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一百一十八章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清和 | 作者︰來自遠方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轟!轟!轟!

    連續數聲巨響,炸開了北平的朝霧。www.biquge001.com

    北平郊外,金吾衛、旗手衛、羽林衛擺開儀仗,錦衣衛帶刀護衛在側。

    隨天子北巡的朝廷官員面似真定,耳際卻在嗡嗡作響,目光緊盯著黑煙和塵土騰起處,原本立在那里的木人,已隨著巨響斷裂,騰空,隨後落下,重重砸在了地上。

    空氣中能嗅到火藥的味道,一切仿佛慢動作一般,在眼前不斷回放,眾人心中的震撼無以言表。

    永樂帝手下的文臣武將,對火器並不陌生,哪怕沒有親眼見過,也知曉火器的威力能達到何種程度。

    眼前這一幕卻打翻了他們以往的所有認知。

    威力至斯,斷木裂石,以血肉之軀如何能夠抵擋?

    不待硝煙完全散去,幾名天子親衛已策馬馳往-爆-炸-處,尋回了炸-成幾段的木人。

    木頭斷裂處焦黑,嵌入了不規則的鐵片,砂石等物。還能聞到一股刺鼻的火藥味道。

    斷木在朱棣手中,能靠近看的只有成國公朱能和定遠侯沈等少數幾人。其余武將,包括張輔在內,都只能伸長了脖子,多瞄一眼算一眼。

    一邊看,一邊議論紛紛。

    “這便是火雷?”

    “威力如此之巨。”

    “軍器局亦然有督造,遠不及此。”

    “得此神兵,乃天佑大明。”

    武將們關注的是火器的威力,文臣們三句不離天佑,五句不離祥瑞。雖然角度不同,對明朝版手榴彈的正面評價和肯定卻是一樣的。

    朱棣將朱高煦叫到近前,看著比離開南京前更顯穩重的次子,拍著朱高煦的背,笑得尤為暢懷。

    “吾兒甚好。”

    朱棣是天子,是殺人不眨眼的馬上皇帝,也是一個父親。

    朱高煦獻上火雷,令他在文臣武將面前很有面子,作為一國之君,他高興,作為朱高煦的老爹,他更高興。

    兒子出息了,哪個做老子的會不得意?

    看,這就是朕的兒子,上馬打仗,帶兵掠陣,一等一的悍將。下馬練兵,造火器,照樣不含糊!

    斜睨一眼朝臣,羨慕嫉妒嗎?

    羨慕沒用,嫉妒更沒用!

    為兒子驕傲的老爹,偶爾腦抽一回,應當可以理解。

    “稟父王,此非兒臣一人之功。”

    朱高煦一身大紅郡王常服,騎-在棗紅馬上,更顯豐神俊朗,傲氣無雙。饒是支持朱高熾上位的文臣也不得不承認,就外表來看,朱高熾的確比不上朱高煦,即便世子減少了寬度也一樣。

    朝廷選官要看長相,英俊瀟灑才能位列廟堂,這是洪武帝定下的規矩。

    永樂帝更喜歡相貌硬挺,肖似自身的兒子,貌似也能說得過去……

    “哦?”朱棣看著朱高煦,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稟父王,火雷本為大寧雜造局工匠造出,兒臣自三弟信中聞之,令開平衛雜造局試造,發現威力的確強于軍器局所造。令巡防邊軍攜帶,遇到幾倍于己的韃子游騎,仍可從容脫身。更可以爆裂之聲提醒地堡守軍,狼煙示警。”

    朱高煦表情嚴肅,談起邊防工作一絲不夠。朱棣听得極其認真,偶爾詢問兩句,總能問道關鍵處,若非朱高煦用心,怕是會被當場問主。

    幾番應對,朱棣心中愈發滿意,朱高煦暗自松了口氣。

    自奉命備邊,他便下決心做出個樣子,事事親力親為,如今總算有了回報。

    從二月起,衛所地堡,望墩台,城牆上的敵台,都被一一加固。

    邊軍的糧餉,武器,袢襖軍鞋,更是幾天一催。

    奉命以舟師海運糧餉的江平伯陳和前軍都督僉事宣信被催得一個頭兩個大。

    不是他們有意拖延,事關北疆邊防,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在遼東和開平衛等地的邊軍糧餉上動手腳。實在是海運風險頗大,不到合適的月份出海,危險性太高,遇上大-浪,整船的糧餉都要沉入海底,士兵也會喂魚。

