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6章 小人書的高光時刻
李大爺全名李若誠,從事翻譯工作已有三十來個年頭。
www.399xs.com
就算是多年前住在牛棚里,也沒有一日不在譯書。
從不喜歡硬搬字面意思的老人,一直堅持用優美恰當的文字,詮釋原著的本意。
所以每當完成一本書的翻譯工作,李若誠老先生必定是即勞身又傷神。
手上這本《The Little mermaid》,雖然已經快翻譯結束了,卻一直對書名的譯文耿耿于懷。
如今听江山這麼隨口一叫,竟覺得妙不可言。
江山覺得老人問的特奇怪︰“不就是一句英文嘛,哪那麼多講究?還什麼譯作……”
忽然,他意識到了什麼︰“您老不會是在翻譯這本書吧?”
李若誠立刻重新戴上黑框眼鏡︰“正是如此,不光是它,我翻的書多了去了!”
鄰居老倆口這一身濃郁的書卷氣,左右隔壁論誰都能看得出。
可江山倒是頭一回知道老人家有這愛好。
江山立刻追問︰“這麼說您老是翻譯家?那一定有不少原版書了?”
現如今這個時間點,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沒有打發時間的消遣物。
市面上有可讀性的書刊少的可憐。
“翻譯家不家的不敢妄稱,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書,自己愛買,出版社還經常給送過來,”
李若誠的話,打斷了江山發散的思維,他繼續道︰“原版外文書也有不少,不過你真看得懂?”
听到老人提到出版社,江山雙眼一片燦爛。
先前還在琢磨如何能和出版社搭上線,沒想到貴人就在身邊。
70年代末期,別看後世一個個說的有多歡,就好像誰來都能變成王實一樣。
殊不知這個時候是最不能輕舉妄動的階段。
但江山卻知道有條路,賺錢雖不猛但卻穩。
1978年,各地開始重新恢復連環畫的出版。
江山心里盤算著,再過一陣子小人書的高光時刻該到了,到那時他可有事干了。
上輩子江山的愛好廣雜,其中最燒錢的,就是四處搜羅小人書和連環畫的花銷。
最肉疼的當屬一套1979年出版的《三國演義》,全套60冊,花了他整整35萬。
據說這套書的原畫稿,拍到了過千萬的成交價。
據原畫師回憶,當初那個年代他們根本就不重視畫稿的回收,大多被編輯部定期當廢品一賣了之。
那位原畫師口中的年代,不就是現在嘛!
更何況,上輩子江山對小人書的熱愛,可不只限于收集小人書。
在大學讀書的那段時間,他幾乎臨摹了市面上所有能見到的7、80年代的小人書。
圖書館、博書館、舊貨攤……
那幾年,這些地方天天能見到身背畫板的江山同學。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江山了解到,原來早在70年代末,一張插圖或封面的稿酬竟高達10至20元。
而一頁連環畫的稿酬則為5至8元,想想一本畫下來得拿到多少稿酬!
清美一些有門路的美術生,靠著幫出版社畫插圖、連環畫,早早就成為了萬元戶。
70年代末的萬元戶是什麼概念?
于是,畫小人書,也成了江山的短期就業方向。
“你確實看過這書吧?”李若誠拍了拍蓋在腿上的書︰“不過你是在哪看的?總不能也是在知青點吧。”
“當然不是,”江山笑了︰“您老可能還不知道,我如今在印刷廠上班,前段時間在單位一個老倉庫里翻出了一箱書,其中就有幾本英文原版書。”
“里面就有這書?”
“對,但版本不一樣,不過那箱書看了大約小半年就消失了,也不知上哪去了。”
江山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讓旁人知曉自己不但讀過一些書,還是舶來書。
說起來,也算的上見過一些不同的風光。
就算以後自己不小心說漏了嘴,也能給找補回來。
李若誠听了這些話,覺得合情合理。
“那肯定是被別人順走了,”他篤定道︰“現在國家恢復了高考,很多人都在惡補英語。”
老人忽然想到了什麼重點︰“黴嶄賬凳櫚陌奼靜灰謊 訓浪 駝獗鏡撓ぐ拿 筒灰謊 俊 br />
“一樣的,”
江山稍稍頓了一下,想了想該怎麼和老人解釋︰
“書名的確都是 The Little mermaid,但之前在鄉下時有位大哥曾教過我,如果英文語句讀起來特別扭,可以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理解去閱讀。”
“說的沒錯,”
李若誠完全贊同這話︰
“只不過說的時候可以隨意,但換作譯文譯書就必須要逐字推敲了……你小子在這方面倒是有些天賦。”
李若誠這會再看江家老三,竟越看越順眼︰“海的女兒∼不錯,說的真不賴!”
一提起自己的專業,老人的話明顯多了起來。
江山也樂在其中。
令他沒想到的是,原來《安徒生童話》早在1909年就已經來到了我國。
那個時候《The Little mermaid》最早被譯作《海公主》。
譯名挺好,但當年的編譯者在翻譯這篇童話故事時加入了自己想法,也就是進行了改編。
當初那篇安徒生童話,處處透著瓊瑤大媽的韻味。
這個年代的編輯部門,雖還沒領略到瓊瑤劇的狗血,卻也覺得該再次重譯這篇童話故事了。
于是,作為“浦江外文出版社”的常駐翻譯編輯李若誠老先生,自然就接下了這一任務。
出版社對老人的翻譯功底很放心,只提了兩個要求︰快和尊重原著。
“如今這故事,我已經譯的差不多了,”
李若誠笑著說道︰“可一想到這書名就打不起精神,幸好今天遇上你江老三了,哈哈哈……”
兩人說話的檔口,李若誠的老伴李懷英端著一杯熱茶走出了屋。
她詫異的發現,自家老頭的臉上正舒展著難得一見的笑容。
于是也不聲不響搬張小椅子坐在了一旁。
江山著實吃了一驚︰“1909年就有這書了?那麼早就有人開始翻譯原版書了?”
“比這早的都有,”李若誠接過老伴遞過來的茶︰“不過直到09年前後才開始出現白話文的譯文。”
“噢!”
李若誠繼續說道︰“之後直到建國後的十多年里,對引進原版書的需求一直處于高位。”
李懷英同樣也是位翻譯,這一會見老伴聊的開心也在一旁補充道︰“那個時候國家對翻譯工作者非常鼓勵支持。”
說完,她和李若誠同時回頭看了眼自家的大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