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1104章 1099【太上皇當世堯舜】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 作者︰王梓鈞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1104章 1099太上皇——當世堯舜

    第一條鐵路長度為50里,接下來兩三年都屬于試運行階段。m.biquge85.com

    工部會留下技術官守在此處,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嘗試繼續改進火車性能。

    等技術積累得差不多了,就會籌備第二條鐵路的建設。

    第二條鐵路的選址都已經決定了︰南陽—方城—葉縣。

    北宋初年,就嘗試過在這條路線修運河,以此來連接長江和黃河中游水系。一旦水系打通,四川、湖北和漢中的物資,就能直接裝船往北運去開封。

    可惜,不斷的開工、停工、再開工、再停工,斷斷續續修了幾十年也修不通。

    大明開國之後,朱國祥做皇帝那會兒,就讓水利專家去實地考察,最後得出的結論還是不好修。

    現在有了新思路,直接用鐵路來連接!

    此時的葉縣縣城在葉邑鎮,比後世更靠南二十八里余,有一條澧水河直通郾城,繼而連通蔡河直抵開封城。

    這條鐵路修通之後,四川的錢糧物資,先是運到江陵囤放,繼而在荊江段沿運河北上,船只轉入漢江來到襄陽。又在襄陽走白河至南陽。到了南陽就轉為火車運輸,過方城至葉縣重新走水路,一直用船運到開封城外的國庫倉場。

    鐵路不長,只有180余里。

    但可以讓四川、湖北、湖南和漢中的物資,少走兩千多里的水路,不必跑去鎮江、揚州、淮安、商丘繞一大圈!

    如果大理國再晚滅十年,段譽被押解去洛陽,也會坐這一段火車。

    北宋為啥在此折騰了幾十年,死活想要修通“南陽—葉縣”運河?就是為了節省那兩千多里路啊。

    這才是鐵路在發展初期的真正用法,即在關鍵地段用來連接各處水網。

    一本萬利!

    目前,探礦師正在那邊瘋狂勘探煤礦。

    如果把平頂山煤礦找出來,估計鐵路方案還會再次更改。即往北延長數十里修到煤礦附近,那里也有河流可以接通蔡河抵達開封。

    ……

    試車成功,朱國祥高高興興回到洛陽,文武百官皆聞訊跑來迎接。

    他們確實挺想念太上皇的。

    甚至這種想念,不摻雜多少利益,純粹就是對太上皇的尊敬。

    尤其是三四十歲的中青年官員,有些人根本沒有見過太上皇,卻早已在腦子里把太上皇給神聖化。當代堯舜!

    “臣等叩拜上皇!”

    說好了不準隨便下跪的,有十幾個年輕的京官,竟當街跪下朝朱國祥叩拜。而且雙眼含淚,說話時聲音顫抖,仿佛見到了已經去世的長輩。

    朱國祥笑道︰“都站起來說話。又是跪拜,又是啼哭,此等大禮等我死了再行也不遲。”

    “不敢!”

    那些行跪拜之禮的官員,嚇得連忙站起來,然後偷看太上皇長啥樣。

    碼頭暫時被官兵給封堵了,老百姓想過來卻被攔下。人們墊著腳遠遠眺望,不時有站在後面的百姓,一蹦一跳的伸脖子往前看。

    朱國祥轉身朝著遠處的人群作揖,無數百姓頓時發出山呼萬歲之聲。

    此等情形,更讓官員們感慨,認為上古聖君也不過如此。

    在文武官員的陪同下,朱國祥來到皇城東廓城,轉坐皇城馬車直奔垂拱殿而去。梁異等親近官員,被朱國祥邀請來同乘一車,把他們感動得稀里嘩啦。

    垂拱殿內,朱銘正忙著批閱奏章。

    朱國祥一到,宦官、女官、文官通通離開,就連寫起居錄的起居郎都退下了。

    把帽子摘下隨手一扔,朱國祥問道︰“敦煌遺書送回洛陽沒有?”

    朱銘掃了一眼︰“你白頭發變多了,上次還是兩鬢斑白,現如今頭發都快白完了。”

    朱國祥說︰“也說不清我活了多少歲,反正這幾年精力、體力都在下降,臉上的皺紋也漸漸變多。去年冬天一場感冒,喝了藥都還折騰一個月才好。”

    朱銘說道︰“給你發電報的時候,敦煌遺書才運到長安,估計再過幾天就能來洛陽。”

    京兆府,已經改名為長安府,並沒有采用朱元璋的西安府。

    其實怎麼改都無所謂,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長安府”。從漢代到清朝始終只有“長安縣”,無非是“京兆府”改為“安西路”再改為“西安府”的區別。

    等寧夏省的人口再恢復一些,陝西和寧夏都會再度拆分,因為這兩個省份都太大了!

