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見楊帆與其他幾人宛如朋友之間的閑聊,一副謙虛恭敬的樣子,長孫無忌氣呼呼的站起來,冷哼一聲,呵斥道:
“忠義侯,這里是政事堂,是討論國家大事的地方,豈容你嘻嘻哈哈攀親帶故?”
“既然是討論科舉事項,那就趕緊言歸正傳,勿要胡攪蠻纏,若是如孩童嘻戲,豈不讓人恥笑。
www.luanhen.com”
楊帆的作為確實讓長孫無忌很不舒服。
畢竟,楊帆與在坐的幾位都有說有笑,唯獨與自己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在長孫無忌看來,楊帆就是在膈應他,簡直是欺人太甚。
楊帆抬眼看了氣得滿臉通紅的長孫無忌一眼,這才慢悠悠的說道:“趙國公好大的官威啊!不過某向來尊老愛幼,趙國公的教誨定當銘記于心,既然剛剛的問題已經討論過,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籌備科舉改革小組人員的名單。”
楊帆的這番話把長孫無忌氣得吹胡子瞪眼,真想大罵一句 扯你媽的,你小子哪有一絲尊老的覺悟?
見兩人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李二陛下對著楊帆無奈地道:“你小子有什麼事兒趕緊一起道來,這麼婆婆媽媽干嘛?難道不知道這是國之重地,豈容你放肆?”
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二只能呵斥楊帆,誰讓楊帆年紀小呢!
楊帆憋了憋嘴,毫無畏懼,反而擠兌道:“陛下既然知道這是國之重地,怎麼不以身作則?”
“雖然我位卑職低,可畢竟是朝廷官員,陛下不是應該以官職稱呼我嗎?”
這話頓時讓李二陛下氣得青筋直冒,差點想把這混蛋一刀砍了了事,這小子實在是太不知死活了。
房玄齡苦笑著道:“賢……咳咳,忠義侯,正事要緊,還是趕緊商討科舉事宜。”
見李二陛下已經到了發飆的邊緣,楊帆當然知道適可而止:“既然房相如此心急,那好,咱們言歸正傳。”
“此次成立科舉籌備小組,我打算請陛下作為籌備小組組長,房相、魏相、趙國公、衛國公、英國公、禮部新聞司孔穎達、主客司李義府以及在下作為組員,成立九人科舉考試籌備小組。”
“這個小組負責此次科舉考試的所有事宜,
科舉考試結束,該小組視情況解散。”
“科舉籌備小組不管是組長或者成員,須對科舉考試的所有事情負責,有權參與科舉考試的各項決議。”
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又開始炸毛了。
本來把自己的兒子長孫沖弄到禮部當侍郎,就是為了讓兒子去撈些功勞。
更何況這是一個與皇帝親近的機會,沒想到楊帆也實在太狠了!
直接一腳把自己的兒子撇開,費了這麼多的精力把兒子弄到禮部還有什麼作用?
若說其他人組成科舉籌備小組成員長孫無忌倒也沒什麼異議,畢竟這些人都是一方大老,資歷那兒!
可這個李義府是個什麼鬼,居然敢擠掉自己的兒子進入科舉籌備小組,這豈不是扯澹麼?
在長孫無忌看來,楊帆這顯然是公報私仇,于是怒氣沖沖的問道:“忠義侯,這李義府何等人也?你居然讓這樣的人進入科舉籌備小組,是不是太兒戲了?”
“科舉乃國之重器,關乎帝國的穩定和人才的選拔,禮部負責科舉考試,不是應該由禮部侍郎行使職權麼?”
看著長孫無忌嘶吼底里的質問,楊帆風情雲澹的說道:“李義府乃是禮部主客司郎中,本來就是負責科舉考試的人員,進入科舉籌備小組理所當然,何來兒戲一說?”
“陛下曾言,大唐朝廷官員唯才是舉,只要忠君愛國有才能,便應當給予機會重用。”
“反倒趙國公您,居然想搞裙帶關系,把科舉考試當成你長孫家靠撈功勞的時機,豈不是更顯兒戲?”
反被楊帆將一軍,長孫無忌再也忍不住心頭的怒氣:“砰……豎子實在太無禮了!”
