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在現代留過學 | 作者︰要離刺荊軻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

    宋武雖然已經被說動。www.biquge500.com

    但作為一個縱橫外海十幾年的大海賊。

    他自不是一個人。

    手底下有著千來號,跟著他討生活的兄弟。

    所以,他還是很猶豫的。

    擔心官府朝令夕改,更擔心朝廷哄騙他們上岸後,再給他們一刀。

    這樣的事情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

    所以,他還需要更多的東西來說服自己。

    恰在這個時候,碼頭上的魚獲交易開始了。

    官府派來的官差們,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並沒有什麼其他動作。

    這就很反常了。

    “官府派人來,為何不征稅?”宋武奇了,于是對他身邊的文士問道。

    大宋官府,素來是無利不起早。

    而且,各種攤派、加征,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文士眯起眼楮,道︰“宋頭領還不知道吧?”

    “如今淮南路那邊遭災了,听說從三月開始就沒怎麼下雨,運河水位一直在降,漕船入京艱難!”

    “這又怎樣?”宋武皺起眉頭。

    大宋天災頻發,又不是今年才有的。

    自景佑以來,隔三差五就有天災發生。

    中間還夾雜著人禍——兩次回河,淹沒了無數州郡。

    而朝廷對這些災禍,能做的不多。

    充其量,也就是賑災,同時招刺流民。

    其他的事情,也就只能躺平了。

    文士笑了笑,拱手對汴京方向︰“當今官家仁厚,見不得百姓受苦……”

    “所以不止遣宋昭宣,將兵南下救災,在淮南等地,疏浚河道,開鑿水井,架設水車……”

    “又特旨募京東采金之民南下協助救災,只要願意南下救災之人,不止自出內帑,與其工錢,還特旨免其等將來三年采金稅……”

    “更下了旨意,免了我明州販入淮南路各州的魚干等物的商稅!”

    “此外,我明州漁民的魚獲,也一體免稅!”

    “這可是當今官家的仁政,不止要活淮南百姓無數,更令我明州士紳百姓,皆受恩澤!”

    說到這里的時候,文士忍不住的驕傲起來。

    大宋地方上,各路、各州甚至各縣,都築起了高高的稅卡。

    往日里,浙江路的商品,在本路都是舉步維艱。

    所謂︰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如是而已。

    但,當今官家推恩,讓明州的魚干,得以免稅直入淮南。

    這對明州人來說,等于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而且淮南控扼運河,輻射四方。

    明州魚干,打著賑災的幌子,滲透了進去後。

    明州的海鹽也跟著殺了進去——魚干身上裹上一層海鹽,是不是很合理?

    就這一兩個月,明州就已經有很多人發家致富了。

    沿海的漁民,更是歡喜鼓舞。

    現在,出海打的魚獲,再也不擔心賣不到了。

    只要到岸,就會被商賈立刻買走。

    商賈買回去後,直接腌制、曬干,裹上海鹽,裝上船舶、車馬,直接打著賑災的幌子,賣去淮南——好多人還沒有走到淮南,就已經賣掉了魚干。

    浙江路本地的市場,就能消化這些東西。

    同時,各地的私鹽販子,現在也參與了進來。

    那些消息靈通的大鹽商們,現在都跑來明州,薅起朝廷的羊毛來了。

    最初,他們只是單純的來買魚干,用賑災魚干的名義,掛羊頭賣狗肉去賣私鹽。

    可到了明州後,他們發現明州的海鹽價格,非常便宜。

    于是紛紛大手筆的采買。

    所以,如今的明州,不止是魚干行銷各地。

    明州海鹽,也趁機滲透到了浙江、淮南各州。

    甚至打入了揚州、江寧等地的市場。

    明州會館,據說都已經在揚州開起來了。

    這是明州商賈的黃金時光。

    自古以來,明州商賈還未有像今天這般風光的。

    當然,這也難免會引起別的地方的嫉恨。

    道路上難免有沖突。

    但這些都是小節。

    作為明州人,文士對現在的局面,非常滿意,對汴京的官家更是無比孺慕——什麼是聖天子?這就是啊!

    宋武听著,瞪大了眼楮,有些不可思議。

    什麼時候,趙官家這麼大方了?

    居然肯為了受災的百姓,而減免稅收?

    等等……

    魚干賑災?

    魚干賑哪門子的災?

    賑災不應該運糧嗎?

    難道,汴京的官家,在‘何不食肉糜’?

