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說起來,定軍侯府到了大將軍回京後的第三日,才叫真的熱鬧。
www.biquge001.com<-》
來拜會于大將軍的多數都選了這一天,好像約好了一般,拜帖如同雪片yiyang傳進定軍侯府。
不過如今能進入定軍侯府,登堂入室的人可就不多了。
京軍各部將領,大將軍舊部,都還能借著私誼,或者曾為統屬之便,到定軍侯府問候于大將軍,還有一些國武監出身的軍官將校,借著師生之誼,拜于門下,問安于老師。
其他的,多數便沒有那個便利了,有的干脆被拒之于門外,有的則被婉言謝絕,能夠見到大將軍府中長史,司馬等人的,已是極為榮幸,只有寥寥數人,可以面見于的大將軍。
不管趙石願是不願,地位相差越來越是懸殊之下,許多當年舊部想要見他一面,已經是千難萬難了。
而這次回京,趙石不用避忌太多,但說起來,得以入府之人,卻多還是軍中將領,可見,趙石在朝野之間,根基還弱,當然,這其中有著他自己不願過多參與朝政的原因,不論是樞密院,還是中書,與他親近之人並不多,而想要攀附之人,多數也得不到機會。
這一天,趙石見了雄武軍指揮使劉忠國,長安之亂後,此人因功晉縣伯,仍領雄武軍指揮使一職,說起來,算是因禍得福的典範。
當時此人被裹挾而入長安,本來以為新皇登基之後,必然獲罪。但成武皇帝繼位後。對其卻是另眼相看。仍掌雄武軍不提,而且還晉了伯位,算是京軍中除掌玉林右衛兵權的李金花之下,第一等深受皇帝陛下恩遇之人了。
實際上,京師重地,確實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平衡因趙石部將領兵入京而打破的京軍勢力的均衡。
像劉忠國,趙布宗這樣的將領,在京軍中佔有一席之地。乃題中應有之義,雖然,這兩人都與大將軍趙石有著這樣那樣的牽連,但卻都是長安之亂中,並不想卷入其中的京軍將領……
在當時看,都有著獲罪的理由,但並不妨礙他們之後受到重用。
這樣的人事任命,趙石並不打算計較,此為官場常態,計較了。會生出很多他不願意見到的麻煩,平衡。永遠是朝廷為政的主題,想要打破這種平衡的人,都有著極大的野心,和明確的目的,而趙石對這兩樣都缺乏興趣,他的野心,從來不在這里……
說起來,劉忠國也不得不來這一趟,自長安之亂後,京軍中有著很大的變動,為了震懾宵小,也為了能讓長安盡快恢復平靜,更為了皇帝登基之初,穩定朝政所需。
雄武軍中多了許多國武監出身的將領,即便大將軍人在河東,但京軍各部,其實還是牢牢握在了大將軍趙石一系的手中。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敢在大將軍趙石的威懾之下,于新皇登基持有任何異議。
血淋淋的屠刀剛剛放下,長安城頭的人頭還在飄蕩,教坊司中,權貴的女眷們的嚎哭聲還在回蕩,所有人,包括劉忠國在內,都顯得戰戰兢兢。
和左右羽林衛一起輪番值守宮禁不說,還要配合著長安令尹衙門巡視長安街坊,以防不法作亂。
即便皇帝陛下,甚至于朝廷,再怎麼想平衡京軍各部,但實際上,經過長安之亂後,不論旁人怎麼想,皇帝陛下必定要牢牢握住京軍,以防有所反復。
怎麼握?還不是得靠大將軍趙石?
而國武監將領,在這個時候自然當仁不讓,可以說,國武監在長安之亂後,才是最大的得益者,許多人紛紛進入京軍各部任職,假以時日,京軍難免會成為國武監的自留地。
事實上,隨著國武監的膨脹,有著地利之便,比之外方鎮軍,京軍這里,早已成為國武監生員最常見的去處,歸根結底,大將軍還是出身京軍,在京軍中有著難以形容的影響力。
景興末年,為了消除這種趨勢,皇帝陛下甚至不惜掏空京軍各部,頻繁的將一些將領調離,其實也是出于這個原因而已。
當新帝登基,景興皇帝所作的一切,幾乎在自家兒子手中,全部付之流水……
京軍各部本就難以被指揮使完全掌控,這麼一來,像劉忠國,趙布宗這樣的將領,日子更是難過。
像大將軍回京,若是擱在景帝一朝,避嫌還來不及,哪里會登門問候?
