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正如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那样,这次宁卫民回京真的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www.biquge85.com
由于他手里有了足够充裕的金钱,因为他从日本收割回来数亿元的合法财富。
由于对比此时国内的经济状况,属于相当夸张,差不多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
他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需要想尽办法抽调资金,用五个盖子去盖十个罐子的日子了。
现在他无论想做什么事儿,都有了充足的财力。
实际上,不止是他在内地的事业格局和未来规划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连他所拥有的财富和高配置的生活标准都很难有人比得上了。
比如代步工具方面。
国内第一台劳斯莱斯,第一台宾利轿车,第一台卡迪拉克,第一台法拉利,第一台悍马吉普……
这些他在日本提前给海外下单车辆,已经依次运到。
包括此前江念芸和沈存以他们的配额购买的奔驰、林肯和保时捷,以及张士慧替宁卫民当初买下来的十几辆挂着京a牌照的摩托,还有辆松本庆子在内地大陆拍摄电影使用的房车。
让芸园的汽车房变得就像一个豪车展览馆。
就问这气派放眼全国谁有?
以至于都没有多少有遮挡的地方放外客的车辆了,不得不在院里搭建篷房作为临时的汽车房。
而且任谁来到这里,不管是临时的访客,还是打算入住的宾客,反正只要是开车来的。
只要来人把车停到了停车场地,看到汽车房里的这几辆汽车。
根本都不用看到里面园子和戏楼,他们多半就会傲气尽消,转而肃然起敬,好好掂量掂量此处主人的来历和实力。
这就叫牌面。
尽管这些东西对于宁卫民顶多也就算是几个玩具而已。
但在这个年代,进口豪车对于国内的人属于根本够不着的奢侈品,普通人只要能看两眼就觉得很幸福了,没有什么能比这么多豪车更让人眼热的了
所以哪怕宁卫民的亲信和下属,都越来越把他视为真正的豪门大佬。
甚至因此,就连康术德都有点觉得过分了。
说没看出宁卫民居然还是个少爷秧子。
现在的他对汽车的喜好,居然比原先的马家少爷还夸张。
什么车不是坐啊?买辆桑塔纳不挺好?
可他呢?楞花两千万买这么多进口汽车,真是穷人乍富,烧包。
倒是江念芸对他护犊子,说年轻人喜欢汽车,这很正常啊。
美国的富裕家庭,都喜欢买豪车。
何况钱是宁卫民自己赚的,又不是花别人的钱,大家都跟着沾光,总比吃喝嫖赌强啊。
再说了,这对生意也有好处,现在有了这些汽车,别说接人送人更加方便了,让人面上有光,就连芸园的员工都感觉腰杆子硬了不少,这难道还落个不是不成?
得,要不说一物降一物呢。
这老太太一发话,康术德登时没了脾气,也只能偃旗息鼓,自己一人生闷气去了。
不过也不要紧,虽然二老对宁卫民态度上大相径庭。
一个偏爱,一个严厉,一个觉得他吃苦太多,一个怕他忘本,看似相互有些矛盾。
但宁卫民心里清楚,无论是谁都是为他好,何况他也有调和的办法。
这不,这一年除了是亚运会举办的年份,而且还是徽班进京二百周年。
宁卫民一看到报纸上写着,国家戏剧家协会、国家戏曲学会要为此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和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消息,他就受到了启发。
决定也要借这个由头,走文化局的门路,以官方名义把各地京剧团的名角儿都请到芸园来,用东院的戏楼,也办一个“梨园会”,好好演上一个月的大戏。
宁卫民是最了解两位老人的脾气性情和共同喜好的了,他知道两个老人对待京剧的态度是出奇的一致,一样的痴迷。
所以他不惜自己出钱来凑这个热闹,甘愿赔本赚吆喝,为两位老人组织一场大型文化纪念活动。
从表面上看,他这么干,好像有点傻。
但实际上对于已经不在乎钱的他而言,这件事却有着公私两便诸多的好处。
从大义上讲,他既是为振兴国粹做点贡献,让过着苦日子的京剧团宽松宽松,也是支持亚运,能用卖出去的门票收入为亚组委再凑点资金。
另一方面,他这更是投其所好,给自家的长辈找点乐子,让江念芸和康术德好好过一回戏瘾。
关键是这种事儿打着公益的幌子还没有副作用,哪怕大操大办也没关系。
不但能避免了炫富的嫌疑,反而还能提高芸园的名气,增加社会声誉。
何况他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们呢。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顺带把大家都请来一起聚聚,增加一下人情往来。
想来即便是老爷子再个色,看到这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都因此而高兴,大概也只能从众,不好再吹胡子瞪眼睛的骂他忘本,怪他大手大脚胡花钱了。
果不其然,这件事办起来很是顺利。
要知道,如今京剧的行市已经不行了,不像头几年家电没普及的时候,还能卖得出票去。
现在铁杆的戏迷几乎都是通过电视机和收音机过戏瘾了,少有人肯再花钱买票看戏的。
而且年轻人听不懂也不喜欢,可以说,京剧已经逐步被边缘化,已经脱离了大众娱乐的实际需要,沦为了阳春白雪一样的喜好。
所以导致几乎所有的剧团和戏校日子都不好过,也就是风雷京剧团因为搭上了芸园,来演过几次堂会还算过的舒服点。
文化局本就在为经费不足难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发愁。
这个时候见宁卫民这么一个既有钱,又肯慷慨解囊的大财主忽然冒了出来,主动要给赞助,帮他们完成今年的KPI。
那还不把他当成救命的稻草,极力迎合?