    但宋武那里知道,現在在淮南當地救災的主力,不是汴京的那幫禁軍大爺,就是從登萊等地南下的‘英雄好漢’們。

    無論是禁軍的大爺,還是‘好漢們’。

    都不是那種會委屈了自己的人。

    每天吃食,都要吃好喝好。

    現在,淮南各地的救災現場,哪天不是炊煙裊裊,各種海魚干蒸肉、煮湯?

    這些人加上宋用臣在淮南本地,招募的青壯民夫和征調的當地禁軍、廂軍,加起來十幾萬人。

    這些人每天人吃馬嚼的,消耗掉的都是天文數字的魚干、海貨。

    于是,盡管宋用臣實實在在的把工錢和賞賜都兌現了。

    但,在這些人大手大腳的開銷下,他回頭一算賬,發現朝廷批給他的賑災款,兩個月下來,居然還剩下了三十多萬貫!

    因為,在那些禁軍大爺還有英雄好漢們的帶動下。

    淮南本地的青壯民夫還有禁軍、廂軍,很快也沾染上了大爺和好漢們的習慣。

    每天做完工,非得吃好喝好。

    完了,晚上還得去附近的瓦子勾欄里瀟灑一番。

    听听小曲,看看相撲,小賭一把,甚至找個小娘子,溫柔鄉里走一遭……

    這些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工錢不夠用了。

    于是,英雄好漢們把自己淘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給填了進去。

    禁軍大爺們,則將他們過去在汴京城了給人修院子、鑿井子賺到的錢,也都差不多填在了工地上。

    某位神衛軍的指揮,甚至在某州的工地瓦子上,一口氣消費數千貫,硬生生的靠著鈔能力,捧起了一位才女名妓!

    在這樣的氣氛下,淮南當地的青壯民夫與禁軍、廂軍很快就學壞了。

    除了少數意志堅定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在卯吃寅糧。

    甚至已經出現了欠了一屁股債的人。

    新的循環,已經開始了。

    所以,魚干、海貨,現在在淮南,還真是賑災的必需品。

    因為,救災的主力,需要這些廉價的吃食,來維持體力,來保證士氣。

    所以,朝廷派去調查的御史,回頭就報告了都堂——魚干免稅,誠乃善政。

    因為魚干一石,抵得上數石稻麥。

    而其價格,也只堪堪比數石稻麥稍貴——淮南承平時,斗米百錢,如今遇災,米麥價格飆漲,民間斗米已數百錢。

    而從明州、登州運過去的魚干、海貨。

    重鹽且營養高,數量多,價格便宜。

    一斤標準的上好魚干,在免稅後,也就七十錢而已。

    雖然宋用臣過一手,要賺上一筆——提舉都大淮南修河官署出售的魚干要百錢一斤。

    可依舊是供不應求。

    宋武不知道這些,自是難免疑慮。

    不過,很快的,宋武就發現了,那些靠岸的漁船上,抬出來的魚獲有些多。

    不!

    應該是夸張的多!

    而且,幾乎所有漁船的船艙里,都在抬出一框框的魚獲。

    而且,他也很快發現了,這些漁民捕獲的,似乎都是同一種魚。

    作為一個在海上討生活的海賊。

    宋武自是認得那種魚。

    那是石首魚!

    在明州外海的一種極為常見的魚類。

    他的寨子里,也常常會捕獲這種魚。

    但問題是……

    統一且大量大規模的捕獲這麼多石首魚……

    怎麼做到的?

    于是,他忍不住問道︰“先生,怎昌國這里捕的都是石首魚?”

    文士笑了笑,答道︰“不瞞頭領,此乃陳明府奉旨意,授予我明州百姓的一門皇家秘法。”

    “頭領應該知道,這石首魚,也叫王魚、黃魚……所以,它們也是受王氣驅使的……”

    “而陳明府奉旨意,授我明州漁民秘法,乃在海上密布漁船,結成大陣,將那魚群驅趕到一起……”

    “然後,漁民以竹竿放入水中,敲擊竹竿,只消片刻,所有石首魚便盡皆昏厥,落入網中……常常一網就是數千條,甚至近萬條……”

    “真乃神乎其技,天家之威也!”文士激動的說道︰“明州漁民,皆因此感恩戴德,酬謝天恩呢!”

