杰心情复杂,但选择了沉默和配合。

    当调查人员突破“狂欢”的人群,进入农场核心区时,他们只看到叶雨泽和杨革勇正满头大汗地指挥着“维持秩序”。

    抱怨着“不知道哪个混蛋搞的恶作剧”。对秘密实验室的突击检查,也只发现了一些完全合法、用于普通育种的设备和材料。

    那些最核心的基因编辑仪器和组织培养样本,早已被杨革勇利用农场复杂的排水系统和不为人知的地下储藏室转移或销毁了。

    调查无功而返。缺乏直接证据,加上农场旅游业务带来的当地影响和就业,使得对方无法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数月后,华夏。

    军垦种业在京城召开了一场轰动全球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光合作用增效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并以此为核心,推出了新一代“丰稷”系列作物种子,预计可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发布会上,军垦种业的首席科学家(其中一位,正是当年以访问学者身份派出的“园丁”)自信地介绍着技术细节,回答着来自全球媒体的提问。

    所有的技术路径、专利文件都清晰、完整,看不出任何直接抄袭的痕迹,更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次精准而高效的创新集成。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巨人”的肩膀,是如何被艰难地触及的。

    同一天,在加州农场。

    地窝子体验营依然热闹,新的“作精”们继续着他们的表演。叶雨泽和杨革勇站在那个熟悉的高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

    “结束了?”杨革勇问。

    “一个阶段结束了。”叶雨泽回答,“阿格西他们这次吃了哑巴亏,不会善罢甘休。以后的环境会更复杂。”

    “那咱们……”

    “咱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半。”叶雨泽眺望远方:

    “军垦种业现在已经拿到了通往世界顶尖种业俱乐部的钥匙。接下来,是他们在明处拼杀的时候了。而我们……”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种更深谋远虑的神情:

    “我们需要寻找下一个‘地窝子’了。也许在南美,也许在非洲。世界上需要更好种子的地方还有很多,而‘借鉴’与创新的游戏,也永远不会停止。”

    杨革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老伙计的意思,咧开嘴笑了:“成!反正挖坑埋人……不对,挖坑种地这事儿,咱是专业的!”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脚下这片充满了荒诞与真实、喧嚣与秘密的土地融为一体。

    加州的农场,作为一段传奇的注脚,将继续它的热闹。而叶雨泽和杨革勇的故事,如同那颗被优化了的种子,一旦扎根,便会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悄然蔓延。

    以夷制夷是老祖宗的智慧,而叶雨泽和杨革勇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