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對于吳三桂來說,耿精忠的造反是在他意料之中的,鄭經來湊熱鬧純屬意外收獲,所以吳三桂很高興。
www.biquge001.com
別急,還有更高興的,那就是廣西也反了。
駐守廣西的是孫延齡,要交代這個人,要從孔有德說起。
李定國攻破桂林的時候,孔有德很不幸地給李定國當了墊腳石。對于孔有德這樣的漢奸,李定國毫不留情地殺光了孔有德全家120多人。孔有德只剩一個女兒逃了出來,就是孔四貞。
這位孔四貞可是野史中的風雲人物,在野史中,傳說這位孔姑娘非常愛順治,和順治有一腿,孝莊太後一度想立孔四貞姑娘當皇妃。順治死了之後,孔四貞一度想出家當尼姑。
關于這個說法,我只能表示,不知道。這位孔姑娘在順治死了之後才嫁人,此時已經是20多歲的大齡剩女,確實不太符合當時的國情,所以他們之間是否有點什麼,還真說不好。
我所能夠確切知道的就是,由于孔有德死的非常壯烈,清政府為了安撫烈士,直接封孔四貞為和碩公主,成為孝莊皇太後的義女。
這位孔四貞姑娘一舉創造了清朝的歷史︰她成為268年,大清王朝唯一一個漢人公主。
孔有德手下有一個將領,叫孫龍,孔有德和孫龍不僅是上下級,私人關系也比較好。他們長期並肩作戰,孫龍在平定廣西的時候立了不少功勞,孔有德一高興,不僅把孫龍升為大將軍,而且還和孫龍結了個娃娃親,把自己的女兒孔四貞許配給了孫龍的兒子孫延齡。
孔有德掛掉的時候,孫龍也沒跑的了。他們兩一起捐軀了。。。
作為一名烈士的兒子,孫延齡年紀輕輕地就有了爵位,而且據說他長得很帥,自己的未來老婆孔四貞更是得到了孝莊太後的垂青,所以孫延齡被大家一致看好,大家對這位未來的駙馬爺那是不敢怠慢的。久而久之,孫延齡就成了一個紈褲子弟。
不過孫延齡還有些自知之明,他明白,最重要的是落袋為安,孔四貞一日不到手,自己就不能太囂張。而且傳說孔四貞又和順治有點不清不楚,按說清朝女人15歲就可以完婚了,可是這位孔姑娘一直推辭,理由是要搞軍事理論知識學習。所以在婚前,孫延齡那是相當的听話,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就靠孔姑娘了。
等啊等,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康熙繼位,孔四貞總算還是順治嫁給了孫延齡。沾了妻子光的孫延齡被授以“和碩額駙”的稱號,被賜予世襲侯爵,並成為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成員,果然夫憑妻貴了!
孫延齡真正眼饞的,還是孔有德的定藩遺產。為了謀求更多、更大的利益,他在孔四貞面前表現得十分殷勤。機會很快就來了,康熙五年(1666年),指揮定南王部下已經快十四年的老將國安因年老乞求致仕,躊躇滿志的孫延齡便攛掇妻子奏請出鎮廣西,他天真地認為一到廣西就可以憑借孔有德女婿的“半子”身份,順理成章地接管定南王舊部,擺脫妻子的光環。
到了廣西之後,孫延齡自以為解脫了,不用再裝孫子了,所以對孔四貞也就不像以前那麼听話了。問題是,孔四貞本來地位就比孫延齡高,從小又是在軍隊里頭長大的,很有點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加上孫延齡實在沒啥值得讓她欣賞的地方。在皇宮里頭久了,孔四貞也染上了頤指氣使的毛病,孫延齡在她看來,就是個吃軟飯的主。久而久之,雙方積累了很深的矛盾。
可惜眼饞孔有德遺產的實在不止孫延齡一個,孔有德的舊部戴良臣、王永年早就想分一杯羹了,至于老將馬雄更是不把孫延齡放在眼里,在他看來綜國安致仕後也該輪到自己掌管定藩了。而孫延齡說的不好听一點就是個吃軟飯的富二代,如何能管好那群老將。