    事實上,現在明州的漁民,在將魚群驅趕到一起後,將竹竿放入海中,會一邊敲擊,一邊面朝汴京方向,口呼萬歲。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海面上一群又一群銀色的大魚,接二連三的漂浮起來。

    于是,他們跪在船上,又哭又笑,對著汴京方向,又拜又叫。

    捕魚,從未像他們現在這麼簡單。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登州近海。

    石首魚魚群,每年春夏的洄游,讓漁民們喜極而泣。

    這才是現在魚干廉價的原因。

    石首魚,在現代叫大黃魚。

    在如今這個時代,在山東、江浙近海的數量,以百萬噸計算。

    明州和登州,剛剛萌芽的原始近海捕撈,對這種以百萬噸為規模的魚群,根本造不成任何傷害。

    甚至連防御都沒有破。

    但,在宋武眼中,當他看到,漁民們從上百艘漁船里,搬出了數千筐的魚獲。

    這些碩大肥美的魚獲,密密麻麻堆磊在碼頭上。

    商賈們帶著伙計,用著大稱,一筐筐的收購著。

    雖然收購價很低——品相好,個頭大的一斤不過十來錢而已。

    而其他魚獲,不過七八錢一斤。

    可是一艘漁船,常常能有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魚獲。

    所以,這些漁民常常能拿到十幾貫甚至數十貫的銅錢。

    這讓宋武看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他舔著舌頭,呼吸著。

    招安!

    我也要招安!

    哪怕招安後,官家不給他官當。

    他帶著兄弟們,一起打漁也可以發家致富!

    于是,宋武不再遲疑,直接和這文士道︰“當今官家聖德至斯!某若再冥頑不靈,那就真的是良知盡喪,愧為人子了!”

    “請先生回稟明府……”

    “某,宋武,感佩朝廷恩典,願受招安,從此為大宋臣民,食官家俸祿,至死不悔!”

    文士握住宋武的手︰“頭領能知大義,率眾歸明,吾必上稟明府,言說頭領忠義之事……”

    “旬日之間,官府招安使者必入頭領水寨!”

    “屆時,頭領受了招安,直去明州城中,接受官身便可。”

    ……

    宋武在這天下午,乘上一艘快船,沿著昌國復雜的海岸線,向前航行,穿過岱山島,進入了一座在岱山以東的海島。

    這里是他的老巢。

    上百艘的大小船只,密密麻麻的停泊在島嶼深處的一個海灣。

    而他的水寨,也就設在了這個海灣盡頭。

    當宋武回到水寨,當即召集了他手下的大小頭目——海上的海賊頭目,基本都是操船的船長。

    這很好理解——船行大海,船長的經驗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

    因為大海上,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導致船毀人亡。

    宋武將這些船長召集到一起,說了他應邀在昌國的見聞,也講了現在官府的政策。

    船長們听完,頓時都按捺不住了。

    “宋哥哥,官府真的肯赦免我等?”

    “哥哥,朝廷真的肯給俺們差遣?”

    “俺們真的可以上岸,不受官府追緝?”

    船長們亂糟糟的問著。

    宋武見著,在心中嘆了一聲,雖然他已經決心接受招安,但多少還是有些心涼,但這就是外越人。

    自古以來,外越人都是‘海外孤忠’——只要朝廷(不管哪個朝廷),肯接納他們,肯給他們一條出路,基本都會感恩戴德的欣然上岸。

    海上討生活的艱辛,是外人無法想象的。

    荒島上,缺衣缺食,無醫無藥。

    海上潮濕,各種疾病叢生。

    好多人三十來歲,就已一身的病,連刀子都拿不起了。

    孩子們更是很難長大。

    宋武的妻妾給他生了八個孩子,卻只活下來一個,其他都夭折了。

    于是,他微微點頭︰“某已經決心,接受招安,等官府招安使者到,就帶兄弟們一起去明州,拜了明府,受了官家的官職,與兄弟們登岸!”

