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又來一個知縣
應付已經入坑的虛君,要講究一個若即若離,回應不可太過于積極,但又不能完全不給反饋。
www.biquge700.com
所以林泰來對申府僕役說︰“今日已經晚了,我就不進城了。等明後日得了空,再登門造訪申二爺。”
那僕役還想說什麼,但林泰來已經走進了更新書院的大門。
張幼于也跟著進來了,林坐館提醒說︰“天色不早,城門快落鎖了,你還不回去?”
張幼于很不見外的說︰“回了家也要被哥哥指責嘲笑,不如在你這里住一段時間。”
林泰來鄙夷說︰“你說靡桓齪枚碩說拿 浚 熳聊к拋 鍪裁礎T偎的慵乙滌行殖ィ蚶恚 植恍枰 閎ж br />
張幼于振振有詞的答道︰“這叫積財以防老也!”
林泰來又說︰“那你動輒在外面花天酒地,完全看不出能積財的樣子。”
張幼于再次振振有詞的答道︰“這叫積快活以防死也!”
對這個境界,林大官人表示理解不了,痛心疾首的開口道︰
“若天下讀書之人都像你這樣以頹廢自放為能,簡直浪費教育資源和錢糧!長此以往,只怕大廈將傾、國將不國!”
張幼于冷哼道︰“居然還教訓起我,這就是你拜師的態度?
如今全甦州城除了我,哪個正經老前輩肯當你的經師!”
林泰來詫異的說︰“你也知道自己是不正經的老前輩?”
及到次日,林泰來剛起床,就收到了負責新吳聯加盟業務的範娘子來信。
先前對會盟一直很抗拒的太湖東岸片區幾個堂口,昨天居然全部同意本月在木瀆鎮會盟。
這個突然起來的從順態度,讓林坐館非常意外。
按他原本設想,要先等社團內部整頓完畢後,然後才會開始向太湖東岸各堂口施加壓力。
逼迫這些堂口加盟新吳聯,徹底統一從太湖到胥門之間的數十里江湖。
高長江盡職盡責的發揮著軍師的作用,拈著胡須,非常睿智的說︰
“事有反常必有妖,這些堂口背後多少都有洞庭商幫的影子!如今步調如此統一,必然是有人在施加影響。”
林泰來不耐煩說︰“你如果不能說出點我不知道的東西,就去寫你的市管所籌建方案以及收費細則!
除了從魚市抄來的收衛生費,你還能不能有點新創意?
如果連收規費都不會收,這社團就沒有前途!”
然後林坐館就往外走,進城拜訪更新社的盟主。
不過林大官人出了書院後,才走五分鐘路,就被堵在胥門外的萬年橋了。
www.biquge500.com
沒錯,林大官人遇到了傳說中的“早高峰”。
天下大部分城市,城牆里面是市區,城外就是原野了。
但甦州卻不一樣,城牆尤其是西城牆里外,都是人煙稠密、商業繁華,城牆外甚至比城牆里還繁華。
所以甦州城門流量非常大,早晨剛打開城門時,無數人都等著進城或者出城,導致城門會非常擁堵。
林大官人縱然打遍甦州無敵手,此時也只能老老實實的站在萬年橋的橋頭。
甦州各門中唯獨胥門沒有水門,胥門外跨過護城河的這座橋就叫做萬年橋。
被堵得進退兩難的林大官人已經無聊到開始欣賞起萬年橋,隨口對張家兄弟說了句︰
“這橋造型挺不錯,應該也是個名橋吧?”
旁邊有個人接話說︰“林大官人與某位首輔的眼光一樣好!”
林泰來︰“???”
這就是成名的感覺嗎,自己隨便說了句話,就有人憑空拍自己馬屁?
但把自己與首輔相提並論,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那人又道︰“傳說當年這位首輔路過甦州時,同樣十分欣賞此橋造型。
然後地方官為巴結首輔,就把這橋拆了,運到首輔的老家去。”
林大官人剛想問一句“這位首輔是誰”,卻發現說話的人已經消失在人群里了。
又听到附近有另外的人議論說︰“我知道,這個首輔是嚴嵩。”
林大官人︰“.”
隨即他又向張家兄弟解釋說︰“嚴閣老雖然是奸臣,但應該沒這麼低級。
依我看來,這傳言的風格更像是民間百姓黑嚴嵩的。”
張家兄弟連連點頭︰“不用解釋了,我們都懂,坐館品味不比嚴閣老差!”
