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道教神仙
大英博物館藏道教人物像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
www.biquge001.com另外道教按照人間的秩序創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員,吸收了佛教地獄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為天廷的附屬,也創造了閻羅殿和水晶宮的一系列神仙官員,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還吸收了眾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為天廷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眾多,還隨時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創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媽祖、關帝等都可以納入道教的神仙系統。但一般宮觀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廟宇。
此外,道教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發、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而且還有相應的修持方法。
戒律
道教戒律是一些約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準則。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著不同的內容。一般說來,全真派的戒律嚴于符派。戒律的內容主要有不得殺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盜,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須遵守的,而且必須有一個受戒儀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據規則的嚴緊程度, 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據節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還有道教清規,就是道士犯戒以後的處罰手段。具體條例派別不同則規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內容和儒家三綱五常等要求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內容。道教的清規戒律也是隨時事的變化而變化的,當與政權的法律相沖突時,會進行適當的調整。
道術
《抱樸子》中所載的老君入山符,認為使用它可以避開鬼怪野獸道教的宗教活動十分龐雜,主要分兩大類,道士的自身修行(稱為道術)和道教儀式,內容包括道教經法、懺法、齋、醮、符咒、禁咒、隱遁、乘、驅邪、伏魔、降妖、消災、祈禳、房中術、神仙術、闢谷、風水堪輿、佔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為道術,包括內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內容。外丹是指燒煉丹砂鉛汞等礦物以及藥物,制作能夠使人長生不了的丹丸。現代科學認為這些丹藥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後來道教也認識到由于內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較難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後世轉向較為保險的內丹修煉。外丹也被認為是現代化學的先驅。
內丹則是指通過行氣,導引,呼吸吐納,在身體里煉丹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內丹的用語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義完全不同,比如把人體比喻為燒煉丹丸的爐鼎,不過理論上還是具有相通性。古時煉丹術的傳授大多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難了解。
此外道教還有許多道術。例如內觀、守靜、存思、闢谷等多種。這些現代多歸為氣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許多都習武術。中醫理論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儀式統稱為“齋醮科儀”,齋是清潔的意思,醮是指祈禱,又稱為道場。 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認為神仙清靜潔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葷,進行齋戒。進行祭祀活動稱為“醮”,道教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許多佛教的內容,名目繁多。道教認為通過這些儀式可以去災求福。佔卜也是道術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簽、測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符是用朱砂畫在黃紙上的一些符號,道教認為可以用來治病,而則被認為可以驅使天神。另外道教認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驅使鬼神,趕走野獸。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術。
教派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從修行方式上來說道教主要分為二個派別--符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另外還有二者兼備的妙真道,妙真道源于方仙道,黃老道,是最久遠的宗派,是所有流派基本思想的創建者,是道教的活化石。
道教的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于宋、元。道教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有6個大派︰
妙真道︰源于戰國的方仙道和秦漢的黃老道,後來的玄學和重玄派都和妙真派息息相關,以隱宗存在。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正一派、淨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崳山派,華山 看書[‘網<!全本 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
淨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衰微
明朝以後,道教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實際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後更名為天師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全真道興盛于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陽,丘處機。全真道講求清修,其道士必須出家、吃素。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十方叢林”。
修真門派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髒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鐘離權、呂洞賓、崔希範、陳樸、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于無為法,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鐘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豐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于有為,又不執于無為,于陰陽栽接中創一清淨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淨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淨孤修派的結合體。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活動
道教的活動主要在宮觀內進行。宮觀可以分為兩種︰
子孫廟︰廟產由廟主私有,師徒相傳,一般規模不大。
十方叢林︰廟產屬于道教徒或者某個道派公有,凡是道教徒都可以在這里通過一定的手續掛單居留。一般規模較大。十方叢林可以傳戒,但是不能收徒弟。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子孫叢林”,是兩者的混合物。一般都是從子孫廟發展過來的。
此外正一道的宮觀和全真道的宮觀在制度和日常活動上也是不一樣的,二者一般不混雜。
5文化
道教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建築、醫學、藥物學、養生學、氣功、化學、武術、天文學、地理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它對于華人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民俗、民族關系、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
影響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師徒相傳一些武術和氣功,例如武術中很出名的武當派,據說就是武當山上的許多道士傳承的武術。道教的武術也和許多武術不同,講究圓柔、後發制人,充分體現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極拳這樣的簡單武術套路,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健身活動。道教氣功也是中國氣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煉方法基本上就是氣功,對氣功的探索和發展,其貢獻很大。
道教的養生術還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醫學《黃帝內經》中經絡學等方面內容。 此外,許多道教徒研習醫術,對于中醫學發展頗有貢獻,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醫藥皆有所建樹。
道教的煉丹術對火藥的發明有著重要的影響。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受道教影響很深,他曾經游歷各地,求仙訪道,甚至煉過丹、受過道,可以說是位虔誠的道教徒。這段經歷給他的個性、詩歌創作乃至一生的際遇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李白受召入長安,受到唐玄宗等許多的道士和信仰道教朋友的推薦。尋仙過程中,他游遍五岳,給他帶來大量的素材。他的詩歌中也常常出現“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雖然講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全書中使用了大量道教專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馬、奼女、元神等,還構築了一個以玉皇大帝為核心的道教神祉、神官系統。書中也出現了很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過多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為核心的最著名小說則要數《封神演義》了。書中講述的商周戰爭,其實質就是道教的兩個派別闡教和截教的斗爭。書中出現的各色仙神和寶物等,也全屬于道教系統。
主要典籍
參看道經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為最重要的兩部經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經創制了道藏,收集歷代道家著作,不僅包括哲學和道家理論,而且包括煉丹、養生、治病、氣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統道藏》、《道藏輯要》、《萬歷續道藏》等,現僅存明代《正統道藏》流傳,其它版本已失傳,現存歷代道教經典多收錄于此。道教的經書數量非常龐大,各派的主要經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參同契》是最早的丹經,稱為丹經之祖,此外《抱樸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經典。《太平經》和《老子想爾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經典。《黃庭經》和《上清大洞真經》則是上清經派的主要經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經》和《三皇文》則是靈寶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經典。《陰符經》和《常清靜經》也是道教兩部非常重要的經書,是道士必須誦習的經書。此外,《玉皇經》和《心印妙經》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課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雖然以符、齋醮、科儀為主,但北宋以後也主張三教一理,修煉內丹,出現了《悟真經》、《金丹四百字》等經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張三教合一,煉氣全神,明心見性,兼融釋儒,以《道德經》、《孝經》和《般若心經》三家經典為主,提倡“孝謹純一,敦厚樸素”。
道教道家
“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但從古至今仍然有人主張將二者等同起來。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于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流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流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