    于是,整個水寨一片歡騰,好似過年了一般。

    宋武瞧著水寨中的景象,也是嘆了口氣。

    然後悄悄的找到了他的弟弟宋文,同時也這寨中的二把交椅。

    兄弟兩人徹夜長談。

    最終做出了決定——大哥宋武帶上所有願意上岸的,去明州受招安。

    弟弟宋文,則帶著剩下的人,繼續留守這座水寨。

    這是為了以防萬一,留下一條後路。

    若招安後,一切順利,扎下根後,再來接宋文。

    而類似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幾個月已經發生了好幾次。

    在未來,還將不斷發生。

    ……………………

    明州治所在如今乃是覲縣(今寧波市覲州區)。

    此時此刻,執掌著明州大權,並兼任著提舉明州市舶司的朝散大夫、直龍圖閣陳睦,正恭恭敬敬的將帶來的貢品,放到一個小小的墳塋前。

    小小的墳丘前,有著數不清的祭拜痕跡。

    都是過去數十年,歷任的明州知州以及覲縣縣令還有當地士紳們祭掃留下的痕跡。

    墳丘上無碑,這說明死者年紀很小。

    然而,墳塋前明顯的祭掃痕跡,又說明了死者的身份極為顯赫、特殊。

    以至于,最近十幾年中,不止官府不斷祭掃。

    地方士紳甚至百姓也都來祭拜過。

    顯然死者的父祖,不僅僅位高權重,而且還在覲縣甚至明州有著極高的威望。

    而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只有一個人——故宰相、守司空、荊國公王安石。

    于是,這座墳塋的主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王安石早夭的長女,也是他最喜歡的女兒——王覲。

    這個,在他在覲縣為官時出生,同時也不幸早夭于此的小女孩。

    恐怕永遠不想到,在其死後將近三十年的今天。

    依然有著無數陌生人,紛至沓來,前來祭掃。

    而今天是王覲的忌日。

    所以,不止陳睦這個待制級別的明州知州親自祭掃。

    明州士紳們,更是排著隊來上香。

    這可不僅僅是因為,王覲是王安石愛女。

    也是因為,明州素來就是新學的根據地和發源地。

    明州士人,基本都是新學門生。

    不客氣的說,這里就是新學的大本營之一!

    陳睦靜靜的看著自己面前的小小墳包。

    他沒有回頭,只是默默的說道︰“小娘子,您的妹妹,如今與吳氏和離了,恩相的願望終于達成了!”

    恩相的女兒,嫁給了吳充的兒子。

    這是很多新黨大臣,所無法接受,卻又無可奈何的現實。

    因為吳充是死硬的舊黨頑固。

    不止在王安石在朝時,與新黨為難,其在王安石罷相後,幾乎毀掉了新法。

    所以吳家是新黨大臣眼中的眼中釘!

    絕大多數新黨成員,寧願和司馬光和解,也絕不會給吳家好臉色。

    現在吳、王兩家的婚姻,終于以和離結束。

    新黨大臣們無不彈冠相慶。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事情過程中,宮中的官家表現出了耐人尋味的態度。

    吳安持——他親手關進太學的。

    吳家和王家和離的事情,他看似沒有參與。

    但實際上呢?

    明眼人都知道,在吳安持被送入太學後,吏部的王子韶還有太學的陸佃,為什麼敢明目張膽的針對吳家,背後要沒有宮里面的支持,借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的。

    而吳家在這個過程里的表現,更是證明了這一點——素來依仗著家世,喜歡告狀的吳家人,這次安靜如雞,連慣用的撒潑打滾都沒有用,不過半個月,就乖乖的將王家人昔年的嫁妝,原封不動的送回了江寧。

    吳、王兩家的婚約,在沒有驚動任何人,同時也在無數人的注視下,悄然結束。

    這意味著什麼?

    聰明的新黨大臣們,已經在彈冠相慶了——先帝果然交代過官家啊!

    只等官家親政……我等就將再次高舉介甫相公的新法旗幟,再次開始變法。

    但舊黨元老和大臣們,也保持著沉默。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畢竟,那些元老,個個都是老狐狸,都成精了。

    他們保持沉默,恐怕也得了宮里面的某些承諾,至少是看到了宮中態度。

    看著面前的小小墳包,陳睦再次低頭拱手一拜,然後,他轉身看向他身後的官吏與士紳。

    明州,作為介甫相公新法的悟道之地,同時也是新學的發源地——介甫相公就是在覲縣縣令任上開始講學的。

    自然,上上下下都是新黨成員。

    陳睦就任明州後,奉旨意在明州大興船廠,鼓勵捕魚,減免船舶和捕魚的稅收。

    最近更是開始大量的進行免稅。

    在來自朝廷的政策支持和陳睦主持下,明州的商業氛圍越加濃厚,受益人群不斷增加。

    新法的支持率,自是一路走高。

    如今的明州,已是真正的新法根據地了。

    “有勞諸公今日來此祭掃,在下謹代表恩相王公,拜謝各位明公……”

    雖然陳睦從未在王安石門下求學,他也不是王安石提拔的。

    但,沒有王安石變法的話,依他的資歷和背景,哪里可能四十來歲就身居高位?

    他又去那里,得到當今官家賞識?

