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2775章 建安元年,泰山封禪
建安元年八月,李翔攜文武百官,以及從各地歸來的藩王。m.biquge85.com
當然,南亞那邊的沒有讓他們回來,這一來一回的只怕要將近兩年的時間,沒必要讓他們折騰。
龐大的隊伍,正式由洛陽出發,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路程。
中間歷經三個多月,直到了建安元年十一月三日,龐大無比的隊伍,終于來到了泰山腳下。
經過了三天的準備之後,于建安元年十一月七日,封禪儀式正式開始。
十一月七日,晨。
東方既白,泰山腳下已是旌旗如林。黑壓壓的禁軍甲士沿御道兩側肅立。
吉時已至,鼓樂九響,聲震寰宇。
皇帝李翔並未乘坐步輦,而是卸下冠冕,僅是以一襲玄色深衣,赤足便踏上了第一級石階。
這是古禮,天子登封,當天子親履天梯,以誠感天,以步丈量山河。
李翔身後,文武百官,甚至諸侯藩王,也包括那位神色復雜的“洛陽舞王”。
這位藩屬國主在這個即將泰山封禪的時候,被叫到了洛陽,本身也是準備帶著他來的,以彰顯大晉國威。
泰山封禪,對于君王的意義重大!
秦皇漢武都曾來此,唐宗心心念念了一輩子,但都因為種種的原因沒有來成。
當然,李翔只希望後世不要再出現像宋朝那樣,硬生生的憑借一己之力,將泰山封禪這件事情給霍霍掉的君主。
但至少到現在為止,就像封狼居胥是一個武將的榮耀一樣。
泰山封禪,也是一個很多君王的追求。
李翔身後跟著的這些人,皆著禮服,徒步相隨,跟隨在皇帝的後面。
通往泰山山頂的石階上,青石冰涼,硌在腳底,每一步都仿佛是在叩問。
如果是功績不夠的君主,只怕這個時候,都會扭頭打道回府了。
而皇帝李翔目光沉靜,一步步繼續向上。
他于內統一天下,對外,滅倭國,收半島,定東南,取南亞,在草原東部,設北庭都護以轄之,在草原西部,四度出塞,滅三汗國,令元蒙不敢南顧。
文治上,他首開科舉,他廢丞相,又設六部制,以內閣參議國事,開發南方,廣修道路,更開大運河,當然,這個大運河還在進行過程中。
文化上,他收四方之才,設三館,于乾元年間修乾元大典。
經濟上,他將馬鈴薯等高產作物傳向四方,改進制鹽制糖法,大力發展商業,開海上絲綢之路,大晉的絲綢、陶瓷、茶葉等商品遠銷至薩珊波斯以及歐洲的羅馬帝國,甚至少量傳入了埃及。
外交上,晉薩之間,平等合作的外交關系已經保持了近十年,兩大帝國立志于共建大亞洲共榮圈,商船所至,西方一眾小國對大晉之繁榮心向往之,多國向大亞遞交國書。
官營商船與私營商船,在商業遠航的過程之中,將大晉的強大與威嚴宣揚四方。
尤其是以寶船為根基的官營商船,半商半軍,一路上航行到了極西之地。
甚至,當大晉的商船一路遠航,有不少小國在認識到了大晉的強大之後,表達了成為藩屬國的意願。
這個時候,有不少白人通過絲綢之路或者是海上絲綢之路不遠萬里前來大晉。
這條路,他走的問心無愧。
他正在走的這條路,是秦皇漢武曾經走過的路,腳下仿佛不是石階,同樣也是沉甸甸的歷史。
兩側崖壁刻滿前朝銘文,暴泰的小篆、漢隸的雄渾,在晨光中若隱若現,無聲訴說著大晉之前的那兩個帝國過往的榮耀與滄桑。
隊伍雖然龐大,但卻秩序井然,在這種莊重的時候,沒有人會,也沒有人敢做出出格的舉動。
故而,這一路以來,也就只有靴底踏石之聲,旌旗獵獵之風聲,再加上偶爾傳來的遠山鳥鳴。
越往上,風越大,吹得衣袍翻滾,如雲涌動。
回首望去,隊伍如一條長龍,蜿蜒于蒼翠山巒之間,山下雲氣漸生,匯聚成海,唯有幾座高峰如島礁般探出雲海,氣象萬千。
半路的時候,皇帝李翔和文武百官在朝陽洞稍作休整。
洞內供奉東岳神君,皇帝親自焚香奠酒,儀軌繁瑣而莊嚴。
不過,似乎,活著的東岳神君就跟在他的旁邊。
可是,飛虎的年紀,終是也大了呀!
