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多謝老先生賜教‘,說著李序然便做告辭狀,不過,就在他轉身離去那一刻時,他突然對老頭說:‘老先生何不與我一道回你的故鄉?我保證你不會餓著,畢竟是家啊‘。
www.biquge001.com
老頭感嘆的說道:多謝了,你能保證我們一家不會餓著,但你很難保證這幾百萬百姓都不會餓著,到時有點吃的也會被別人搶走,弄不好把命也會搭上,我們沒權沒兵的到哪都是受欺負的,如果大人真有解救天下蒼生之心,那老朽就等你的好消息,到時一定回家鄉。
這時,李序然拿過來一小塊布,在上面寫了一個‘糧‘字,然後一撕兩半,他和老頭各拿半張:‘老大爺,我也等著你回來,如果兩地的賑災問題都解決了,你們一定要回來啊,遭災是一個問題,可是這些災民流落到各地,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一個比饑餓和寒冷更復雜和嚴重的問題‘。
告別了他們後,李序然懷著沉重的心情上了轎子,過了一會,他覺得堵得慌,便命令所有坐轎子的人都將轎子棄掉,全部改換騎馬,同時,李序然命令大軍盡可能分散一點,把能反應欽差行頭的東西全部收拾起來。
就是到了馬背上,李序然的腦子還是沒有停下來,他將杜唐和劉侍郎都叫到一塊,崔侍郎負責帶兵押運糧草,所以,李序然只能找他們兩個商量了。
李序然將他和老人的談話告訴了杜唐和劉侍郎,問問他們兩什麼意思,這兩個人既是隨送也是他的左膀右臂,出謀劃策啥的就看他們兩了。
杜唐沒有說話,他知道,劉侍郎是朝廷二品官,自己雖是李序然的親信,但畢竟要等劉侍郎說完了自己才好表態。
“中堂大人。下官早就知道這件差事不好辦,要給老百姓辦好事就要得罪權貴,可這些權貴背景很深,大都甚至在朝中都有人,所以,我們也不好動他們的,這件事下官來的時候就有準備,不知中堂大人有沒有做好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劉侍郎向李序然問道。
“怎麼?劉大人是懷疑我的能力還是毅力?當年在南江做巡撫時候,面對這麼多的山匪、貪官。在北征的時候,那烏金和赫利比這些貪官難對付多了,隨時都有可能人頭落地的,既然接了這個差事,就一定要干好了,相信了吧?劉大人?”,李序然語重心長的說道,他知道劉侍郎的擔心是很有必要的,官場上的事情本來就非常微妙。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作為這次賑災最大的官,李序然的態度自然對整個事情的發展和結局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中堂的事情下官也听說過不少,其實。下官早就對中堂的為人早就心里有數了,只是話趕話,事趕事說到這了,下官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還請中堂不要見怪啊”,劉侍郎是個實誠的人,說話不怎麼會兜圈子。
這時。杜唐說道︰“中堂大人,侍郎大人,屬下覺得我們還是先把事情弄清楚了,但是我們這次人怎麼多,到了地方之後,肯定會有一大幫的人圍著,到時可能就無法查到實情了,所以,屬下覺得……”。接著,杜唐向他們說了一個計策,李序然和劉侍郎他都覺得可行。
按照既定的路線,他們最先到達的是河北,但是李序然為了方便召集兩地官員,同時為了避免兩省的官員會誤會他厚此薄彼,所以,李序然選了在濟州府見面,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河北河南兩地的官員在這里接待他,因為這個地方再河北的南部,在河南的北部,隸屬河南省,是該省最北邊的一個府,這樣一來,這些官員迎接他就方便多了。
他必須要提高效率,同時要節省開支,兩省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各知府、知縣都要來見他,他必須要接見他們,而且要準確的向他們傳達朝廷的旨意,畢竟,具體的事情還要靠來落實,這就是說,李序然既要管著他們,防著他們,可又要用著他們,其中的火候和分寸是很難把握的。
