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四百八十章 ︰抗旨西行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潑猴 | 作者︰甲魚不是龜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金山寺,從江流懂事開始,就從未變過。www.biquge001.com

    高高的山,小小的寺廟,十幾個師兄弟,三兩個長老,每天晨起不變的鐘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外界的風雨與這座古寺,似乎從來就沒有半點關系。

    信眾似乎一直都是山腳下的幾戶人家,偶然有遠道而來禮佛的施主,便會讓住持法明師傅高興上好一陣。

    可每當興頭過了,法明又會不禁憂慮起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好長一段時間里,法明都要不斷地叨念著這句話。

    江流知道,法明是在為自己的高興而自責。

    佛家認為無物無我,為了遠道而來的施主前來禮佛而高興不已,本來就是修行不夠的表現。

    “為什麼開心也是一種修行不夠的表現呢?”

    江流不禁想。

    從小在金山寺長大,他幾乎熟讀所有佛教經典,一眾師兄弟,住持師傅和幾個長老都贊嘆他有佛骨,可惜江流卻一直不以為意。

    經書里面明明白白地寫著問題的答案,不知為何,江流明知道正確的結果,卻還是感覺那一本本的佛經如同巨石一般壓在自己的胸口,讓他透不過氣來。

    好在孩童的天真總能讓他忘卻這與他年紀不相符的煩惱。

    他從不禮佛,也不念經,每天都是和村莊里的孩子搗鼓著掏鳥蛋,逗蛐蛐的活。可每當法明看不下去有意責難的時候,他卻又總是對答如流。就連法明也要啞口無言。

    每每至此。法明總會苦笑著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為師辯法,卻還不如你。只希望為師有生之年能看到你造下偉業。”

    江流總是笑,笑而不答。

    他知道,法明所說的“偉業”,無非是立地成佛。

    可是江流真想成佛嗎?

    成佛說是脫離苦海,可江流卻也舍不得那發自內心的笑顏。為什麼超脫八苦的時候,連高興的權力也要一並丟失了呢?

    日子一天天過,江流從小搗蛋鬼變成了孩子頭。依舊是山上山下地倒騰。

    終于,十八歲的生日到了。

    法明找來江流,要讓他受具足戒,當個真正的和尚。

    江流取下僧帽,摸了摸自己引以為傲的頭發,問道︰“不剃頭,行不?”

    “為僧怎可不斬斷紅塵?”法明反問道。

    “師傅斬斷了嗎?”

    “這……”

    “若是斬斷了紅塵,為何還要開宗立寺?修佛本是一個人的事情,與他人何干?這不是經文上明明白白寫著的嗎?心中清,則世界明。”

    法明閉上了嘴巴。他知道他是辯不過江流的,只能看著他樂呵呵地將僧帽又戴了回去。轉身邊走邊哼,用唱戲的口吻長嘆道︰“若是斬不斷,剃頭何用?剃頭何用啊!”

    無奈,法明只能將他列為俗家弟子,給他分派起了擔柴挑水的俗事。

    一日,法明正在房中念經,江流忽然主動來找法明,叩拜道︰“師傅,徒兒想下山。”

    法明一驚,連忙道︰“下山?何故下山?”

    仰起頭,江流輕聲道︰“徒兒听聞自己順江而來,想尋生身父母。”

    聞言,法明緊蹙著眉頭擺了擺手道︰“那不過紅塵俗事,不理也罷。”

    “理不清,又怎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斬。斬不斷,修行何用?”

    眼看著江流又是擺出了辯法的架勢,法明沉默了。

    許久,他眨巴著已經有些老花的眼楮,輕聲道︰“不是為師不允,只是天下之大,你又往何處尋?”

