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大頭龜又名鷹嘴龜、三不像、鸚鵡龜等,是一種很古老的龜類,水陸兩棲、生活在淡水地區,在南越嶺數量稀少。
www.biquge001.com
鳳頭鵑隼是一只小型猛禽,羽毛大半是黑色,如果不是身上還有一些白班,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烏鴉,主要以昆蟲、蜥蜴、蝙蝠、鼠類和蛙類為食,以前也常在村莊和田間出現,現在想見一眼,只能去深山老林了。
果狸肉味鮮美,對身體還有滋補效果,被人們推崇為山珍之首,還有“山好吃果狸,水里好吃白鱔魚”的說法,加上皮毛珍貴,雖然全國各地有許多人養殖,但野生的果狸卻已經很少了。
這幾種動物應該是被陷阱和絲捉住的,從外表上,沒有到什麼傷勢,只是被關在兜或鐵絲籠里,都是萎靡不振的樣,泉見丫丫小臉上一副憐憫的模樣,不由笑一笑,將它們都買了下來。
婷提著兩只白鷺,道︰“哥,你買了這些東西要干嘛?”
“放生吧。”自從空間面積越來越廣,物種越來越多之後,泉對野味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想吃什麼就從空間里挑選,品質上更勝一籌,沒必要去禍害野生動物。
“什麼是放生?”丫丫才五歲,雖然唐詩都會背四五十首了,但並不明白這個詞語的含意。
菁給她解釋道︰“就是把它們放了,放到它們原來生活的地方。”
泉擔心丫丫舍不得,便道︰“除了大頭龜和果狸,這些鳥兒都養不活的,要是不放,再過兩天就得餓死了。”
丫丫听了,道︰“它們好可憐,那我們趕緊放了吧。”
出了集市,泉找了塊偏僻的地方,讓三個女孩將兩只白鷺、四只大山雀和鳳頭鵑隼都放了。至于大頭龜和果狸得放到合適的環境去才行。
下午,泉又帶著四人去了黃泥崗,給爺爺、奶奶和曾祖父那一輩的先祖墳上祭拜了一下,這也是桃源村一個不成的傳統,小一輩在過年的時候。要到去世長輩的墳上拜年。特別是清明節沒有回來掃墓的人,要在過年的時節補上。
當然,一般只給輩分最近的幾個先輩祭祀一下,更遠的祖先還要等清明節。
雖然名為黃泥崗。但實際上是一座低矮的石山,土壤也並不全是黃色,灌木雜草叢生,現在已經沒有人過來打柴了,一些小路半年不走就得用鐮刀開路。
到了墳頭。泉和軒用鐮刀修整了墳墓四周的灌木和雜草,又鏟了些新土堆在墳墓上,接下來便是燒錢紙、點香燭和放鞭炮。
不時能到其他人也來上墳,鞭炮聲此起彼伏,在回去的路上,泉又到竹林里挖了些冬筍,一路上倒也熱鬧。
******************************
終于等來了除夕,每年的這天,泉還有一個小任務。就是寫春聯,自己家有兩個大門,兩個側門,一共是四副,加上叔公等幾家鄰居也會過來討要。起碼要十副。
泉的毛筆書法在讀小學的那十年里下過一番苦功,基礎不錯,楷書主要學趙體和歐體,行書則喜歡臨《蘭亭序》、《李思訓碑》、《韭花貼》、《洛神賦》和《彥和貼》等書貼。
因為沒能持之以恆。也談不上什麼成就,特別是大學和打工期間。泉幾乎完全丟下了。
不過底還在,特別是這半年來,因為沒有工作,泉多了許多空閑時間,就重新拾起了這份興趣,基本上每天都會打個時間練習一下。
泉寫出來的毛筆字,俊秀挺拔、端正圓潤,雖然俗氣重,談不上有自己的風骨,但在外行人的眼里,起來賞心悅目,是相當不錯了。
泉打開筆記本,在上搜索各種春聯,從挑了一些含意美好、對仗工整又符合農村背景的春聯記下,如果突然有了靈感,也會自己學著撰寫上下聯。
然後準備筆墨,在書桌上鋪開專門購來的大紅描金宣紙,在繪有圓形瓦當花紋的地方開始揮毫潑墨。
剛剛寫完,就听到齊在外面喊︰“泉叔,明生爺爺叫你去祠堂寫對聯。”
泉洗淨了毛筆,道︰“知道了,我這就來。”
桃源村到底不是尋常的村,不管在哪個時代,對族內弟的教育都很重視,村里的男人都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上了年紀的老人們也上過以前的私塾。
有了這樣的化底蘊,村民們從來不買印刷出來、千篇一律的春聯,都是自己或請人寫,或者干脆到祠堂里來,村里的老人寫春聯,挑一副自己意的。
村委會每年都會掏錢購買一些紅紙和墨汁,在祠堂里供幾位學問和書法都有不俗的造詣的老人來寫春聯,除了讓村民挑一些,剩下的都會張貼到祠堂四周的門口,以及正殿兩側的牆壁上,至少也要寫上百副。
作為村少數幾個對書法有興趣的後生,泉很得一些老人的喜愛,七歲就開始在祠堂里學著寫,已經習慣了。
到了祠堂,泉先給老族長、光政、明生和魏博等幾位老人打下手,然後自己也寫了幾副,比起幾位長輩都是自己編撰對聯,泉卻是從絡或書籍上擇優選用,倒是他寫出來的字得到了幾位老人的贊揚,認為大有進步。
泉听了臉色一紅,他的字從十四歲之後就沒有什麼進步可言,往年幾位老人也只是說他寫得還不錯。
下午,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除夕夜的大餐,泉一家和明誠一家往年都是在一起過年,除夕在這家過了,大年初一就在另一家過,今年也不例外。
明昌夫婦和明誠夫婦四人,有的殺雞,有的殺魚,有的擇菜,泉將春聯、門神、年畫和裝飾畫等貼好後,也討了個剁“圓”的差事。
圓就是肉丸,取“團圓”的意思,是泉家鄉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等必備的一道菜肴,先用八分瘦、兩分肥的豬肉切成細末,加馬蹄、隻果、澱粉等一起剁碎拌勻,再用手使勁摔打成圓丸狀,這樣的肉丸吃起來不柴不肥、松軟美味。
馬蹄學名荸薺,還有地栗、莆萱等別稱,吃起來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參的美譽,既可當為水果,又可作為蔬菜。
玉陽縣的水土特別適合馬蹄的生長,品質上是全國最好的幾個縣之一,附近的農民經常用冬閑的水田種植一些,甚至桃源村的葦塘里就有野生的,現在正是馬蹄成熟的季節,如果不怕辛苦和水冷,到葦塘里找一找,絕對有收獲。
剁圓很考究刀工和耐性,不然沒剁碎,吃起來味道就差了。當然,圖方便的話,也可以用絞肉機,但用機器打出來的東西,在口味上始終不如手工的好吃,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