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如果說,單單只憑借文書檔桉藏室內的數千枚竹簡,就斷定墓主人劉賀是一位喜愛讀書的人。
www.biquge001.com
似乎還缺乏了那麼一點點“鐵證”的感覺。
但是,在清理文書檔桉室的過程中,很快荊州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又再次發現了一樣東西。
如果說,墓主人喜愛讀書,那他絕對少不了使用硯台。
可不,在這文書檔桉室里,就出土了圓形和長方形的硯台各一方。
硯台這東西,在西漢出土物里已經不算是稀奇了。
比劉賀生活的時間更早些的年代,都有硯台出土。
不說遠的,生活在漢文帝時期的遂先生,墓中不也發現了石硯台。
不過作為列侯,劉賀的硯台顯然是要比五大夫使用的高級不少。
這兩枚硯台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做工很精美,長方形的硯台上面還刻有獸紋。
史書記載,硯台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
初期的硯台,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
其原始形態為較平整的河光石,故《說文》將硯解釋為“石滑也”。
至漢時,硯上出現了凋刻,有石蓋,下帶足。
又由于早期的墨為顆粒狀或薄片狀,未做成墨錠,不便握持。
故秦、漢古硯多附有研子(研樣、研石),用它壓住墨粒研磨。
本次硯台的出土也再次證實了這些史料的記載。
目前可以推測,這兩個硯台是海昏侯生前用過的。
之前考古發掘的漢墓已有硯台出土,但保存如此完好,制作如此精美的硯台實屬罕見。
至于具體是什麼硯,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考證。
不過硯台的出土,顯示墓主人生前喜歡書法,這點無疑是肯定的。
目前這些出土物已打包提取送至實驗室,有可能後續會發現墨的存在。
這兩塊硯台的出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並非是硯台本身。
而是其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既然有硯台,說明海昏侯應該是喜愛書法的。
和後世明清時期,是個讀書人就會有硯台不同。
在西漢,一般是官僚階級,才會有硯台。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除了當官的,在西漢沒有其他人會平常沒事需要寫文字了。
包括那些讀書人,在沒有成為官僚之前,更多的時候也是抱著竹簡研習學問,而不是揮毫寫作。
只有官僚,以及少部分很熱愛文學,很熱愛書法的大學者,才會常備硯台。
而海昏侯,他雖然是一位列侯,但是也不是官員,除了短暫的當過一段時間皇帝,之後他其實也沒有太多接觸政務的機會。
能夠讓他親自寫奏章、文書的情況,也只有可能是給中央朝廷寫點東西了。
那麼,海昏侯常備兩個硯台,並且都陪葬入墓中。
這說明海昏侯生前應該是勤寫作之人,如果只是一年給漢宣帝寫幾份奏章,那不至于兩個硯台輪著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
一個昏庸無道的人,會沒事就研習書法嗎?
漢代的列侯乃至諸侯王墓,都發掘了不少。
但是出土硯台的絕對是少數。
大部分諸侯王和列侯,實際上平常不親自寫作的,大多都是口述然後由專門的記事官去寫。
真正會用到硯台的,說明他生前沒少親自寫文章之類的。
一個沒事就知道吃喝玩樂,作樂消遣的昏庸貴族,肯定是不可能去干這種事情的。
听聞文書檔桉室內出土了硯台後,孔建文就臉色怪異的和陳翰都囔道︰“這海昏侯墓,越來越刷新大眾對海昏侯的認知了。”
“雖然說,漢宣帝作為成功者,並且他的皇位來源于霍光的廢立君主,如果他要維護自己的皇位正統性,肯定是要維護霍光的正確性。”
“所以在霍氏家族被漢宣帝秋後算賬後,霍光的功績卻沒有被抹除,甚至漢宣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從政治角度看,既然漢宣帝肯定了霍光的功績,那他廢掉的劉賀,不管本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那也必須是個昏庸無道的昏君,才有被廢的理由,才給漢宣帝上位的合理性。”
“但是真的從海昏侯墓,發現了一個與史書記載完全不一樣的海昏侯劉賀,還是讓人很唏噓啊。”
“考古真的是一件,充滿了意義的事情。”
面對孔建文的感慨,陳翰十分認同的點點頭︰“是啊!”
如果沒有考古學家,如果沒有海昏侯墓的出土。
雖然學界早就有劉賀可能是被抹黑了的說法,畢竟27天干1000多件壞事,任何邏輯正常的人都沒辦法相信。
但是真實歷史到底如何,已經被塵封在了歲月之中。
就算現代人對《漢書》的記載有各種懷疑,但是也只能停留在懷疑,停留在心照不宣上。
不管是在教學歷史,還是公開討論中,劉賀都只能是史書中記載的那個“無道昏君”!
這就好像是,大家知道劉賀其實不一定是昏君,寫史書的人也幾乎是明著說了,我就是夸大了,劉賀不可能這麼的壞。
但是因為沒有實際上的證據,大家卻對這段青史沒有任何推翻的能力。
可是,海昏侯墓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現狀。
雖然說,暫時還是沒有辦法去將海昏侯“無道昏君”的形象洗白。
並且他也不至于到“洗白”的地步,作為政治失敗者,海昏侯就算不昏庸,和賢君、明君之類的稱呼也是掛不上勾的。
但是!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文物,卻可以給現代人,構建出一個與史書上迥然不同,更接近真實歷史中的海昏侯形象。
他可能沒有那麼的出色,但是肯定算不上是大昏君,至少是一個重視農耕,重視農業生產的合格,乃至中等偏上的賢明貴族。
他也不是肚里沒有多少文化,天天就知道斗雞遛狗,大肆享樂,胸無大志的衙內。
至少他喜愛讀書,熱愛學習和文化,家有藏書無數,學問不能說是當時大才,但是至少也是明事理,懂文化,知廉恥的文化人!
這樣的一個海昏侯形象,給世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原來,史書上被遺棄千年的“昏君”,也有這樣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