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296章 悲憤吳刺史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霸王 | 作者︰寧公子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常浩最近非常閑。www.biquge001.com

    簡直就是閑得有些蛋痛。

    因為一切事情都上了正軌。

    新軍和東海郡郡兵自有武安國等人去操練,在這方面他根本就不用操心,事實上他也操不了多少心,因為他根本就不懂冷兵器時代的兵得要怎麼練才有戰斗力,到目前為止,他還在觀察體悟當中。

    徐州商會那邊他也不用去煩惱,上官柔的這個商業天才的手腕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短短的時間里,上官柔扯著他這個欽差大人的虎皮當大旗,很快就為郯城的商界所接受,再然後,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今,徐州商會在常浩的建議下,已經成立了類似于董事會這樣的組織,對整個商會的大小事務進行打理,上官柔和白老爺子都在其中擔擋著重要職位,而且徐州商會如今還實行了一個準入制度,對加入者提出了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說身家必須達到多少,比如說必須捐多少錢資助抗倭等等,當然了,過往的商譽還有民間對其人的口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考核條件。

    雖然說無商不奸,但常浩顯然不希望自己一手扶起來的這個商會到了最後充斥著各種道德敗壞的奸商,他成立這個商會,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自己解決眼前的一些問題,一方面也有著長遠方面的考慮,當然得從一開始就把條條框框給弄好了。

    當然了,加入徐州商會的商家也不單只是要承擔義務,加入後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上官家的德興行這樣的洛陽豪商幫忙,雙方互通有無,借助各自的人脈,他們的生意在可以預期的將來肯定會呈現一種爆發式的增長。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就目前而言,先幫著欽差大人把那該死的倭寇搞定才是正事,不然大家怎麼能安心做生意?

    于是在上官柔,實際上是常浩的提議下,徐州商會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基金會,由加入的商家各自捐出一筆錢來,用于對倭寇人頭的懸賞以及支援欽差大人的各種抗倭所需,比如出資幫新軍添置些什麼新裝備之類。

    值得一提的是,郯城百姓們自發的捐款也被納入了這個基金之中統一管理。

    這是吳刺史的建議,因為吳刺史已經意識到,隨著消息在徐州各地的傳來,到時候自己這邊只怕還會收到更多的捐款,他在官場多年,哪里不知道這許多錢財流進官府里,會被多少人給雁過拔毛,到時候就算有他還有常浩這個欽差大人看著,只怕也難免有些人會忍不住下手。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吳刺史深深地明白,大漢朝的官場,已經是亂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所以他決定將錢交給徐州商會管理,一來這些人是理財方面的行家,二來徐州商會里有欽差大人的女人坐鎮,三來他覺得徐州商會里都是不差錢的主,隨便挑一個捐出來的錢都不比百姓們捐的少多少,而且名聲都不錯,應該不至于對這些錢起什麼壞心思。

    當然了,這等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全部交由徐州商會打理,官府這邊還是要監督的,所以吳刺史也派了人手參予到了這件事情當中,相互監督,以防其中真有人起了糊涂心思,玩出什麼貓膩來。

    不過就目前來看,這種事情應該不會發生就是了,畢竟有上官柔這個大行家在幫常浩盯著呢,如果真出了什麼亂子,常浩絕對能比吳刺史早一步知道。

    除了這些事情常浩需要偶爾去關心一下之外,其他的事情就更加不用常浩去操心了,因為隨著那位突然間就大徹大悟的吳刺史的責任心全面爆發,什麼事都主動搶著干幫著干,急常浩之所急,憂常浩之所憂,常浩有時都會很不好意思地覺得,這位吳刺史除了武力值和統率值有點低之外,在其他方面好像比自己這個甩手掌櫃還適合當這位討倭欽差。

    不過歸根到底,常浩這段時間之所以如此地清閑,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倭寇們自打老鴉渡一役吃了個大敗仗之後,就徹底地沒了動靜。

    常浩也鬧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只知道非但是東海郡這個原本鬧倭患的重災區,就連其他的郡縣也都突然安靜下來了,好像自打他這個討倭欽差進了郯城以後,倭寇就全都被他給嚇跑了一般。