快到了真正的河北境內了,李序然命人在街上找了幾頂轎子,出了城後,他命人把欽差的那套威武和繁瑣的行頭全部換上,讓人抬著,不過,李序然利用換防的時候,巧妙的安排了一下,讓他的幾個親信,而他還有劉侍郎、杜唐等則繞開大隊人馬,他們輕車簡從,快馬加鞭,而大隊人馬則在後面慢慢的走著,走的時候,李序然向自己的親信交代,要特別注意大隊人馬中每個人的動向,以防將這個情況提前向外泄露,李序然的親信較多,而且是分開安插的,這些人和他們互相不認識,所以,監視起來,還是很有效的。
李序然這樣做是想繞開地方官,去災民實地觀察,得到更真實的信息,這就是杜唐給他們的主意,不過,考慮到安全因素,杜唐還是把十三騎帶上來保護李序然,至于安剛的話,他必須做樣子似的要守在李序然的那頂欽差大轎子前。
于是,李序然以及劉侍郎、杜唐等還有跟在他們後面承擔秘密保護任務的十三騎,總共不到三十個人,他們穿的和老百姓完全沒有兩樣,只是衣服整齊一些,根據李序然得到的信息以及和劉侍郎他們商量的結果,那就是他們要了解的重點是︰官府及主要官員對朝廷賑災的態度、賑災的銀兩和糧食的落實和走向問題、富商和士紳的具體情況包括他們和官員的關系及他們自身的存銀和存糧,最後,還有百姓們的態度和建議。
但是,他們這些久在官場的人都知道,這些信息是不好查出來的,尤其是要了解到真正的內情,所以,他們決定︰在完全微服私訪的同時,必要的時候,還必須要和亮明身份相結合。畢竟,民間有民間的方式,而官場有官場的規則,局中人是很難理解的,也是很難深入其中的。
真正災區的情況要遠遠比李序然在沿途看到的情景更加的淒慘,這種更加真實的淒慘讓李序然後背發涼,但又頭上冒汗,這一冷一熱既有驚訝、無奈,也有憤怒和迷茫,不知為什麼李序然突然想起了在路上遇到的那個老頭說的那句話︰“發生了人吃人的事情,我們不走還能怎麼辦?”。
但是事情不能光用來感嘆,最主要的是要解決,他們最後商量︰先從百姓們這里入手,問問他們每個人拿到多少賑災的銀兩和糧食,和土地的比例是多少,是否符合朝廷的規矩,朝廷撥下來的銀兩和糧食他們是知道的。
而通過他們緊鑼密鼓的密訪,李序然包括他的隨從最後吃驚的得出一個結論︰朝廷的官員變相層層盤剝賑災糧、富商們通過他們佔有土地的數量多而反而領到了更多的糧食和銀兩、另外,百姓們的流動和死亡等還有落後的統計方式導致很難真正的把控賑災糧食的具體數量和走向。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個縣的災民跑到那個縣,那個府的災民來到這個府,這樣流動太大,這就導致官員們說他們今天發出去多少糧食就是多少,很難精確的統計。同時,一些地方是根據土地來那個分糧,而好多佃戶已經就沒有土地了,這樣的他們就得不到糧食了,退一步講,即使糧食到了災民手里,富商們也就通過收租或者追賬的方式有給要回去了,而這個過程竟然有官府的支持,也就是說富商見到了災民們有了糧食就向他們去要年租或者賒賬,如果沒有銀兩就拿糧食來頂替,這個請求是可以得到官府的支持的。
這些災民那個沒有租過人家的地,那個沒有因為各種原因借了一些糧食或者銀子,可是這些賬目利滾利,到時他們就還不起了,這樣一來,他們一旦有了糧食或者銀子立刻就再次被人要了回去。
另外還有更氣人的消息,在這大災之年,在這個大災之地,一些知府老爺、知縣老爺,照樣是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姨太太照樣是娶了一個又一個,轎子依舊坐的四平八穩,那些富商也是如此,竟然有糧食來喂狗喂雞,也不願意拿出來施舍災民。
當然,也不完全是這種情況,有些知府還有知縣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們穿的鞋都開了口子,皮膚也黑了很多,家里雖不至于餓著,但也沒有雞鴨魚肉,也就是普通農家的飯食。
這在李序然的預料之中,畢竟五個指頭還不一樣的長呢,他現在生氣的是這些人貪婪的程度太過頭了,已經超越了人性的底線。而讓他更擔心的是官員有好壞,好官可以用,壞官可以查辦,這都是有章可循的,畢竟朝廷有朝廷的規矩。
可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富商的問題,他們不是朝廷命官,不能用章法來約束,那麼,如何來區分他們之間的好壞呢?
盡管,李序然很清楚,富商是很少有那些深明大義的,但也不是說百分之百的沒有, 那麼如何找出這些人呢?(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