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東西兩城隍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地煞七十二變 | 作者︰祭酒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城隍者,築土為城,掘壕為隍。www.biquge900.com

    其本義就是守護城池之神。

    千年前,前任府君也是龍君,引東海之潮水淹錢塘,被許天師降服填了海眼後,城隍廟雖仍然受萬家香火如故,各司屬吏也存在依舊,但城隍之位卻空置了千年之久,久到讓某些本地人以為城隍就該是無面無名之神。

    可今兒,錢塘的人們一覺醒來,卻听得看得一個十足的大稀奇。

    一座錢塘城破天荒的有了兩位城隍爺!

    一位是斬了鬼王,拔了窟窿城,風頭正盛的後起新秀;一位是無數人听著他的名諱從小到大、從生到死的佛門祖師。

    哪個也不好說是假,哪個也沒法輕易說是真,可若都認作城隍,兩者難免混淆,錢塘人便發揮了天賦。那位李城隍雖將府衙設在感業坊,可據說其最初卻來自城西清波門外的富貴坊,而妙心祖師的輪轉寺卻在城東,處在繁華富庶的東瓦子與迎潮坊之間,所以一位可稱“西城隍”,一位可稱“東城隍”。

    李城隍的畫像與泥塑早隨著麻衣師公們傳遍錢塘,是一個腰挎寶劍、身披麻衣的英武青年模樣,而妙心祖師雖未正式受封,其為城隍的法相也早早流傳各坊,是一個著錦繡戴金玉,模樣雍容華貴的老者。所以麼,一位又可稱“麻衣城隍”,一位又可稱“錦衣城隍”。

    貧賤者拜“麻衣”,富貴者敬“錦衣”,縷縷香氣自千家萬戶裊裊升上雲天化作朵朵蓮花。

    原本青白二色的蓮池已悄然涂上了一抹明黃。

    ……

    城里溝渠延伸向外連通錢塘江,日日有污水排出,養得排水渠口附近魚兒肥嫩,引來了許多釣客、漁人。

    這天,渠口水流忽斷,深處“  ”有聲,仿佛有口老痰在喉嚨里不上不下。“怪聲”嚇散了魚兒,叫釣客漁人忙活許久簍里空空。要在以前,因著溝渠深處就是窟窿城,人們連聲抱怨也是不敢的,但而今鬼王被斬,窟窿城也灰飛煙滅,便有膽大少年要進渠內一窺究竟。

    可剛鑽入渠口,他霎時變色。

    下一刻。

    轟~

    大股泥漿夾著片片慘白噴薄而出。

    少年頓被泥流沖入江中,所幸他水性極佳,掙扎著浮出水面,四下一看。

    煞白了臉。

    但見江面覆著一層骯髒厚實的泥沫,而浮在泥沫上的慘白——竟全是人骨!

    一時之間,少年只覺得一股子寒氣攝住了身子,叫手腳僵硬,人便似個秤砣直往水底沉。好在附近的漁民冒死前來,把他拖上了船。再看岸上,已然慌亂驚叫一片,有人跪地不住磕頭,以為是挖穿了地殼,連通了真正的幽冥地府,叫那陰間骸骨河倒涌上了人間。

    不多時,麻衣師公們匆匆趕到,安撫人群,解釋說,水中骸骨不是來自什麼冥河,而是窟窿城一窩惡鬼吃人吃剩的殘骸,因為積累太多不好處理,城隍爺重新疏通了水渠,引西湖水沖刷,讓骸骨陰煞東入大海,免得積累日久,生出病疫邪祟再添禍亂。並稱,溝渠淘洗干淨後,也將重啟六井,可引西湖之水免費供給百姓。

    不久,廢棄數百年的六井果然有活水涌現,周遭都來看新鮮,卻遲遲不見有人動手打水。師公們奇怪詢問,百姓便訕笑,溝渠里泡了幾百年的腐尸爛骨,誰曉得勾縫里洗刷干淨沒有?麻衣城隍是好心腸,咱們心中也感激,可這口頭湯還是交給別人去消受吧。

    有麻衣師公心急,當場打了井水喝下以證清潔,人們依舊不買賬,甚至事後有流言傳出,說這師公回家後就嘔吐不止,每反胃便會嘔出一根手指或吐出一顆眼球,一天一夜後,家人將他吐出的東西拼接起來,恰好是一具完整的尸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疏通六井的第二天,有個老漢在城隍廟前投下狀紙,然後一頭撞死在了石階上。有好事者打開狀紙,卻見老漢狀告的就是城隍本神。錢塘近海,井水咸鹵,稍稍講究的人家都從挑水工處買西湖水,老漢正是以挑水為業,他見六井重啟,自言老來困頓、生計無著,便憤而以死訴神。

