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離開特種部隊後,楊夏從來沒給任何人治過病,在那次去香城港的飛機上沉睡之後,楊夏覺得自己的修為達到了一個新境界,但他依然沒為人治過病。
www.biquge001.com因為楊夏覺得,他的情況比較特殊,至少與普通醫生不同。普通醫生只需要付出一般體力和腦力,但楊夏的付出似乎不只這一點,否則在治療完成後,不會那麼疲倦。
但是,在看到漢德森五歲的小女兒梅琳達惹人憐惜的樣子之後,楊夏決定一試。
梅琳所患病癥,是我們常見的重癥肌無力,一個五歲的孩子,從此無力走路,無力站起,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慘劇。
而重癥肌無力,後世的醫學界似乎都沒有特別的辦法,不要說幾十年之前了。可以說,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那,請楊先生試試吧。”漢德森太太也是病急亂投醫。
“不過,有句話我得說在前頭,我的治療,即便沒有效果,也不會加重梅琳達的病情;但如果治好了,我希望漢德森太太和梅琳達小姐能為我保守秘密。”
“為什麼?”
“因為我並不是醫生。”
不用說,治療是有效果的,在兩個小時的治療後,梅琳竟然當場就能站起來,不過,要走路卻困難了,于是,大家相約次日再給梅琳達治療。
實際上,次日到漢德森家,漢德森就從他的獨立臥室里出來了。他對楊夏表示了歉意,也對楊夏治療他的女兒表示了感謝,同時,他也向楊夏表示了忠心,用華語表示,就是“願供驅策”。
楊夏前後對梅琳達治療了三次,讓梅琳達基本上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除了身體有些柔弱外,其他看不出異狀。
楊夏的感覺是梅琳達的身體基本無恙,但卻不敢保證會不會復發。因此。楊夏在離開紐約時說了一句︰“如果梅琳達病情所復發,請致電我本人。”
清明節後一天,楊夏回到了香城港。
回到香城港的楊夏,照例拿起報紙。了解天下大勢。這次。楊夏發現一條令他頗為傷懷的消息。華夏某省,爆發了大規模的饑民背井離鄉事件。
報道說,中原省和淮河省某些地區。幾乎是十室九空,除了走不動的老人,連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都離家出走去他鄉討口要飯去了。
曾經有人說,香城港的報紙大多造謠,但楊夏知道,這件事基本上是真實的。前世,楊夏曾經在高中補習階段就親自接待過十幾個來自中原省的饑民,他們拖兒帶女,面黃饑瘦,懷揣著擁有大隊和公社革委會的“外出自救”證明,很可憐的樣子,楊夏記得,當朝還給了他們兩碗大米和一口袋玉米。
這類事兒被報道出來,對華夏來說,是一件丑事。
華夏真的那麼窮麼,就想不出一點救濟的辦法?楊夏覺得要解決這事,應該能夠想到一些辦法。沒思考多久,還真讓楊夏想到了一個辦法。只是,這辦法能夠由自己告訴首長麼,首長會不會覺得自己管得太寬了?
楊夏想到的辦法,還是“救濟”二字,只不過眼光是盯在“儲備糧”三個字上。
華夏為了備戰務荒,平時是有大量的糧食儲備的,即便後世,糧食主產區的一些主要鄉鎮,都還建有“國家儲備糧庫”。前世某總理檢查儲備糧庫,被糧庫的人弄虛作假,就說明這一行的水也是很深的。
我們都知道,糧食其實是儲備不久的,超過了三年,就只能用來做飼料,甚至做飼料都不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儲備糧制度,至少在八十年代之前,幾乎每年都要浪費大量的糧食。
而惟有楊夏知道,後世三十幾年,華夏基本沒出現糧荒。也許,北方某省今年減產了,但南方某省可能增收,反之亦然,因為華夏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數千公里,氣候條件殊異,不可能同時出現嚴重自然災害,而未來三十多年,也沒出現過與華夏有關的大型戰爭。
也即,戰略儲備糧是可以動的。實際上,只要形成一種制度,譬如儲備糧最多只儲備兩年,第三年就可處理的制度,華夏每年就可憑空多出500億斤以上的糧食。
後世實際上也形成了一種處理制度,譬如將陳糧賣給飼料公司等,但因為操作方面不夠公開透明,就造成了把新糧也一並賣了,最後集體作假忽悠共和國總理的事情。
