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五一五章 攻守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明新命記 | 作者︰哼哈大王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對于崇禎皇帝深陷其中的困局,楊振雖然是旁觀者清,可是他也並沒有太好的解決之道。www.biquge001.com

    可以說,到了崇禎十二年以後,任何人身處崇禎皇帝的位置上,他所面對的都將是一個死局。

    除非,這個人能夠壯士斷腕,干脆放棄遼東,甚至于更進一步,干脆一口氣把朝廷前往江南,還都金陵,然後用江南的財力重整旗鼓,十年或者二十年後再率師北伐,收回北方。

    唯有如此,眼下這個財政近乎于崩潰的大明朝,或許才能有救。

    可是,眼前的崇禎皇帝,會采納這個策略嗎?會答應這麼辦嗎?

    歷史已經證明,他不會采納,也不可答應。

    不光是他不會采納,不會答應,滿朝文武大臣,京師官民百姓,以及九邊將帥士卒,誰也不可能答應。

    如今,誰要是敢在皇帝面前提出這個方略,且先不說崇禎皇帝會拿他怎樣了,光是滿朝文武大臣,京師官民百姓,九邊將帥士卒,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崇禎皇帝的本心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反而是天下官紳士民百姓之心了。

    不到萬不得已之時,勸崇禎皇帝南遷的話,誰也不敢提。

    包括楊振在內,同樣如此。

    再說了,勸崇禎皇帝南遷,他楊振能夠得到什麼呢?

    崇禎皇帝真要南遷的話,他楊振面臨的局面,只會比現在更加艱難。

    所以,于公,他不能提這個茬兒,于私,他也不能提這個茬兒。

    也因此,當眾人跪在地上口稱有罪的時候,他只能默默無言,自己心里憋悶而已。

    “唉,遼東一日不平,遼餉便一日不能斷,遼餉一日不斷,百姓便一日不得休息,百姓不得休息,流寇便要蔓延,然後,不募兵便不能平寇,而不增賦卻又無以餉兵,如此一來,何年何月是個頭啊?”

    崇禎皇帝一個人站著,既像是說給跪著的眾人听,又像是自己在喃喃自語。

    之前在午門下意氣風發的臉上,此時滿是灰心喪氣,疑惑迷茫。

    崇禎皇帝當然不懂得什麼經濟規律,但是憑他當了十多年皇帝的經驗教訓,他憑直覺,就已經覺得眼前這個循環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而他把這個死結的開頭,安在了遼餉上面。

    他的這個想法對不對可以討論,但是若說他昏庸糊涂,完全不懂得大明朝眼前的困局是什麼,那卻實實在在是冤枉他了。

    可是看到問題出在哪里容易,要解決卻是難上加難。

    再加上崇禎皇帝又是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臭脾氣,讓這個問題更加難以解決。

    對于這個問題,楊振當然是知道的,洪承疇、陳新甲這樣的人物,能不知道嗎?

    他們當然都知道。

    若非如此,洪承疇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兵出山海關了。

    他之所以不想現在遼西挑起戰端,後來也不想督率大軍在遼東與滿清決戰,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是在冒險,一旦失敗,就全盤皆輸了,僅剩的本錢也將賠個底掉。

    陳新甲其實同樣也認識到戰事與財政的關系。

    只不過他的解決之法與洪承疇的不同,他認為遼東的戰事越是遷延日久,朝廷的財政就越是支撐不住,到最後甚至于可能不戰自潰,所以他希望能夠速戰速決。

    這也是他後來建議崇禎皇帝不斷地催促洪承疇北上決戰的重要原因。

    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洪承疇老成持重求穩為上的打法,顯然是高明一點。

    但是崇禎皇帝以及陳新甲他們的想法,難道就沒有道理可言嗎?

    世上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那麼簡單,他們身在廟堂之上,自有他們的考慮。

    所以,楊振即使以後世的眼光看崇禎,也沒有絲毫的鄙夷或者非議,除了對他最後能夠以死殉國充滿敬意之外,剩下更多的則是同情。

    楊振見洪承疇、陳新甲、駱養性、張若麟等人跪在地上不吱聲,任憑崇禎皇帝一個人自言自語,他的心里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醞釀再三,張口說道︰

    “陛下!古人說,攘外必先安內,臣思之,用在今日,正乃匡救時局之良策。我大明內有流寇四處作亂,外有東虜虎視眈眈。然則流寇在內而弱,東虜在外而強。若是關內關外兩面作戰,我大明雖地大物博,卻也難于兼顧得了,一旦國力耗竭,則事不可為矣!”

    崇禎皇帝正唉聲嘆氣不已,听見楊振這麼說,頓時精神一振,連忙問道︰“攘外必先安內?漢卿可有良策,快與朕說說,怎麼個安內攘外之法?”

