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少爺,老太爺說讓您明天跟著我一起主持鐵廠股份轉讓事宜。
www.biquge001.com”夏忠忽然說道。
楊思辰心知這是老太爺要讓自己在松江商人圈子里露露臉,長些見識,為將來打理三寶顏的產業積累經驗。于是點點頭說道︰“好的,忠伯。我知道了。”
夏忠見楊思辰答應下來了,于是準備告辭離去。楊思辰卻問道︰“忠伯,不知祖父打算如何賣出剩下的股份?我也好心里有個底。”
“這個……”夏忠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之前老太爺讓我給幾個商戶打了招呼,說是有意把鐵廠盤出去,他們均是很感興趣,說是到時候一定會來。”
“祖父不擔心那些人合伙壓價嗎?”楊思辰皺著眉頭問道。
“老太爺之前給我交的底說是能收回本錢就行了,沒必要再賺一番。不過老太爺也說了,若是少爺能將鐵廠賣出個好價錢,多賺的銀子就交給少爺您打理。”
楊思辰心道︰鋼鐵在這個時代可是稀缺品,按這個標準來衡量,楊家鐵廠可是地地道道的績優股,加之還有一半的官股,官面上也不會出太大的差池,只要鐵廠不出現生產事故,那分紅就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股東的腰包。就賣個五六萬兩銀子,實在太虧了!
楊思辰想了一會兒才說道︰“忠伯,麻煩您去印制一些鍍銀的帖子,派人給松江城里有頭有臉的人家送去,再去租一間大點的茶樓,讓他們過幾天派人去趟那里。咱們在那里將鐵廠的股份分成五百份掛出來,讓他們來競價,每家限購五十份。您看這樣行嗎?”
“我看行,”夏忠說道,“待會兒我去給老太爺說一下,若是老太爺不反對就這麼定了。”
…………
第二天楊思辰就去了楊家船廠,這次楊思辰只是帶了紫鵑過去。目的是看看船廠的造船進度。之前楊思辰估計,一個多月的時間差不多能建成一條一千噸的飛剪式帆船。但是究竟能不能按計劃造出來,楊思辰和楊老太爺心里都沒底。
到了船廠,楊思辰直接找到了王大海,向他說明了來意。
“少爺,船塢里的那兩條船半個月之後就可以下水了,另外還有一條船正在碼頭 裝。照這個進度,到八月中旬您就可以調動六條飛剪式帆船出海了。”王大海笑著回答道。
“這麼快!!”楊思辰驚訝道。
“之前擴建船塢時那些木工也沒閑著,”王大海說道,“那一個多月的功夫足夠他們處理完造兩條船所需的木材了。一旦船塢空出來立馬就可以造船了。”
“難怪這麼快!”楊思辰說道,“之前我估計最遲八月底去南洋時,能調動四條飛剪式帆船就不錯了,沒想到還多出一條來。這下倒也可以多帶些東西。”
王大海听後說道︰“多條船運東西方便不少,可惜現在楊家的大船都在外面跑,一時半會兒也抽不出來更多的船,畢竟咱楊家的船還是太少了。”
楊思辰也知道自家的船相比其他海運大家還是偏少的,別的不說,松江府本地的汪家,就有一千五百料的海船十二艘,兩千五百料的海船二十七艘之多,另外還在建造十五艘五千料的大海船。相比之下,楊家那二十艘兩千料的海船確實不夠看的。
當然了汪家的底蘊是楊家沒法比的。汪家發跡于成化年間,迄今已一百五十余年。據說汪家的發跡和當時的大太監汪直頗有淵源,之後更是和大明朝的內廷往來密切,每年都會向內廷貢獻不菲的財物。雖然其間幾起幾落,家業也幾聚幾散,如今比起楊家也強不到哪兒去,但是汪家在大明內廷的關系網卻始終在不斷地積累。到了如今,只要內廷的宦官到松江府巡視,十有五六會在家的別院住上幾天。
“好了,王伯,這事情就這樣吧。五條船就夠了,反正第一趟主要是運人,五百人佔不了多少載重,反倒還能帶不少銀子,回程時拐個彎去趟爪哇,還能在賺一筆。”楊思辰說道。
王大海笑道︰“少爺,您這些時日還真鑽到錢眼里去了。”
“王伯,您可是長輩,”楊思辰臉色微紅,半撒嬌半當真地說道,“不帶這樣埋汰人的!”
