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382章 中美蜜月期的頂格支持
昨晚溜達的有多開心,今早就睡得有多香。
www.biquge700.com
時隔幾個月後,江山沒想到又和黃華同志住進了一個屋。
一覺睡到了日上三四五竿後,兩個人才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
“幾點了華哥?”江山邊問邊抓起了手表。
“11點了,”黃華一屁股坐了起來︰“帶快點江山,今天的活可不少。”
下午兩點左右,
當江山和王扶林向“紐約廣告節”的主辦方遞交了參賽廣告後,一行人又馬不停蹄的趕向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高台闊門、通天羅馬柱、1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
這座極富古羅馬風格的建築,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龐然大物。
背靠著第五大道中央公園的大都會博物館,原本只想走一個鬧中取靜的思想路線。
可惜那堆了一屋子的藏品,沒能給它這個躲清靜的機會。
剛踏上博物館的台階,還沒等幾位同志仔細瞧幾眼。
大門旁兩位東方面孔的男同志,已經開始仔細打量他們了。
接著,一位身穿黑色西服、戴著黑框眼鏡的同志,試探的問道︰
“請問,你們可是中國派來拍攝‘明軒’展廳紀錄片的同志?”
剛拿出相機的江山,轉臉看向了對方︰“沒錯,我們就是明軒紀錄片的攝制組,請問您是?”
“歡迎歡迎,”一听這答復,對方立刻笑了起來︰“鄙人姓方,是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的負責人。”
“原來您就是方聞同志,”
王扶林和江山一塊迎了上去︰“我們沒來晚吧?”
好久沒听見這種客套話的方聞,感覺尤為親切。
在他的親自接待下,一張照片都沒拍的7人小組,直接就走進了大都會博物館。
高挑的穹頂大廳,開闊的展廳布局,令幾位同志剛進門就挪不開眼了。
其中,以黃永鈺和王世襄的表現最為突出。
見此,50歲左右的方主任決定先征求了一下攝制組的意見︰“請問,我們是先去明軒展廳,還是先上其它展廳看看?”
江山看向了王扶林︰“您看呢王導?”
王扶林果斷道︰“當然是先去完成工作了。”
“那好,”方聞向著二樓一指︰“大家請跟我來。”
跟隨在方主任的身後,一行來自中國的訪客順著樓梯登上了二樓。
剛一放開視線,就見到了一幕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北齊的四面佛塔、北魏的燃燈佛像……高達4米多的觀世音立像。
雖然說好了先去“明軒”,但江山這一會還是陪著黃永鈺、王世襄走到了一幅巨型壁畫的面前。
高約5米、長約15米的壁畫,幾乎佔滿了展廳的一面牆。
端坐在中間藥師三尊、以及一眾有緣人的元代壁畫。
雖已經顯出了蒼黃的歲月痕跡,但畫面的線條和色彩瞧著依然無比華麗。
“藥師經變圖,”
用不著看備注,黃永鈺直接將此畫的名號報了出來︰“小江,你見過這幅畫嗎?”
盡管已經見了很多次,但江山還是覺得瞧不夠︰“沒有!”
黃永鈺抬頭看著壁畫︰“連畫冊也沒見過?”
“沒有,”江山說沒有就沒有︰“您見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黃永鈺道︰“在一本雜志上見過,那個時候我還住在香江。”
江山轉臉看向了余思歸︰“你見過這畫嗎?”
還在震撼中的余思歸,緩緩的搖了搖頭︰“你都沒見過的東西,我哪敢見!”
“嘁!”
江山的嘴角笑了一下,看著余思歸仰著下巴使勁看的傻樣,忽覺有點手癢。
“這幅壁畫你們沒見過也不奇怪,”
這個時候,方主任帶著其他人走了過來︰“因為它早在1929年時,就已經被人帶到美國了。”
“1929年?”王扶林盤算了一下︰“軍閥混戰的時期?”
“據說是這樣的,”
身為一位考古學家的方主任,介紹道︰“《藥王經變》這幅壁畫原本是山西廣勝寺大殿的一幅壁畫。
廣勝寺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幾座寺廟之一,早在東漢就已經存在了……”
到了1929年時,為了修繕圍牆倒塌、破敗不堪的殿宇。
廣勝寺將這幅繪于元代的壁畫以1600塊銀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登門求購的米國人。
接著,分多幅鏟下的巨型壁畫,又到了文物販子盧芹齋的手里。
在這位二道販子的推銷下,《藥王經變》以及《昭陵六駿》等壁畫,一一被送進了米國的博物館。
在《藥王經變》的壁畫前拍了幾張照後,江山一行終于來到了傳說中的“明軒”園林展廳。
穿過擺有兩只石獅子的月亮門,明軒展廳的整個空間便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陳工,”
方聞剛一進門就喊了起來︰“咱們的客人來了。“
“攝制組的同志來了?”