    這種奇怪的現象自然是讓吳刺史嘖嘖稱奇,話說常浩沒來之前,他每隔上兩三天就要收到或是這里或是那里送來的告急求援文書之類,並且隔三岔五的就會听到某地又遭了倭寇的洗劫之類的壞消息,哪里像是現在,一連過去了月余時間,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為此他還專程派人到各地去詢問,結果無一例外的得到了一樣的答復。

    沒有發現倭寇的蹤跡。

    倒是靠近郁洲山那邊的一個縣城傳來消息,說是前段時間有看到許多倭寇回返郁洲山,不過這段時間也是沒有動靜。

    這倭寇究竟是怎麼了,為什麼突然這麼安份了?還全都跑回了郁洲山?

    常浩和吳刺史大惑不解,然後都是憂心忡忡,兩人還沒天真到會真的認為倭寇真的被老鴉渡一役的結果給嚇到了,雖然這好像是最為接近事實的真相。

    本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原則,不論是常浩還是吳刺史都覺得目前的這種平靜很可能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倭寇現在是不動則已,一動肯定就會是大動作。

    然後常浩和吳刺史兩個人思來想去,都覺倭寇的所謂大動作,應該會和常浩這位討倭欽差有關,畢竟倭寇如此反常,都是自打常浩來了之後才開始的,要說兩者之間沒什麼關系,不管是常浩還是吳刺史都是不信的。

    更不要說此前倭寇就已經在老鴉渡那邊針對了常浩一次。

    “難道說倭寇正在籌備著攻打郯城?”

    在設身處地仔細思考了一番之後,常浩忽然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

    這個大膽的設想讓吳刺史有點頭皮發麻兼背後發寒︰“應該不至于吧?”

    吳刺史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的,一直以來倭寇雖然都是猖獗,但是卻從未有過攻打城池的記錄,最多也就是在城外邊擺出攻城的模樣,恫嚇一番罷了,並不敢真的攻打。

    不管怎麼說,攻打城池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倭寇每每出現,人數總是在數百至數千之間浮動,這樣的人數想要通過強攻來攻下一座城池,哪怕只是東海郡里最小的一座縣城,也是很有難度的,更不要說倭寇手上並沒有攻城器械。

    這也是徐州這邊的軍隊抗倭每每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反正覺得打不過的時候,只要往城里一躲就安全了,有了退路,加上其他的種種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根本就沒有人願意死戰,這仗自然是打不贏的。

    是以當常浩提出這個設想時,吳刺史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

    但再仔細一想,吳刺史又有些拿捏不準了。

    如果倭寇真的是要針對常浩這位欽差大人,而欽差大人此時又在郯城……

    此時春天已經過了一大半,天氣早已轉暖多時,吳刺史和常浩又身處刺史府里一間朝南的屋子,相對而坐,喝著熱茶,外邊又日頭正好,按理說,應該不會感覺到什麼寒意才對。

    可吳刺史這時候卻是因為自己剛剛冒出的想法而打了個寒顫。

    偏生這時候常浩還語不驚人誓不休,又十分大膽地提出了另一個假設︰“如果說真要攻城,倭寇應該不會再像先前那樣各自為戰,吳大人,你說他們回返郁洲山,會不會是為了集結在一起行動?吳大人可知曉這徐州地面上的倭寇,數量究竟有多少?”

    倭寇集結一處,攻打郯城?

    听著常浩的假設,再聯想到有消息說倭寇在郁洲山那邊集結,吳刺史覺得身上越發地冷了。

    “這個……這個……倭寇在徐州地面上活躍的人馬,至少……至少也得有十幾支,每支人數不等……”

    吳刺史一緊張,話都有些說不完整了︰“……若是……若是集結一處,怕是得有……得有兩……兩三萬人吧……”

    對于具體的數字,吳刺史也有些不太確定,沒辦法,常浩這位討倭欽差沒過來之前,人人懼倭如虎,派出的探馬斥候也大都是出城胡亂轉一圈就回來,敷衍了事,吳刺史能打听到的倭寇有十數支人馬,而且還能知道每支倭寇人馬的頭目姓甚名誰,大抵都做過那些惡事,還是匯集了各方情報之後的結果,已經算是十分難得了。

