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多爾袞掌握大權之後,展示了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www.biquge001.com
事實上,努爾哈赤喜歡多爾袞不是沒有道理的。 多爾袞這個人的特點除了勇猛之外,志向也很大。
其實不論是你還是我,小時候的志向可能都比較大,比如說我小的時候的志向是當個愛迪生那樣的發明家。長大了之後,發現這個志向是實現不了的,就偃旗息鼓了,決定當個小白領。所以你我都只能成為普通人。
多爾袞是牛人,牛人的厲害之處就是他的志向不像我們遇到了困難就打退堂鼓,他一輩子其實也就干了一件事情︰實現他的志向。
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啊!
那麼他的志向是什麼呢,超過父兄的成就。
小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喜歡比來比去,後來當我們發現某個目標無論如何努力我們也比不過的時候,比如說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也不會比李嘉誠有錢,我們大部分人就是放棄自己的目標,找個差點的目標比一下,心理上得到安慰。
多爾袞則是一條道走到黑,盡管父兄取得的成就一個比一個大,但是他還是要超過。
于是多爾袞成了攝政王,我們還在為生活打拼。
由于他父兄已經統一了東三省,他要超過父兄只有一個辦法,取明而代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當一個人有了要實現目標的強烈願望時,他的積極性和智慧就會特別高。用個更確切說法是,主角光環附體,怎麼做怎麼對。
多爾袞此時就是處于這麼一個主角光環附體的狀態,比如說前面說的阿達禮、碩這個事件,他處死了阿達禮、碩,但他沒有擴大處理,而是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個舉措不僅是穩定了人心,更重要的是救下了一個對他日後產生了重大作用的人︰範文程。
範文程,據說是範仲淹的後代,要是範仲淹知道他有個後代當漢奸,非要從棺材里跳出來不可。範文程小的時候喜歡讀書,比較聰明,性格沉穩。當然和天才相比還是差的比較遠,比如18歲的時候才考上了秀才(相比明朝那些天才實在是開竅比較晚)。但是在東北那個教育不太發達的地方,也算是個知識分子了。由于東北政局不穩,經常打仗,範文程還會一定的武藝。
在努爾哈赤攻下撫順的時候,範文程和弟弟當了努爾哈赤的俘虜。
本來對于漢族俘虜,努爾哈赤要麼是殺了,要麼是當奴隸。
但是據說範文程相貌奇偉(我發現古代史書里相貌奇偉真是蠻管用的,可以當大官,可以不被殺頭,比如努爾哈赤也是被李成梁的老婆認為相貌不凡。可見不管哪個時代,長得好看總是不吃虧的)。于是努爾哈赤親自和他們兄弟兩閑聊了幾句。範文程對答如流,努爾哈赤比較滿意,就對部下說︰“這個是名臣的後代,要好好對待。”
可能是作為努爾哈赤的奴隸,範文程享受的待遇要高一些。
後來皇太極繼位之後,由于他想學習一些漢族的制度,開始器重範文程。範文程這個時候開始為滿清賣命。
關于範文程這個行為,後世有個解釋,叫做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就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範文程得到皇太極的器重之後,從此就死心塌地的為皇太極出謀劃策。 應該說範文程開始的時候,水平是不怎麼樣的,提了一些建議,皇太極表示,建議很好,但就是不采用。
後來跟著皇太極時間久了,打了一些仗,理論聯系實際之後,本身的見識產生了巨大的飛躍。 所以說跟著牛人混,自己也能佔點光。相比同時代的比他聰明的人、起點高的人,現在還只會罵人(比如明朝言官)。
所以說中國不是缺少天才啊,而是缺少培養天才的土壤。
範文程見識慢慢上去了之後,越來越得到皇太極的寵信(馬太效應啊),當上了御用參謀,給皇太極提出了很多建議,極大的迎合了皇太極收買人心(實行比較寬松的民族政策)、加強皇權的需要。他就愈加賣命。
皇太極死了之後,範文程就遇到了阿達禮、碩事件,大難不死。
不過很快他有遇到了一個新的麻煩,麻煩出在他老婆身上,據說他的老婆很漂亮。老婆漂亮,難免讓人羨慕嫉妒恨。而且男人都覺得老婆是別人家的好,因此被多鐸盯上了。多鐸很有努爾哈赤的作風,喜歡的就搶,于是就把範文程老婆搶過去享用了一番。