但缺少自知之明的孫延齡不思謹慎從事,竟然想像尚之信、耿精忠那樣成為名副其實的少東家,甚至效法吳三桂任意安置親信……孫延齡的權欲與他的能力恰恰成反比。再加上這個富二代的行徑確實不咋的,還遭到屬下的告發,也遭到了廣東道御史鞠的彈劾。其實孫延齡的劣跡比起尚之信、耿精忠根本就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但言官也是專揀軟的捏。
得罪了自己的老婆不要緊,得罪了實權派的將領也不要緊,但兩方都得罪了,問題就來了。富有心計的戴良臣看出了他們夫妻不和,為了加深他們夫妻的矛盾,便從中挑唆。有一次,他單獨來找孔四貞,表示“廣西是您父親的財產,他孫延齡無權繼承,我代表文武百官,希望您來領導我們,打倒昏庸的孫延齡。”
孔四貞正好也很想整治一下他的老公,雙方一拍即合,架空了孫延齡。孫延齡很郁悶。
更郁悶的是,王永年等人為了能長久地控制廣西,他們一直向康熙打孫延齡的小報告。既缺少心計而報復心又極強的孫延齡,把這些老臣恨的牙癢癢的,但是又無可奈何。
機會很快就來了,吳三桂正是起兵造反之後,康熙自以為廣西是不太可能反的,而且由于孔四貞和朝廷關系很好,康熙認為廣西軍應該是平叛的主力。所以康熙毫不猶豫的起用孫延齡,授予他撫蠻將軍稱號,全面統領廣西兵馬,先堅守廣西,等待清朝下一步指令。在康熙的主持下,被架空的孫延齡終于重新掌控了廣西。不過為了幫助孫延齡討逆,康熙也任命了王永年等人。
孫延齡害怕王永年再彈劾自己,也很不服氣,憑什麼王永年等人和我一個待遇?
與此同時,吳三桂也寫了封信拉攏孫延齡。吳三桂給的條件相當的誘人,吳三桂還寫道,我已派大軍來粵西的路上,你自己看著辦。孫延齡就是一個富二代,一看要打仗就嚇得要死,而且報復心又極強。
接到吳三桂的信,孫延齡第一個想到的是報仇的機會來了,干掉王永年等人,以泄心頭之恨!順便發泄一下對朝廷的不滿。想到這里,孫延齡說干就干,根本不計後果。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十八日,孫延齡以商量軍情為由,把所有的仇人騙到家中,事先埋伏下精兵,殺了王永年,戴良臣,嚴朝綱等30多個高級將領。
一不做二不休,做出血案的孫延齡自稱“安撫大將軍”,也跟著吳三桂造了反。
孫延齡的反叛,讓康熙皇帝感覺到拔涼拔涼地。。。自己對他這麼好,到頭來卻成了牆頭草。
不過,康熙不必過于郁悶,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支持他的。支持他的,正是他拿來做借口削藩的尚可喜。雖然尚可喜是無可爭議的漢奸,但是對于此時的康熙來說,那真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不過康熙也不要高興的太早,要知道,人家這個時候表示忠心,絕對不是無條件的。
尚可喜和尚之信也接到了吳三桂的招降書,但是出乎吳三桂和康熙預料的是,尚可喜把吳三桂的來使和“聖旨”全部押解北京,表明自己的立場,與吳三桂開戰,誓死不叛大清。
尚可喜絕對不是良心發現,他還順便給康熙帶了封信,他是有條件的︰我老了,希望兒子能繼承平南王的爵位,世襲罔替!
這個老狐狸!擺明就是乘火打劫。康熙心里罵道。
不過現在關鍵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康熙很豁達的大筆一揮,準奏。
得到康熙的承諾之後,樂的屁顛屁顛的尚可喜就對吳三桂展開了堅決的武裝斗爭,雖然他手下的兵不多,也不敢大肆出擊,但是他卻成功地牽制了吳三桂的北上部隊。
可惜的是,尚可喜最終還是忽略了兩點,第一,在撤藩問題上,康熙並不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第二點,他的手下並不是鐵板一塊。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