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三卷 第304章 科普教育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宋私生子 | 作者︰何昊遠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甦。www.biquge001.com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便是元日的景象,家家戶戶喝屠甦酒,換桃符,爆竹聲聲,到處是歡聲笑語。

    楊大官人自己想了一副對聯︰

    昨日家貧徒四壁,

    今朝妻妾滿羅床。

    想想而已,沒敢寫出來。怕十三娘讓他練葵花寶典。

    但昨夜真是這景象,大家守歲,游戲玩遍了,故事講完了,後半夜里十三娘、李湘弦、清娘、琴操擠作一起睡著了,這不是妻妾滿羅床嘛!

    從大年初一開始,前來楊家拜訪的人就沒斷過,請諫更是如雪片飛來。

    初一應兩浙路經略安撫使李儀止所請,蕩舟游湖。

    初二應轉運使方季所邀,游葛嶺。

    初三前往洞霄宮拜訪青雲老道。

    初四分別接待仁和知縣和臨安知縣。

    …….

    初十應學正錢穆所請,和覃子桂一同去州學談經論文,剛好年前付印的《夢溪筆談》和《晴清筆談》印好,楊逸讓人帶上幾百本,前往通越門外的州學。

    三百多學生得了新書,十要欣喜,但楊逸發現,他們最在意的還是自己和清娘的那些詩詞,于是決定今天不再說文論道,而是進行一次科普教育。

    “各位同學,千萬別小看了這本《夢溪筆談》,若能對此書多作研究,使它在國計民生上發揮作用,將可能給大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且書中囊括了天文、歷法、數學、地理、醫學等等,這些都是經世之學,如今朝廷的科舉試題更側重于經世實用,你們用心鑽研這些實用之學,也更容易金榜題名。”

    楊逸這話說完,學舍里頓時靜了下來,不管如何,金榜題名對于學子們來說,吸引力都是最大的。

    楊逸作為朝中革新派的核心成員,他放出這樣的話,多少代表著朝廷科舉考試的取向,因此他的話,很值得細細去斟酌。

    杭州州學目前有三百一十六名學生,听說楊逸和覃子桂應邀要來講學,雖是放假期間,但所有的人都來了,黑壓壓地坐滿了整個學舍。

    楊逸看到效果不錯,于是接著說道︰“沈公學究天人,此書中記載的每一樣都極為有用,比如這一項︰熙寧五年,沈公主持疏浚汴河,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

    他采用分層築堰法,測得開封和泗州之間地勢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

    這種地形測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許多段,分層築成台階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內,然後逐級測量各段水面,累計各段方面的差,總和就是開封和泗州間地勢高下之實。

    這在水利史上是一個創舉。僅僅四五年時間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萬七千多頃的顯著成績。這能造福多少百姓,各位想過沒有?

    在對地勢高度計算時,沈公細到了寸分,可見其治水態度是極其嚴肅認真的;

    一個人的態度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成敗,也決定著你這一生的成敗,我希望你們研究這本書時,也能有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楊逸說到這,學舍里一眾學生都不出聲,顯然,楊逸今天講的不是經史子集,讓他們一時沒法轉過彎來。

    楊逸鍥而不舍地接道說道︰“各位請看,沈公在書中還有這樣一條記載,沈公隨其父居住在泉州時,听說江西鉛山縣有一泓泉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當地村民將苦泉放在鍋中煎熬,苦泉熬干後就得到了黃燦燦的銅。

    沈公對這一傳說很感興趣,于是不遠千里來到鉛山縣,看到了村民‘膽水煉銅’的過程,並在書中記錄下來。

    在此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之所以出現膽水,是因為銅礦被地氣、水流侵蝕,溶解于水中而形成的,也就是說,膽水的源頭一定有一個大銅礦。

    我大宋缺銅,市面上常常出現錢貴物賤的情形,那麼若是把這銅礦開采出來,就能極大地促進我大宋的市井繁榮。

    因此說,大家千萬別小看了沈公的這本《夢溪筆談》,只要細心研究,必能利國利民。”

    楊逸之所以敢斷言膽水附近一定有巨大的銅礦,是在後世得到了驗證了的。根據沈括的記載,後世之人在附近的貴溪縣果然找到了巨大的銅礦,這座銅礦年產電解銅已經達90萬噸,產量在國內居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三位。

    楊逸說完之後,學舍里響起嗡嗡的議論聲,其中一個學生起身一揖說道︰“學生孟元津,請問楊學士,您認為經史子集與這些雜學哪個更重要?還望楊學士賜教。”