    等不到海運的糧餉,軍屯和商屯收獲有限,當地百姓還靠朝廷救濟糧過日子,糧食實在不夠吃,朱高煦只能另想辦法。

    集合部將,集思廣益,軍漢們習慣了簡單-粗-暴,想吃飽肚子,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個,打獵,到韃子那邊搶劫。

    草原上的獵物是有數的,殺光了破壞生態平衡,搶劫韃子更符合邊軍的利益。

    允許韃子到自家邊境打谷草,不允許自家到草原上去套牛羊?

    沒這個道理。

    禮尚往來,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個理念是朱高燧通過書信灌輸給朱高煦的。

    原話出自興寧伯孟清和之口。朱高燧听後認為很有道理,朱高煦看過,也是深以為然。

    拋開心理負擔,各種鋪墊和準備工作做好,還等什麼?就一個字,搶。

    做好偽裝,帶上長刀,跨-上戰馬。

    能搶就搶,搶完就跑,機動作戰。

    據聞,這一條也是朱高燧從興寧伯口中得知,朱高煦再次深以為然。

    陳的舟師沒有北上之前,草原上的韃靼部落,尤其是經常到邊衛打谷草的,成為了邊軍眼中待在的羔羊,屢遭洗劫,抓不住搶劫犯,保不住牛羊,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相比之下,開平衛邊軍的生活水平卻在和戰斗力一起飆升,再提起韃靼,個頂個的雙眼副放光。

    搶劫行動都是秘密進行,不只朝廷不知道,在身邊的朵顏三衛也一無所知。

    明初,邊軍深入草原巡邏是常例,誰能想到,代表著正義的大明游擊將軍會在袢襖外邊套上皮袍子,皮帽子一扣,哇啦哇啦裝成外族去實施搶劫這一犯-罪-活動?

    一切,都是因為孟某人的幾次說漏嘴。

    可以還是偶然?只有老天知道。

    經過多次磨練,開平衛邊軍的搶劫技術已臻化境,即便沒有怯烈帖木兒等韃靼首領的投靠,照樣有極大的把握騙過朵顏三衛,搶過之後,把x盆子扣到鬼力赤的頭上。

    鬼力赤不行,還有馬哈木不是?

    如此行事定然不符合明朝對外形象,郡王帶頭搶劫鄰居更會被言官罵得狗血淋頭的事,朱高煦不會當著外人的面告訴老爹,只能在私底下進行匯報。

    永樂帝夸獎過兒子之後,感嘆,朕當初怎麼沒想到如此計策?

    可見,有朱棣這樣的鄰居和上司,韃靼和兀良哈果真是霉星高照,非同一般的悲催。

    朱高煦向朱棣匯報完工作,朱能等將領也傳閱過被炸斷的木頭,又開始研究起點燃的火雷。

    拳頭大的空心鐵球,填充火藥,裝上引信,竟然會有如此威力,當真是讓人驚嘆。

    孟清和暫時未得皇帝宣召,干脆為在場眾人做起了講解員的工作。

    朱能,徐增壽提出是否能改變一下火雷的外形,便于攜帶和投擲,張輔則引申到了火炮實心鐵球向開花彈轉變的可能性。

    “若以威武大將軍,射-出此類火彈,其威力當可無匹。”

    听到張輔的話,孟清和不免咂舌。再看朱能等人先是皺眉,隨即恍然,進而躍躍欲試的表情,孟清和不自覺的撓頭。

    莫非,繼永樂帝北巡,神機營的出現也將提前?

