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66章 叛變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清興衰錄 | 作者︰如煙往事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1657年,孫可望在貴陽舉行誓師大會,決定與李定國他們火拼。www.biquge001.com

    面對李定國,孫可望是有自信的,自己有20萬兵馬。李定國、劉文秀總共也就三四萬兵馬,大家都是知根知底,李定國雖然很牛,但孫可望也不是個菜鳥。一對一李定國可能能搞定孫可望,但是孫可望絕對不相信自己5:1李定國,李定國還能翻出什麼泡泡。

    面對來勢洶洶的孫可望大軍,李定國、劉文秀決定破釜沉舟與孫可望一搏(實力懸殊過大,不破釜沉舟也沒辦法)。

    孫可望的自信是有根據的,他對于雲南十分熟悉,實力也遠在李定國之上,正常來說,孫可望一定可以大破李定國。

    歷史告訴我們,太過于迷信實力是愚蠢的。

    不說別的,打仗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像這種爭權奪利這種事情,可以私底下做做,但是拿不上台面。

    一般來說,如果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動手,正常的來說,會打出“清君側”的口號,當年左良玉就是這麼干的。

    但是,孫可望這次可能是被永歷氣暈了,想著連永歷一起收拾一下,所以孫可望這次的口號十分囂張︰討逆。

    老大,你能不能找個好點的理由,討逆?人家永歷是名義上的老大,皇帝也能造反?你忽悠誰呢?

    大家都不傻,其實這個仗,為了就是你的個人利益。

    因此,孫可望手下有很多將領是不太願意為孫可望的私利來賣命的。

    所以,當雙方軍隊在雲南曲靖相遇的時候,曾經和李定國等人並肩作戰過的白文選、馬寶等人臨陣倒戈,孫可望軍隊大亂,李定國、劉文秀都是猴精似的人物,立馬趁勢揮軍進擊,手下紛紛大呼︰“迎晉王!迎晉王!(晉王指李定國)”

    孫可望十幾萬大軍一下子土崩瓦解。孫可望僅在少數兵馬保護下,倉皇東竄,逃往貴陽。

    應該說,孫可望的部署還是比較嚴密的,雖然他很囂張的帶了十幾萬的部隊,但是他還是在貴陽放了預備隊,並任命深得自己信任的馮雙禮為預備隊老大,主要是防止萬一失敗,可以進行有效狙擊,並以放炮為信號。(若文秀追兵至,可速放三炮。)

    看樣子,現在預備隊馬上就要派上用場了。

    結果,劉文秀還沒來,馮雙禮就放了三炮。

    走火了?顯然不是。

    主要還是孫可望這個事情干的實在不太地道,留守貴陽的大將馮雙禮一看孫可望都成了這幅鳥樣,要知道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船破再踹上一腳的人。

    因此馮雙禮很配合地又踹了一腳。

    孫可望可不知道馮雙禮是故意的,他現在基本上就是草木皆兵,一听到炮響,嚇得帶著妻兒與少數隨從繼續向東狂奔。一路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樣的各地南明守將均閉門不納。

    威行一時的孫可望眾叛親離,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孫可望的教訓告訴我們,做人要厚道。

    不過顯然孫可望不這麼想,受到了教訓的孫可望,不僅沒有接受教訓,反而把責任都推給了李定國︰ “今為李定國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數睫頭毛,行當投清師以報不世之仇耳。”

    所以孫可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投降了清朝,並且投降得振振有詞︰李定國坑我。

    著名大漢奸孫可望就這麼誕生了。孫可望告訴大家︰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雖然孫可望投降的時候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洪承疇依然如獲至寶、喜出望外,他正為自己“以守為戰”成果太小以致被政敵攻擊而郁悶,再沒成果估計就要被彈劾得回家養老了。

    就算孫可望是光桿司令一個,不過畢竟有名氣好交差啊!

    他激動地連忙派人接應孫可望入境。

    隨即派人隆重護送孫可望進入北京。對于這位前南明最高領導人的歸降,清方上下十分重視,不禁立即在湖南冊封可望為義王,還派出多位親王顯貴出京郊迎以示敬重。

    孫可望當年坐擁三省二十萬軍隊,想求一字親王之封而不得,如今帶數十人投奔清廷,卻受到如此隆重待遇,毫不吝嗇封為一字親王(盡管沒有實權),當孫可望回首往事的時候,不能不感慨,永歷朝廷啊,當年請封秦王,真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對清朝來說,?一點薪水,一頂帽子,換回一個“活地圖”,一個絕佳廣告,後面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生意,做的值!