    所以,陳睦很識趣。

    自到任明州,就事事以‘介甫相公門生’自居。

    將自己打扮成了鐵桿的荊國公擁躉。

    這既是為了方便施政,也是在向汴京表態。

    明州上下的官吏、士紳們,紛紛拱手︰“謹從明府之命。”

    便在陳睦的率領下,浩浩蕩蕩的回到明州的羅城中。

    一入城,便是一派繁榮的景象。

    明州,本就是一個商業城市——太宗淳化年間,明州便已開港,設置市舶司,廣迎海外商賈。

    于是,萬里之外的異域商賈,紛至沓來。

    明州商業風氣開始興盛。

    如今,明州羅城的商業氣息,更是濃厚無比。

    到處都是倉儲。

    沿江的碼頭上,更是堆滿了各種商品。

    大量船舶,日夜往來不息。

    在這里便是異域之人,也不算罕見——常常能看到真臘、佔城乃至天竺、大食之人。

    如今,又因為陳睦奉旨鼓勵私營造船業。

    這羅城內外,一個個大奧,開始涌現。

    都是明州士紳、商賈,從明州官府借了低息貸款,又受了官府的技術分享建立起來的。

    這些在陸地上,就可以建造船舶的大奧,規模大小不一。

    在最大的那三個大奧中,現在已經在建造,結合天竺、大食商賈的船舶特點,又運用大宋船舶技術的新式海船。

    這種海船,吸收了天竺、大食人乘坐的船舶所用的船帆——開始使用三角帆來驅動,力求讓未來的大宋海船,也可以和那些大食商船一樣,縱然逆風也可以航行。

    為此,陳睦還聘請了好幾位來自大食的善于制造船帆的大匠。

    同時,船體則采用了大宋的技術。

    大量使用水密艙,采用三副舵設計,並運用了來自吉州、溫州等地的多種成熟設計和技術。

    最後建成的船舶,將重兩千料,長三十丈(大約九百到一千噸排水量),可運數千石到一萬噸的糧食或者商品。

    不止如此,三個大奧中,如今在建造的巨艦,所用技術雖然大體一致。

    但其船體和艦船外觀,卻都不相同。

    換而言之,那是三種不同風格的艦船。

    自然,私營船廠不可能做這種事情。

    這只能是明州官府的意志——準確的說,應該是陳睦傳遞的汴京官家的意志。

    這也是,那三家士紳,接受官府貸款的條件——為汴京官家,設計建造一款,能夠在近海、遠海之中,安全航行,同時運輸大量貨物、糧食的運輸船。

    不考慮海上作戰要求,純粹只追求運輸、安全和航行穩定。

    陳睦帶著眾人入城後,在去往州衙的路上,剛好路過那三個正在建設的大奧。

    他騎在馬上,看著大奧中,那些正在揮汗如雨的船匠。

    嘴角露出笑容來。

    只待這些巨艦下水、適航成功。

    他就可以向汴京表功了。

    ……

    元元年六月癸巳(20)。

    大宗正趙宗晟上書︰右武衛大將軍、康州團練使趙叔盎,四次唐突,已累放罪,顯無忌憚,乞治罪!

    從之,以叔盎犯律,特展磨勘四年。

    都堂奏︰乞罷承議郎、都大提舉成都府永興軍等路榷茶、買馬、監牧公事陸師閔,並降授奉議郎、主管東岳廟。

    這是被韓絳的孫子,韓宗道牽連的倒霉蛋。

    不止被降授,還被一腳踢到了東岳廟,去管東岳廟里的神仙香火去了。

    這在現代,基本對等于被流放宗教局、工會。

    理論上,他這輩子都沒辦法翻身了。

    不過,趙煦對此人顯然有著自己的打算。

    所以,在都堂熟狀到了趙煦手里的時候。

    他抹掉了陸師閔流放的去處。

    這麼優秀的理(刮)財(地皮)小能手,怎麼能把人生大好歲月,用在東岳廟的神仙們身上?

    應該為大宋天下中興,奉獻自己的才智才對!

    所以,趙煦大筆一揮,改成了︰責授邕州右江安撫副使。

    讓這位元豐時代,以朝官身份,在成都府和永興軍,就差沒把當地商賈們的錢包掏空的能吏去廣西和呂嘉問搭班子了。

    趙煦的文字到了都堂,都堂宰執,自然沒有異議——本身除授官職,就是天子權柄。

    何況,趙煦對陸師閔的發落,明顯更重——邕州右江安撫司,那可是在交州北方,化外蠻荒之地。

    比嶺南更南方!

