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48章 终于住上了玻璃房
时值仲夏,斗柄指南,八卦属离,其神祝融,其帝炎炎。
www.399xs.com
端午之后,宫中已焕然一新。
就连引水入宫的水渠,也被内侍省和皇城司,打扫的干干净净。
水渠中的淤泥与其他杂物,都被清理出来,然后装车运出宫去。
皇城内的厕所与其他污秽之地,更是被人仔仔细细的清理了一遍,同样装车运出宫去。
然后,刘惟简就带着人,将大量生石灰,撒入水渠、厕所等地,里里外外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消毒。
同时,赵煦的福宁殿,也开始了全面装修。
福宁殿内外,一切用过铅和朱砂的墙壁、殿柱、用具,统统都被铲掉、挖掉甚至连地基都被人铲出来,然后装车运走。
随着赵煦的动作,整个皇城瞬间醒悟。
然后开始了同样的操作。
所有有朱砂、铅、汞的东西,都被彻底清理。
包括内侍省、入内内侍省。
很快就发展到都堂、开封府、六部有司官署,甚至是六品以上大臣的私宅。
汴京城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朱砂、铅、汞(水银)运动。
就连城外的道观里的牛鼻子、寺庙里的大和尚,也开始跟进。
这既是在拍皇帝的马屁,同时也是在避皇帝的忌讳。
毕竟,皇城里的赵官家,已经明确的表达了他对朱砂、铅以及汞的厌恶。
那么,谁要是不跟进。
就等于自绝于天!
更是赤裸裸的告诉赵官家——我家/本官邸你别来!
没有傻子会做这样可能死全家的傻事。
在汴京城,全城都开始轰轰烈烈的去朱砂/铅/汞运动的时候。
赵煦在福宁殿中,看着沈括带着人,将一块块透明的厚实玻璃,安装到福宁殿东閤的书房与静室之中。
等到安装完毕,赵煦看着明亮的书房,龙颜大悦:“辛苦沈卿了!”
“不敢!”沈括嘴上虽然谦虚,但心中却是得意不已:“此全赖陛下圣智提点,臣岂敢居功?”
赵煦呵呵的笑了笑,没有否认,只是道:“朕只是随口说了句话而已!”
“其他事情,皆卿与诸位大匠,格物之功也!”
在秦汉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可以烧制琉璃器物了。
比如说战国时代的蜻蜓眼,在现代就是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好东西。
自唐以来,琉璃烧制技术开始飞跃。
甚至已经有人能烧制出类似现代的无色玻璃器物。
比如说,赵煦在现代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里,就见过不少精美的唐宋时期的琉璃器物。
其中从唐代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那些顶级的琉璃器物,哪怕和现代工业制品相比,也不逊色了。
关键,这些器物,还都用了吹制技术。
是的!
在隋唐时期,琉璃以及所谓的无色琉璃器物,就已在用吹制技术了。
这些技术,在大宋也传承了下来。
很多士大夫家里,都有着琉璃器皿。
赵煦的父皇生前,甚至有一整套琉璃陈设器——其中最大的一件是蓝色琉璃梅瓶!
当然了,这些东西每一件的制成,都不容易。
需要花费重金,反复烧制,经历多次失败,才能制出一件堪用的器物。
所以,赵煦让沈括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设立了‘琉璃司’,从内侍省、六部有司以及民间,招募了上百名经验丰富的琉璃匠人。
然后,就交给他们一个任务——烧制平板无色透明玻璃,同时研发出水银玻璃镜。
这可是很赚钱的!
所以,赵煦给他们的经费是无上限!
在沈括的主持下,琉璃司内的工匠与官员,用了两年时间,攻克了无色平板透明玻璃的烧制/吹制技术。
之所以这么快,自然是因为,有很多前置科技树,都已经被前人点亮了。
比如说,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在琉璃的烧制过程加入草木灰了。
南北朝发明了麦秆和生石灰煅烧烧碱的技术后,就拿着这些东西往琉璃里面怼了!
隋唐之后,各种有色透明琉璃甚至无色透明琉璃器物,开始纷纷涌现,并进入士大夫贵族们的生活中。
所以,沈括和他的琉璃司,实际要攻克的只有三个事情:第一,廉价琉璃批量生产技术;第二,廉价的无色透明琉璃批量烧制技术;第三:平板玻璃烧制技术。
前两点,是耗时最多的步骤。
因为,如今的匠人,生产和制造各种东西,都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
且多数人的方法,都是祖传的。
好多技术,不落文字,且传父不传子。
这就导致了,好多人其实既不懂自己的方法,也不懂为什么?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父祖/师傅是这么做的。
他们也就跟着这么做。
改良?改进?
不存在的!
所以,在第一年,琉璃司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工匠,然后按照不同的烧制流派,将这些工匠分成一个个琉璃烧制小组。
接着委派官员,带领这些小组,开始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实验。
工匠们烧制,官吏就在旁边记录他们的烧制步骤。
然后,就开始对照。找出各个烧制小组的共同处,把异同拎出来。
接着,一步步试错,同时鼓励各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验证。
终于,在元祐二年的十一月,琉璃司内,就已经能批量的烧制各种琉璃了。
不止成本大大降低,关键能一次大批烧制。
只是,这些琉璃大都都是有色琉璃。
什么绿色、蓝色、彩色……
五花八门。
这些东西烧制成功后,赵煦就将它们推向市场。
你还别说,卖的还不错!
不止大宋的士人、富商们很喜欢,就连契丹、吐蕃、党项、大理、交趾等国的商贾也都很喜欢。
特别是熙河的蕃官们,喜欢的不得了。
他们尤其钟爱,将琉璃制成珠串,然后戴在脖子上,或者供奉到寺庙里。
托这些人的福,赵煦狠狠的回了一口血。
然后,就加大了对琉璃司的研发投入。
在年初的时候,突破无色透明玻璃的烧制难点——依旧是靠着笨办法穷举出来的。
琉璃司的工匠在烧制工程中,偶然间发现,加入少量锰粉后,本来有着杂色的琉璃,透光度大增!
然后他们就开始照着这条技术路线,一路高歌猛进。
就这么的搞出了批量烧制无色琉璃的技术流程。
到四月份的时候,琉璃司就又攻克了平板玻璃的烧制技术。
还是穷举——一个个办法试!
在偶然间,有工匠在吹制的时候,发现只要把玻璃先吹成圆筒,然后趁热切开、摊平。
平板玻璃就这么简单的被发明了!
于是,赵官家的书房,终于能换上玻璃窗了!
今年冬天,说不定还能吃上反季节蔬菜呢!
莫名的,赵煦想起了,现代的一个笑话——只要你努力工作,到年底的时候,老板就能换豪车,包嫩模了!
于是,便厚赏了琉璃司上下。
对于攻克主要技术难点的匠人,更是直接授给官身。
虽然,只是伎术官。
但,在官本位的大宋,官就是官!
依旧是有着特权的人上人!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