    再說另一位城隍爺。

    輪轉寺忽然傳出發旨,曉諭諸坊,妙心祖師見市面蕭條物資短缺,不忍百姓受饑餓之苦,決定大開佛庫在六十四坊中施粥。便在當天,白白胖胖的和尚們抬著熱氣騰騰的粥桶來到各個里坊。自古賑濟,筷子插進粥里能立起來,就是了不得的善政了,可輪轉寺的粥非但能立起筷子,粥里還加了豬油渣、碎肉糜,大勺一攪,白生生的米里泛著亮晶晶的油光,讓人肚里“咕咚”,口水直流。

    以往見著輪轉寺的僧人,大多是一副不染塵俗的漠然面孔,可此番來施粥的和尚卻一個比一個和善,遇見面帶病容的,道一句“世事多艱”,拿幾個錢叫他去抓藥看病;看到衣衫襤褸的,說一聲“蒼生可憐”,扯幾尺布讓他去裁衣御寒。

    人人都說,妙心禪師此番賑濟,每天都是好幾萬兩銀子丟進貧苦百姓的嘴里,為此傾盡了寺產,連佛像的金漆都刮了下來,為百姓換了米糧。

    錢塘咸感恩德。

    也不是沒人作怪,比如有刁滑之輩貪小便宜,反復排隊領取粥食;比如有人抱怨粥里多是陳米雜糧,吃來一股子霉味兒;比如有人譏諷明明是寺廟粥里卻有葷腥,看來和尚們個個白胖是有道理的;比如有人質疑輪轉寺中所供乃是河南三藏的金身遺褪,此金身非彼金身,又非真是黃金打造,刮下來也是臘肉屑、骨頭渣,哪兒能當錢使?

    然每有人公然傳怪話,不需一個時辰,便有激憤者找上門,用拳腳與他講講佛法、論論良心。

    東西兩城隍這一輪交鋒下來。

    李長安望見天上蓮池,明黃之色勢頭大漲。

    …………

    十三家又傳法旨,言市場蕭條、坊間苦悶,要聯合諸寺觀于各坊搭戲台唱社戲,以娛神樂人。城中大戶紛紛響應,獻出了家伎私伶,又大撒銀嫖,將城內戲班樂師倡優一掃而空。

    一時之間,半城“咿呀”,半城琴弦,每座戲台觀者如堵。

    然而,最初的新鮮勁兒散去,看戲的人卻一天少過一天,原來戲台上唱的都是些目連戲、神功戲,千篇一律全是善惡因果、祖師功業。

    人們興致漸乏之際,每座戲台對面卻悄然搭起一個個小棚子,熟悉的簡陋,熟悉的麻衣師公。但這一次,他們一沒穿麻衣,二沒講《麻衣律》,拿個竹梆子或銅鑼,“  ”幾聲把人聚過來,開口講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佛,而是錢塘家長里短的故事。故事從真人真事里采集而來,再經黃尾潤色,這廝文采斐然,又不像和尚們顧及臉面,怪異粗俗一概不避,怎麼聳人听聞就怎麼來。听眾初听只覺有趣,再听便覺熟悉非常,仿佛自家境遇,不知不覺便拔不開腳了。

    漸漸的,被“咿咿呀呀”吸引來的觀眾卻一個個舍棄了戲台,擠到了那小小的草棚下。

    最開始,還是師公們在講黃尾編寫的故事,後來有知情者們糾正這里不對那里有誤,再後來,人們干脆講起來自家的故事,入夜了也不舍散去,打起火把,換到神祠,直說到天際白,遲覺身上饑寒,人們才恍惚想起,若非李城隍,何得今日安寢?

    第二輪。

    天上蓮池明黃勢頭一滯,青色漸郁。

    …………

    十三家再傳法旨。

    言錢塘近日之多劫難,皆是人心不古、鬼神不定的緣故,所以決定開水陸法會,由祖師們親自講經說法,以施齋祈福、超拔冤孽。

    一經傳出,群情洶涌。待到法會一開,大半錢塘之人蜂擁而來,法會設在棲霞山下,盡管已盡量擴大場地面積,卻仍舊容不下所有信徒,為爭搶位置,信徒爭吵甚至廝打起來,十三家不得不派遣大量兵丁僧道維持秩序。

    千盼萬盼等到祖師出場,天上陰雲也散,海邊冷風也止,唯有陽光溫暖和煦照人。有幸入場的,得祖師恩許,可以抬頭望見佛容,人人激動不已甚至有人暈厥;沒能入場的,遙听得祖師仙音,也個個痛哭流涕。

