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100章 雄关陷落
一队队纪军灰头土脸,正在翻山越岭而逃。
www.biquge85.com
他们本来都是定南关的守军,依托雄关高墙,过着安稳的日子。哪怕关外叛军林立,他们原本也并不惊慌。
谁都知道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就是当年陆建德统领的叛军主力,最终不也是在雄关前败下阵来。
而定南关在纪国是一等雄关,建成时就以南拒山民为主,几百年来从来没有陷落过。
山民都攻不破定南关,守军就不认为还有什么人是能攻破的。
然后今天突然遭遇异常古怪的袭击,轰来的法器速度奇快,威力奇大,连法相将军们都无法锁定来袭的古怪法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落下。
许多官军虽然本事不行,但眼力还是不错的。当时就有许多人看出将军们的神识一触碰到来袭法器,立刻就如触碰到赤红的铁块,直接被弹开。这说明法相将军们与来袭法器上附加的神念交锋中完败。
以王虎法相圆满,且位列十二仙相的恐怖实力,神念附加在导弹上,以一敌众,依然轻松将关内五六个法相将军全部击溃。
从第一发导弹落下后,守关的法相将军们就四散而逃,再也无人拦截剩下的导弹。几十枚大威力导弹落下时,城墙上已经没有了法相,也没了道基圆满,只有一个道基后期霉运当头,被第一发导弹炸伤,然后殉国。
剩下的道基殉国的就没有多少了,毕竟法相将军们都逃了,他们逃跑速度虽然慢了一线,但许多也成功逃到了死亡区域之外。
青冥新导弹威力巨大,但对上重甲的道基修士时绝对死亡区域就会大幅缩小,还不到三十丈。
此后重炮洗地时,城中守军已经逃得七七八八,只有关内居民们逃不得,全部作了俘虏。
青冥现在炮击相当有分寸,高修在空中监视,随时修正炮弹落点。炮火只覆盖城墙防区,并未炮击城内民宅区域。
而纪国守军也是相当配合,一听炮火轰鸣,立刻四散而逃,一座雄关就此轻易拿下。
入关之后,王虎专门在城墙炮击区域仔细看过,分析导弹落点及对关防的破坏情况。青冥导弹威力巨大,相当于法相修士全力一击。
而定南关关防大阵主防的是道术法力,一个法相道法砸过来威力能被抵销大半,但面对相当于一块凡铁的导弹,就基本失去了作用。而导弹却是威力极大,一轮下来就已经将关防大阵彻底破坏。
守关将军们一看大阵被毁,立刻逃之夭夭。
轻易夺下定南关后,大队叛军继续向腹地进军,李治则在此时打出起兵勤王和清君侧的旗号,同时出示汤帝旨意,表明了奉旨讨逆的立场,然后挥军进入纪国。
同时南齐继续在边境陈兵,惠恩公、扬武公、淮侯等名将悉数上阵,集兵已经超过百万。
不光纪国在大举增兵,就连接壤的吴国也开始向边界增兵。谁知道南齐大军会不会突然掉头东南,转而突击吴国?
此时纪国南部叛军蜂起,消失多年的陆建德重出江湖,他登高一呼,立刻有多支叛军响应,汇聚在他的麾下,号称新十八路风烟。
只不过与十年前初次举事相比,如今的十八路风烟加在一起也只有十万兵马,最小的一路风烟只有二百来人,完全是被拉来凑数的。
但南方叛军数量虽少,战力却是颇强,打得纪国南方军团丢盔弃甲,一支支被消灭,每日丢城失地的战报如雪片一样飞向王都。
纪王暴跳如雷,立刻派出第二支钦差使团,前往南方督战。这支使节团依旧以清流为主,混以武勋和内官,结果才出王都数日,就遇到莫名袭击,全团覆没,无一幸免。
纪王不死心,又派出第三支督战团,此次以内官武勋为主。结果使团出城七日,遇伏团灭。
第四支督战团很快组成,这一回孙朝恩成了钦差大臣。他率领使团曲曲弯弯、昼伏夜出,十日疾行上万里,结果刚进南部地界,就遭遇埋伏,全团覆没,仅有孙朝恩得以身免,只身逃回王都。
如此一来,朝堂上下谁都拿孙朝恩没有办法。
在南部叛军面前,纪军几乎一触即溃。但是叛军对上李治的镇山军却是不堪一击。
于是李治象是驱赶狼群一样,将叛军向北方腹地驱赶,自己则是不急不慢的跟在后面,收复失地,安置搬迁农民。
此时纪国南方已经完成秋收,进入冬季,正是用兵之时。李治一边追逐叛军,一边在南方各郡打出旗号,大举收容流民,并且放出口号:镇山领内无饥民。
一时之间,数以百万计的战乱流民携家带口,前往镇山领。而在沿途,李治确实设立了多座粥棚,给赶到此地的流民发放口粮,并指明前往下一座驿营的方向。
这类粥棚不下几百处,每日消耗口粮都是巨大数字。世间本来还有一些人对李治冷嘲热讽,觉得他是沽名钓誉。但是粥棚事实出来,也就无人再多口舌,转而赞颂李治仁德,颇有古风。
风评扭转,一半是卫渊功劳,毕竟青冥开发署现在在册领取润笔的人员已经超过两万,个个都是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无论吹捧功劳还是拉踩政敌,都是一把好手。
另一半则要记在李治父亲及南齐齐王身上。想要抹黑李治,无疑是得罪了惠恩公,这位可是当下南齐第一红人。齐王对李治的态度也颇为暧昧,甚至有传闻说齐王打算把李治过继过来。
就这样,纪国有如砧板上的鱼肉,周围全是虎视耽耽的豺狼虎豹。
纪国南方战局崩坏之时,卫渊悄悄来到了南方,现身南方诸郡。此时边界两郡已经完全落入李治之手,大军正源源不断的开过定南关,席卷邻近诸郡。
李治此时将治所建立在纪国境内的一座小县城中,一如卫渊当年在关屯县设立指挥中枢。
见卫渊到来,李治自是极为高兴,于是亲自带着卫渊前往几处重要区域巡视。
首先到的地方就是收编纪国南方边军的大营。在这里原本纪军战士每五百人重新编成一营,系统教导镇山军的军纪条律,并且重新编训。
李治也不是来者不拒,而是对每个战士都进行甄别,根据出身家境分成数组。那些出身贫寒的优先录用,而出身优渥、还有家室在纪国腹地的则是编入另册,分散开编入镇山军中。哪怕是道基修士,也只能担任副职。
至于忠于纪国之士,则是送入战俘营,从事苦力劳作。
见李治对俘军改编得法,卫渊也是暗暗点头。这些年下来,李治也已年过四十,治境领军超过二十载,逐渐开始展露大才。
此时纪国被俘南军已有十余万,共计十万改编整训后会直接编入镇山军。镇山军现在九成军备都是产自青冥,新军的军备也是卫渊供应,因此不会出现装备混乱的情况。
第二处巡视之地就是流民大营,这是跟卫渊息息相关的。流民大营中营帐连绵,一望无际,此时正是正午餐点,营中处处炊烟,米香浮溢,流民们纷纷从营帐中走出,端着专门发放的餐具,等候领取餐食。
卫渊神识一扫,就将整个大营情况收于眼底。营内秩序井然,餐点粥饭充足,给每个流民发放的餐量也说得过去,至少能够充饥。
这幅景象自然和青冥没法比,但与九国相比,已是罕见的盛世了。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