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老者看了約莫一戰茶的功夫,才緩緩道︰“因為殿下的朋友要來了?”
這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太子朱瞻基,身後的老者便是禮部侍郎,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士奇了,那泡茶的太監則是朱瞻基的貼身太監陳蕪了,群臣三人相約在此下棋之外,自然有些話兒要說。
www.biquge001.com
“朋友——?”朱瞻基微微楞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道︰“楊大人說的不錯,正是孤的朋友?”
楊士奇的一句“朋友”讓朱瞻基顯得很高興,世間人皆有朋友,唯獨皇帝的朋友少之又少,紅袖招外的刺殺,楊崢不問身份,不問地位,只因為自己是他的朋友,便舍身相救,的確做得他的朋友,輕輕嘆了聲,朱瞻基目光向遠處望了望,中山王的府邸就在前方,亭台樓閣,長廊花園,相互輝映,顯得巍峨雄偉甚是美觀。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朱瞻基叨念了幾聲,忽然道︰“這詞兒真是他寫的?”
楊士奇應了聲道︰“不錯,除此之外,微臣還听到了一首?“
“哦?”朱瞻基顯得有些意外,沉吟了片刻,道︰“不妨都給孤念念?”
楊士奇點了點頭,微微醞釀了一番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楊士奇的聲音不大,但朱瞻基听得很認真,很仔細,當听了第一句,忍不住心頭一動,喃喃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似乎觸動了心頭的某一處心事,皺著眉頭久久不語。
片刻,朱瞻基眉頭一展,忽然哈哈大笑道︰“好,好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想不到他還能寫出這等詩詞來,楊大人乃我朝華蓋殿大學士,素來以“學行”見長,以你之見,此詩詞如何?”
楊士奇從小刻苦讀書,胸中所學不亞于任何人,听朱瞻基詢問,略一沉吟道︰“此曲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唄,先淒惋而後喜悅。算得上是一首難得好詞,只是——?”
朱瞻基看了一眼楊士奇,道︰“只是什麼?”
楊士奇道︰“只是堂堂大明七尺男兒,只懂傷春悲秋,不免墜了志氣?”
朱瞻基內心深處極為歡喜這首詩詞,但他身為當今太子,自是知道楊士奇的才學,听他如此說來又細細品讀了幾句,點了點頭道︰“的確多了幾分纏綿之意!頗有後主之風啊?“
楊士奇松了一口氣,道︰“殿下明鑒!“
朱瞻基緩緩轉過身來,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不悲不喜的神色,顯得有些老成,微微走到前方的竹椅上落了座,一旁的陳蕪急忙雙手捧上了一杯茶湯,朱瞻基單手接過,抿了一口,道︰“依你看,此番他來南京,孤是讓他從文,還是從武?“聲音古井不波,卻透著威嚴。
楊士奇不敢怠慢,微微一抱拳道︰“從武?“
朱瞻基天資聰穎,自小被祖父所歡喜,朱棣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下達指示,除文臣教導外,朱棣也會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所以朱瞻基文采武略俱佳,雅擅丹青,父王登基後,常在春秋時節,與諸儒臣四處游玩,于良辰美景中賦詩作畫,筆法細膩,頗見功底,多有佳作傳出,骨子里還是有幾分文人氣息,剛才楊士奇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極盡婉轉傷感之韻味,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尤其是將一個人內心深處種種不可言說的復雜滋味都融入其中,輕輕誦讀了一聲,立即叫人不禁心生感慨之意?他自負才學不差,卻也寫不出如此纏綿的詞句來,不免對楊崢從文有了幾分渴望?“听了楊士奇這句話,眉頭不由得一挑,道︰“為何?“
楊士奇似乎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行了一禮,道︰“此句一出,怕是後主再生也寫不出如此纏綿的詩句來,足見他文采飛揚,微臣倒也不擔心他的文采,只是這武功一道還需磨練磨練方能大用?“
朱瞻基微微一愣,道︰“楊大人是讓他從軍?“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大明以武立國,便是當年tai祖皇帝也是南征北戰,為一方統帥,徐達、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馮國勝名將輩出,只可惜我大明國建立後,經胡惟庸、藍玉一案,武將死的死,老的老,滿朝文武可能武將之人少之又少,若非如此,建文帝又何須動用李景隆這等草包——?“
當年建文帝還太年輕,朱元璋怕自己死了建文帝震不住這些功臣,所以為了自己皇位的安穩和孫子可以安心當皇帝,就把朝中有能力有功勞的大臣清洗了一遍,借用胡惟庸、藍玉一案,將昔年的文臣武將殺了個精光,到朱棣發動靖難時,滿朝文武竟建文帝無將可用只好重用紙上談兵的李景隆,此人不知兵事,自不是軍事謀略堪稱大明第一將的朱棣相提並論,結果在兵力,資源,土地還有道義都佔壓倒性優勢的南軍一敗涂地,若不是當年朱元璋殺的太徹底,留幾個可用之將,朱棣縱能征善戰,未必能坐這皇位。
朱瞻基雖只有二十六歲,但當年的這段歷史卻是清楚無比,內心深處也覺得當年皇祖爺爺殺伐太過重了,滿朝文武須當文武並重才是長久之計!此時听楊士奇說起,並沒有半分的反感,反而極為贊同的點了點頭道︰“楊大人不必忌諱,請說下去?”