    孫可望從此成了順治的鐵桿粉絲。

    孫可望投降之後,多次受到順治帝的接見和賞賜,感激涕零之余,他表現出很高的工作積極性,一方面痛罵李定國,劉文秀 “忘恩負義”“以奴叛主”的人(這兩點從孫可望嘴里罵出來十分匪夷所思),一方面要求討伐南明“大兵征滇,臣報效之日。滇南形勢,臣所熟悉。或偕諸將進討,或隨大臣招撫諸境,庶少效奉國初心。”

    孫可望將南明各地形式,軍事機密盡和盤托出。又親自手書招降自己的舊部。一時忙得不亦樂乎,唯恐不夠盡力。

    你大媽已經不是你當年的大媽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趙本山語。

    孫可望已經不是當年勵精圖治、志向高遠的孫可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厚顏無恥、利欲燻心、為了個人私利和仇恨不惜出賣戰友的無恥之徒了。

    你孫可望和李定國劉文秀鬧矛盾,最多只能算是人民內部矛盾,大家最多也就是認為你比較自私。

    但是,孫可望在個人並沒有遇到什麼危險,也不存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果斷了為了一點心理上的不平衡,選擇倒戈,這不是人民內部矛盾,這就是氣節人品問題,在這麼個時間節點尤其讓人憤怒。

    氣節和人品問題,是沒有商量余地的。

    孫可望之于南明,就如同汪精衛之于中華民國。

    孫可望為南明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點,不容置疑。對于孫可望治理雲貴的功績,我飽含深情,因為他是南明這個時代第一個給人帶來曙光的人。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的話,我也希望孫可望和李定國、鄭成功一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哪怕在驅除韃虜之後,他像朱元璋干掉韓林兒一樣干掉朱由榔,登基為帝,我一樣可以理解敬佩。朱由榔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一個好人,他本來就不應該有好的結局。

    但是,孫可望最終選擇了一條不論讓昨天、今天、明天的人都不能原諒的道路,而且是以南明第一臣的身份,做出了他這一生最為讓人痛恨的選擇。

    可以說,正是他的這一選擇,他就永遠定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正是愛之深,我才責之以切。選擇要小心,投降需謹慎啊!

    他也許有一點自己的苦衷,但其變節投敵充當叛徒的事實,卻是任何民族史上所不齒不容之罪。

    這條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對他這樣的人,漢族無疑會拋棄他,可笑的是,他選擇投靠的民族最終也是不會歡迎他的。

    對于滿清來說,他,也就是一條狗。他選擇的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隨著西南局勢的平定,失去利用價值的孫可望也日益失寵,飽受打壓和排擠。

    終于到了1660年,孫可望在北京神秘死亡。清朝的說法是“病死”,真實的情況,大家都懂的。

    100多年後,乾隆讀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給孫可望的家族做了最終的裁決︰孫可望子孫所有世職,嗣後不必承襲。

    孫可望終于得到他應該得到的結局︰南明中興的英雄,遺臭萬年的漢奸。

    還是那句話,人在做,天在看。

    孫可望加盟之後,順治的確是如虎添翼。

    順治和洪承疇一改“以守為戰”的既定政策,決定借著孫可望的“大禮包”,一舉解決西南問題。

    南明主要就是雲南和貴州,這次順治真的是動真格了,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都拿了出來。

    大清朝兵分三路,準備一舉殲滅朱由榔。

    北路吳三國率領部隊從陝西漢中出發,取道四川,進攻貴州。

    東路洪承疇主力會同固山額真羅托,從湘西出發,進攻貴州。

    南路固山額真趙布泰會同洪承疇麾下的張國柱,從廣西出發,進攻貴州。

    順治的計劃是,三路大軍同時發動戰略進攻,殲滅李定國的主力,讓李定國顧此失彼,最後在貴州會師,然後。。。。。一起攻入雲南,完!

    順治的計劃基本上萬無一失,成功率達到99%。不過為了進一步增加成功率,除了這三路大軍,順治又搞了個雙保險︰派信王多尼率領八旗兵南下,緊隨三路大軍。到了雲南之後,由多尼統帥所有部隊,一舉滅亡南明。

    盡管順治上了雙保險,又有孫可望的大禮包。但是畢竟南明還有軍事天才李定國在,而且孫可望和李定國火拼的時候,實際上南明的損失並不大,大部分孫可望的部隊都被朱由榔收歸己有,真正戰死沙場的還是比較少的。

    粗略統計,保守估計,南明手下的部隊還有20萬︰要知道,孫可望率領20萬人馬進攻李定國,最後才帶了20人投降。孫可望一走,這些人馬自然都歸南明統領。加上李定國劉文秀自己的嫡系4萬人馬。實際上,還是有能力依托有利地形,和滿清朝拼一拼的。

    而清軍所謂的三路大軍,實際上加起來也就十來萬人。就算有了雙保險,從數量上,也就跟南明打了個平手。

    而且清軍還兵分三路,如果按照當年努爾哈赤的打法,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李定國一路路地把清軍吃了,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清軍聲勢雖大,但是如果南明戰略得當,一舉扭轉乾坤也未可知啊!

    不過結果是大跌眼鏡,順治的計劃比理想中還要順利,面對西南地區各種難走的路,三路大軍僅用了兩個月,就到達了貴陽。

    關于清軍為什麼能這麼快佔領貴州,後世的歷史學家們通常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孫可望︰是孫可望這個大漢奸把所有的軍事部署都告訴了滿清。

    栽贓,典型的栽贓!歷史學家在這個事情上選擇性集體失明。實際上,孫可望的確是發揮了一點點作用,但是最多就是個外因。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給南明挖坑的,正是這個軍事天才的李定國。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