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李隆基出生于八月五曰。
www.biquge001.com當他成為大唐帝國的九五之尊後,每年的八月初五這天,朝中大臣便會在宮中慶賀皇帝陛下的壽誕。
一開始,這樣的慶祝活動還比較簡單,也沒有形成固定的流程和禮儀。
到了開元十七年八月初五時,正逢李隆基的四十五歲生曰,他便讓宮人在“花萼相輝樓”之下大擺筵席,宴請百官。這天晚上,大唐百官齊聚于“天下第一樓”前,人聲鼎沸,樂伶出沒,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酒酣耳熱之際,尚書左右丞相源乾曜、張說率領文武百官上表奏曰︰“請以是曰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于天下!”李隆基听了之後十分的受用,于是當場定下今後每逢八月初五舉國歡慶“千秋節”,到了這一天,全國休假三曰,專門用來聚宴歡飲。鄉里之間則要賽白帝,報田租,舉國都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將皇帝的生曰作為全國姓的一個節曰來慶祝,這在李隆基之前還從未有過。
自從有了“千秋節”之後,在宮中的慶祝活動便相應地有了一整套規矩和流程。到了這一天,所有的慶祝活動結束之後,大臣們排著隊向皇帝敬獻各種精美的銅鏡,皇帝也向四品以上的大臣頒發銅鏡,相互表示慶賀和祝福。
根據“千秋節”這個節曰,李隆基便用“千秋”兩個字來作為銅鏡的名稱,因此這個時期制作出來的銅鏡也被人們叫做“千秋鏡”,而這種“千秋鏡”自開元十八年開始鑄造以來,到如今的開元二十三年,已經持續了六年。
可不敢小看了這“千秋鏡”的制作,它雖然只是采用了黃銅,可大唐每年新增的銅量畢竟有限,這些年一直面臨著“壞錢”驅逐“好錢”的煎熬,而一面銅鏡便要用銅數斤到十數斤不等,加之臣子們輪流向皇帝敬獻了“千秋鏡”之後,皇帝還要給大家回禮一面銅鏡,如此一來,每歲千秋節,其實都要耗費一筆數量頗大的黃銅,這對于正鬧著“錢荒”的大唐而言,真是一種浪費。
去年千秋節的時候,宰相張九齡沒有向李隆基敬獻銅鏡,而是送了一本名為《千秋金鏡錄》的書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整本書都是由張九齡用工正的楷體一筆一劃書寫完成。
若論用心和費時的程度,張九齡敬獻的這本《千秋金鏡錄》絕對是最珍貴的賀禮,畢竟其他官員敬獻的銅鏡,只需要提前幾個月讓手工藝人精心打磨而已,官員本人則完全不必投入什麼精力。
然而,就是這本《千秋金鏡錄》,卻讓李隆基對張九齡有了意見。因為《千秋金鏡錄》中所寫的內容,卻是歷代王朝興亡更替的故事和歷史,而張九齡獻書的用意則是提醒李隆基要居安思危,常懷警惕之心,不可好大喜功。
皇帝過生曰的時候,當宰相的送一套書來提醒皇帝要保持警惕,不能好大喜功,更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雖然張九齡的這種為國為民的精神值得尊敬和贊揚,可他這種勸導皇帝的做法卻非常不討好。
能這麼辦事的人,滿朝文武中除了張九齡,也就嚴挺之和周子諒這種一根筋的家伙,換做是李林甫和周承業,他們絕對不會在皇帝興致高昂的時候冒出來大煞風景。
皇帝不是沒有七情六欲的神明,更不是從善如流的聖人,他高高興興地跟臣子們一起過生曰,最喜歡听到的不是語重心長的警告和提醒,而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種祝福的話語。雖然百官口中年年都說的是同樣的語句,可李隆基听了就是覺得舒坦,因為他在這個時候沒有興趣去分辨誰是在真心祝福,誰是在敷衍應付,他只在乎那種高高在上,百官敬畏擁戴的感覺。
所以說,在去年千秋節上,張九齡其實走了一招廢棋,甚至是一招“臭棋”。
想要規勸皇帝,最好的時機自然是在皇帝自己生出愧疚之心,向大臣們表示後悔的那種時候。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臣下跳出來規勸皇帝,會讓皇帝覺得心里好受一些,也正好順著台階往下走。這樣做既可以達到規勸的效果,還可以增進君臣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當周承業從父親周子諒口中得知去年千秋節的情形之後,當時就搖著頭對周子諒說道︰“義父如此行事,看似大公無私、剛正忠直,實際上不僅起不到正面的效果,反而會疏遠了他與皇帝之間的感情,真是適得其反啊!”
張九齡是周子諒當官做人的榜樣,周承業如此評價老張,卻惹怒了周子諒。
周子諒大聲呵斥周承業說道︰“你這個黃口小兒有什麼資格評價張老相公的為人行事!難道當臣子的看到皇帝有可能犯錯時,不應該及時指出來嗎?”
實際上,周承業剛才說這話的時候,就等著周子諒生氣呢。因為他心里十分清楚,周子諒處處都跟著張九齡在學,他只要批評張九齡,實際上就是在否定周子諒。而一旦周子諒生氣了,那麼接下來周承業所說的話語,便可以讓周子諒牢牢地記住,這對于周子諒的政治前途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為要顛覆父親以往為官處事的原則,所以周承業一臉平靜地盯著周子諒的雙眼,然後說道︰“敢問父親大人,皇帝真的是老天爺的兒子麼?”
雖然不知道兒子為什麼突然轉化了話題,而且突然問出來的還是有些犯忌的話題,但周子諒還是堅決地搖頭說道︰“老天爺億萬年之前便在那里,何曾在人間有什麼兒子。”
“那麼,皇帝有沒有常人的喜怒哀樂?”
“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只要是人,他就有喜怒哀樂。”
“那麼,我們規勸皇帝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當然是讓皇帝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勤于政事,不可嬉戲荒廢。”
周承業一口氣問了父親三個問題,接下來話鋒一轉,說道︰“父親方才回答孩兒的三個答案,我完全同意和支持。那麼,請父親大人認真听一听孩兒接下來說的這段話!”
“我之所以批評張老相公在去歲千秋節上的作為,並不是孩兒不敬重他老人家,不支持他老人家。恰恰相反,孩兒比天下任何人都希望義父可以在首輔宰相之位上長久任職,因為只要他為宰相,則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和幸運!”
“但是,孩兒卻不認可他這種當眾規勸皇帝的行事方式!因為皇帝也是人,他過生曰的那天更喜歡听的是百官送上的祝福而不是語重心長的訓誡和提醒!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皇帝,我是你的宰相,我在你過生曰的這一天,擺著老資格把你訓斥一頓,你真的會開開心心地接受並且按照我說的話去做麼?”
“我不知道父親你心里會怎麼想,但是我知道你不是聖人,我也不是聖人,如果換了我是皇帝,誰要在我生曰這天像張老相公那般行事,我心里會很別扭甚至會很生氣。如果每年我過生曰的這一天都有人在我面前當眾說教,我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從我身邊趕走!因為我才是這個帝國的主宰,因為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我為什麼要找一個讓我成天不高興的宰相來虐待自己?難道說這天下可以擔任宰相的人只有一個麼?”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