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開封府汴梁城的三萬大軍終于抵達了建康府(現在的南京),這個宋朝江南東路的首府。
www.biquge001.com
果然不出杜充大人的意料之外,對于開封府大軍的擅自撤退,高宗小皇帝不但沒有任何的怪責,甚至還在自己的行宮內親自接待了杜充,加以安撫。
當然,小皇帝也知道單單是安撫還是不夠,必須要加點料才行。
經過一番思考,高宗皇帝決定把杜充升任為右僕she,並同平章事兼御營使。
按照唐、宋兩朝的官職,都是以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綜理政務。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she)並為宰相。
貞觀八年,僕she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ri一至中書和門下兩省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蓋起于此。
簡單說來,杜充新任的這個職位就是副宰相,兼管中書省和門下省兩這兩個機要部門,以及是整個御林軍的大總管。
可以說,在已經確定了呂頤浩作為執政宰相的情況下,這已經是高宗小皇帝能夠拿得出手的最高的位置了。
但問題是,即便是這樣的一個位置,杜充依然不滿足,不領皇帝的情。
杜充派人向皇帝稟告說︰“我中風了,不能夠上班,等身體好些再說。”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中記載道︰己丑,同知樞密院事杜充守右僕she,並同平章事兼御營使。充既升秩。自言中風。在告。
.......
杜充這種行為。簡直就是目中無人,欺君犯上。
這個以察言觀se、阿諛奉承而著稱的武官,為什麼會變得如此膽大妄為?
原來杜充已經完全知道了高宗小皇帝目前的情況和手中掌握的底牌。
杜充剛剛回來的時候,在江寧鎮遇到西去的張浚。兩人相互交流情報,杜充這時才知道,經過多次的事變,小皇帝的手中居然沒兵了。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中記載道︰留守杜充既還朝…..充先行至江寧鎮,與浚遇。屏人語久之。
從張浚的嘴里得知,朝中武力最強的韓世忠,他的部屬在淮河地區全部被黃河大水所沖散了,甚至連去追擊苗、劉叛亂的士兵都是借來的。
朝中最順從皇帝的張俊,手中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八千兵馬,其中有兩千士兵已經被韓世忠所借用,一借不回頭。
除此之外,朝中還握有重兵的要算是劉光世了。但劉光世是出了名的听宣不听調,小皇帝很難指揮得動;而且劉光世手中的兵馬也不超過兩萬。
也即是說,杜充帶回來的這三萬大軍。已經超過了小皇帝手中的兵馬數量。
正所謂奇貨可居,如今不跟小皇帝討價還價。更待何時?
.......
對于現在建炎集團的處境,杜充看得清楚,小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經過了一連串的事變和磨練,高宗小皇帝的心智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對杜充的無禮之舉並不介意,反倒好言相告,並給了杜充一個承諾︰“久司留鑰、天下屬望,將授兵柄,越次用之。”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中記載道︰上知其不滿,且以允久司留鑰,天下屬望,將授以兵柄,故越次用之。制下四月,充即起視事。
鑰,是指鑰匙,在這里代表軍權;留,是保留;司,是掌握,控制的意思。
高宗皇帝的承諾是,將要對杜充進行越級使用,把天下的兵權全都交給他,讓天下的所有兵馬都歸杜充節制。
很明顯,面對的金兵的大軍壓境,面對著金兵的滔滔凶焰,高宗皇帝把杜充看做是唯一的一條救命稻草了。
.......
憑心而論,高宗皇帝這樣的安排還是有一定的數據支持的。
在高宗皇帝身邊的這些武將,無論是勇武過人的韓世忠、忠心耿耿的張俊、又或者是老油條的劉光世,對上如狼似虎的金兵,都還沒有取得過勝績。
在滿朝的文武大臣中,對金人唯一有勝績的一支隊伍,就是如今杜充轄下的那支開封府留守大軍,也就是當年宗澤帶出來的那支鐵血大軍。
無論是靖康二年宗澤對上完顏兀術的十三連勝,又或是建炎二年在汴梁城外讓完顏粘罕老鼠拉龜,無從下手,都是宋軍極其難得的戰績。
所以,高宗皇帝對杜充一味忍讓,委曲求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
杜充得償所願,中風的癥狀不治而愈,四天之後高高興興地上班。
上班的第一天,杜充就以軍方第一領導人的身份,向韓世忠和劉光世兩人發出召集令,讓他們帶齊本部人馬,一同鎮守建康府。
杜充有多少斤兩,韓世忠和劉光世當然清楚,所以他們兩人既不去建康報到,也不交出手中的隊伍,硬挺著。
韓、劉兩人都在剛剛過去的苗劉政變中出過大力,小皇帝也不好責怪他們,交涉了幾次,也就不了了之。
最終,韓世忠被調到鎮江,改任為浙西制置使;而劉光世則被派往太平州(現安徽當涂),改任為江東宣撫使。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六》中有這樣的記載︰
辛卯,命尚書右僕she杜充兼江、淮宣撫使,領行營之眾十餘萬守建康……御前左國都統制韓世忠、御營副使劉光世……仍受充節制……時劉光世、韓世忠各持重兵,畏杜充嚴峻,論說紛紜。光世又上書言受杜充節制有不可者六,帝怒,趣令過江,且詔毋令光世入殿門。光世皇恐受命,帝喜,賜以銀合湯藥。
.......
高宗小皇帝沒有想到,正是他的這次忍讓,才保存下韓世忠和劉光世這兩支軍隊,建炎小朝廷的血本才沒有被杜充胡亂揮霍,一次xing輸光。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這次諺語很快就在杜充的身上表現得淋灕盡致。
不久,高宗小皇帝在張俊的護衛下又從建康逃回了杭州,並把杭州改名為臨安府,龜縮在里面,不在露頭了。
志得意滿的杜充帶齊本部兵馬,在建康府當起了敵前總司令來了。
。(未完待續。。)
ps︰ 謝謝靚女007大大、框孔大大、vela2003大大的打賞和支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