    “既是順江而來,必是沿江而尋。若是有緣,必然能尋得著。若是無緣,也好斷了徒兒的念想。還請師傅成全。”說罷,江流又是叩拜了下去。

    再仰起頭時,他靜靜地注視著法明。那眼楮就像能看清天地的真理一樣,清澈到令人自卑。

    許久,法明也只能苦笑道︰“因果循環啊……徒兒,去將為師那紫檀盒子取來。”

    “是。”江流叩首,轉身往法明的臥榻取來平日里當成寶貝一樣的紫檀盒子。

    開了鎖,法明將一錦娟取出,交予江流︰“徒兒且看。”

    這錦娟手感順滑,柔嫩至極,乃是江流平生未見的上好布料。只是透娟看到字字血跡,讓人驚心。

    翻開錦娟,江流頓時面色大變,臉上盡是從未有過的驚恐︰“師傅……師傅既知徒兒身世,為何不早早告知!”

    “雖知身世,卻又恐誤了你修行,故而不宣。今日你執意下山,也只好……”法明欲言又止,微微顫抖著取出一汗衫交予江流,道︰“此汗衫當初與你同籃而來,你且收好,權當是信物。”

    江流只覺得一股氣血涌動,幾欲噴灑而出,卻也忍住,深深叩拜。

    “弟子這就去了了塵緣,若得歸來,必常伴師傅膝下,以報十八年養育之恩。”

    “去吧。”法明深深閉上了雙眼。

    江流默默地走出金山寺,徑直下山,一言不發。

    這一刻,天邊流雲飛舞。

    ……

    次日,江流來到江州私衙,求見生母殷溫嬌。

    那衙役見他身穿僧袍,卻留著一頭俗世長發,只道是雞鳴狗盜之輩,不允入內。

    恰逢言語激辯之時,有一中年婦人推門而出。

    江流見其生得雍容,舉手投足間盡現華貴之氣,當即上前拜見,道︰“女施主有禮了。”

    那婦人一見江流,大驚失色,口不能言,細細打量,又面露疑惑,雙手合十敬道︰“小師傅何許人也?”

    “鄙人祖籍海州,現為金山寺一俗家弟子。”

    “海州?”婦人又問︰“既是海州。為何又在江州出家?”

    “蓋因家父高中狀元。奉皇命往江州赴任。途中遭遇賊人,父被殺,母被佔,鄙人滿月即被流放江中,幸得金山寺恩師搭救,方保性命。”

    婦人頓時面色煞白,急忙握住江流手腕,道︰“請小師傅入內安坐。”

    待坐定。上了茶,屏退左右,婦人悻悻問道︰“小師傅方才所言,可有憑證?”

    江流掏出血書,雙手奉上︰“有汗衫血書為證。”

    那婦人將信將疑,翻開血書看了一眼,卻是哭笑不得,片刻之後,又面露難色,淡淡道︰“賤妾正是殷溫嬌。”

    江流猛地一睜眼。當即跪下,喊道︰“母親在上。請受孩兒一拜!”

    不知為何,他從殷溫嬌眼中看不到絲毫愉悅之色,按理說,十八年骨肉分離,再相見,不應如此。

    莫不是書信有誤?

    殷溫嬌扶起江流,噓寒問暖,又問清了這十八年的過往,儼然一副慈母面容,卻只字不提報仇之事,只道︰“我兒接下來且欲如何?”

    “上京,告御狀!”江流果斷回答。

    殷溫嬌頓時面如死灰,哀然道︰“不可。”

    “為何不可?”

    “我兒已是出家之人,怎管得俗事?”

    “孩兒未剃發,未受戒,怎算得出家人?如此大仇,不報妄為人子!”

    此話堅決,殷溫嬌猶豫再三,也只得嘆道︰“御狀又如何輕易告得,你外公乃當朝殷丞相,待我書信一封,你且往長安,交予他便可。”

    說罷,殷溫嬌取來筆墨,書信一封,封蠟,交予了江流。

    江流收好信件,三拜殷溫嬌,方出了私衙大門。

    徑直返回金山寺,江流收拾了行囊,日夜兼程趕往長安。

    ……

    半月後,皇城東街殷丞相府。

    “請施主代為通報一聲,有江州親戚來訪。”江流對把門的小廝說道。

    那把門的小廝上下打量江流兩眼,依舊是那副衣著,多日趕路卻已經是污淤不堪,當即大喝道︰“去去去,小叫花子別處去!此處哪里有你家親戚!”

