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頂級的大將,特別是象老帥宗澤這種勝率極高的大將,宋朝並不多見。
www.biquge001.com所以,當這種級別的大將死後,往往都會得到朝廷豐厚的贈謚和恩恤。
參照一下朝廷對之前幾位主戰派頂級武將死後的贈謚︰
首先是種師道,朝廷對他先後做出了兩次的贈謚,一次是欽宗皇帝所贈,另一次是高宗皇帝所贈。
《宋史。種師道傳》中記載道︰欽宗親臨祭奠,悲痛哭泣,贈開府儀同三司……建炎年中,加贈師道少保,謚號叫“忠憲”。
這是一個正一品的封號,可謂是位極人臣,無以復加。
其次是張叔夜,《宋史。張叔夜傳》中記載道︰訃聞,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文”。
儀同三司意為非三公官而得亨受三公的竺遇,三公者,司徒、司寇、司空也。
開府儀同三司在宋朝是個從一品的官位,也就是說,張叔夜死後的贈謚僅僅次于德高望重的種師道。
可是,老帥宗澤死後的贈謚僅僅是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忠簡。
在宋朝,觀文殿學士只是一個正三品的頭餃;而通議大夫,更只是一個區區正四品下的職位。
令人難堪的是,在老帥宗澤生前,已經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府的副元帥,身居武將之首,位同一品太尉。
一般而言,官員死後,朝廷都會做出升遷的贈謚,讓官員死得風光體面。
但是,宗澤死後,不但得不到朝廷的升遷,還降了好幾級。這種待遇,可以說是對老帥宗澤的一種變相的侮辱。
這種做法,可謂前所未有,聞所未聞。假如老元帥在天之靈得知,情何以堪!
......................................
中國人都習慣于蓋棺定論,也就是說。對于官員死後所做出的贈謚,代表著朝廷對這個官員的態度,以及對這個官員生前所作所為的評價。
朝廷如此對待宗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對宗澤是多麼的厭煩,才會在他死後,做出此等下作的報復行為。
單從職位、功勞、資歷等方面比較,宗澤絕對不輸于種師道和張叔夜兩人,但為何最後朝廷的評價相差這麼遠?
又或者可以這樣問,宗澤到底做了什麼。讓高宗皇帝感到如此的厭煩。
宗澤與種師道和張叔夜這兩人相比較。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
在《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既入見。上曰︰「今ri之事,卿意如何?」
師道曰︰「女真不知兵,豈有孤軍深入人境,而能善其歸乎?」
上曰︰「業已講好矣。」
對曰︰「臣以軍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
這段對話的背景是在金兵第一次包圍汴梁城的時候。
當時種師道勤王救駕,皇帝問種師道︰“你對金兵的看法如何?”種師道的回答是︰“金兵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難道要放他們走嗎?”欽宗皇帝提醒種師道說︰“我已經和他們講和了。”而種師道對此的回應是︰“我只是幫你打仗的,其余的事情我不想問,也不敢知道。”
好一句「余非所敢知也」,這就是種師道和張叔夜這兩人共同擁有的態度。
這種態度,詳細來說,就是當皇帝提出詢問的時候。適當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旦皇帝立定了主意,就無條件執行聖意。
對于這樣的干部,哪家皇帝不喜歡?所以朝廷對他們的高度評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那宗澤又是怎樣的一種干部呢?從《宋史。宗澤傳》中記載的三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宗澤的品xing和所作所為。
第一件事情︰登元 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時弊。考官惡直,置末甲。
宗澤在進士考試的時候,對時弊直言不諱,引起考官的厭惡,把他排在榜末。
第二件事︰時康王開大元帥府,檄兵會大名。澤履冰渡河見王,謂京城受圍ri久,入援不可緩。會簽書樞密院事曹輔齎蠟封欽宗手詔,至自京師,言和議可成。澤曰︰“金人狡譎,是yu款我師爾。君父之望入援,何啻饑渴,宜急引軍直趨澶淵,次第進壘,以解京城之圍。萬一敵有異謀,則吾兵已在城下。”汪伯彥等難之,勸王遣澤先行,自是澤不得預府中謀議矣。
靖康之變的後期,康王趙構不願出兵到汴梁城勤王救駕,而宗澤一再堅持,最後趙構不得不讓宗澤起兵先走,而自己就逃到鎮江去。
第三件事情︰時金遣人以使偽楚為名,至開封府,澤曰︰“此名為使,而實覘我也。”拘其人,乞斬之。有詔所拘金使延置別館,澤曰︰“國家承平二百年,不識兵革,以敵國誕謾為可憑信,恬不置疑。不惟不嚴攻討之計,其有實yu賈勇思敵所愾之人,士大夫不以為狂,則以為妄,致有前ri之禍。張邦昌、耿南仲輩所為,陛下所親見也。今金人假使偽楚,來覘虛實,臣愚乞斬之,以破其jian。而陛下惑于人言,令遷置別館,優加待遇,臣愚不敢奉詔,以彰國弱。”上乃親札諭澤,竟縱遣之。言者附潛善意,皆以澤拘留金使為非。
金人出使張邦昌的“偽楚”,被宗澤抓住,奏請高宗要斬首,高宗非但不允許,還要宗澤把金國使者送到外國使館中去。
而這個時候,宗澤的回答是︰“臣愚不敢奉詔,以彰國弱。”
逼于無奈,高宗只好回復宗澤︰“你自己看著辦,隨你的便。”
當然,除了這三件事情外,宗澤還干了許多引起皇帝強烈不滿的事情,包括了“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余奏”,讓高宗皇帝北上,等等。
而高宗皇帝實在不知道如何去回復宗澤這個倔老頭,只好用了歷史上昏君才會使用的一招︰“每為潛善等所抑”。
總之,用一句話來總結宗澤的品行,就是“不听話”。
正是這種的不听話,才使得老帥宗澤死後,得不到高宗皇帝和應天府小朝廷應有的尊重和厚待。
.....................................
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事情真的很神奇。
正所謂“善惡之報,若影隨形;收因種果,以彰報施。
高宗皇帝和他的幕僚們為了出一時之氣,對已經死去的老帥宗澤做出了一些不應有的舉動.
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些反常的舉動,給年輕的高宗皇帝帶來了歷時數年之久的連場劫難。
。
ps︰
謝謝zhuxyhh01大大、錯花心大大、繁花看盡心依舊大大、hans2006大大、書劍-笑大大、橫斷江山大大的打賞; 淡若神風大大、 橫斷江山大大、錯花心大大的魔法蛋糕和靚女007大大的時光戒指。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