    常浩听吳刺史說倭寇可能會有兩三萬人,當時就眉頭大皺︰“倒也不少了……”

    他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開始沉吟起來,過了一會,又讓吳刺史喚人取來郯城附近的地圖,細細地看了起來。

    來到這個世界也不是一時半會了,常浩現在又要統兵,不得已之下,他也是學會了去看這個世界那在他眼中簡陋到令人發指的地圖,並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這是身為一個將領的必要素養,不學是不行的。

    吳刺史鬧不明白常浩究竟是想干什麼,不過還是跟著湊到地圖前看了起來,只是這腦子里,卻一直在想,若是倭寇真的來攻打郯城,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情形。

    想著想著,吳刺史忽然覺得有些不對。

    “欽差大人,郯城地處內陸,並非沿海,倭寇哪又這麼容易過來攻打?似先前龍造寺秋虎那班倭寇雖然流竄過來,但也只是小股流竄,倭寇若是集結數萬之眾,自那郁洲山出發,要打到郯城,沿途這許多郡縣,難不成他們要一一攻打?若是不打,他們的糧道如何確保?”

    不得不說,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顯然吳刺史雖然統兵打仗不行,但對兵事還是有些了解的,至少兵書沒少看,還知道保護糧道一說。

    不過當常浩反問了一句話之後,吳刺史就知道,自己這是糊涂了。

    “你以為那些暗中勾結倭寇的人,在這種時候會干站著不動,在那里坐山觀虎斗?”

    常浩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吳刺史,然後又低下頭去看地圖︰“雖然還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究竟是想要干什麼,但若我是他們,為了要除掉我這個可能會壞他們大事的討倭欽差,還有吳大人你這個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說不得一定會幫上倭寇一把!”

    吳刺史目瞪口呆地又想了想,只覺得身上已經不是發寒,而是已經冰了。

    “難道……難道……他們真敢這麼膽大妄為?這許多縣城,他們真敢就這麼放倭寇過來?”他喃喃地說著,像是在問常浩,又像是在自言自語︰“不管怎麼說,楚王總是漢室宗親,就算有什麼想法,也不至于如此吧?那些縣令太守,怎麼說也有守土之責,這樣放倭寇過境,他們就不怕事後被天子問罪?”

    話說當日,吳刺史大徹大悟之後,不但主動將兵權讓給了常浩,還在之後和常浩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測。

    原來吳刺史當初奉了永和帝的旨意,跑到徐州這邊來當刺史,原本還以為是個美差,哪怕知道徐州這邊局勢有些不對,出于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可到了徐州之後,吳刺史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用他當日和常浩說的話,吳刺史自打到徐州之後,雖然掛著一個刺史的名頭,可實際上能掌控的地盤,不過是郯城一縣而已,至于其他的地方,不要說整個徐州了,就連東海郡各縣都對他這個刺史大人愛理不理。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吳刺史初來乍到之時,也是熱情滿滿,想要放手大干一番的,結果幾天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這個刺史發出的政令,哪怕在郯城實行起來都是夠嗆,至于其他的郡縣,估計直接就是當作了耳邊風一般。

    吳刺史當時真的是氣壞了,他頭腦一熱,就打算殺雞儆猴,準備挑個刺頭兒收拾了,好給自己立立威什麼的。

    沒成想他還沒動手呢,他自己在一天晚上卻差點被人毒死。

    說起來那天也是吳刺史運氣好,因為有養寵物的習慣,那天晚上吃晚飯時,吳刺史心情不好又胃口不佳,于是便也沒急著吃飯,而是在菜肴里挑了些肉骨頭逗弄自己養的那頭哈巴狗。

    然後吳刺史就很驚恐的發現,吃了自己給的那塊肉骨頭的哈巴狗,突然就倒地抽搐,過了一會竟然就七竅流血,一命嗚乎了!

    有人下毒!

    而且目標還是自己這個刺史大人!

    大驚失色的吳刺史連忙下令捉拿那位他自城內請來的大廚,結果卻發現這廚子早已被人殺死在了廚房內,凶手下手十分干淨俐落,現場根本就沒有留下什麼證據。

    更可怕的是,這一切還都是在刺史府里發生的!