    江流猶豫片刻,只得改口道︰“鄙乃江州游僧,受殷丞相之女殷溫嬌之托帶來家信一封,還煩轉交。”

    說罷,便從衣袖中掏出未開封的書信交予小廝。

    那小廝將信將疑,接過信封看了兩眼,想來是不識字,便將側門開了一條縫,悄悄進了去。

    不多時,大門洞開,一位發須斑白,衣著華貴的老者攜眾人而出,手中緊握之物,便是方才交予的信函。

    見到老者,江流當即雙膝跪下,喊道︰“外公,請受小甥一拜!”

    說罷,便是三個響頭。

    殷丞相見了江流,感慨萬千,拉著江流的手便往府里去。

    待坐定,殷丞相方道︰“你父母之事,我已知曉。小甥已是出家之人,此事待我細細思量。你且住下。”

    “全憑外公做主!”江流當即叩拜。

    當晚,殷丞相便為江流安排了住處,如此多日,衣食用度一概不缺,卻不見再提及報仇之事。只言要予江流謀一名寺住持之位。

    江流道︰“大仇未報,無心他想。”

    殷丞相卻只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做詳談。

    月余,江流安奈不住,只身往皇城,見一高冠老者剛欲出城,言明來意,當即受引見,一紙告了御狀。

    當夜,殷丞相受唐皇急詔,面聖回府之際見了江流,卻只是一味嘆息。

    次日,殷丞相發六萬御林軍往江州,拘捕了江流殺父仇人劉洪及李彪。

    應江流之請,李彪被當街活刮,又奏請了聖裁,要將劉洪在洪江渡口剖心以祭亡父陳光蕊,得聖允。

    祭奠當日,江流請母殷溫嬌往洪江渡口觀,殷溫嬌閉門不出,無奈江流只能單人前往。

    待剖了劉洪祭奠,忽見江上一尸骸飄來,細看,只見那尸骸面容與江流如出一轍!

    江流失聲痛哭,以為亡父顯靈。

    未想,那尸骸竟睜開眼楮。死而復生。只道是︰“當日放生之金鯉乃此處龍王。故而受其救助,收了尸骸魂魄,今日沉冤得雪,故而復生。”

    忽聞一衙役來報︰“夫人已自縊身亡,留書曰︰‘一女不事二夫。’”

    江流頓覺晴空一霹靂,哭喊道︰“母親何必如此?”

    殷丞相只嘆了一句︰“女兒貞烈,當日為保親兒委身賊人,今日沉冤得雪。乃去。”

    說罷便著眾人返,不再理會江流。

    洪江渡口,只留陳光蕊,江流二人。

    江流失聲痛哭,陳光蕊卻只是默不作聲。許久,方道︰“你對我有恩,方如實相告。”

    江流不解,夾帶抽泣喊道︰“父親何故如是說?”

    “你可知,你生日幾時?”

    “只知是盛夏之時。”

    “你可知我與你母何時成婚?”

    “這……”

    “立春。”陳光蕊淡淡說了一句,轉頭便走。

    一道霹靂閃過天際。江流恍然大悟,只覺得胸中一陣劇痛。一股鮮血噴灑而出,深陷昏迷。

    當地漁民將江流送返金山寺,昏迷七日,寺外竟無一人來探,仿佛塵緣真斷。

    ……

    七日之後,江流醒來,恍恍惚惚間見師傅法明遞來一碗清水。

    飲下,法明又去倒。

    江流問︰“師傅,那血書,可是與徒兒順江而來之物?”

    法明身軀一震,背對江流,卻是不語。

    “我母成婚之前,便與劉洪有往來,我乃劉洪之子,與陳光蕊無干。今天想來,那血書所寫分毫不差,慫恿我上京告狀,卻是未提及徒兒生父乃是陳光蕊。想來,必不是我母親筆……”

    法明不答。

    “為何我與陳光蕊生得如此相似,卻不似那劉洪。師傅,徒兒心中苦啊。”江流仰面嘆息,久久不能自拔。

    法明低頭倒水,又將水遞到江流面前,道︰“既知俗世苦,何不成佛?”

    江流不接水,只道︰“師傅可否告知,那血書是誰人與你?”