    每日法會結束,無需捐獻,信徒都可得淨果一枚,據說可以消災除病,且再附贈錦衣城隍小像一尊,放入家中供奉,能招福氣闢邪祟。

    麻衣城隍這頭,沒經可講,也沒會可開。

    只能叫大伙兒都穿上麻衣,走訪城內外千家萬戶,實實在在去听人困頓,解人急難。

    然而……

    訪得一做苦力的老鬼,他魂體為勞累所壞,幾乎難成人形,可想攢出的輪回銀卻還遙遙無期,幾個師公湊了湊錢,卻個個窮得毛光鳥淨,湊的錢連零頭也不夠,反讓老鬼請了他們一頓雜糧野菜粥,師公們不好意思,打算上報,看城隍府可否撥款相助。老鬼卻笑著拒絕,說錢唐內外似他這樣的不知有多少,若個個撥款,便是把李城隍自己賣了也給不起。

    又訪得一獨居老媼,抱怨她的兒孫不孝,不肯來探望她,可師公們問鄰人,才曉得,她的兒子孫子早已相繼失陷海波,她不肯接受,逢人便道兒孫不孝,又整日倚門盼望。師公們沒法子揭穿,只好一時說自己欠她兒孫人情,幫她做做活計;一時說被她兒孫囑托,給她送些米糧肉菜。

    再訪得一戶人家,丈夫幾年前病死,剩下妻子獨自拉扯著幾個年幼的孩子,可妻子也漸漸病得厲害,腳痛得無法走路,手痛得不能舉起,師公們連忙請來五娘,妻子听得五娘便是傳說中的鬼醫娘娘,便哀求為她治病,哪怕只讓手能動彈也好,家里米糧將盡,不能做工怎麼養活孩子?奈何,五娘醫術再好,此番也是束手無策,妻子的病是常年拼命做工積勞所至,只能稍作調理緩解。五娘便把這一家子接到了慈幼院,可在當夜,妻子便在床頭自縊,孩子有了著落,她終于可以放心去死了。

    諸如此類,疾苦繁多。

    麻衣師公們很快發現,自己能解決的事情其實很少,多的是給老弱挑挑水,為婦孺劈劈柴,除此之外,便是陪著說說話、嘆嘆氣。

    李長安驚訝望見。

    天上蓮池青黃各半。

    …………

    “十三家好大的口氣,一個月?一個月就想把城隍的位置從咱們手里搶走?看慣了磕頭,便以為人人听話事事如意?呵,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虛名攢了千年又如何?哪里及得上咱們提著腦袋為錢塘做的實事?百姓的心里是有一桿秤的。”

    黃尾得意洋洋。

    這幾日來,東西兩城隍爭香火,就屬他和五娘貢獻最大。

    五娘是四處奔走,為百姓診病施藥,叫鬼醫娘娘的名頭越發響亮,許多信徒在供奉城隍之余,也在神龕里陪祀了一尊鬼醫娘娘像。若干年後,今日模糊成故事,說不定會訛傳成城隍公、城隍婆雲雲。

    而黃尾則是為“競選”出謀劃策,他腦子靈光,熟悉世情,更兼臉皮厚、下限低,好主意、餿主意一刻冒不停。只可惜,華翁還是太方正了些,叫他的“才華”不能盡情發揮。

    盡管如此。

    取得的成績也叫大伙兒大為鼓舞,以為就算面對是十三家那樣的龐然大物,小而堅韌的城隍府也未必會輸。

    就像昔日解冤仇對上窟窿城。

    直到……

    歡呼是從最東邊的迎潮坊開始的,不到半個時辰,便傳到了最西邊的富貴坊。

    傳遞如此之快,好像城里每一個人都自覺加入了這接力歡呼的游戲——听到歡呼,發出歡呼,把歡呼傳染給下一個人。

    待李長安發覺,劉府已被歡呼聲環繞。

    他走上街頭。

    到處是歡呼雀躍,到處是喜氣洋洋。

    有人大笑著在街上縱情狂奔,有人在臨街的樓上潑灑銅錢,有人勾肩搭背青天白日地就要大加慶賀、一醉方休。

    李長安拉住一個路人。

    “什麼喜事?個個發癲。”

    “船!是船!船抵港了!”

    “港口不是天天有船麼?”

    “唉呀!不是客船,不是軍艦!是商船!南洋來的商船!”路人興奮得張牙舞爪,“城隍爺說啦,海患已平,買賣可以做,工坊也可以開啦!”

    “城隍?哪個城隍?”

    “還能是哪個城隍?自然是東城隍!當然是錦衣城隍!”

    李長安似有所感,他走遍了里外諸坊。

    看見關門閉市的商鋪、酒店重新開張,看見東西瓦子再度熱鬧,看見楊柳街的姐兒又開始臨窗招袖,看見乞丐唱起蓮花落來比平日多得了一倍的賞錢,看見力工們喜笑顏開聚向碼頭,看見工坊又開始“叮叮當當”,看見滯留倉庫數月之久的絲綢陶瓷裝滿了商船,迫不及待揚帆出港……

    李長安抬頭。

    又看到天上蓮池,西邊青,東邊黃,中間依舊混沌不明,但明黃已緩慢而堅定壓倒碧青。

    李長安知道。

    大勢已去。

    <!-- 翻頁上aD開始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