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清軍從白山黑水打到了兩廣,雖然有些零星的抵抗,但是對于滿清政府來講,搞定華夏只是時間問題。
www.biquge001.com
因此,在連續解決了張獻忠和兩個南明小朝廷之後,多爾袞認為,南明已經不足慮了。攘外已經基本成功,作為清軍從龍入關的最大功臣,多爾袞此時的聲望達到了最頂點。
如果按照一般的王朝,此時應該是休養生息,順便平定零星的抵抗。
但是清朝是比較特殊的。
特殊在,掌握大權的多爾袞不是皇帝。
皇帝這個位置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袁世凱哪怕是當83天皇帝也要硬來,吳三桂兵敗如山倒還要過把皇帝的癮
沒有人不想當皇帝,多爾袞也不例外。
從多爾袞的行事作風來看,他是很講求實際,對虛名非但是看不上而且很嘲諷的態度,所以他真要當皇帝,不會顧及篡位的罵名。
順治四年(1647),由濟爾哈朗領餃,與其他王公聯名上書多爾袞,稱國家已經安定,享有升平,都是由于蒙受皇叔父攝政王的福澤,考慮到攝政王素有風疾,跪拜不便,請求在皇上面前免于跪拜。對于這樣的請求,多爾袞也恬然受之。
在禮儀上,多爾袞的待遇不斷提高。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進一步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專擅自恣,最後連皇帝的印璽也搬到自己的家中。
多爾袞這個人並不糊涂,這樣子其實就是欺壓小皇帝,做出這樣的行為身後會怎麼樣,很難說,作為一個很有政治斗爭經驗的老手,他不會想不到。
所以,對于皇位,多爾袞只會比一般人有更強烈的願望。
但是多爾袞最終並沒有當皇帝,這個需要從歷史人物的地位說起。
參見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歷史上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級︰關鍵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過轉折性影響的,歸于此類。
典型代表︰商鞅,他要不變法,秦朝怎麼樣,很難說。奸臣如秦檜,他要不干掉岳飛,不跟金朝和談,後來怎麼樣,也很難說。名將如南宋的孟拱,滅金抗蒙,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軍的杰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御大師”。沒有他,估計南宋挺不過宋蒙戰爭的前十余年。總而言之,是能給歷史改道的人。
第二級︰重要人物,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歸于此類。
典型代表︰戚繼光。沒有戚繼光,東南沿海的倭寇很難平息。但此級人物與一級人物的區別在于,就算沒有戚繼光,倭寇也會平息,無非是個時間問題,換句話說,這類人沒法改道,只能在道上一路狂奔。
第三級︰雞肋人物,但凡史書留名,又不屬于上述兩類人物的,皆歸于此類。
典型代表︰太多,就不扯了,這類人基本都有點用,但不用似乎也沒問題,屬路人甲乙丙丁型。
多爾袞這個人,絕對不是什麼善類,他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年紀輕輕就上陣砍人,而且城府很深,智商很高,報復心很強,手段很毒辣。從他搞得幾個逃人法、剃發易發,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絕對不是會輕易妥協的人,他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但這個人和他的哥哥皇太極一樣,是屬于第一類的人,他可以給歷史改道。如果沒有他,清軍能不能從龍入關,很難說。這樣的人,他之所以區別于第二類的人,在于一點他有戰略眼光。
後面的人編出了各種各樣的故事來解說多爾袞的生平,最有名氣的莫過于太後下嫁,而且還搞出了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關于太後下嫁,史料上沒有記載,大家捕風捉影,我不好評價。
但是支持者從兩句古詩和皇父攝政王這兩個例子來解讀,我認為純屬扯淡。這樣一件大事,朝廷上沒有任何記載,連民間也沒有記載,是不太符合常理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比較玄乎。多爾袞這個人比較好色,雖然太後保養得比較好,但是三十幾歲的人,又生過小孩,想來容貌到底美到哪里去,我覺得也不大可能。多爾袞也不缺女人。
作為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因為太後下嫁放棄皇位?這個明顯是不等價交換,騙一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還有可以,對多爾袞而言再傻也不會干這個事情。
多爾袞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但決不是為達目的不顧一切的人,他絕對不是吳三桂袁世凱之流為了皇位不顧一切,他有更高的野心和理想。
多爾袞的生命里有著太多的抉擇,非但關系到他和兄弟們的榮辱和身家性命,也關系到滿族整個民族的命運。他對權力帝位有著極大的野心,但也是胸懷大志勇往直前的創業之主,福臨的即位是他一手促成,入關後也是他親自派車駕迎幼帝,福臨在北京的稱帝他是總導演。
客觀環境是順治雖說是個空架子皇帝,但他畢竟是皇權的象征,而孝莊雖然不掌權,但是她背後有蒙古力量的支持。總體來說,反對派的實力不足以與多爾袞抗衡,所以多爾袞要稱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想讓滿族內部不受一點沖擊和影響,完成不流血的政變,這個比較困難。
多爾袞最大的理想是把他的民族帶入新的天地和開創萬世基業,多爾袞有稱帝的心,但更有由他一手統一中原奠定大清江山的雄心壯志。
所以他要顧及到滿洲整體的利益,他不願意為了名位造成最高統治層的分裂,也不願意破壞滿族的團結,因而可能延緩甚至嚴重租礙清軍統一全國的進程或是對剛剛建立起來的政局有所動搖。
多爾袞的這種行為是比較罕見的,也是由他的大局觀決定的,所以把他歸于第一類的人物實至名歸。他是不會在大業未定,人心紛亂的時候作出不恰當的選擇。
我想如果假多爾袞以天年,很難說他不會最終稱帝。
雖然這個時候多爾袞不稱帝,但是不代表他不會打擊政敵。
四川和廣東平定了之後,多爾袞決定解決他最不喜歡的人豪格,這個時候豪格平定四川,剛剛凱旋歸來,並且受到了順治的親自接見和款待。
而且豪格還是皇帝的親哥哥,但是即使是對這樣一個人,多爾袞可以說解決起來也是毫不費力的。
當然,在此之前,還需要先殺殺另外一個人的威風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自從當了輔政王以來,一直裝孫子,雖然對多爾袞很不滿意,但是一直曲意迎合多爾袞,又是上奏給多爾袞加稱號(比如加封皇叔父攝政王之類的),又是請奏給多爾袞加禮儀。相當自覺。
這套把戲偏偏其他人還可以,想騙多爾袞,門都沒有。
你當年就是豪格的支持者,指望你忽然良心發現?你也就是一事當前,明哲保身。暗地里和豪格穿一條褲子,各種幫助豪格,你以為我不知道?
