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淮西軍務整頓的過程,正如岳飛之前對張浚所預言的那樣,分毫不爽。
www.biquge001.com
“淮西一軍多叛亡盜賊,變亂反掌間耳。王德與酈瓊故等夷,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則必爭。呂尚書(呂祉以兵部尚書兼都督府參謀軍事)雖通才,然書生不習軍旅,不以足以服其眾。飛謂必擇諸大將之可任者付之,然後可定,不然,此曹未可測也。”
當酈瓊被迫叛變之後,再回來讀一讀岳飛的這段話,方知岳飛用心之良苦。
可惜的是,因為張浚的狂妄自大,岳飛的努力付諸流水。
......
無論如何,淮西的兵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這件事情給南宋朝廷造成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影響一、南宋朝廷因為兵變的緣故而損失了四萬多精銳大軍。
淮西大軍大多是由陝西人組成,從某種意義上說,說淮西大軍屬于西被軍也並不過分。劉光世本人也是西被軍將門出身,在南宋軍界中位高權重,也是中興四將中第一個獲得三鎮節度使稱號的人。
淮西軍並不是不能打,只是因為劉光世受了父親意外戰死沙場的影響,實行保存實力的逃跑政策,因此後來給淮西軍帶來了極壞的名聲。
實際上,淮西軍個人戰斗之強,甚至讓岳飛也垂涎三尺。
影響二、淮西軍的兵變,導致了南宋長江防區不戰而被金齊撕開一個巨大的防御空洞,這造成了南宋朝廷沿江防御的空虛。
為此,後來南宋朝廷不得不命令岳飛派遣四千多水軍進駐池州和江州防線,岳飛本人也必須擴大防區,親自率領軍隊前往江州駐扎。
而另一方面,張俊、楊沂中等人也必須分兵來駐屯在淮西地區,以填補這一地區的防御空白。
盡管如此,這一地區的防御依舊處于空白狀態。紹興七年即將防秋之時發生兵變,對南宋整體的軍事布局構成了重大影響。
影響三、淮西兵變之後,宋廷的戰略舉措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此之前,宋高宗坐擁雄師三十萬。在張浚的極力鼓動下,宋廷從紹興三年開始至于紹興七年頗有進去之態。尤其是紹興六年、七年的動作最大。
這從宋高宗行在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見端倪︰
越州府、臨安府、平江府,最後抵達長江邊上的建康府。這一路北上前移的行在也說明南宋朝廷和高宗皇帝此時的進取之態。
我們姑且不談南宋朝廷在這一時期中,張浚如何與趙鼎斗法,張浚獨相後又如何激進,最起碼高宗皇帝本人還是默許和放手讓張浚干的。
從宏觀的角度,張浚的政策還是正確的。
無論是前期在川陝的安排,後期在長江防線的次第防守,整體的方針和布局都是非常的巧妙合理,也取得很大的成績。
假如沒有這次淮西兵變。以張浚的進取勢頭和對皇帝趙構的影響,以韓世忠、岳飛大軍的進圖中原態勢,以劉光世、張俊、楊沂中對既有土地的鞏固和佔領,以吳 兄弟對川陝的守御。
按照這種形勢繼續穩步發展,則光復中原並非沒有可能。甚至更樂觀一點說,即便是收服幽燕諸州府也大有希望。
只可惜,張浚做事長于宏觀管理而弱于細節的調控能力。之前在陝西的富平大戰如此,這次在淮西軍的收編問題上也是如此。
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優缺點,所以張浚有缺點並不是問題,而問題在于他有缺點而不自知。
沒有自知之明、剛愎自用、自私心強。這三個缺點要了張浚的命。
試想想,如果讓岳飛掌握了淮西大軍;假如王德能夠懂點人情世故,安撫住酈瓊和他的部下;如若不是派呂祉這位書生去收編;假如呂祉的公函不是酈瓊所截獲,淮西大軍被順利分兵……
以上的假設隨便出現一個,則淮西兵變絕無可能出現。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淮西兵變讓張浚的政治主張逐漸淹沒在南宋行朝的政治斗爭之中。
先是趙鼎把皇帝的行在搬回臨安。待到趙鼎被秦檜斗下台去以後。高宗一朝完全走向了妥協和投降為主導的政治路線上去。
淮西兵變給宋人留下的教訓是慘痛的,高宗之後,不少宋人反思這次兵變,其分析頗為一針見血,茲引用于此︰
“朝廷乃以呂祉代劉光世。遂致酈瓊之叛。蓋光世之軍,多陝西之盜賊,最為揉雜而難治。西人重世族,光世乃世將,故僅能總統之。酈瓊、王德皆光世之愛將也。二人平日不相下,若得威名之將以代之,則可以駕馭而立功。朝廷始以公(岳飛)代光世,得之矣。已而中變,易以呂祉,故二將無所忌憚而斗,瓊懼而謀叛,劉豫又以高官重祿以誘之,所以喪淮西之一軍。不然,公(岳飛)成恢復之功矣。今天下庸人孺子皆知公之威名,至于公(岳飛)之大計,與夫功之所以不遂者,士大夫蓋未知也。”
........................