    自古就是瘴癘險惡之所。

    搞不好連荔枝都沒得吃!

    這在大宋朝野士大夫眼里,妥妥的貶嫡,而且是重貶!

    陸師閔本已待罪回京,得了旨意,立刻就被官差押送著,踏上了前往邕州的漫漫征途。

    他出京數日後,在京西就遇到了,燕辰統帥的御龍直和軍醫隊們的凱旋隊伍。

    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些本該在交趾瘴癘濕熱之地病死的御龍直和軍醫們,大包小包的滿載著各色布帛、金銀,同時還帶著大量交趾婦女的隊伍。

    特別是御龍直的士兵們——他們身邊跟著的,基本都是身高體壯的健婦。

    每一個身高都在五尺六寸(大約180左右)上下。

    看的陸師閔懷疑人生——什麼情況?

    他們在交趾做了什麼?

    難不成,這些家伙把整個交趾所有身高及格的婦人都充了自家口袋?

    而陸師閔的想法,極為正確。

    在戰爭中和戰後,燕辰統帥的御龍直士兵們,對金銀、絹布什麼的,幾乎沒有什麼爭搶的積極性。

    反正,也沒有人敢虧待或者短了這些天子身邊的禁衛——何況他們手里,還有著官家御賜的火器,動若雷霆,擲則糜爛數十步。

    所以,他們將精力完全放在了另外一個方面——搜羅符合御龍直審美的婦女。

    而眾所周知,大宋的御龍直們的審美,與其他所有人都不同。

    他們不追求漂亮,也不在乎性格。

    他們對自己的妻妾,只有一個要求——身材高大、健壯。

    越高大,越健壯的婦人,越符合他們的要求和審美。

    百年來,御龍直們娶妻納妾都是如此。

    奈何,大宋天下,特別是開封府附近,符合他們要求的婦女太少了,僧多粥少,競爭激勵,好多人二十好幾了,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妻子,可急壞了!

    這次南征,燕辰帶去御龍直將士,就像是掉進了米倉里的老鼠——交州北方州郡所有健壯高大的適齡婦女,都被他們歡天喜地的娶走了。

    好多人一下子就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美滋滋!

    甚至有幸運兒,一口氣連娶帶納,帶回了三四個身材高大健壯的交趾婦。

    喜得是連走路都飄飄然了。

    陸師閔在道左,見著這些耀武揚威的招搖過市的御龍直們。

    原本灰暗的內心,似乎燃起了希望。

    “或許,這邕州右江安撫副使,並不像吾想象的那麼可怕……”

    “興許,吾還能有回朝的那一天?!”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

    在六月癸巳日這天,趙煦在改了陸師閔的命運後,就在燕援率領的御龍直護衛下,乘上御攆,出了皇城,到了開封府。

    今天,是靖安坊的‘汴京學府’開售的日子。

    也是‘汴京學府’的展示區,正式對外公開展覽,接受未來的‘業主’們考察的時候。

    趙煦雖不能親臨現場親自看一看。

    但,他還是想要坐鎮在開封府,以便第一時間就收到來自靖安坊方面的消息。

    ……

    趙煦的車駕,進入開封府的府衙,蔡京率領著開封府上下官吏出迎的時候。

    在開封府府衙東方,東華門外,馬行街以北的靖安坊外,已是人山人海。

    孫賜帶著下人,擠在人群中,緊張的看向那大門緊閉的‘汴京學府’。

    他有些緊張,生怕自己搶不到靖安坊的房子——這樣一來,他如何向世人證明,他是當今官家的走狗呢?

    你連官家的房子都沒有買到,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官家的走狗?

    笑死人了!

    和孫賜同樣緊張的還有黃良。

    黃良甚至比孫賜還緊張——因為他做的買賣,完全就是靠著皇權庇護,才能展開的營生。

    一旦,他不能證明自己的忠誠,甚至哪怕是忠誠被懷疑——黃良都知道,自己是有死無生的。

    有的是人,願意將他這個忠誠度不夠的商賈踩死,然後取而代之。

    所以,黃良為了確保自己今天可以第一個沖進去,並在‘搖號’中搶到房子——越多越好。

    他不僅僅提前,交了整整十套房子的認籌。

    今天他還特地雇佣了數十名汴京城里有名的‘有活力人士’。

    個個都是精壯孔武的漢子。

    以確保自己在靖安坊開門的瞬間,順利沖進去,並第一個開始搖號!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