但如今,就算可来可不来,刘忠国却也不敢不来,不能不来,下面多少眼睛看着呢,他若不来上一趟,之后只要大将军稍微暗示,有的是人想要取而代之呢,就算勉强留在这个位子上,下面的人也能阳奉阴违,日子久了,自然军权旁落。
在京军中军权旁落,皇帝陛下第一个就要换了他……
与他相仿的是赵布宗,和他也是前后脚到达定军侯府,好像约好了似的,两人处境差不多,不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
赵布宗不但是外戚,名义上与大将军都是出自太皇太后赵氏一族,而且人家赵布宗曾任殿前司禁军副都指挥使,在资历上,要比他强的多。
当初被景帝调回京师,掌管羽林卫,为削夺大将军赵石军权做准备,虽最终以失败告终,却在京军,殿前司禁军中都拥有一定的声望和班底。
即便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受当今陛下的待见,但有着太皇太后的情面,以及与大将军赵石同出一族的情分,出路却要比刘忠国多的多。
京军稳固之后,已经有传言,赵布宗会出任兵部侍郎一职,就算不成,重回殿前司禁军也应不难,如今殿前司禁军可不是还缺着一位副指挥使呢嘛。
来个人在定军侯府正厅不期而遇,对视了一眼,很有些尴尬。
两人虽然位置差不多,但家世来历都相差甚远,平日也就是个点头之交,此时相见,却很有些同病相怜的意思。
两人向大将军见礼,寒暄几句,赵石略略问了几句京军情形,见两人一副下官拜见上官的模样,自己不问,绝不率先开口的木讷样子,心里也就明白。
这两位过来,多数也就是作个样子,并无多少求得他支持的心思。
他这里本就没有拉拢的念头,闲谈了一时半会,两个人起身告辞,便也不做挽留,象征性的将两人送到厅门,便任由两人离去了。
一起作陪的孙文通看着两人的背影,若有所思的道:“国武监其势已成啊……”
赵石看了他一眼,今日选他作陪,其实已经存了重用的心思,这一句话也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京军这里的情形,他自然洞若观火,这两位指挥使大人的日子,比起当年的他初入羽林左卫的他来,也强不到哪里去。
不由笑了笑,“可是有些担心?”
孙文通在他麾下任职多年,性情向来耿直,毫不犹豫的点头道:“京军各部,护卫京师,值守宫禁,其责尤重,长此以往,恐为旁人所忌……”
赵石转身往回走,随意的道:“怕什么,来日方长,朝中才智之士多了,法子也多了,左右宫门御卫可以重建,左右屯卫也在,当年唐时,有着十六卫之多,分权的事情,自有人去想,咱们操个什么心?”
重新落座,饮着蜀中名茶,继续道:“到是齐子平那里,进取之心不足,与我成见已深,很不合用,等到来年征夏之后,也该是换一个人的时候了。”
孫文通當即目光閃爍,“大帥的意思是……”
赵石呵呵一笑,目光中皆是难测之意,“军中派系林立,骄兵悍将,向来难以约束,而军中世家子弟横行,不问良莠,皆窃高位,早年,我便有意……可惜,总有人掣肘,而今,正好趁势为之,让那些人明白,没了他们,大秦依旧是大秦……”
孙文通当即惊了惊,正想说话,外面前院管家保福已经满面红光的跑了进来,捧着一张拜帖,弓着身子递到赵石面前,“禀报老爷,兵部侍郎成大人求见。”
兵部侍郎成峦,向与大将军赵石走的很近,这个不是什么秘密,长安之乱后,在兵部权势大涨,借的也是大将军赵石的势。
之前兵部右侍郎位子一直空悬,是李承乾不愿有人掣肘,如今,这个位子还空着,却成了两人联手压着了,许多人想要这个位子,都被顶了回去。
但这个位子不可能一直空着,最近,便已经有很多传言,被看好的几个人中,最有可能的其实就两个。
一个是利州宣抚使折沐,有着折家的一力支持,而且还曾经在大将军赵石麾下任职,无论资历,还是声望,都很合适,唯一让人不看好的就是,折家和大将军赵石不睦,就算有着旧部之情,也很难让大将军亲自点头才对。
第二个就是羽林左卫指挥使赵布宗了。
不过这两个人谁入兵部,都不会让人太过舒服,而这个时候,兵部侍郎成峦到访,为的是什么,其实并不难猜……
(求月票,闷热的天气,折磨的阿草都快奄奄一息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