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自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修築大梁以為都城起,兩千余年間,開封一直都是中原重鎮,也不知歷經了多少兵火與榮華!
開封城最輝煌的自然是殘唐五代到北宋這一段時期,五代中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余的梁、晉、漢、周四個朝代均建都于此,而北宋建立之後,開封更以東京汴梁之名一躍而成為整個華夏文明的中心!
當其時也,開封經濟繁榮,富甲天下,城郭氣勢恢弘,市井摩肩接踵,“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擁有成熟的市井文化和相當高的生活水準。
www.biquge001.com<x.
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封市容的整潔井然,《宋刑統》規定︰“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也就是說,對佔道經營的,打七十棍,這是相當厲害的處罰了。對亂倒垃圾、影響環境衛生也有規定︰“其有穿**垣牆以出穢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而在清末外國人的眼中,當時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然墮落成為一個污水橫流,街面泥濘,雜亂不堪,貧民窟遍布的地方了。
開封還是一座堅韌不拔的城市,即便不止一次地被北面挾裹著風雪洶涌南來的胡騎所蹂躪,所摧毀,她仍然以頑強的生命力一次次在廢墟中重生。現在出現在吳為眼前的開封,牆高池深,城樓巍峨聳立,仍然是中原第一都會。大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天下僅次于南北兩京的雄城!
真實歷史上,隨著明末農民起義軍進入河南,開封在一次次沖擊之下苦苦支撐,終于在崇禎十五年被李自成掘開黃河灌城後陷落,這次的災難奪去了30多萬人的生命,終于傷到了開封的元氣,在開封陷落兩年後,京師也在農民軍的怒潮中沒頂,大明朝遂長河日落......
開封的命運就是這樣與中華文明的運勢緊密相連。而在這個因為擁有吳為而變得不一樣的時空。開封將注定不會再遭受歷史上那般浩劫,而中華文明,又會發生些什麼改變呢?
還真是令人期待啊!
-------------------------
開封市井繁華,風景名勝盡多。像大相國寺。開寶寺鐵塔等都是有名的景觀。外人游歷到此,哪有不見識一番的道理。說起來吳為和李若琳又都是年輕貪玩的年紀,更是不會錯過機會。
況且這里乃是天下之中。商賈輻輳之地,碼頭船只多不勝數,安塞這點子船隊也就沒那麼顯眼了,因此上吳為請示李崇後決定船隊休整兩日再走,對眾人嚴申紀律後也給假允其上岸觀光,一時更是歡聲雷動。
趙文卓身負內務之責,早早遣人在此地安排接應,竟包下了一整處碼頭,專供安塞船隊駐泊,不與其他船只混雜,以免聒噪。
開封城座落在黃河的南岸,此地另有一番奇處,河堤竟然比兩邊平地高出兩丈有余!吳為與李崇一行走過碼頭棧橋,佇立河堤之上,河風吹拂而過,不遠處整個開封城仿佛都盡收眼底!
原來黃河因泥沙不斷淤積,河床愈積愈高,歷代政府也只得隨之將河堤愈修愈高,流經開封的這一段竟然成了一條地上懸河!
說起來,吳為在安塞搞的虹吸引水法在開封這里早已普遍應用了,河堤上大小陶管歷歷可見,引得安塞眾人興奮地指指點點。
當然,兩者還是頗為不同的,安塞的工藝要更為先進,密封性能更好,因而所用的陶管直徑更粗,灌溉的水量更大,此處的虹吸陶管管身較為細小,灌溉水流要小得多。不過因為懸河的原因,引水條件比安塞好得不止一點,竟似自流灌渠一般,這也算得是各擅勝場了。
眾人一路行來,歷經山陝、豫西,各地多是天災**頻仍,民眾流離失所,而開封地處豫東平原中心,正是河南膏腴之地,今年又受災較輕,這才有了幾分生氣。
既然來了開封,當然就避不開一個人,此人在歷史上大大有名,說起來吳為、李崇現在和他也算是同一派系,同氣連枝了。他就是即將入朝秉政的楊鶴的長子,歷史上後來曾經一人身兼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官拜東閣大學士的楊嗣昌!
歷史上楊鶴撫寇失敗,被奪官去職,郁郁而終,楊嗣昌繼承乃父遺志,專事剿寇,設下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作戰計劃,迫降張獻忠、羅汝才,擊潰李自成,後者只剩下“商洛十七騎”遁入深山之中。
若非建虜第四次破關南下,崇禎皇帝急調洪承疇北上勤王,導致剿寇大業功虧一簣的話,說不得大明朝的國運還真被此人生生地扭轉了過來!
不過有關他的負面評價也是甚多,排擠孫承宗、陷害盧象升、重用左良玉賀人龍......最最為後人詬病的是因剿寇加收的數百萬兩練餉加速了明朝財政的崩潰,傷了國家的元氣,直接導致之後的農民起義軍再不可復制!
公平而言,楊嗣昌的能力還是在水準之上的,在這個時代,絕對屬于少數聰明人之一,大致與熊廷弼、袁崇煥差相仿佛,比之洪承疇、孫承宗來可能略遜一籌,但也差不了太多。
此刻楊嗣昌新任河南右參政,正身處省城開封。楊鶴對吳為極是器重,他身為楊家第二代的頂梁柱,對吳為、李崇自然早已熟知,在楊鶴的有意交代之下,他與吳、李二人更是已經有過書信往還。
其實就憑楊鶴書信中提到的吳為在安塞的諸般作為和在陝北大捷中的功績,楊嗣昌這樣搞政治的大行家如何看不出吳為乃是父親此次因禍得福,入閣拜相的最大功臣!將來楊鶴若要坐穩位置,乃至更進一步,以首輔之尊執掌中樞,怕是都要著落在吳、李二人身上!
因此上城北的陳橋驛驛丞一接到李崇將經行開封的滾單便依楊嗣昌預先吩咐向其稟報,而楊參政也早早便遣人在碼頭逡巡相候,專一守望吳為船隊的行止。
當吳為、李崇一行堪堪在驛站中安頓下來,門外便報有客來訪,一道楠竹瓖嵌金絲的名剌打磨得滑不留手,赫然正是大明河南右參政楊嗣昌!(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