自然是他说怎么办,那就怎么办,他说演几场,那就演几场,他说请谁来演,那就请谁来演好了。
文化局是一点意见没有,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表现出了超前的觉悟。
要说唯一的担心,恐怕也就是怕宁卫民指定的场地不合格了。
结果一到了芸园现场,文化局负责此事的代表直接傻眼,那是惊愕不已,喜出望外。
说实话,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东城的胡同里居然还藏着这么一个如世外桃源一样的花园子。
更没想到一片平房之内,居然突兀耸立着一座迥然不同,飞檐高挑的多层戏楼。
特别是仔仔细细他们看过之后,他们发现尽管芸园的戏楼比颐和园和故宫里的戏楼要小一些。
但前台后台,上下场门,一切均按比例搭盖,飞檐立柱,彩画和玺,无一不极尽讲究。
尤其难得的是,他们发现这个戏楼居然还是电影《摘金奇缘》的取景地之一。
而且有暖气、有风扇、有包厢,拢音效果极佳,还有舞台的升降装置,设备设施极其完善,他们就更是深感满意和惊喜。
不得不说啊,这里简直完全复原了旧时的戏楼样式,能最大程度的重现出旧日高门大户请堂会的演出风貌。
无论是从纪念意义,还是从演出条件出发,毫无疑问,这里就是最佳的演出地点,没有之一。
如果非要说这里有什么瑕疵的话,那顶多也就是场地面积稍微有限。
哪怕都换成座椅,楼上楼下最多也就能容纳三百来位观众,恐怕卖不了多少票去。
可这也没什么关系,毕竟宁卫民是真的财大气粗,他一开口就是无比优厚的条件。
他说愿意出两百万来办这个活动。
而且管吃管喝,卖出的门票他一分不要,可以全部捐赠给亚组委。
只是家里两位老人喜欢京剧,希望文化局最好给安排几位名角陪他们也唱上几场。
也正因此,文化局什么顾虑都没了,当场就拍板把这事儿给做实了。
要知道,宁卫民出的可是两百万啊,而且场地还是拿来白用的。
对于文化局来说,承办本次活动,他们只要轮着派剧团过来唱戏就得了。
哪怕轮着番儿的在这儿演两个月,每天也有三万多的收益。
你就是二百人的大剧团,连勤杂工都弄来,那演完了最多也就付个一万块的劳务费到头了,文化局每天至少白落一多半的劳务费呢。
可以说,文化局作为组织者站在中间,是又落实惠,又落人情,还能提高威信,顺带也有了工作成绩能跟上级交代了。
这笔账可太好算清楚了,只有傻子才不愿意干呢。
于是在宁卫民的出钱资助下,文化局很快就紧锣密鼓的把活动张罗起来了。
受他们的邀请,共有三十二个全国各地的知名京剧团响应,会在五月底来进京演出。
整个活动流程为期三个月,一半时间排练,一半时间演出。
的具体的演出安排是到京的剧团分别芸园戏楼和京城展览馆分开进行排练。
然后先进行面对小众群体的商业演出,再去京城展览馆进行面对公众的大型汇演。
至于江念芸和康术德两个人,他们作为宁卫民指定的赞助商代表,则会始终被当成贵宾,全程参与本次纪念活动。
结果自不必说,对于爱戏懂戏的两位老人来说,对于宁卫民办的这件事简直太满意了。
从第一个剧团进芸园开始排练起,他们每天就有了额外的乐趣,有了更多的事儿干。
连原本闹情绪的康术德都没工夫再生气了,哪怕嘴上还会时不时唠叨几句,但每天去大酒缸忙买卖的工夫明显少了。
而是有工夫就去戏楼看梨园行的排练,和那些剧团的名角聊戏,沉浸在吹拉弹唱,唱念做打的乐趣之中。
于是乎戏楼东院哪怕没到公演的日子呢,也是天天的热热闹闹,天天的轰轰烈烈。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两位老人是真正有素质的票友,这点让剧团的人也很意外。
即便他们早从文化局处得了交代,知道得哄着两位老人家,这是出钱的东家。
但即便如此也绝没想到,这两位居然是有着真本事,够格上台的真正行家里手。
首先江念芸的青衣唱得好,梅派的大气优雅,雍容舒展,让她学得惟妙惟肖。
要不是老太太的确岁数大了,听她的唱,一定会让人想起“有美一人,轻扬婉兮”这样美好的句子来。
康术德确实不会唱,但老爷子会拉胡琴。
而且不是一般的水平,稍微熟了熟手,就能整出整出的拉。
他那琴一送一递山是绝不含糊的,尤其给江念芸操琴,俩人配合的默契并不比真正的剧团名角差多少。
以至于无论哪个剧团来过芸园,那些真正的名角,都能很快的对两位老人生出好感来。
毕竟老话说得好,货卖识家。
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能碰上真正懂得欣赏的行家呢?
这一点,其实从每次两个老人兴之所至,上台客串一出,都能获得满堂彩也能看得出来。
虽然说他们有充分的主场优势,卖力叫好的大多是那些捧着他们饭碗的芸园工作人员。
但凭良心来说,这些剧团的人也不能否认,两位老人要年轻个二十岁,完全是有资格可以登台唱大轴儿的。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