隨著時間推移,堵在城門的人群逐漸松動,林大官人也隨著川流不息的人群,走到了胥門門洞。
今日除了值守城門的官軍之外,門洞外還站了一些衙役。
其實城門口有衙役也並不奇怪,但林大官人總覺得這些衙役面熟。
回憶了幾下後,忽然就記起來了,這些都是長洲縣的衙役!
當初自己一人勇闖長洲縣的成名之戰時,打過照面的,都是自己的鞭下敗將!
一般官吏衙役都不允許越界的,但今天長洲縣衙役膽敢跑到吳縣地界的城門,這很反常和可疑!
“有殺氣!”林大官人很警覺的大喝一聲!
然後沖上去,先掐住了一個衙役,以充當人質。
www.biquge500.com
有個捕頭躲得遠遠的,大叫道︰“姓林的失心瘋了不成,你這是做什麼?”
林泰來反問道︰“你們要做什麼?莫不是想在城門洞伏擊我?”
那捕頭氣得想罵街,但還是很耐心的解釋說︰“新知縣今日到任,我等負責在城門等候!”
今日值門的武官年把總也冒了出來,勸解道︰“誤會,都是誤會!”
林泰來愣了愣,松開了手里的衙役。
原來他們是在這里迎接長洲縣的新知縣,那沒事了。
運河在甦州城的西邊,而西邊城門都是屬于吳縣的,所以長洲縣知縣上任時肯定要路過吳縣地界,從吳縣地界進城。
四月上旬吳縣知縣空缺,長洲縣原知縣鄧大人被調到了吳縣,那麼如今再新來一個長洲縣知縣也很正常。
對甦州城另一半很有興趣的林泰來隨口問道︰“你們新知縣是誰?”
那捕頭答道︰“听說名諱叫袁宏道。”
臥槽!林泰來大吃一驚,這位文學大佬居然還是來了啊。
雖然袁宏道在官場混的一般,但文化方面的軟實力很強。
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公安派三袁之一,而且是最出名的那個,上過中學課本的。
在當今文壇,公安派算是反復古派的主力之一。
在後王世貞時代,袁宏道也是顛覆了復古派霸權的重要人物之一!
對于以反復古派為旗幟的林大官人來說,這位文壇大佬算是同道中人了。
如果說真有蝴蝶效應存在,這應該就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蝴蝶效應了吧?
原本歷史上,袁宏道應該是去過吳縣當知縣,如今卻換到了隔壁長洲縣,還提前了很多年。
林泰來從胥門進了城,一邊想著心事,一邊繼續向西走。
張家兄弟連忙提醒道︰“坐館!這不是去申府的路!”
如果要去申府的話,應該折向北了。
林大官人很任性的說︰“今日先不去申府了!”
張家兄弟看了看前方,也很疑惑的說︰“可是飲馬橋那邊,並沒有名姬啊。”
林大官人懶得搭理這兩個滿腦子黃色的手下,繼續向前走。
不多時,林大官人就抵達了飲馬橋。
吳縣和長洲縣在城里的界橋不少,但飲馬橋是距離長洲縣縣衙最近的一處。
此時在長洲縣方向的橋頭附近,已經里三圈外三圈的圍聚了數百人,很明顯是在“縣界”迎接新知縣的人。
新官上任都有這樣的儀式,不足為奇。
迎接人群里,最核心的一批人物當然是本縣士紳代表。
林泰來掃了幾眼,果然在人群里發現了張幼于的哥哥張鳳翼。
于是林泰來擠了過去,走到張鳳翼身邊,寒暄道︰“不想在這里遇到了靈墟老先生!”
張鳳翼笑道︰“今布可曾見到了我那弟弟?他說過要找你去。”
林泰來說笑道︰“幼于老先生在我那里住下不走了,靈墟老先生不妨替他把食宿費交了。”
張鳳翼揮了揮手說︰“我把他賣給你了!你看著給價!”
說了一會兒毫無營養的廢話,張鳳翼突然發現,林泰來似乎站在這里不想走了,不像是打完招呼就準備離開的樣子。
忍不住就問道︰“你在這里有事?”
林泰來眺望著西邊說︰“這不新知縣上任了嗎?我也來參加迎接儀式。”
張鳳翼︰“.”