但後世處理這些陳糧的背景,並不是針對陳糧本身,而是因為糧食豐收,國家糧庫已經裝不下了,才開始處理陳糧,這一處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這個時候,楊夏骨子里的正氣還是佔有上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以,楊夏還是提起筆來,給“有關部門”寫了一封建議信。
這個建議信,楊夏直接交到了香城港華夏新聞社,請他們轉交國家農業部門或農業政策研究部門。
在建議信中,楊夏沒有談饑民,而是只談了“儲備糧”、“返銷糧”、“救濟糧”的問題。
返銷糧,是指國家將已經收上去的公糧,再反賣給農民的糧食制度。這主要是指正月、二月、三月的饑荒年辰,農民無糧充饑,國家便拿出部分糧食,按照城市居民的買糧價格,賣給農民。
在當時,以愛國為主流思想的背景下,農民吃返銷糧,是被認為不太光榮的事。
救濟糧,是不要一分錢,直接發放給困難群眾的一種糧食制度。但救濟糧的比例,是非常少的。
在這個時代,官員們並沒有以人為本的概念,反而對農民沒有糧食吃的現象,大多采取捂蓋子的手段,因為自己治下無糧,臉上無光啊。也因為個別官員的這種做法,直到千年之交的華夏,個別地方竟然還有餓死人的現象,不能不說是華夏的悲哀。
楊夏建議,國家應該形成一種制度,統籌儲備糧、返銷糧、救劑糧的關系;儲備糧,以當年糧為新糧,然後往上分一年糧、二年糧、三年糧等;而三年糧,則應該作為被處理之糧食,二年糧,則應該作為部分被處理之糧食,因為三年之後,糧食基本已經爛掉,沒任何營養。
處理之方法,二年糧可作為救濟糧,國家可適當加大救濟範圍;一年糧可作為城市居民供應和返銷糧使用;三年糧可作為飼料或生產飼料的原料,以發展飼養業。
楊夏在建議中說,儲備糧是國家戰略需要,但儲備糧也可變廢為寶;形成國家儲備糧的進口出口機制,既有利于國家儲備事業的良性發展,更有利于社會民生和相關產業的推進。
當然,楊夏也只能就事說事,對于饑民產生的根源,楊夏即便知道也不會說的。在楊夏看來,華夏一直都存在著一些弱項,譬如統治的強勢與治理的弱勢,譬如發展的強勢與民生的弱勢,總之,這個年代的華夏確實需要積累,不得不犧牲普通百姓的利益,這一點,楊夏也用不著否定。但是,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有些事情,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有些問題,也是可以避免的。
雖然楊夏只是將建議交給香城港華夏新聞社,但相關人員都知道,楊夏是通了天的人物,所以華夏新聞社香城港分社收到楊夏的建議後,立即以“內參”的方式送達上京,供領導同志參閱。而且,前後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到達了首長的案頭。
“這孩子,終于知道利用國家的渠道了。”首長看了《關于國家儲備糧相關政策的建議》標題和楊夏的名字後,先表揚了一句。
但是,看著看著,首長就看出了楊夏所說問題的嚴峻,也看出了楊夏關注的重點。當即,首長招來政府方面的負責人以及部門人員,專門開會對其進行研究。
大家認為,楊夏的建議是可行的,既然首長也估計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和平與發展將是世界的主流,那麼,儲備糧政策確實可以制定相關進入和退出機制,而這個機制的建立,至少可以帶來300億斤糧食的巨大利益。
而國家有了這300億斤糧食,不管是救濟返銷也好,還是做飼料也好,都能大大緩解國家糧食緊迫的現狀。
不過,與會人士對于如何做飼料卻有些拿不定主意,對于生產出來的飼料賣給誰,同樣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因為,這個時代無論是農區還是牧區,都是集體經營,而集體經營中,根本沒有購買飼料這一項開支。
牧區牛羊,以吃草為主,豆料為輔;漢區養豬,則是青飼料、糟糠為主,玉米大麥為輔,這兩種情況,基本用不上飼料。當然,部隊養豬,以及國營養豬場,是可以用飼料的,但那量能用多少呢,還有,這增加的成本似乎也太大了吧。
當首長們把這個問題再反饋給楊夏時,楊夏不得不苦笑了兩聲,然後再告訴首長,先救濟沒糧食過饑荒的農民吧,至于生產飼料,等農村包產到戶全面鋪開後,再開始實行吧。
這種僵化的體制,竟然堅持了幾十年,楊夏除了苦笑,真還沒什麼特別的辦法。(未完待續。。)
ps︰ 感謝四大戒同學的月票支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