    “那日為師在江中救起你,是夜,正法明如來托夢,告知他日若你要下山,便將這血書交予,無需多言。醒來之時,已見血書安放床榻。”

    “正法明如來?”江流苦笑道︰“他為何要陷我于不義之地。我母棄我于江,恐與其也脫不了干系。”

    法明雙手合什,頌道︰“阿尼陀佛,那劉洪罪孽深重,今日之果,也是他自種的惡因。徒兒無需自責。”

    “那徒兒又種了什麼果?”江流茫茫然道︰“莫不是徒兒前世乃罪孽深重之人,今世方要遭這殺父害母之孽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善與惡,黑與白,皆因心而生,以世人之所喜為自喜,以世人之所惡為自惡,必入了魔障,無以自拔。有道是心清,則世界明。徒兒今日之苦,全因心中不清。”

    “知,卻不悟。”

    “此乃眾生之苦。”

    ……

    是夜,正法明如來入夢。

    “金蟬子,你可悟了?”

    “金蟬子?”

    “你乃金蟬子轉世,成佛,爾後有惑,自願墮入輪回受十世修行,願受眾生之苦,求心中至道。今十世之期已滿,若是悟了,而今開始,應當刻苦修行,脫八苦,他日必重返極樂,列佛陀之位。”

    夢中,江流面色淡然,如秋水似鏡。

    “列佛陀之位?我之苦,修行得脫,眾生之苦又當如何?世間受此苦難者,又豈止我一人。”

    “這……”

    “成佛,必放下,無欲無求,無執念。每每看見那信眾前來禮佛,我便想笑。那佛經里已寫得明明白白,他們一味賄佛,卻不知西方眾佛早在成佛之日便沒了心肝,又怎會施惠與他。”

    “成佛本是渡己,又干眾生何事?那眾生欲脫苦海,自會千辛萬苦隨眾佛乞佛法,何需你管?金蟬子,你前世已有此惑,今世依舊,恐是入了魔障,今生亦無法修得虛空。”

    說罷,離夢而去。

    江流緩緩睜開眼楮,眼前一切朦朦然︰“修虛空?哼。”

    數日之後,江流康復,遍翻佛典。日日將自己鎖在藏經閣中。

    法明只道是江流頓悟了。心中寬慰。怎知江流長發一日日脫落,直至一根不見。

    一日,江流來到法明座前,三叩九拜,道︰“師傅,弟子要遠行。”

    “遠行?徒兒欲往何處?”

    “西天雷音寺!”

    忽聞晴天一道霹靂掠過窗前。

    法明大驚。

    ……

    立法號玄奘,卻不上戒疤。

    半月後,玄奘來到長安。尋了當日引見的老者,經引薦,得見御顏。

    廟堂之上,唐太宗高坐龍椅,細細打量著玄奘。

    只見玄奘身披法明臨行前贈送的袈裟,手持九環法杖,頭戴紅色眾佛冠,氣度非尋常人可比。

    “下跪何人?”

    “貧僧玄奘,乃一游僧。”

    “所求何事?”

    “貧僧欲往西天求取真經,懇請陛下恩準。批得通關文碟,得保一路暢通。”

    太宗輕捋長須。道︰“我大唐泱泱大國,有佛經萬典,何須西方求取?”

    “此皆渡己之經。”

    “渡己之經?你這和尚說得有趣,你不求渡己,莫非還求渡人?”

    “貧僧所求,渡眾生。”

    “渡眾生?朕聞佛祖教人為比丘,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渡眾生,又何須你?”

    “眾生愚昧,又怎能受此苦修?故而傳播不廣。”

    “哦?那你欲如何?”

    “西方諸佛不渡眾生,我便渡。西方諸佛不送經來,我便去取。眾生不求法,我便送去。眾生不渡己,我渡眾生。”

    這一通話說下來,整個大殿寂靜無聲,在場的每一位朝臣皆是一愣。

    許久,太宗輕聲道︰“佛學需斬斷執念,你如此心性,已有了執念,如何成佛?”