這個時候,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走了過來︰“歡迎歡迎。”
陳從周,國內首席園林建築學家、園林美學大師。
四年前,當大都會博物館準備建築一座擺放明代家具的展廳時。
著名設計師貝聿銘,二話沒說就向方聞推薦了陳從周。
“當時一樓的埃及廳上方是個全挑空的設計,”
在江山與張路架好了攝像機後,方主任首先介紹了起來︰
“之後博物館決定,就在埃及廳的上方加蓋一個二層樓板,作為中式園林的展位。
選好了展廳地點後,展廳的建築風格又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尋遍了甦杭地區的庭院後,陳工和我一致認為甦-州城的殿春 是個很不錯的樣本……”
清泉、假山、半亭、書房……
裝修已經接近尾聲的明軒展廳內,來自國內的27位工匠正在完成最後的修飾工作。
隨著方聞和陳從周的介紹,江山扛著攝像機一路跟著。
當鏡頭對準一位位工匠的時候,很多同志還對著攝像機笑呵呵的招了招手。
“國家領導對紐約博物館的項目非常支持,”
陳從周邊走邊說︰“明軒廳的一磚一木全部來自國內。
這里的50根楠木梁柱,都是1979年專門采伐的。
當時在四川的森林中砍伐後,扎成木筏直接從長江漂流至甦州。
為了給展廳燒制磚瓦,甦州還重新啟用了陸墓的御窯……”
王世襄腳步一停︰“陸墓御窯?紫禁城的御窯?”
“對,就是紫禁城的御窯,”
陳從周點了點頭︰“按照老規矩,這里的每一塊磚都打上了‘戊午甦州陸墓御窯新造’的印記。”
听到這,王世襄轉頭看了眼江山︰“還真不是一般的支持了。”
江山只笑不語,中美蜜月期間的諸多事宜可不就是頂格上嘛。
“不僅是國內,”
方聞在這會拿出了一迭照片︰“美方的領導也十分重視這項中美藝術合作……”
接過照片後,攝制組的幾位同志一塊看了起來。
“這一張是紐約市長親自主持的開工儀式,下面這張是中美兩國工人在開工儀式上交換安全帽的場景,”
方主任在旁邊一一介紹道︰“還有這張,是前總統尼可松親臨博物館看望甦州工匠們的照片……”
“這些照片可以給我們一份嗎?”
江山一拿到這迭照片,就沒準備撒手了︰“我計劃把它們一塊放進紀錄片里。”
“當然可以了,”方主任笑道︰“這些照片本來就是給你們準備的。”
那敢情好,江山笑眯眯的將照片遞給了身後的余思歸。
“請問,”
下一秒,一直在猶豫不決的陳從周實在是忍不住了︰“您是不是黃永鈺先生?”
“正是在下,”
早就被對方看得發毛的黃永鈺反問道︰“你認識我?”
“哎呀,”
陳從周一听,趕緊握住了黃永鈺的手︰“我先頭就看著面熟,沒想到還真是你啊。”
瞧著對方一臉的激動,一片茫然的黃永鈺,只能使勁的回憶。
不過還沒等他多動會腦子,方聞也過來打招呼了︰“原來您就是黃永鈺先生,幸會幸會。”
接著,他們又將目光轉向了王世襄︰“請問您是?”
“他妹嵌疾蝗鮮叮俊 br />
為了給好友壯壯聲勢,黃永鈺隆重介紹了起來︰“國內著名的文物專家、文物鑒賞家、漆器技法整理編撰者、古建築研究所專員王、世、襄!”
“王世襄?”
一听對方的介紹,方聞差點沒原地起跳︰“故宮文物研究所的王世襄?”
“退休職工一個,”王世襄一臉的風輕雲淡︰“不足掛齒啊!”
方聞再次確認道︰“您真是王世襄先生?”
王世襄點了點頭。
瞧著對方激動的模樣,不僅的王世襄本人,就連一旁的江山也停下了手里的活。
方聞緊緊握著王世襄的手︰“真是沒想到啊,國內居然給攝制組安排了兩位特級專家。”
黃永鈺和王世襄相互瞧了瞧,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升的級。
“王老,您來得正好,”方聞問道︰“能幫我們館看件東西嗎?”
王世襄︰“古董?”
“也可以這麼說吧,”
說完,方聞向著一個方向指了一下︰“請跟我來。”
(本章完)
<!-- 翻頁上aD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