現在多爾袞大權在握,也不需要搞什麼陰謀詭計,直接一棒子就把濟爾哈朗打得喘不過氣來,順便還可以把多鐸扶上位。
多爾袞以濟爾哈朗的王府超標為由(濟爾哈朗固然超標了,但是多爾袞的王府更是超標到哪里去了),罷黜了他的輔政王,換上了多鐸。後來又把當年擁立豪格的事情拿出來說事,說他在皇太極死後,曾迎合兩黃旗,贊同立肅親王豪格為君。以及入關的時候,沒有按照秩序,擅自讓兩藍旗超越規矩,立營前行。
說起來,也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不過,事情的大小不是你說了算的,而是多爾袞說了算了。
就這麼大點事情,結果商議出了結果,說出來嚇死你議罪當死,兩黃旗的勛臣自然也得被牽連進來。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個明顯就是多爾袞準備整一下當年反對他當皇帝的人。
總算濟爾哈朗平常馬屁拍的好,又很識時務,被從輕發落,降為多羅郡王。一個月之後就又被升為親王。
濟爾哈朗只不過是小懲大誡,豪格才是多爾袞真正準備整的人。整濟爾哈朗,自然就會牽涉到豪格,濟爾哈朗對豪格關照比較多,找點問題還是很容易的。
豪格作為被擁立的主角,濟爾哈朗都被問罪了,豪格自然也逃不了。而且豪格在罷爵的時候,作為平民老百姓的豪格的妻子竟然在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的福晉前面行走,簡直是大不敬,罪加一等。
牆倒不需要眾人推,多爾袞一個人就把他給推了,多爾袞在處理了濟爾哈朗之後,召開了處理豪格專題會議。
會上,何洛會繼續揭發出豪格犯有更嚴重的問題︰庇護部將(言下之意就是結黨營私)、冒領軍功及欲提拔罪人之弟等罪名。就這幾個罪名,豪格一下子被定為死罪!
多爾袞同志還很大度的表示,不太忍心。(言外之意,你們繼續多請示幾次,我就忍心了)。
這時候多爾袞最不缺乏迎合自己的人,各位親王大臣非常配合︰反復上奏,甚至引“太祖長子(即褚英)曾似此悖亂,置于國法”為前例,堅持嚴懲不貸。
最終結果,多爾袞表示出極大的胸襟,死罪可免。
當然下面還有一句活罪難饒。免豪格一死,囚禁獄中,削去爵位,沒收所屬人員。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多爾袞大發善心,多爾袞這個人,從來都是搞城府的高手,豪格畢竟是太宗長子,戰功卓著的軍事統帥,剛剛平定了四川,如果被多爾袞不分青紅皂白就砍了,顯然也不好交代。不符合多爾袞面對棘手問題時機敏靈活、縝密謹慎的一貫作風。
反正已經放了豪格一條生路,至于囚禁之後,豪格怎麼樣,那就不知道了。豪格這個人,說話基本不經大腦,比較容易激憤,據說他在坐牢時對人說︰“把我釋放也就罷了,不然的話,我一定要用石頭把這幫小子砸死!”
既然你這麼義憤填膺,那難免會被生氣,果然豪格不久之後,氣死于獄中,年四十。當然還有其他說法,比如說自殺,多爾袞下黑手。
不管怎麼死的,豪格死了之後,多爾袞的好處那是大大的,豪格的福晉(王妃)據說很漂亮,沒說的,收了當側福晉!正藍旗,也收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多爾袞一直視豪格為眼中釘肉中刺,除了收了豪格的老婆,並沒有殃及其他人,而且多爾袞對豪格的兒子富綬還很呵護,讓他到自己的府第擔任校射。何洛會對此很不理解,說︰“見到此人,就令人心悸,為什麼不除掉他?”多爾袞回答︰“因為你們不知道我是愛護他的。”這樣,豪格的兒子幸存下來。?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多爾袞這個人的心胸的確不同凡響,也確實有開國奠基的氣度。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