    “今生今世,不求成佛,只求普渡眾生。還望陛下成全。”說罷,玄奘深深叩拜下去。

    這一剎,大殿之中所有人皆望向了太宗皇帝。

    太宗也不言,只俯視玄奘思量著,許久方開口道︰“如此僧人,確實難得。只可惜我大唐國教乃道教,故而,不允。”

    “若貧僧執意前往?”玄奘猛然抬頭,目光淡然。

    “那便是抗旨不尊,當斬首午門。”說罷,太宗做一手刀下切之勢。

    玄奘不語。

    太宗又道︰“朕常聞出家人不打妄語,今日在這大殿之上,朕要你立誓,今生今世,不往西方。否則,以抗旨論處。”

    玄奘依舊不語,不拜。

    許久,太宗拂袖道︰“拉下去,打入天牢,明日午時問斬!”

    ……

    是夜,玄奘牢中打坐,有一獄卒悻悻前來。

    “我乃正法明如來化生,金蟬子,你可知錯?”

    玄奘面色淡然,答道︰“貧僧何錯?”

    “你執念渡眾生,卻不知眾生愚昧。如今卻被打入天牢,只等明日問斬。屆時,十世之約一過,百世修行煙消雲散,再輪回,便與凡人無異。”

    玄奘輕蔑一笑。

    “若知錯,我便救你于水火。待出了牢獄,你必要苦修,不得再有那渡眾生的妄念。”

    玄奘閉目,雙手合什道︰“眾生愚昧,豈是你我也愚昧?眾生疾苦,佛位又如何安坐。心中有惑,又如何成佛?若天要玄奘遭此災禍,玄奘無話可說。只等明日午時,斷了這百世孽緣。”

    獄卒冷哼一聲,轉身便走。半響,又折返,道︰“你執意西行,究竟為何?”

    “為取法,普渡眾生之法。”

    “你又如何知道,這西行路上有你所求之法?”

    “無法,便找如來問個明白,解了百世的疑惑!”

    “此去西行十萬八千里,妖魔眾多,危險萬般,你凡胎肉眼,又如何去得?”

    “如若天地無道,便讓我死在西行路上,來世不再做這無法斬斷凡塵的禿驢。”言罷,玄奘雙目緊閉,不再多語。

    獄卒長吁,卻是不忍,許久,方小聲道︰“此去西行路上,有一山,名喚五行山,山下壓一神猴,乃六百五十年前萬妖之王。如得他保護,西行路上必一路暢順。我傳與你兩道口訣,一可破除五行山之封,二可透視凡人心事。此便當是了結你我當日看顧之約。往後之事,你就好自為之吧。”

    ……

    御書房中,太宗翻閱奏折,卻久久看不入眼,甚是煩躁。

    一大臣悄悄問道︰“陛下何故如此。”

    “朕在思量今日那和尚。普渡眾生啊……如此雄心朕尤不及,只可惜錯投了門派。”

    “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恕你無罪。”

    那大臣躬身拱手道︰“近來道教勢大,隱有滲透朝廷干預朝政之勢。如若讓那玄奘取來真經,佛教盛,也不失為一牽制之法。”

    “朕已認了那老子為祖,君無戲言。”

    大臣俯首稱是,不再多言。

    未多時,一太監疾奔入內,疾稟道︰“陛下,今日那和尚玄奘,在牢里失了蹤!”

    “失蹤?”太宗握筆的手微微頓住了。

    “必是越了獄抗旨西去!陛下可即刻擬旨,著人出神武門一路西去搜尋,必可追回!”一大臣拱手諫道。

    “不追。”太宗搖頭。

    “那,著人送去通關文碟?”

    “不送。”太宗依舊搖頭。

    太監與大臣面面相窺,無所適從,許久,大臣才小心翼翼地問道︰“那,是否通報沿途關卡,放行?”

    “不報。”說罷,太宗面帶微笑,伸手拿起奏折細細批閱。、

    ……

    長安城外玄奘勒馬回首,遙望長安無盡繁華。

    “有秋風,有明月,一人一馬,西行,足矣!”

    一次震動三界六道的偉大遠行就此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恩,畫風不一樣了有木有?這章寫于兩年前……

    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求推薦票求一切!!!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