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392章 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写下新篇章
李锐在5层平台接应,待张明下到6层时,他才开始下行:“吴刚01号下行,高度4米,扶手状态正常。m.biquge85.com”
刘畅则先收起地面的监测仪,确认设备数据完整后,对着通讯器汇报:“监测设备已回收,数据记录完整,无丢失,准备沿道路返回气闸舱。”
三人沿原路返回,步伐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张明不时看向身旁的太阳能电池阵列,银色的帆板在月阳下熠熠生辉:“心月狐,这些帆板真是壮观,没想到修复起来比模拟训练时顺利。”
“这得益于你们严格遵守作业规范,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汇报。”指挥中心回应,“驻站人员已在气闸舱准备好减压后的身体检查设备,返回后立即进行医学监测。”
当他们回到气闸舱外侧时,李锐率先检查安全绳的回收状态:“安全绳已全部回收,无磨损,锁扣功能正常,请求进入气闸舱加压程序。”
“气闸舱已准备就绪,准许进入。”林峰回应。三人依次进入气闸舱,外侧舱门缓缓关闭。刘畅盯着气压表,开始汇报加压流程:“加压程序启动,初始气压0.5kPa,第一阶段升至10kPa,速率5kPa/min,无异常。”
加压过程比减压更迅速,10分钟后,气闸舱内气压恢复至101.3kPa。李锐按下舱门解锁按钮,内侧舱门打开,一股温暖的气流涌入,林峰和两名驻站医护人员已等候在门外。
“欢迎回来!”林峰走上前,帮李锐解开航天服的头盔锁扣,“任务完成得很漂亮,指挥中心刚发来贺电,你们的修复让整个太阳能阵列的供电效率提升了12%。”
李锐摘下头盔,深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这是团队的功劳,也是地面指挥和驻站支持的结果。”他对着通讯器说道,“心月狐,吴刚小队已安全返回气闸舱,舱外作业任务圆满完成,所有设备状态正常,乘员身体无异常。”
“心月狐收到,祝贺吴刚小队!”指挥中心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接下来你们将有24小时的休整时间,之后将参与知海科考站的核心实验项目——月壤微生物培养实验,相关资料已发送至你们的终端。”
刘畅一边脱下航天服,一边好奇地问道:“月壤微生物培养?是之前发现的那种耐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吗?”
“没错。”林峰笑着点头,“那种微生物能在- 200c至100c的温度范围内存活,还能利用月壤中的硅元素合成有机物,对研究太空生命起源意义重大。明天驻站的生物学家会详细给你们介绍实验流程。”
张明揉了揉肩膀,语气中带着期待:“太好了,终于能参与核心实验了,之前在模拟舱里训练了那么多次,终于能在真实的月球环境中操作了。”
李锐走到舷窗前,望着窗外深邃的宇宙——蓝色的地球悬浮在黑暗中,月面的环形山在月阳下投下长长的阴影,远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依旧在无声地工作,将月阳的能量转化为科考站的动力。他知道,这次舱外作业只是开始,接下来的科考任务还有更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严格遵守规范,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在这片遥远的月壤上,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写下新的篇章。
“吴刚小队,准备接受身体检查,之后好好休息。”林峰拍了拍李锐的肩膀,“明天,知海科考站的新征程,还等着你们。”
李锐回头,看向张明和刘畅,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笑着点头:“好,明天见。”通讯器里,指挥中心传来的背景音中,隐约能听到掌声与欢呼声——那是来自地球的祝福,跨越38万公里的距离,在这片寂静的月面上,回荡不息。
休整后的清晨,知海科考站的环形走廊里已响起轻微的脚步声。李锐醒来时,床头的生物节律终端显示他的深度睡眠时间达6小时20分钟,远超太空任务的平均水平:“心月狐,吴刚01号身体状态自检:心率62次/分,血压125/80mmhg,血氧饱和度98%,无空间适应综合征症状。”
“收到,数据同步至地面医疗中心,各项指标均在最优范围。”指挥中心的回应带着清晨的清朗,“生物实验室已准备就绪,陈博士团队将通过实时通讯指导月壤微生物培养实验,请于30分钟后抵达实验区。”
三人洗漱完毕,换上淡蓝色的实验专用工作服——面料采用透气抗菌的石墨烯复合材质,袖口的弹性束口能有效防止微生物交叉污染。刘畅对着穿衣镜整理衣领,工作服左胸的国旗标识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吴刚03号实验装备检查:工作服密封性良好,无菌手套型号贴合,防护面罩透光率99.5%。”
张明拎着便携式数据记录仪,快步跟上李锐的步伐:“吴刚02号已携带实验日志终端,存储容量1TB,数据加密等级a级,可实时同步至科考站数据库与地面中心。”
穿过两道气密门,生物实验室的自动门缓缓滑开。这座占地80平方米的实验室分为操作区、培养区、检测区三个隔间,墙面采用无缝一体化设计,地面铺着防静电抗菌地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气味。驻站生物学家陈玥正站在操作台前调试设备,她面前的超净工作台内,整齐摆放着培养皿、移液枪、月壤样本罐等器材。
“李队、张工、刘工,欢迎来到‘月尘生命’实验室。”陈玥转身时,白大褂的下摆轻轻晃动,“本次实验核心是验证月壤中的‘硅基耐受菌’在模拟地球生态环境下的增殖能力,这种微生物是三个月前‘星尘三号’任务从月海玄武岩中分离发现的,也是人类首次在月球原生环境中找到的疑似自养型微生物。”
李锐走到超净工作台前,目光落在透明的月壤样本罐上——罐内的月壤呈深灰色,颗粒细腻如面粉,其中夹杂着几颗微小的红色结晶体:“陈博士,月壤样本的保存条件是什么?是否需要维持原生环境参数?”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