    整個河西走廊,外加巴彥淖爾、阿拉善、包頭、鄂爾多斯……通通都隸屬于寧夏省,必須把河西走廊給拆分出去。

    而青海的東北部地區,還有蘭州、天水、慶陽、隴南……這些又通通屬于陝西省,也必須拆分出去一些。

    兩省拆分出的地盤,自然是設置甘肅省。

    而且,大明今後設置的甘肅省,包含後世青海省的菁華之地。就連青海的省會西寧,也屬于甘肅省的地盤!青海那些吐蕃、回鶻部落,朝廷也將全部交給甘肅省代管,只有重大事件需要征求朝廷意見。

    聊了一些西北行政區劃問題,父子倆又聊起雲貴之事。

    白琪被轉封為黔王,加封三千戶,食實封加了兩千戶。另加官太傅、上柱國,軍餃也升了兩級,特封其為征南大將軍。

    另外還特許其子孫,爵位遞減到侯爵就不必再減,稍微立功就能重新封為縣公、郡公、國公,乃至是重新被封為郡王。

    這是朝廷在鼓勵白琪的子孫立功升遷,尤其是鼓勵他們繼續往南開疆拓土!

    歷史上的沐家,可不僅僅是鎮守雲南而已,他們一直在往南蠶食異族土地。只不過嘛,那些新佔領的土地,往往變成沐氏的私土,因為太過蠻荒導致朝廷無法設置流官。

    為啥一個世鎮雲南的王爺,不被封為滇王而是黔王?

    看看雲南沐家就知道,沐家世襲黔國公,而非世襲滇國公。

    朝廷絕不允許一個擁有兵權的親王、郡王或國公,長期居住在自己的封地上。所以,白琪只能以貴州王的身份鎮守雲南。

    楊再興、林沖等將領,也都各有封賞。楊再興的軍餃甚至升到了從二品,只比林沖的正二品稍低一點點。

    這非常難得,林沖可是從龍勛貴,而楊再興是滅鐘相之時才投靠的。

    朱銘忽地說道︰“日本要變天了。”

    “日本?”朱國祥頗為好奇。

    朱銘說道︰“在開封、洛陽留學數年的平清盛,去年通過剿滅海盜,不僅撈了一大堆官職,而且借此控制了瀨戶內海。從今往後的中日貿易,日本那邊獲取的利潤,有一半都要被平氏給撈走。平氏繼續發展十年,實力恐怕會猛增到可以壓制日本國王。”

    朱國祥瞬間明白︰“日本要打內戰了。”

    朱銘笑道︰“日本國王肯定忌憚平氏,多半會唆使源氏跟平氏相爭。一旦雙方矛盾徹底激化,平源兩家就得從政斗轉為軍事對抗。日本國王不能倒下,日本必須萬世一系,否則日本就能掙脫枷鎖。”

    如果按正常的歷史軌跡,日本天皇自然可以一直存在,源平合戰無非搞出個鐮倉幕府。

    但現在不同了,掌控瀨戶內海的平氏,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還可以從大明走私武器裝備,以及獲取各種科學文化技術。

    朱銘甚至懷疑,平清盛正在悄悄研發火器。

    屁股決定腦袋,平清盛掌握著瀨戶內海,必然因此支持中日貿易,必然是一個鐵打的“親明”分子。更何況,在中國留學好幾年之後,平清盛對中國的一切都倍加推崇。

    這家伙如果武力干翻源氏,會不會頭腦發熱逼著日本天皇退位?

    畢竟,平清盛如今的偶像可是朱銘。

    而朱皇帝是怎麼奪取江山的,平清盛心里非常清楚。他未嘗不想學一學朱皇帝,更何況他比朱皇帝起點更高,因為平氏本身就屬于日本皇室的分支。

    真發展到那個地步,大明必須出兵干涉,不能讓已經變成天王的日本天皇倒下。

    既然大明出手保住了天皇,日本是不是該有所回報?把九州島割讓給大明,也不算太過分吧?那里可是也有許多金銀銅礦的。

    朱國祥听得有些無語,吐槽道︰“割讓整個九州島,等于把日本給弄成殘廢,你這胃口還真是很大啊。”

    “主要是看上了那里的礦山,金銀銅礦全都有,而且還不止一處兩處,”朱銘說道,“日本的探礦技術不發達,那麼多礦在眼皮子底下都不能發現,我做做好事派人去勘探開采也在情理之中。”

    探索什麼美洲啊?

    直接從日本挖礦多香。

    隨著大明的對外貿易愈發繁榮,不但沒有通貨膨脹,反而金屬貨幣一直短缺,局部地區甚至反常識的出現通貨緊縮。一方面是因為大商人在大批量窖藏,一方面是周邊國家紛紛采用大明貨幣。

    朱銘只能不斷增發紙幣,用以調節貨幣市場。

    誰知因為大明寶鈔的信譽度太高,那些家伙連紙幣都窖藏起來,甚至大明寶鈔可以在東南亞無障礙交易。若非朱銘不敢濫發紙幣,否則非要狠狠割一筆不可。

    滅掉大理國,除了擴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拿下雲南銅礦。

    今後干涉日本內政,逼迫日本割讓九州島,也是為了那里的金銀銅礦。否則那破地方拿來干啥?

    朱國祥跟兒子聊了一陣,便抱洛陽的孫子、孫女去了。

    數日之後,敦煌遺書進京。

    (本章完)

    <!-- 翻頁上aD開始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