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金兵剛剛退走,以文官為主的建炎小朝廷又經歷了一場風波。
www.biquge001.com而這場風波的主角是在高宗逃跑中立下大功的宰相呂頤浩。
江南地區重新得到太平,高宗皇帝和建炎朝廷自然是要收拾山河,重整旗鼓,恢復統治的秩序。
如何恢復秩序,關鍵的核心在于一個“錢”字。
連續幾年的兵荒馬亂,建炎朝廷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度越來越低了,很多地方政府和諸如漕運等地方勢力越來越不听話,屢屢截留稅收不上繳,給朝廷造成很大的困擾。
呂頤浩為人剛直、性急、兼且暴躁,即便是對著叛軍的刀槍也敢大聲叱喝,更何況如今是太平時日。
于是呂頤浩接連下了幾道命令,實施“財源確保政策”,把鹽、鐵等重要物資的專賣,經制錢、月樁錢等的征收管理,全部納入朝廷的管制範圍。
結果是,這些政策一出,引來了無數反對的聲音。
站在朝廷的角度,呂頤浩的政策沒有錯,錯就錯在朝廷的管制力量太弱了,而且呂頤浩實施政策的手段也略顯粗暴。
實在沒辦法,高宗皇帝唯有罷免呂頤浩的相位,把年僅三十一歲的參知政事範宗尹推上了宰相的位置上。
......
建炎四年五月,即岳飛收復建康府的當月,高宗皇帝依據宰相範宗尹的建議,陸續在淮南東、酉路,京西南、北路。荊湖北路和陝西的一角,劃分成若干個小軍區,每個軍區設立鎮撫使,管轄兩個至四五個府、州、軍的防務,並兼管民政和財政。
鎮撫使是個新的名稱,相當于唐朝的藩鎮。只不過藩鎮割據最為老趙本家所嫉諱,就換一個叫法而已。
這樣的鎮撫使轄區建炎朝廷封了約二十個,委任鎮撫使三十余人
這些地區大多是被盜匪、土豪、潰將、攝官等所佔據。朝廷的話語權不大。範宗尹認為,此種措置雖“稍復藩鎮之法”,卻是抵擋金兵的“救弊之道”。
其實,範宗尹的主張純屬消極防御性質,根本不是規劃克復故土的深謀遠略。
上述地區飽受戰禍,經濟凋弊,加之各鎮撫使轄區不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限,即使是單純的防御。也不可能有效抵抗金兵。
更何況鎮撫使們的成份復雜,人心各異。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他們或叛變投敵。或火並被殺。或戰敗犧牲,或喪失轄區,種種結局,難以概述。
這就是所謂“救弊之道”的歷史見證。
......
在這場分封大戲中,岳飛也憑借他過往的功績分到了一杯羹。
建炎四年七月,朝廷把岳飛提升為官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並任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
從官位的角度,武功大夫比原來的武德大夫高一官,但按“雙轉”制度其實是半官,而防御使雙比刺史高兩官,岳飛的虛餃算是連升三官。
在這之前。岳飛也曾經給朝廷上過一個奏折,申請鎮守淮河流域。因為淮河流域是金兵南侵入寇的必經之路。
朝廷關于岳飛差遣實職的新命,大約是考慮到了他本人“乞益兵守淮”的請求。可惜的是,朝廷已在淮南地區至少分設了八個鎮撫使司的轄區,所余的地盤有限,便選擇了通州(治靜海,今江甦南通市)和泰州(治海陵,今江甦泰州市)作為岳飛的轄區。
岳飛能夠分到這杯羹,除了自身的功勞外,也得到外力的幫助。
首先,以紹緝為首的大批江浙儒生不斷給朝廷寫信,推舉岳飛;紹緝甚至跑到了宰相範宗尹的府邸中,為岳飛爭取。
其次是張俊的推舉。張俊之前接納了戚方的投降,摘了岳飛的桃子,如今也樂得還給岳飛一個順水人情,亦屬正理。
作為當時宋朝軍事的三巨頭之一,張俊的說話還是很有份量的。
《宋史》卷三六五︰張俊自浙西來,盛稱岳飛可用。
......
能夠成為諸侯,號令一方,其他人當然會志得意滿。但是對于岳飛而言,這樣的安排沒什麼意思。
原因很簡單,通州和泰州地勢偏僻,處江海一隅,不是戰略要沖之地,這與他“乞益兵守淮”的本意其實不合。
于是岳飛給高宗皇帝上了份奏折,上面說道︰
“金賊侵寇虔劉,其志末艾。要當速行剿殺,殄滅淨盡,收復諸路,不然則歲月滋久,為患益深。若蒙朝廷允飛今來所乞,乞將飛母、妻並二子為質,免充通、泰州鎮撫使,止除一淮南東路重難任使。令飛招集兵馬,掩殺金賊,收復本路州郡,伺便迤邐收復山東、河北、河東、京畿等路故地。庶使飛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盡臣子報君之節。……如蒙指允飛所乞,即乞速賜指揮,亦不敢仰干朝廷,別求添益軍馬。伏乞鈞照。”
這份奏章看上去正氣凜然,充滿了正能量。
“只要賜給我指揮權,我不要朝廷的一兵一卒,自行招兵買馬,掩殺金賊......”這是何等的氣概,何等的豪言壯語!
