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4426章 跨星球共生菌種’的雛形
模擬艙搭建第七天,月震監測儀突發高頻警報——開采月熒石觸發岩層松動,震源就在實驗艙上方100米。
www.biquge85.com此時陳 正帶著兩名助手調試設備,艙體瞬間傾斜,培養架上的菌種樣本摔落大半,關鍵的“藍絲菌-木星菌”融合樣本也被打翻。
“立刻撤離!”李銳的聲音從通訊器炸響,他已帶著維修隊趕到,穿著重型航天服在艙外固定支架,“機器人馬上進場回收樣本!”“樣本暴露會失活,必須人工回收!”陳 果斷拒絕,迅速穿上應急防護服,跪在傾斜的操作台上,用特制吸管收集殘留菌液,指尖被破碎培養皿劃傷也渾然不覺。
當陳 抱著樣本箱從逃生通道沖出時,李銳立刻上前檢查。萬幸的是,兩支融合菌種存活,其中一支基因序列發生意外變異——同時具備月球微生物的耐輻射性與木星菌種的環境適應性。“這就是‘跨星球共生菌種’的雛形!”陳 激動地與助手相擁,聲音帶著疲憊的顫抖。
技術復盤會上,林峰特別強調︰“陳 的科研敏感、李銳的應急處置、甦曉宇的後勤保障,少了任何一環都無法化險為夷。‘月球三號計劃’是團隊戰役,每一個崗位都是防線。”甦曉宇在台下記錄著——為保障氦-3轉化艙24小時運轉,他已調配雙倍食材儲備,確保夜班工程師隨時能吃上熱餐。
隨著“跨星球共生菌種”培育成功,深空探測指揮中心建設進入沖刺期。李銳團隊攻克月熒石導熱系統核心技術,將氦-3轉化效率從55%提升至72%,不僅滿足基地能源需求,還能為“深空一號”提供全額補給。他主導設計的新型航天服,采用月熒石縴維與“月心桂”提取物復合面料,重量減輕30%,抗輻射能力翻倍,通過了艙外作業極限測試。
甦曉宇的美食街也成了科研交流樞紐。他開闢“科研沙龍角”,每周五準備夜宵供不同領域科研人員踫撞思路。一次,陳 團隊的微生物學家與李銳的結構工程師因“菌種培養艙散熱設計”爭執不下,甦曉宇端上酸辣粉︰“粉條要軟而不爛,就像你們的設計,得在散熱與保活間找平衡。”這句話竟啟發雙方設計出“蜂窩式散熱艙”,完美解決難題。
“深空一號”發射前一個月,吳剛小隊老隊員趙強以地球航天局技術顧問身份抵達基地,驗收指揮中心建設成果。當看到月熒石導熱系統平穩運轉,“跨星球共生菌種”在模擬艙內長勢良好時,他不禁感嘆︰“當年我們連頓熱飯都難保障,現在你們把月球建成了能培育外星球生命的科研堡壘!”
發射前一夜,基地全員進入戰備狀態。陳 在實驗室做最後一次菌種活性檢測,確保“共生菌種培養艙”萬無一失;李銳在指揮中心反復推演發射流程,逐一核對能源節點參數;甦曉宇帶著廚師們準備“出征宴”,每道菜都寓意“圓滿成功”,保溫箱將熱餐直接送到發射控制台。
發射當天,觀測塔上擠滿科研人員。當“深空一號”從月面緩緩升起,淡藍色尾焰照亮環形山時,所有人揮舞國旗歡呼。陳 緊盯著終端,當“菌種活性穩定”的信號傳回時,她與林峰擊掌相慶;李銳記錄下探測器入軌參數,眼中滿是激動的淚光;甦曉宇的美食街里,香檳氣泡在低重力下緩緩上升,與遠處的航天燈火交相輝映。
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後,林峰在指揮中心發表講話︰“‘深空一號’的發射,標志著月球基地從‘科研前哨’升級為‘深空樞紐’。五年前我們在月壤種下第一株植物,今天我們讓探索的火種飛向木星。未來,這里將成為人類邁向宇宙深處的起點!”
夜晚,陳 與趙強來到生態區“月心桂”林。淡藍色花朵在月光下散發柔光,與指揮中心的燈光呼應。“這些‘月心桂’的生長數據,印證了微生物共生的可行性,”陳 摘下一片葉片,“就像我們的科研團隊,唯有協作才能在極端環境中扎根。”趙強點頭︰“當年我們的探索是鋪路,現在你們的突破是架橋,東大航天的路,越走越寬。”
月光灑遍基地每一個角落——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分析“深空一號”傳回的初始數據;能源站中,工程師們巡檢著月熒石導熱系統;美食街內,甦曉宇正為夜班團隊準備熱食。這座建在月壤上的科研堡壘,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著人類探索宇宙的征途。
三個月後,“深空一號”傳回木星軌道首批數據︰“跨星球共生菌種”成功形成穩定生態,活性保持在95%以上。消息傳來,基地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慶祝儀式。林峰將一面嶄新的國旗交到陳 手中︰“這面國旗,等著我們的探測器插在木星的土地上。”
陳 接過國旗,目光望向木星方向。她知道,“月球三號計劃”只是起點,月球基地的科研人員們,正帶著前輩的期望與人類的夢想,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薪火相傳。而這片承載著希望的月壤,終將見證更多跨越星際的傳奇。
生態區的“月球廟會”實際是科研成果交流展,陳 團隊的微生物培育展區前圍滿了人——透明培養箱里,“月心桂”樹苗的熒光葉片隨環境變化調節亮度,旁邊的監測屏實時顯示其釋放的抗菌物質濃度。“這不僅能淨化空氣,葉片提取物還能優化航天服抗菌涂層。”陳 向駐足的工程師們詳細講解,手中的記錄板上記滿了待改進的技術參數。
“星空春晚”上,基地科研人員與地球的親友通過全息投影實時連線。當甦曉宇的媽媽用四川方言向加班的科研團隊拜年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屏幕里,航天家屬舉著“盼君功成,盼君平安”的牌子;屏幕外,科研人員揮舞國旗回應,跨越38萬公里的牽掛在星空中交匯。
<!-- 翻頁上aD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