    這個問題很敏感,學舍里頓時又變得落針可聞,人人都屏著呼吸等待楊逸的回答。

    楊逸毫不遲疑地答道︰“孟同學,首先我要糾正一點,你把這些經世之學稱為雜學,顯然是有失偏頗,《周禮.保氏》中提出君子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

    其中的射、御、數,可以說就是聖人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定下的實用之學,這種實用之學也並非專指這三樣,而是應因時而異,宗旨是不離‘實用’之義。

    換句言也就是說,聖人同樣提倡經世實用,而並非只強調修習經史子集。

    《禮記.大學》中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儒家學說之中,大多是修身之學,那麼修身之後,你若想治國平天下,就需要習經世實用之學。

    我大宋開國宰相趙普趙公,別人說他平生所讀只《論語》而已。太宗詢問此事,趙公答道︰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各位若是真相信趙公是憑半本論語治天下,呵呵!那今日我就無話可說了。”

    楊逸一笑,三百學子也不禁跟著笑了起來,確實,誰也不傻,誰又相信趙普是憑半本論語治天下呢?

    大伙這一笑,氣氛也就輕松了不少,辯論也更加熱烈起來。

    經史子集,楊逸有李逸之前的功底,不怕他們;

    而論這些自然科學,眼下楊逸完全可自封學術泰斗,更不用擔心理屈詞窮。

    在楊逸刻意引導下,這場辯論持續了整整一天,涉及醫學、地理、物理、民生、治河、航海等方面,可謂是別開生面;

    這些學生都還年輕,一些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楊逸都有些懷疑,當初自己沒有去太學授課是不是個錯誤。

    黃昏回到家時,十三娘讓人燒制的秧盤樣品也出來了,她正在院子里比劃,一見楊逸回來,十三娘立即說道︰“官人,你快來看,這樣沒問題吧。”

    更精美的瓷器都能做出來,工匠們做這種粗陶秧盤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楊逸看了看,這秧盤長寬大約各一尺,按這個尺寸,一畝地大概需要七八十個秧盤也就夠了。

    拿起來掂掂,每塊秧盤重約三斤,勉強可以接受,畢竟播秧在村邊地頭就可以進行,不用拿得太遠,搬運時不太費事。

    “娘子,制作一塊秧盤需要多少錢?”成本才是關鍵啊!

    十三娘含笑答道︰“官人放心,燒制一個秧盤也就一兩文錢,工匠們制作好模型後,把攪好的沾土往模型里一壓,再入窯燒制便行了,跟燒瓦差不多。”

    “煉制成本兩文錢,真到市面上出售時少就要三四文,一畝地按八十個秧盤算,百姓要花三百文左右,要是小心些用,至少也能用幾年,多則十年,那麼一年的成本也就三十文左右,嗯!可以了!糧子又創造了一項偉大的發明,可喜可賀!”

    十三娘俏生生地白了他一眼,懶得跟他計較這些,念念有詞地說道︰“咱們家在杭州有田五百畝,若是全部采用拋秧,需要一百五十貫秧盤錢,量大了,能優惠一些,大概一百三十貫也就行了。官人,咱們是不是馬上讓人去燒制?”

    十三娘有些迫不及待,很想親眼看看拋秧的效果。

    “當然,娘子如此偉大的發明怎能埋沒,燒,多燒點!用不完發給左鄰右舍,全當是過節送禮。”

    “官人淨胡說,你送了別人也不敢用。”

    “好吧,哪咱們夫妻倆就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好了!”

    十三娘安排人去瓷窯訂貨後,和楊逸雙雙回後院,開春了,天氣也變得暖和一些,閣樓之上,琴操正在和清娘探討琴技,不時傳出一串美妙的琴聲。

    正式進了楊家門之後,琴操終于肯換下種素談的衣飾,頭插一支鳳頭玉釵,銷金紫貂裘上衣襯得她更加婉麗妍美,如同水仙一般綽約多姿。

    十三娘挽著楊逸的手臂,望了望閣樓上琴操說道︰“官人不是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嗎?琴兒進咱們家這麼多天,官人為何卻夜夜讓人家獨守空房呢?”

    “這個……”楊逸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一下十三娘的表情,很溫婉,“那個嘛!娘子……”

    “什麼這個那個的?官人也別裝模作樣的了,人都已經娶回來了,妾身還能把你怎麼著?”

    天啊,當初可是你主動讓我把人接回來的,听這口氣,唉!女人!呃……能這樣也不錯了。

    (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