楊士奇本有些擔心,自己議論tai祖皇帝當年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敬,朱瞻基貴為太子,雖秉承了父親朱高熾的性子,但誰也保不準會不會動怒,一時不免有些忐忑。
此時見朱瞻基眼里半分的怒氣,反而露出沉思的神情,不由得點了點頭,心道︰“怪不得當年成祖皇帝如此看重這個兒孫,如今看來,成祖當年的眼光的確十分的高明。”
放下了心中的忐忑,楊士奇也就不再避諱,躬身繼續說道︰“靖難一役,我大明開創永樂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文臣武將齊頭並進算是扭轉了建文一朝重文輕武的弊端,只是武將張玉、朱能、丘福先後死去,武將人才凋謝,如今能用的不過是薛綠,張輔,吳成,滕定,費 ,李英,吳管者,李賢,難當大任——?“說到這兒,楊士奇看了一眼朱瞻基,壓低聲音道︰”眼下的局面,外有安南,蒙古,內有漢王、趙王,此二人常年領兵作戰,勇猛無比,倘若——?
朱瞻基眉頭忽的一挑,看了一眼楊士奇,低聲道︰“說下去?“
楊士奇應了聲道︰“倘若有變,朝中只怕無將才可用?”
朱瞻基心頭一動,其實這個問題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做了太子後,也漸漸發現了這個弊端,自從靖難之役後,隨著張玉,朱能、丘福的死,武將人才不濟,除了一個薛綠,張輔外,吳成,滕定,費 ,李英,吳管者,李賢根本不能獨當一面,而如今薛祿年事已高,也不再適合南征北戰,唯獨剩下一個張輔還算年輕,可此人是河間王張玉的長子,當年河間王張玉與朱高熙的關系極好,誰也保不住張輔打的是什麼心思,況且張輔多年在安南,也不能想用便能用,如此看來,可用的武將還真沒有?“
朱瞻基此時才明白楊士奇的用意,那就是讓將楊崢訓練成獨當一面的武將,為自己所用。
想到了這里,朱瞻基雙眼一亮,看了一眼楊士奇,道︰“楊大人覺得他可以麼?“
此話一出,楊士奇就知道朱瞻基听懂了自己的話兒,心里不由得暗贊了聲,一個好皇帝多半是體現在決策上,而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首要的前提就能夠凝听臣子的建議,還要能听懂,朱瞻基雖年輕,但無疑是具備了這個條件,這讓楊士奇感到一陣驚喜。“楊崢此人為人機靈無比,與軍事上頗有天賦,這一次剿滅彌勒教他以五千人馬剿滅彌勒教兩萬人馬,且一舉誅殺匪首李福達,此戰堪稱完美至極,而且此人與英國公張輔較量之時,獨創鴛鴦陣法,三局兩勝挫敗英國公的神機營——?“
^^^^^^^^^^^^^^^^^^^^^^^^^^^^^^^^^^^^^^^^^^^^^^^^^^^^^^^^^^^^^
第二更來晚了,一些事情耽擱了,請諸位多多見諒!下面繼續碼字去,請諸位送上幾張月票!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