由于範文程是滿清好不容易招降過來的漢族知識分子,不僅僅發揮智囊的作用,還要發揮招降漢族士人的廣告作用。如果這個時候範文程耍點脾氣,那還得了。
雖然從種種跡象表明,範文程不介意。
但是小心謹慎總是沒有錯的。
所以多爾袞不干了,多爾袞的志向是取明代之,拉攏漢族知識分子是必須的。這個問題不處理好,會出大問題的。不僅少了個智囊,一旦輿論宣傳搞不好,還容易引起反感。畢竟共產共妻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因此多爾袞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嚴肅處理︰罰多鐸銀一千兩,奪其十五個牛錄。相當于現在罰款60萬,奪了4500人的兵權。
多爾袞的信任讓範文程又一次感動了一把。
雖然範文程人品不行,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人跟著皇太極十幾年之後,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在李自成還沒打進北京的時候,他就講清了四個問題︰
1、明朝必亡
2、未來面臨的形勢是和流寇爭天下。
3、良機難得,稍縱即逝。
4、改變過去搶劫屠戮的方針,創“大業”,不能再行殺戮,一定要收人心。
多爾袞正是在範文程的建議之下出兵的,出兵的途中遇到了吳三桂的信使。
可以說,如果不是提早五天出兵,吳三桂已經潰敗,李自成已經佔領山海關休整了。到時候只能跑過來看一看打道回府。
所以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得到北京已經被攻破、吳三桂派人來借兵的情況下,多爾袞拿不定主意,範文程此時正在後方養病,這個時候多爾袞把還在養病的範文程招了過來。
多爾袞本來是很猶豫的,清軍這次的作戰行動,本來是為了奪北京取中原,現在李自成先佔領了北京,而且還直搗山海關,過去清兵三次兵臨北京城下,都沒有得手,現農民軍能打進北京,其軍戰斗力不容小覷,打不打得過農民軍,很難講。
正是在這猶豫不決的關頭,範文程講明了清軍必能打敗李自成農民軍,獲取大勝,並再次強調禁止殺掠收買人心,從而堅定了多爾袞進軍的信心和決心,多爾袞由此決定收降吳三桂,迎戰農民軍。
清軍能打進北京,範文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進了北京以後,由于滿清以前的劣跡,加上一些民族主義的情緒,社會是混亂的,人心是不穩的。
真正面臨這個復雜的狀況,多爾袞也是抓瞎的。
雖然他不懂,但範文程懂啊。
于是在範文程的主導之下,實施了一系列爭取民心的權術。
第一,以為崇禎皇帝復仇標榜(奇怪,和崇禎打了十幾年,竟然打成了朋友),進京後的第三天就下令︰“官民人等為崇禎帝服喪三日,以展輿情。著禮部、太常寺備帝禮具葬。”
第二,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投降自己的就是好貓。不管是明朝官員還是大順政權官員,只要歸附清朝就官復原職,甚至加官晉級。比如說一個叫馮銓的人在天啟年間依附魏忠賢,爬到大學士,崇禎初革職為民,多爾袞入京後即以書征至,委任為內院大學士,而且因為他熟悉朝廷典故排名第一,位列範文程、剛林、祁充格、寧完我之前。馮銓受寵若驚,請求將名次移後,多爾袞說︰“國家尊賢敬客,卿其勿讓。”
事實證明,經過明朝兩百多年的折騰,有骨氣的是少數。多爾袞這個求“賢”若渴的方針,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說正是這個方針,讓清朝在關內站穩了腳跟。
第三,規定各地征收田賦一律按萬歷年間冊籍,停征崇禎時期加征的遼餉、剿餉和練餉。當然這個純屬順水推舟,本來這就是崇禎為了打滿清錢不夠征收的東西,現在當然可以免掉。但對下層的農民來說,這個政策實在是太人性化了。
這些政策,可謂瓦解民心于無形。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漢族居民記憶猶新的清軍三次深入內地屠殺擄掠的殘暴形象。甚至很多官員都覺得滿清政府非常的“貼心”。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