    以明朝的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組織一支“現代化”的熱-武-器部隊並非不可能。

    畢竟,大明朝的皇帝可不會下令將軍隊中的火銃換成弓箭,還要悄悄的來,“勿使之覺”。能做出這樣腦缺事的,除了半瓢,也只有半瓢。

    看著朱能張輔等人討論的勢頭,孟清和很想提醒一句,有了火雷的啟發,開花彈的制造應當不會太困難。當下應該關注的,是火炮的攻堅。

    沒有穩定性強的炮膛,炮彈再犀利也是白搭。

    為了彌補制鐵工藝的不純熟,也為了加強火炮的穩定性,明初的火炮大多都是矮敦胖,個頂個的憨厚壯實。哪怕是道衍組織地下-兵-工廠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藝上也比不上戚繼光時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強火炮和火銃的穩定性。如此,改進煉鐵工作,加強鍛造技術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這里,孟清和再次撓頭。

    他不是工科出身,腦子里的存貨大多來自非學術渠道,很多還很不靠譜。這就像是知道歷史的大致方向,卻無法精準說出每個階段發生的主要事件一樣。

    所以,要想實現火器的技術革命,需要更專業的人才。

    兵仗局,軍器局,各地雜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藝嫻熟的工匠。據聞工部左侍郎對冶煉一途很有研究,或許,可以討教一下?

    搖搖頭,他出面不合適。之前一場嘴仗,幾乎得罪了滿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員遞帖子,絕對是摔回臉上的下場。

    目光轉向向永樂帝匯報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過去的朱高燧。

    這兩位倒能試一試。

    論起最合適的人選,其實還是朱高熾。在永樂帝的三個兒子里,屬他和文臣的關系鐵。

    孟清和皺了一下眉,以目前情況來看,請他幫忙可不是個好主意。

    “興寧伯,天子召見。”

    鄭和走過來,打斷了孟清和的思緒。

    收斂心神,他果真是喜歡七想八想,八字一撇還沒畫出去,直接就想著捺該往哪里畫了。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鄭和下西洋的順風船,有可能的話,還要去美洲溜達一圈,加強艦隊的炮火威力勢在必行。

    誰知道遠洋途中會遇上什麼?

    未雨綢繆,從最壞的方向考慮,不說做好完全的準備,照顧到大部分細節總是可以的。

    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陸,說不定歷史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小冰河時期,絢爛文明之後的文化倒退還會出現嗎?

    孟清和不知道。但他願意為此努力一回。

    歷史將他送到這個時代,從一只小蝦米奮斗到長出了螯鉗,不揮舞幾下,實在是說不過去。夾不到人,夾幾下空氣,听幾聲響也是好的。

    跟著鄭和走到永樂帝跟前,孟清和納頭便拜。

    “臣拜見陛下。”

    “起來。”

    朱棣的心情很好,笑入眼底,紅光滿面。

    “朕听高煦說了,興寧伯一心為國,再立大功,朕心甚慰。”

    “陛下夸贊,臣不敢當。臣只是盡了本分,大功當歸高陽郡王和三皇子。”

    孟清和十分謙虛,萬分誠懇。

    表示有朱高燧的支持,他在大寧城的工作才能進展得如此順利。

    有高陽郡王在開平衛的努力,犀利的火器才真正問世。

    “大功當首推兩位皇子。”

    朱高煦分功,孟清和推辭,順便提出了朱高燧。

    朱高煦兄弟倆再遭朱棣表揚,很是不好意思,又把沈扒拉出來,如果沒有定遠侯支援糧餉,並派兵支持邊軍在大漠的套牛羊活動,他們也不會屢次收到父皇夸贊。

    所以,功勞要分,賞賜同樣要分。

    “你們能夠如此,朕很高興。”

    朱棣有些感慨,決定四個人都賞,包括參與改造火器的雜造局工匠,以及邊軍上下,都要論功行賞。

    “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有賞賜,當然要謝恩。

    這一次,連同朱高煦朱高燧在內,因為備邊和火器一事受到封賞,永樂帝更是提前封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封地未定,只俸祿增加千石,且命工部制儀仗,用曲柄紅素圓傘,畫瑞草文,如親王制。