這是長洲縣的知縣,和你這個吳縣良民有什麼關系?
莫不是林坐館在吳縣穩固了勢力,又想到甦州城的另一半長洲縣擴張了?
擔心眼前這位甦州城第一好漢鬧出亂子,張鳳翼勸道︰
“今天列席迎接儀式的人物,都是縣衙事先擬定、並經過新知縣審閱的人選,你何必來添亂。”
林泰來問道︰“靈墟老先生你這樣的名士,總該有攜帶一個後輩人物的面子吧?
還是說您在縣里的情面和地位都不夠大,帶不了人?”
張鳳翼無奈的說︰“你先答應老夫,不許沖撞知縣。”
林泰來漫不經心的唯唯諾諾,全部應下。
又等了一刻鐘,忽然听到了鳴鑼開道的聲音,然後就是衙役的呼喝。
隨即一頂大官轎映入了眾人眼簾,一直過了飲馬橋,進入了長洲縣界才落轎。
新知縣袁宏道年紀還不到三十,形容俊朗,神采飛揚,全然不像一般父母官那樣端著或者叫穩重。
接人待物也是灑脫的很,比起來當知縣,更像是名士旅游來的。
陪伴著來袁知縣來上任的人,林泰來居然也認識,號青蓮的江北真州有錢交際型名士李季宣!
也不知道李季宣怎麼和袁宏道走到一起了,林泰來猜測,可能是李季宣脫離復古派後,轉身就去投靠了公安派。
從袁宏道讓李季宣陪同上任,也可以想見袁宏道的為人風格。
下了轎子後,袁知縣對著士紳們道︰“我久聞姑甦乃天下風雅之地,心中向往已久。
不想如今有幸到姑甦為令,可飽覽吳中風物,終償所願矣!”
對這個腔調,經驗豐富的本地老鄉紳們哭笑不得,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看來小袁知縣來甦州之前,沒有向同仁們討教過在甦州為官的心得。
甦州這個地方可以很爽,名士來了會很爽;但如果來這里做官,那就不一定了。
如果他搞清楚了,甦州城有很多林泰來這樣的刁民,而且年年都要為了錢糧而焦頭爛額,只怕就不會覺得在甦州做官很爽了。
面對還在興奮、充滿了幻想的新知縣,深明“內情”的大家居然都需要仔細斟酌應該怎麼對話。
人群里突然有人開口道︰“吳中得石公為令也,從此五湖有長,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說法,石有長老也!”
知己!袁知縣只覺得這幾句話,像是說到了自己心窩子里,感覺簡直就像是為自己代言!
順著聲音望去,卻看到一個巨大的身影,宛如鐵塔矗立在人群當中。
“此乃何人也?”袁知縣對著距離自己比較近的張鳳翼問道。
林大官人的身份太復雜了,張鳳翼疑難了好一會兒,才介紹說︰“此乃吳縣武生員、今年府試案首、木瀆港分關主吏林泰來。”
袁知縣︰“.”
武生員加文案首?不愧是江南風尚之地,人物設定都如此狂野啊!
李季宣也指著林泰來,對袁知縣笑道︰“你可曾記得,在南京時湯臨川對你說過的一個典故?
張靈墟老先生就是曲不離口,而此人就是拳不離手林泰來,還是校書公所的客座文學教授!”
袁知縣搖搖頭,對甦州人的時髦程度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不過好像有什麼不對!袁知縣又問道︰“吳縣的人,為何出現在這里?”
林泰來分開擋路的人群,大踏步走上前來,答道︰“在下久仰公安派大名,特意跨縣來見識袁石公的風采!”
按下了討教校書公所文學的心思,袁知縣咳嗽一聲,對人群開口說起正事︰
“本縣在路上時,就听說今年梅季多雨水,便一直心憂縣民。
如今已經到任,欲開濟農倉,借糧與受困之民,秋後再還!”
這也很很正常,新官上任都要立形象。
不過縣丞卻答道︰“從去年澇災時起,府衙下令,各縣濟農倉全部歸府衙直接調度,各縣不用管濟農倉了。”
袁知縣感覺立形象被阻礙了,有點生氣的說︰“簡直多此一舉,那就去上報府衙開倉!”
縣丞無奈地說︰“府衙先前還下過令,當前澇災並不大,不許開濟農倉!”
在場沒有別人說話,倉庫的事情一般都復雜,不干己事就別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