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壞哥,你猜對了。
www.biquge001.com”小雞男咬咬牙道︰“假幣的事情李雲聰不承認,不過我通過打听其他的店鋪的人得知了一件大事。”
“什麼大事?”李墩兒忍不住問了一句。
“李雲聰經營失敗,將店鋪抵賬給了陳方明,他現在只不過是陳方明店鋪的店長而已。”
郝壞露出了滿臉的笑容,起身伸個懶腰道︰“這就都明白了,事情也就好辦了,都給我听好了,這段時間誰也不許給我惹事,我不在場,不許收取任何的古玩,我說的是任何東西。”
“老壞,我們怎麼報仇?”
“這個沒想到,但辦法總會有。”
郝壞向來不喜歡沒有對手和挑戰,現在既然陳方明打到了自己家門口,那他就有了還擊的動力,但也不至于慌亂了手腳。
李墩兒是個急脾氣,被人惹上了,就想還擊,當然這也和之前郝壞的風格有些像,只是現在後者已經不在是初出茅廬時那個郝壞,他學會了沉著冷靜。
“郝老板”門口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鏟地皮。”郝壞對鏟地皮自然不會陌生,見到他喜上眉梢的樣子,立刻問道︰“鏟到什麼好東西,把你高興成了這樣?”
“還真讓你說對了,自從上次得到那只渣斗後,我對瓷器可是格外關注。”
鏟地皮說完,將身後背著的登山包摘了下來,放在大茶幾上。隨後拉開拉鏈取出了一個臉盆大小的藍色錦盒。
“郝老板,上次您幫我那麼大的忙,我早就想找機會報答你,看看這東西怎麼樣,如果好的話,就放您這里,賣了錢你把本錢給我就成。”
鏟地皮話里話外都是對郝壞的感恩,隨後他將錦盒打開露出了里面的一只扁平的大盤,釉色如同梅子的青色的大盤,卻明顯不同于之前從出現過的清三代單色釉中的冬青釉和天青釉。
“青瓷!”
李墩兒對瓷器比郝壞和小雞男都要熟悉一些。所以在看到里面那是大盤後立刻道出了一句︰“好東西。是件青瓷大盤,我看看有沒有底款。”
郝壞對青瓷稍微有些了解,就在昨天晚上他還在看到了兩個有關青瓷的故事,所以他早就對青瓷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龍泉青瓷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南朝時期。龍泉漢族勞動人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取越窯、婺窯、甌窯的制瓷經驗,開始燒制青瓷。
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
龍泉市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與江西、福建兩省接壤,以出產青瓷著稱。
出產于浙江龍泉的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于世的博物館,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
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收藏瓷器,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余件,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余件。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佔首要地位。
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後逐漸衰弱,到上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鏟地皮見郝壞等人如此開心,高興之余不禁問出了心中的疑惑︰“郝老板,剛剛听李老板說這是龍泉窯,但買的時候那攤主說的可是弟窯,我不會上當受騙了吧?”
一句話,李墩兒差點沒暈倒,他暫且放心觀看底款,大笑道︰“鏟地皮,你的單子可夠大的,地攤上買龍泉窯。”
“嗨,我還不是想報答郝老板上次的幫忙,要不然……”
“感恩的話就別說了,听著別扭,大家都是好哥們兒。”郝壞說完,不禁心里也有同樣的疑問,轉臉對李墩兒道︰“別讓鏟地皮著急了,快告訴他龍泉窯和弟窯到底是這麼回事?”
郝壞之前只是看到了兩個關于青瓷的故事,而沒有真正了解過這一窯口,所以他自然也想知道其中奧秘。
“只要玩瓷器的其實都知道,龍泉窯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征……”
李墩兒開始講述其了哥窯和弟窯的區別,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
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哥、弟窯之說,來自明人記載,書中如是說道︰“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
傳說,宋朝龍泉曾有兄弟二人燒窯,哥哥的技術比弟弟高明一些,因而招致了弟弟的嫉恨。為破壞哥哥的聲譽,弟弟往哥哥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待燒制出來後,瓷器已經全裂開了,雖然這種裂痕和一般的裂痕並不一樣,有的像是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裂痕中自有一番情趣,但卻已經變成了瑕疵品。
哥哥無奈。只有把它們拿到市場去想要低價處理掉。可沒想到人們在見慣了傳統的瓷器後,竟對這種有裂痕的瓷器十分有興趣。
這批瓷器一搶而空,而哥窯也因此名滿天下,成為了宋代的官窯。
弟弟則延續著原來地燒制技術。一直沿用至今。並被譽為“雪拉同”。從此也就開創了龍泉青瓷哥弟窯在釉色、泥土等方面富有各自特色卻各不相容,平分秋色的局面。
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這使龍泉窯形成兩種不同的燒制方法。
“原來是這樣,那龍泉青瓷的價格應該很高了?”鏟地皮聞听李墩兒的將講述後,解開心中疑惑的同時也關心起青瓷的整體市場。
郝壞對價格格外關注,所以他之前查閱資料最多的就是收藏品的價格,鏟地皮詢問後,他也將拍賣的情況說了一遍。
九二年,龍泉窯青瓷就在拍賣會上亮相。
九五年北市翰海春季拍賣會上一件龍泉窯堆塑造像,便以四萬四千塊萬元成交。
三年後,甦富比春拍會上一件明龍泉窯青瓷稜口大盤拍得將近四十五萬港元。
兩千年在嘉德拍賣會上一件南宋龍泉窯琮式瓶拍出了二十七萬元。
“就這麼點錢?”鏟地皮沒等郝壞說完,便忍不住放出失落言辭,引得郝壞等人哄堂大笑了起來,尤其是李墩兒更是忍不住開口了。
“鏟地皮,你小子胃口可夠大的,你知不知道三個月前,我和老壞還有小雞渾身上下都逃不出幾萬塊。”
“行了。”郝壞笑了笑道︰“在2000年以前,龍泉窯青瓷在拍賣市場上,的確沒有引起人們的太大關注,但隨後一年卻不同了……”
原來,二零零一年開始,隨著瓷器市場行情整體好轉,龍泉窯青瓷市場行情也開始走俏。
又是北市翰海春拍,一件明初龍泉窯刻花花口青瓷大盤以三十八八千塊,而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一件明龍泉窯青釉菱花口大盤以六十朵萬元成交。
此後幾年,先後有多件龍泉窯青瓷接近或突破百萬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