問題是,從當時的政治現實出發,這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言論,因為他捅破了朝廷的潛規則。
是的,宋朝是有不明文的規定,要一定級別以上的武將把家眷留在京師作為人質;但這是潛規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試想想,假如高宗皇帝批準了岳飛的奏章,那些儒生和臣民們就會說大宋的將領為了保家衛國、出生入死不算,還要將自己的生身父母、恩愛妻兒留在京師作為人質,那麼皇帝豈不是昏君一個。要被萬民唾罵?
如果皇帝不批準岳飛所奏,不就是說明皇帝不給岳飛報國的機會,會讓包括岳飛在內的所有將士們寒心?
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喜歡看見的奏折。
想來想去,宋高宗只得給岳飛回復一封詔書,表揚他的忠義和勇敢。
之後,便沒有了下文。
.................................
在宋朝的帶路黨以及詭異天氣的幫助下,完顏兀術率領數萬金兵,繞幸逃出韓世忠的追殺。逃回長江北岸。
但是,故事還在發展中,尚未結束。
原因很簡單,金兵還攜帶著這次從江南地區搶來的大量財物。這些財物體積龐大,不用水路難以運回北方。
要走水路,必須經過兩個地方︰楚州和承州。
南宋承州、天長軍鎮撫使兼承州知州薛慶,和楚州、泗州、漣水軍鎮撫使、兼楚州知州趙立兩將,剛好攔住了完顏兀術的歸路。
為了使金兵順利北歸,金主吳乞買把主持淮南戰場的元帥左監軍完顏昌派到六合來。接替完顏兀術,和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一起主持突圍。
而完顏兀術就被派到陝西去,指揮與宋朝的西線作戰。
完顏兀術被調職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被宋軍的水師給打怕了。對水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無法抑制。
......
完顏昌,本名完顏撻懶,是金國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叔叔盈哥的兒子,在他還沒出生時,吳乞買曾經被他父親領養過。
可以這樣說。完顏昌是吳乞買的弟弟,完顏兀術的叔叔。
“新官上任三把火”,完顏昌剛一到來,便制定了先打揚州、再取承州,最後包圍楚州的連環計劃。
真、揚州鎮撫使、兼揚州知州郭仲威聞訊後。以不被逐個擊破為由,約承州知州薛慶出兵共同迎放。
薛慶領兵至揚州。剛好遇上金兵殺到。郭仲威卻臨陣變封,听任薛慶在城外孤軍作戰。
薛慶兵敗,奔回場州,郭仲威竟又閉門不納。薛慶也是鐵漢一名,奮戰到底,力盡被俘,慘遭殺害。
而郭仲威最後見金兵勢大,竟然打開城門,帶著手下的士兵逃跑了,逃到了天長縣境內按兵不動,陰懷顧望。
就這樣,金軍很順利地攻佔了揚州和承州(治高郵,今江甦高郵市),並包圍楚州,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的情況是,承、揚二州已經陷落到金兵的手中,如果不盡力保衛楚州,則整個淮南又將全部落入金人控制之下了。
......
楚州告急,趙立給朝廷送的戰報是一道接著一道。宋高宗心急如焚,馬上召集諸大將與樞密院的官員商議。
在宋高宗君臣看來︰韓世忠軍新敗,元氣未復,而劉光世與張俊關系不睦,故出兵只能是非此即彼,只能挑選一個。
簽書樞密院趙鼎想派遣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率軍前去救援,因為趙鼎認為張俊的實力能夠擔此重任,可是張俊推辭不干。他回答是︰
“金國人剛剛增兵,完顏昌又是能征慣戰之將,他們的鋒芒是擋不住的。孤軍奮戰,只能造成危在旦夕的局面。現在我率軍北上御敵,就象是用雙手和老虎搏斗,這是虧本的生意,沒有一點好處,我不去。”
趙鼎听張俊這麼說,心里不痛快,連忙說道︰“楚州是要沖之地,可以屏蔽兩淮,如果不保護好楚州,那麼兩淮諸鎮的腹心就得失去了。”
張俊不答應就是不答應,雖然趙鼎說出其中的利害,但堅持不為所動。繼續說道︰
“援楚州是應該的,但是南渡以來,根本還未有牢固下來。保衛行朝的軍隊非常少,行朝並不安全,老百姓處在觀望狀態,心緒不穩定。這次御敵之戰如果失敗的話,民心會大亂的,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善後。”
二人就這樣吵了半天,趙鼎沒有辦法,就向宋高宗說道︰“...如果張元帥害怕,不敢出征,微臣願意與他一起去。”
趙鼎的這一招,已經是身為一個文官的壓箱子的招數。
宋高宗還沒表態,張俊便一跪不起:“皇上要是讓我去守楚州,不但守不住,我部下幾萬人就全玩完了。堅決不去,陛下就是把我殺了,我也不去。”
宋高宗見張俊如此賴皮,也只好作罷。下詔命令什麼仗都願意打的岳飛去解楚州之圍,而劉光世派兵增援。
。
ps︰
謝謝zhuxyhh01大大、vela2003大大、靚女007大大的打賞和支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