    楊振見崇禎皇帝原來的滿臉憂色,一下變成了滿臉關切,當下也不再遮遮掩掩了,干脆將自己對國事的大略想法和盤托出了。

    “若以臣之見,今日之計,切切不可再頭疼而醫頭,腳痛而醫腳了。往日,寇急則調邊兵以征寇,虜急則又調剿寇之兵以攻虜。如此,將士疲敝不堪,而寇與虜又內外呼應,皆不能根除,以至于釀成今日之患。”

    楊振說到這里,看見崇禎皇帝對自己所說的含有批評他的話並無多大反應,于是接著說道︰“以臣之見,從今往後,莫若先內而後外,先弱而後強,取外守內攻之策!”

    崇禎皇帝听見楊振這麼說,一時若有所思,仿佛愣在當場,過了片刻,方才又看著楊振問道︰

    “外守內攻?何謂外守內攻?”

    楊振見問,立刻說道︰“外,則屯兵以城守,不求急功于一時;內,則集兵以攻寇,剿撫並用,斬草除根。如此外守而內攻,不出數年,關內可定,關內安定之後,聖上再以關內剿平流寇之強軍,集結出關,即可一舉蕩平東虜!”

    楊振這番話里,當然也帶有忽悠的成分,他的目的就是把崇禎皇帝的目光,轉移到關內的剿匪戰場上去,不要總想著現在就能一舉蕩平東虜。

    楊振這麼做,並不是他想挾寇自重,也不是他想埋頭發展什麼的,他只是單純地想要避免明清松錦大決戰在他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發生。

    事實上,如果從他個人利益角度考慮,肯定是崇禎皇帝把關外抗虜擺在優先位置,才對他最有利。

    而且他現在正打算向遼南半島轉移,遼西這邊打就打吧,打起來,他在遼南才更有利可圖。

    可是現在的楊振,畢竟是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客,他並不是明末關里關外的軍閥,所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肯定還是要以大局為重的。

    而他現在所說的這一切,說白了,實際上是冒著自己利益受損的風險,完全站在大局角度上憑良心所說的話。

    可是這個話,落在他人的耳朵里面效果如何,可就不是楊振自己所能左右的了。

    他的那番話說完,就見崇禎皇帝目不轉楮、默默不語地盯著他,看了好大一會兒。

    包括跪在一邊的洪承疇、陳新甲、張若麟,甚至是王德化,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楊振的身上。

    他們似乎都在琢磨著判斷著楊振所說的這番話,到底是出于公心,還是出于私心。

    “陛下,楊都督方才所言,攘外必先安內之策,與今日形勢,頗有一契合之處。臣嘗讀宋史,宋宰相趙普當年曾對宋太祖言道,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楊都督所言方略,出處即在此,臣思之,確是治國安邦之大道!”

    眼見崇禎皇帝沉吟不語,跪在地面上的洪承疇突然發話,替楊振所獻的方略補充了一個說明。

    對洪承疇來說,不管楊振所講的是出于公心還是私心,至少在道理上講,與他的態度是比較貼近的。

    雖然守備遼東,不主動生事,仍舊要消耗大量完全由朝廷承擔的糧餉軍械,可是比起集結重兵,到關外與東虜滿韃子決戰來說,可就省錢多了,而且所面臨的風險也低多了。

    “的確,漢卿方才所言,頗有一番道理。可是朕想問你們的是,前宋中國安則安矣,而群夷可曾制服?”

    崇禎皇帝沉吟不語許久,到最後卻是這麼一句。

    這句話問得洪承疇啞口無言,一時囁嚅不能語,也讓楊振不知道該如何答對了。

    但是,眼見著自己所說的話即將付諸東流,楊振還是趕在崇禎皇帝沒對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內徹底否決之前,忙又說道︰

    “陛下,臣之所言外守而內攻,非謂關外大軍尸位素餐、徒耗糧餉者也。外守,乃是以守為主,以戰為輔,若單以關外戰局而言,而是東攻而西守。”

    “哦,何謂東攻而西守?!”

    崇禎皇帝今日召見楊振,本意就是為了商議遼東戰局,眼前這個楊振方才對他所言的那些話,他憑直覺就認為楊振這是想把他的注意力從遼東轉移走。

    如果楊振是這樣的人,那他跟祖大壽之類的只敢固守城池,畏懼東虜而不敢戰的遼東將領又有何區別呢?

    所以,當楊振提到攘外必先安內的時候,他想來想去,覺得楊振這是出于私心,分明是祖大壽那些人搞過的把戲。

    可是楊振這回來京師,可是給他帶來了數千滿韃子首級,帶了前所未有的捷報,以及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午門獻俘禮啊!

    因此,他雖然心中有所不滿,可是又不好立刻當眾表現出來。

    畢竟這個楊振,他還是要重用的,而且除了楊振,眼下山海關外,他還能重用誰呢?

    也正因此,此時他听見楊振話里有話,似乎回心轉意了,于是立刻便踩住了這個“台階”,馬上追問楊振所謂的“東攻西守”是什麼意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