    吳刺史被嚇壞了。

    然後他也終于明白,自己這是來到了一個不得了的地方。

    而且看這模樣,他還招惹了一個不得了的勢力,對方還想置他這個新任的刺史大人于死地。

    他這一次能當上這徐州刺史,本來就是因為某些人某些事,所以究竟是什麼人要對付自己,刺史大人還是能猜到一二的。

    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吳刺史忙著整頓自己的刺史府,他可不想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這件事花費了他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以至于後來他才發現,因為這麼一耽擱,他想要掌控徐州的局勢,更加地難了。

    後來吳刺史還發現,自己那位據說是得了急病去世的前任,死因也是頗有蹊蹺,這讓他行事更加小心謹慎。

    到了最後,吳刺史幾乎可以說是被困在了郯城這個地方,他的政令出了郯城,就會因為各地郡縣的陽奉陰違而成為一張廢紙。

    明明身為一州之刺史,可能行使的,卻只是一介縣令的權力,只能管著一縣之地,連手下的幾個太守都比不上,甚至于為了掌控住駐扎在郯城的東海郡郡兵,他都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幾乎將軍中的將領從上到下換了個遍才算是成功,期間又是勾心斗角又是陰謀詭計,實在是把吳刺史給累壞了。

    再後來,當吳刺史正準備將自己調查的一些情況上報給永和帝時,那些天殺的倭寇又來了,吳刺史主動出戰,結果大敗一場,然後又很是悲憤地發現,自己這個空有名頭卻無實權的刺史大人,還成了各地郡縣推諉責任後的替罪羊,幫所有人背了那抗倭不力的大黑鍋。

    天可憐見,吳刺史真心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向永和帝辯解了,這種事兒,越描就是越黑,而且不管怎麼解釋,一個無能的評價肯定是逃不掉的了有木有!

    萬幸的是,這個時候,常浩這位新鮮出爐的蕩寇將軍兼討倭欽差,來到了郯城,總算是給一路走霉運的吳刺史帶來了那麼一線光明。

    可如今,這線光明也不知道還能繼續存在多久了。

    想著想著,吳刺史怒了。

    對方這是要將他往死路上逼啊,而且對方的手段實在是太過下作,竟然不惜勾結倭寇!

    這一點已經嚴重地越過了大徹大悟之後的刺史大人所能忍受的底限。

    既然如此,那就戰吧!

    好歹自己身邊有欽差大人這樣智勇雙全的人物撐腰,誰能笑到最後,還不一定呢!

    “欽差大人,就算事實如此,咱們也不能束手待斃!”的幾個太守都比不上,甚至于為了掌控住駐扎在郯城的東海郡郡兵,他都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幾乎將軍中的將領從上到下換了個遍才算是成功,期間又是勾心斗角又是陰謀詭計,實在是把吳刺史給累壞了。

    再後來,當吳刺史正準備將自己調查的一些情況上報給永和帝時,那些天殺的倭寇又來了,吳刺史主動出戰,結果大敗一場,然後又很是悲憤地發現,自己這個空有名頭卻無實權的刺史大人,還成了各地郡縣推諉責任後的替罪羊,幫所有人背了那抗倭不力的大黑鍋。

    天可憐見,吳刺史真心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向永和帝辯解了,這種事兒,越描就是越黑,而且不管怎麼解釋,一個無能的評價肯定是逃不掉的了有木有!

    萬幸的是,這個時候,常浩這位新鮮出爐的蕩寇將軍兼討倭欽差,來到了郯城,總算是給一路走霉運的吳刺史帶來了那麼一線光明。

    可如今,這線光明也不知道還能繼續存在多久了。

    想著想著,吳刺史怒了。

    對方這是要將他往死路上逼啊,而且對方的手段實在是太過下作,竟然不惜勾結倭寇!

    這一點已經嚴重地越過了大徹大悟之後的刺史大人所能忍受的底限。

    既然如此,那就戰吧!

    好歹自己身邊有欽差大人這樣智勇雙全的人物撐腰,誰能笑到最後,還不一定呢!

    “欽差大人,就算事實如此,咱們也不能束手待斃!”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