“少爺之前也沒少在船廠花心思,對船廠的境況也十分了解,不知道少爺打不打算在三寶顏另建船廠?”王大海轉移話題道。
“船廠肯定得另外建,而且規模更大”楊思辰說道,“畢竟一旦放棄大明這里的產業,海運就會成為咱楊家的支柱。將來和紅夷人在海上爭霸,也少不了戰船。”
王大海沉思一會兒才說道︰“少爺,飛剪式帆船雖然速度快,但是船舷低,船型也比一般的窄一些,很難布置大量的火炮的。同西洋人的戰艦對轟時很難佔到便宜的。”
“確實如此,”楊思辰沉聲道,“不過時下的戰船都是木制的,實心鐵彈在近距離上確實很容易打穿船板,但是卻很難對船體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開花彈太輕,打上去就被船板彈開了,而且起爆時機難以掌控,有的在半路上就炸了,有的則彈開之後落入水中才爆炸。”王大海接著說道。
楊思辰沒有接話,自己雖然可以在碧波院少量制備**,但是價格可不便宜,一克**的成本就得一兩銀子,而且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一枚二十四磅炮的炮彈引信至少需要三克**,而一枚生鐵鑄成的炮彈才需要三百文銅錢,況且按照楊思辰之前的試驗,制成的**引信正常起暴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並且炸膛的風險相當高,如此算下來非常不劃算。
“王伯,不管怎麼說,現在的炮總比過去的拍桿床弩強得多吧?”楊思辰說道。
“那可不一定,”王大海反駁道,“三弓床弩若是用來發射帶有小號轟天雷的重矢,一旦釘在船板上炸開,威力反倒比火炮還大。之前在海上,楊家軍每條船上都有兩三部。不過那東西太難操作了,一台床弩要十個人才能完成上弦,而且一刻鐘只能發射五次,實在太慢了。”
“王伯,之前楊家軍有多少艘戰船?”楊思辰問道。
“大船小船都算上的話也就三十條出頭。”王大海停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都是一千料以上的,老太爺之前的坐船則是一條兩千料的西洋船,配有五十多門炮,比咱大明的船強一些。不過西洋人的冶鐵技術確實不怎麼樣,那些炮打不了幾次就得修補,後來老太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花了五萬兩銀子從閩南買了二十幾萬斤生鐵咱自己鑄了一百多門炮換上了。”
“哦?還有這回事?”楊思辰有些意外。
“的確,楊家的老人都知道。半個月前我去了趟鐵廠,發覺鐵廠所產的生鐵比當年的那批從閩南買的生鐵還要好一些,今後鑄炮倒是不用發愁了。”
楊思辰听到這里沒有說話,一直在身後的齊成忽然小聲問道︰“少爺,咱楊家今後的根基是不是要放在南洋?”
楊思辰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朝王大海看去,見王大海點了頭才說道︰“不全是,南洋的勢力錯綜復雜,立足一隅還可以,但是要想稱王稱霸照目前來看確實不容易。所以說南洋只是咱楊家向其他地方進軍的一個跳板,只是這事情現在還不能對外說,畢竟咱楊家在松江的地位很尷尬,稍不留神就會讓人抓住把柄。”
齊成也知道這事情事關重大,不是自己應該問的。于是也沒接著往下說,而是說道︰“少爺,可否要在船廠留宿?”
“不必了,去船塢看看就回去。母親那里我放心不下。”
…………
楊思辰回到府上,陪著鄭氏說了會話,然後就開始準備鐵廠轉讓的事情。
原本楊思辰打算就這樣把鐵廠賣出去就了事了的,不過當楊思辰看完鐵廠這三個月的賬簿之後卻發現了問題——楊家鐵廠截止到七月份一共產出了五千多噸生鐵,但是僅僅賣出去了一千多噸,自家用了不到一千噸,剩下近三千噸全堆在庫房里發霉。楊思辰問過榮光後才知道,大明朝這個時候實行的是鹽鐵專賣制度,賣鐵和賣鹽一樣需要得到官府許可的。楊家雖然每年都能拿到一些所謂的“鐵引”,之前楊老爺都是將其轉賣出去換銀子的,所以楊家手頭並沒有留存多少“鐵引”,鐵廠大量產鐵卻沒有“銷售許可證”,堆在庫房里又怕有人懷疑有什麼不軌之心——生鐵在這個時代可是地地道道的戰略物資,有鐵就能造槍炮之類的兵器,鐵廠目前的存貨按照大明軍隊的裝備標準如果全部用來造武器的話,足以武裝五萬人了,而且是以火器為主的神機營的那種精銳!這才是楊老太爺決定盡快將鐵廠盤出去的原因。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