淮西兵變之後,舉國一片罵聲,矛頭直指張浚,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岳大帥。
對于張浚,岳飛恨不得親手砍了他。
淮西兵變不僅是南宋丟了四萬多軍隊那麼簡單,五大軍區之一空了,全盤的形勢瞬間改變,南宋再沒有進攻的資本。
岳飛想要北伐,只能再等機會。而機會……等到軍隊再次強大,所謂的條件成熟,那會是哪一年的事呢?
以上可能是岳飛的看法。至于其他的南宋人民,看法就更簡單了。
本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之前為了拿下左護軍,皇帝親自出面,再配以最強將軍親身蒞臨,去壓伏那幫兵痞;可張浚居然只是派去一個從未上過戰場殺過人見過血的白面書生。
……兩者對比,傻子也能知道會出事!
張浚白痴到了何等程度,真是不知所謂,被豬油蒙了心。
因此,朝廷對張浚發出了正式的評價。也就是御史台長官的彈劾詞,
“……張浚輕而無謀,愚而自用。德不足以服人,而惟恃其權;誠不足以用眾。而專任其數。若喜而怒,若怒而喜,雖本無疑貳者,皆使有疑貳之心。予而復奪,奪而復予,雖本無怨望者,皆使有急望之意。無事則張威恃勢,使上下有睽隔之情;有急則甘言美辭,使將士有輕侮之志。”
......
關于張浚的處分決定很快就下來了。
高宗皇帝親自下令,解除張浚一切職務。降為散官,流放嶺南。從力度上講,這是僅次于殺頭的重罰了。
即便這樣,高宗皇帝還嫌不夠,後來又添加了一句話︰
---永不復用。
富平決戰、淮西兵變。這兩件事哪個都是足以決定國家命運的悲劇,居然連續發生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這除了說明這個人本身太操蛋之外,用這個人的領導們又是怎麼一回事?
高宗皇帝抓狂了,恨不得在牆上貼塊豆腐撞死算了,為什麼自己如此發昏,看不清這個絕世蠢貨呢?
恨歸恨。高宗皇帝還是把張浚單獨召進了皇宮,最後咨詢了一下行政問題︰
“張卿家,你看誰來接替你的位置好呢?”
高宗皇帝真的長大了,政務處理也越來越成熟了。
他能忍住出離的怒火,理智地做每一件事。張浚雖然把事情辦得一塌糊涂,但是他還有一項不錯的能力---看人。
對于高宗皇帝的問話。張浚突然愣住了。因為在這一剎那,他突然回想起在都督府中與岳飛的那段對話。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張浚現在是後悔莫及了。
見張浚居然不做聲,高宗皇帝便問道︰““秦檜何如?”
高宗皇帝這麼問,並不是對秦檜有什麼想法。只因此時秦檜位居右相。左相出事,右相接位也是應份之舉。
對于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秦檜,張浚真是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
在淮西兵變中,這個陰柔詭詐的家伙在背後搞了很多的小動作︰比如把王德調離淮西大軍,比如在風聲不對的時候,勸阻張浚親自去淮西軍探視,等等。
其實,淮西兵變真要追究,主兵的樞密使秦檜也難辭其咎。秦檜依憑其做事隱蔽,不僅沒有挨受一支彈劾之箭,反而把所有問題轉移到張浚身上。
只不過,秦檜做事太絕了,滴水不漏,讓張浚無法抓住他的把柄。
無奈之下,張浚只有對高宗皇帝說道︰““近與共事,始知其暗。”
之前不了解,現在共事了一段,才知道這人真是太黑了。
張浚的這個說法,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
高宗皇帝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那就選趙鼎吧,他還算有經驗。
張浚點頭同意了。
趙構于是給了他最後一個任務,由他執筆,去都堂寫趙鼎的拜相制。
當天深夜,張浚在都堂端坐,一筆一劃地寫著關于趙鼎的贊美詩。拜相制嘛,一定要花團錦簇歌功頌德,要不是國家最有才有德的人,怎麼能當上朝廷首相呢?這樣寫著,張浚的心像刀子在割著一樣疼。
突然間想起了崔健的一首歌︰象一把刀子。
jin jin jin......
光禿禿的刀子它放著光輝
照得那個老頭子露出恨悔
他緊皺著眉他還撅著嘴
不知是憤怒還是受罪
不要著急我的寶貝
我們天生就不是為了作對
可我身上的權力就象一把刀子
它要牢牢地插在這塊土地
張浚明白了,這是高宗皇帝給他的懲罰之一。
你不是想要官嗎,你不是喜歡權勢嗎?就由你親手寫著扔別人上位的詔書,以最近的距離看著別人得到你失去的!
。
ps︰ 謝謝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的打賞和支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