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盜亦有道,而且江湖的規矩比官府的法律更加嚴格,更講究服從xing。
www.biquge001.com
當大槍王善、沒角牛楊進這些江湖頂級大佬全都聚集在開封府汴梁城之外,自願接受宗澤節制的時候,開封府以及四周州郡的治安是前所未有的好。
大佬們吃皇糧,小弟們也很自然地吃上了皇糧;既然都是吃皇糧的,當然就不能去sao擾那些繳納皇糧的普通人。
不但不能去sao擾,更要主動地去保護他們!
這種情況,用句廣東的俗語,叫做“一家便宜兩家著”;而用現代的詞語說,就叫做“合作雙贏”。
遺憾的是,隨著杜充的上任,由老帥宗澤和岳飛幾經辛苦才建立起來的這種雙贏的局面,轟然倒塌。
倒塌的結果,就是汴梁城以及周邊的州郡,重新恢復了盜賊多如牛毛的境況。
以前吃皇糧的時候,是大佬們把從朝廷拿到的糧餉往下分發;現在沒有皇糧吃了,當然要小弟們去收取保護費,再上繳給大佬們。
至于官府收得多還是大佬們收得多,這就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有競爭就會有糾紛,糾紛大了就變成械斗,械斗再擴大就成了搶班奪權。
在以往太平時ri,當然是官府處于主導的力量,而如今遭逢亂世,官兵和衙差的數量並不見得比盜賊多。
如此一來,開封府汴梁城和附近的州府,全都亂成了一團。
而岳飛那支jing銳騎兵。如今成了開封府唯一的一支消防隊。外出四處滅火。
......
“皇帝不差餓兵”。杜充對于岳飛這個唯一一個能夠倚靠的部下,並沒有任何的虧待,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先後兩次對岳飛進行提拔。
第一次,在南薰門外,把王善、張用等巨寇全部驅散的當天,就把岳飛升轉為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
第二次。在一個月後,當岳飛從東明縣擒獲孫海,杜叔五這兩名匪首回來,杜充再一次對岳飛進行提拔,新的官位是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在宋朝、諸州刺史是個從五品官,假如宗澤時期岳飛已經是正五品以上的統制官,這兩次的升遷,反倒成了降級。
歷史被涂改的痕跡,在這里又一次出現了。
...................................
杜充是個呲齒必報的小人。
在南薰門前被王善等人當眾落了威風。腦海里只想著如何報復回來。
于是乎,我們的杜充留守大人。趁著岳飛外出,竟然傾盡整個開封府汴梁城的兵力,追擊王善和張用的大軍。
......
對于杜充為什麼要出兵追擊王善、張用等人,歷史學家都疑惑不解,因為雙方的力量對比太過懸殊了。
大槍王善在歸順宗澤之前已經號稱百萬大軍,到了汴梁城之後,王善的部隊成了宗澤所設置的平戎萬全陣的主要構成部分;甚至是以汴梁城為主體的中軍,因為開封府禁軍的數量不足三萬人,要張用的部隊來添補,方才成陣。
以兩萬多人來追擊幾十萬人,杜充此時追擊王善和張用,無異于飛蛾撲火、以卵擊石。
再者,王善和張用兩人,如今還在駐扎在郊外,糾集舊部,並沒有任何舉動;即便把兩人擊斃,也沒有太大的軍事意義。
所以,除了要泄憤外,很難解釋杜充這次出兵的目的。
問題是,即便要泄憤,也要掂量自己的能力,否則只能是引火燒身。
......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朝毛太祖的這首七律的jing神,也不知道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仁人志士。
可惜的是,毛太祖的這首七律要一千年後才出現;而在南宋初期,流行的是另外一句成語︰“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岳飛不在,大槍王善可以很放心地與這個不知所謂的朝廷命官好好算算賬了。
說實在的,這種力量對比太過懸殊的戰斗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
大槍王善的軍隊只需一次沖鋒,就已經把杜充帶出來的軍隊殺得血流遍野,尸骸滿地,潰不成軍。
這種冷兵器對戰的場面太殘忍,太慘烈了。
杜充一次就拼掉了開封府汴梁城僅有的一點本錢,只好灰溜溜地逃回開封府,一邊上奏請高宗皇帝加撥人手和錢糧,一邊派岳飛出去追討王善和張用兩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杜充也只是希望自己親自打勝一仗,好在部屬面前有點面子,免得下屬認為缺了岳飛開封府就不能運轉一樣。
可惜的是,到頭來也還是只有岳飛出馬,事情方能奏效。
.............................
御書房內,高宗皇帝拿著杜充的奏報,雙手微微顫抖,臉se刷白。
高宗皇帝沒有想到,原先被宗澤自夸成固若金湯,牢不可破的開封府汴梁城的防線,竟然不攻自破了。
當初宗澤死的時候,高宗皇已經帝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不安;如今得知汴梁城的種種亂相,高宗心里的不安開始變得有些心驚膽戰了。
當初應天府小朝廷之所以能夠成立,除了張邦昌所提供的法統依據外,最大的依仗,其實就是老帥宗澤和李綱。
甚至在當初,老帥宗澤不開口勸進,康王趙構就不敢稱帝,非要等到老元帥宗澤點頭同意不可。
李綱和宗澤兩人,一內一外,一文一武,成了高宗皇帝的兩個保護神,幫助應天府小朝廷鎮壓住了氣運。
如今宗澤已死,而李綱又因為與朝中大部分的大臣不合,被自己貶到了湖北,如今整個朝廷內,又有誰能替自己排憂解難呢?
在高宗皇帝面前的龍案上,除了開封府留守杜充的奏折外,還有一大疊來自各地的緊急奏報。
只不過,這些奏報與杜充所提交的奏報一樣,全部都是壞消息。
《宋史。高宗本紀》中記載到︰
...乙未,金人破永興軍,前河東經制副使傅亮以兵降,經略使唐重、副總管楊宗閔、提舉軍馬陳迪、轉運副使桑景詢、判官曾謂、提點刑獄郭忠孝、經略司主管機宜文字王尚及其子建中俱死之...
...東平府兵馬鈐轄孔彥舟叛,渡淮犯黃州...
...金人陷均州,守臣楊彥明遁去。丁酉,金人陷房州。己亥,張遇焚真州。秘閣修撰孫昭遠為亂兵所害......
這些奏折無非是給高宗皇帝通報三件事情︰金兵入侵,官兵叛變,民眾造反。
不知不覺之間,黃河以南的中國大地上,國不成國,家不成家,亂成了一團。
。。)
ps︰ 謝謝zhuxyhh01大大、靚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賞和支持。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