那個曾經在戰場上驍勇無敵的將軍,現在卻走這麼幾步台階,都要喘半天氣!
也不知,還能再有幾載春秋!
終是浪花淘盡了英雄!
朝陽洞內,禮官高聲誦讀禱文,文辭古奧,頌揚皇帝一統天下、開闢盛世之功績,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短暫的休息之後繼續上行,過升仙坊,坡度愈陡。
石階濕滑,不少文官已氣喘吁吁,全靠身旁侍衛攙扶。
皇帝額角亦見汗珠,但步伐卻依舊無比沉穩。
他目光掃過身旁的衛青、霍去病、岳飛等將領,這些曾為他蕩平四海的功勛之臣,此刻皆屏息凝神,護衛于側,眼神銳利地掃視四周。
終于,南天門赫然在望。
那座巨石壘砌的天門,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仿佛真是通往天界的入口。
門前平台開闊,早已設好祭壇。祭壇以五色土築成,對應四方中央,陳列著太牢祭品,青銅禮器在天光下泛著幽深的光澤。
皇帝于天門下淨手漱口,重新戴上十二旒冕冠,身著繡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的玄色袞服,氣勢陡然變得無比威嚴。
此刻,雲海已在腳下,陽光毫無阻礙地傾瀉下來,將整個岱頂染成金色。
山頂之上,狂風呼嘯,吹得冕旒劇烈晃動,袞服獵作響,卻更添其頂天立地之姿。
禮樂大作,鐘磬齊鳴,古樸蒼涼的樂聲穿透雲層。
皇帝手持玉圭,面向東方,誦讀親自撰寫的封禪文書。
“……朕承天命,平亂世,終撫有四海,非敢自矜武功,惟念生民之艱……今登岱宗,告成功于天,祈佑吾土,永享太平……”
讀畢,李翔親自點燃祭文,火焰騰起,紙灰隨風直旋入雲海,仿佛真可直達天听。
隨後,是莊嚴至極的三跪九叩大禮。
隨著一聲禮成響起,剎那間,山呼萬歲之聲自山頂爆發,如雷鳴般滾過層層山巒,直透雲霄。
文武百官、諸侯藩王、將士儀衛,所有人齊刷刷跪倒在地,向君王呈上最崇高的禮節。
作為這一次隨行人員之中,最為特殊的那一個,玄燁亦隨眾跪伏在地,額頭緊貼冰冷的石面。
李翔在眾臣子的身上停留過一瞬之後,方才轉身,俯瞰那萬里山河。
他的目光掠過了腳下雲海,穿過重重雲霧,仿佛看到了他鐵蹄踏過的草原、舟師橫渡的無邊海域,以及洛陽城中那萬家燈火。
從十二歲開始,到如今,已經五十歲了。他在這亂世之中,苦苦掙扎了將近四十年,方才終于站在了這里。
念及此處,他的心中也不由得激蕩不已。
“十二揮戈出並土,五十封禪岱宗巔。
鐵蹄踏破九州霧,王旗卷盡四海煙。
南征貴霜縛夷主,北狩草原熄狼煙。
三十八載彈指過,不負青史不負天!”
“人生很長,但也太短,如此江山,豈能不讓人留戀呀!”心中念頭千百轉,李翔的嘴中不由得喃喃自語道。
“叮,恭喜宿主達成成就泰山封禪……”
<!-- 翻頁上aD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