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2486章 劉備下青南,田單守泰山
青州。
www.biquge85.com
當青漢收到了晉軍大舉調動的消息之後,無獨有偶,青漢眾文武,也同樣第一時間被劉備集結了起來。
青漢這里,可不像是冀州那邊大魚小魚三兩只了,完全可以說是一副人才濟濟的狀態。如今,雙方之間的規模,可謂是截然不同。
在會議之上,風後、公孫衍、劉秉忠為首的一批將領或者是謀士,也十分敏感地察覺到了青漢如今戰線綿長的一點。
經過了五年的恢復,青漢的情況雖然要比冀州好很多,但是也絕對還沒有恢復到原本最巔峰的狀態,在這一點之上,絕對是比不過當前的晉軍的。
一旦戰線太過漫長的話,就意味著各處都要防守,從而,各處力量也就會被迫分散。
但是,晉軍各路兵馬,卻完全可以將力量集中于一點。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他們現在是非常吃虧的。力量分散之下,對于弱勢方的他們,可謂是一個噩夢。
故而,公孫衍、劉秉忠的意見,同樣是堅壁清野,只不過,不至于像冀州做的那麼徹底罷了。
畢竟,現在的青漢,就算是沒有恢復到最巔峰的時期,但也不至于像冀州那樣衰落到那種程度。至少,現在的青漢,依舊有正面一戰的能力。
故而,在風後、公孫衍、劉秉忠為首的一批將領或者是謀士看來,為了應對青州和兗州的地形都是橫長縱窄,戰線漫長的情況,決定舍棄兗州的一部分地區,兗州之地,僅僅只保留泰山一地。
青漢在兗州,畢竟所佔據的地盤就只有那麼點,而且,還要時刻面臨司、豫、兗、徐各個方向的威脅。故而,倒不如將其余的全部都放棄,並堅持只留下有一定地理優勢的泰山。
借助泰山的地理優勢,用來拱衛青州的西南面。
甚至,劉備十分大方地封賞趙德芳為泰山王,將此地交給以田單為首的趙匡胤殘黨鎮守。
當年中原大戰之後,田單為代表的這批趙匡胤殘黨,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入青漢的庇護之中。
只不過,以田單為代表的這批趙匡胤殘黨一直以來,雖然尊漢,但是,卻依舊秉持著最後的倔強,將趙匡胤之子趙德芳奉為新主。
說他們不是青漢的人吧,但是,這些年一直處于青漢的庇佑之內,吃喝拉撒也基本是由青漢提供的,而這些人也對青漢皇帝劉備保持了該有的尊重。
可說他們是青漢的人吧,卻又總感覺差了些味道!至少,和劉備手里下的那批人相比,差了些味道!
不過,這個時候,這些並不妨礙劉備使用這一股力量。
畢竟,這批趙匡胤殘黨一直,雖然在趙匡胤滅亡之後已經不成氣候,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部分精銳的。
中原兵馬,當初在中原大戰之中,只是因為沒有糧餉,這才發揮不出戰斗力來。但是,這就不代表他們真的差!
不過,雖然舍棄了兗州的一部分地盤,僅留下泰山來拱衛青州側翼,可這場仗究竟要怎麼打,對于青州來說,依舊是一個頭疼無比的問題。
因為,他們最大的問題,除了戰線漫長之外,還包括整個青州,分為青南和青北兩部分。
一條黃河,將青州從中間隔開。
他們怕的不是別的,怕的是他們的水師看不住黃河水域,被人家從中間截成了兩半。
關鍵是,他們雖然可以聯合幽秦,和幽州水師一起協防,但是,這依舊是治標不治本的事情。
畢竟,他們這一次要防守的區域範圍太過龐大。
不僅要控制黃河,而且,還要看管好渤海。
畢竟,一旦讓晉軍水師殺入了渤海,幽州和冀州都會受到威脅。
故而,哪怕是他們的青州水師,聯合了幽秦的水師,但是,相比如今的晉軍水師力量也是有所不足。
最為關鍵的是,到時候渤海之上,幽州水師自然要先顧及幽州,冀州的渤海郡可就危險了。
袁譚那邊,如今,充當的就是青州的東部屏障,在這個東部屏障破了之前,他們青州只需要看顧好南方即可。
至于他們青州水師,光是看住黃河都來不及,根本就沒有余力再關注渤海。
總之,如今看來,這北方之戰,因為水師力量的不足,他們可謂是處處漏風!
但是,關鍵是,這種硬實力的不足,可不是那麼好彌補的。
就像是南方之戰期間,戚繼光手中的水師力量不足,最開始的時候,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只能夠勉強維持局勢。
可是,如果他們布置兵力防備,沿海各處的話,那對于他們如今的兵馬,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了。
畢竟,就算是他們目前還不確定晉軍會出動多少的兵馬,但是,至少,這個兵馬的數量絕對是要在他們身上的!或者說,是在他們北方三家加起來之上的!
如今,他們北方的三家,冀州與幽州,各自也就頂多十萬的兵力了!
冀州那里不用說,因為內部的問題,導致在這五年恢復時間里,他們恢復的效率是最差的。
而幽州,這五年的時間里,他們雖然也得到了妥善的恢復。
但是,問題是,這五年之前,更為準確的說,是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滿清和李唐的聯手打擊之下,實力虧損嚴重,甚至是丟失了大量的土地。
如今,反而是他們青漢,如果再加上趙匡胤殘黨的話,經過這五年的恢復發展,如今,總共擁水、步、騎兵馬十八馬。
在實力之上,甚至都可以相當于他們兩家相加了。
但是,總之,他們這三家,目前,絕對沒有布置大量兵力在沿海防守的基礎。
不過,這些問題雖然存在,可目前,最當務之急,還是青南的防務,這里必然是青漢交鋒的第一線。
青漢之人都明白,這一場仗,必將是生死存亡的一仗,這一場仗拿不下去的話,朱元璋和趙匡胤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為了這一仗,劉備親自南下青南,做好了坐鎮于最前線,甚至是再一次親自上戰場的準備。
<!-- 翻頁上aD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