    旨意送達京師,朝臣震動。

    朱高煦朱高燧突然封王,世子卻依舊是世子,往好了想,是天子有意封其為皇太子。往壞處想,天子已徹底厭惡了世子。兩個弟弟封王,卻獨留下他一個,地位何其尷尬。

    與封王旨意一同下達的,還有對沈和孟清和的封賞。

    特進沈光祿大夫柱國,加祿千石。追贈沈父沈良為安國公,母為安國夫人。

    賜孟清和金銀彩鈔,文綺布帛。追贈孟清和父為伯爵,封其母為伯夫人,賞玉牌錦衣。

    北平行部,大寧都司,開平衛指揮使司上下各有封賞。

    武官進位,邊軍進祿,發新袢襖,糧鈔。

    雜造局大使及副使賞銀三十兩,鈔一百錠。工匠以功勞大小,賞銀寶綺帛有差。

    借這次機會,永樂帝將之前壓下的恩賞,變相發給了孟清和。

    官依舊沒升,但賞下的金銀,以及追贈孟廣智爵位,卻是天上砸下來的大餡餅。

    子有爵和父子皆有爵,完全是兩回事。

    不提孟王氏,連孟清和的兩位嫂嫂,身份都在無形中提高。雖無命婦身份,卻也不會被人小看。孟三姐和孟五姐未來也將順暢許多。

    孟清和盡量控制著表情,上翹的嘴角卻怎麼也壓不下來。接下來的數日,更是日日臉上帶笑,見到某幾位不太對付的文官,也是笑臉相迎,一致對方拉起一級警報,生怕興寧伯再設套鑽。

    “興寧伯感沐天恩,赤子知心。”

    朱棣對孟清和的評語很正面,其中不乏有鄭和敲邊鼓說好話的功勞。

    朱高煦和朱高燧正為封王高興,很能體會孟十二郎的心情。三人湊到一起,往往能一樂一整天,嘴角咧到耳根,一口白牙閃亮。

    每當這個時候,跟隨在三人身邊的內侍和親衛都會默默轉頭。要麼抬頭望天,要麼低頭看地。總之,親王和伯爵相對傻笑,他們堅決沒看到。

    孟清和的好心情一直持續著。

    朱棣召他去問話,奏對中,也是靈感迸發,口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利落。在朱棣問及韃靼的問題時,武將基本主張“派兵去談”,文臣講究以理服人,卻也不反對派兵,先禮後兵嘛。

    沈沒出言,卻似同意朱能派兵的意見。

    孟清和拽了一下沈的衣角,“都督,還有瓦剌……”

    “瓦剌?”

    沈眉毛一挑,表示明白,然後出言,陛下,光打韃靼還不夠,順便連瓦剌一起收拾吧。

    朱棣深以為然,朱能張輔等大聲叫好。

    文臣盤算著該如何下筆成文,讓正義站在自己一邊。

    朱高煦和朱高燧摩拳擦掌,有幸旁听的朵顏三衛首領雙眼放出了綠光。

    搶完韃靼再去搶瓦剌?

    一個字,好!

    三個字,非常好!

    五個字,好得不能再好!

    孟清和瞠目結舌,他只是想提醒沈,可以建議天子,也向瓦剌派遣使者,送去一分璽書,內容可以隨便寫幾句,目的是引起韃靼的警覺,把水攪得更混。

    結果怎麼會被理解成連瓦剌也要打?

    “侯爺,那個……”

    孟清和還想矯正一下,卻發現根本沒用。除了他,自天子以下,包括文臣在內,都脖子冒青筋,各種為戰爭興奮中。

    這不合常理!

    沒道理清風朗月的翰林侍讀也如此好戰。

    腦袋上冒出了問號,手腕忽然被握住。熱度透過衣袖傳來,孟清和嚇了一跳,兩忙看向距離最近的張輔,即使對方沒注意到,仍不自覺的心跳加速。

    大紅麒麟服,精致的衣角,修長的手指扣在他的腕子上。

    孟清和下意識掙了一下,手指卻更加用力,急得頭上冒汗,沈卻突然放開了他。

    松口氣,借著衣袖的遮掩,捏了一下剛剛能攥住的地方,耳根有些發紅。

    似乎,還留著不屬于他的溫度。

    站在稍遠處的楊鐸突然抬頭,看向沈和孟清和所站的位置,雙眸中閃過了一抹深思。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