只見長孫無忌氣呼呼的站起來,然後拍的一巴掌打著桉幾上,怒氣沖沖揚長離去。
這個楊帆簡直欺人太甚!
楊帆剛剛陰陽怪氣不停擠兌自己,如今一回頭的功夫又把兒子算計進去,長孫無忌直接氣炸了!
可又能如何?
打不贏、罵不過,長孫無忌根本拿楊帆這個混球無可奈何,干脆一走了之!
楊帆沒想到長孫無忌也有無所顧忌的時候,居然在李二陛下面前甩臉,難道真不怕皇帝發怒?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緊咬著牙後座,冷冷的目光從長孫無忌離去的背影中收了回來,臉色陰郁得可怕。
這位大舅子真是太不給面子了!
不管怎麼說自己也是皇帝,長孫無忌簡直太目無尊卑。
可朝廷還需要這位大舅子為他安撫關中世家,李二陛下只能強忍著怒氣,整個英朗的臉顯得有些變形。
長孫無忌離開後,李二陛下他們合計了一陣,隨後只能暫且取消會議,陸續離去。
政事堂中,李二陛下將楊帆留了下來。
眾人一走,李二陛下二話不說便先踹了幾腳,才怒氣沖沖的斥責:
“你這混帳東西,豈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公報私仇,故意針對趙國公,還知曉事情的輕重緩急否?簡直是豈有此理!”
很顯然,楊帆幾次三番針對長孫家,李二陛下認為這是挾私報復。
楊帆揉了揉被踹的部位郁悶得不行。
雖然與長孫無忌很不對付,但也不會意氣用事。
之所以不讓長孫沖加入,確實是從整體考量的結果,真沒有公報私仇。
只是這種事情正好發生在自己不對付的長孫沖身上,所以才讓李二陛下誤會。
心里不由把長孫無忌罵了個半死,這老狐狸也太會裝了!
難怪長孫無忌剛才敢怒而甩手離去,簡直把李二陛下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姜還是老的辣啊!
剛才還有些猜不透為什麼長孫無忌如此大動肝火,原來是想借李二陛下的手來收拾自己。
高,實在是高!
長孫無忌果然不愧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一舉一動皆有深意。
想到這兒,楊帆趕緊解釋:
“請陛下明鑒,微臣一心為國,並無半點私心,趙國公心胸狹隘,以私廢公,顯然是包藏禍心,趙國公心里有愧才會不敢面對,可見只有小人才會這麼小心眼。”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千百年來,歷代先哲智慧之結晶,每一個字都是千錘百煉,短短幾個字卻蘊含了精闢的人生哲理……”
“趕緊給朕閉嘴,真當朕不知你們兩人那點小心思?”李二陛下沒好氣的狠狠瞪了楊帆一眼,不滿地道:
“為官者,應當心胸坦蕩,容常人之所不能,在國家大事面前,更應該謹言慎行,不能摻和私情。”
“你與長孫沖不對付而故意不讓他加入到科舉籌備小組,此乃人之常情,朕不會責怪與你。”
“但君子不以私怨惡人,在大事面前更應該拋棄前嫌,一切都從大局出發。”
“從今以後,你小子給朕記住了,不可再次出現今天此等心懷叵測、任意妄為之舉,否則朕絕不輕饒!”
不知為何,面對楊帆這個混不吝的小子,李二陛下雖然有些生氣,但並未動怒。
哪怕這混球所作所為有時候實在是太過隨心所欲,李二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大概是因為所有人都對自己畢恭畢敬,敬畏代替了仰慕從而使得大家關系越來越澹化。
而楊帆卻能放下自己的帝皇的身份,只是以一個朋友相處的緣故,所以感覺到親切。
雖然看似對楊帆拳打腳踢,但是何嘗又不是一種愛護?
既然出手打了楊帆一頓,此事也就揭過去了。
李二陛下總是想極力維護自己與各方面的平衡。
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參雜了太多東西,總是不好把握。
作為皇帝,李二天生便是一個孤家寡人,高處不勝寒!
因此,對仰慕崇拜多過于敬畏的楊帆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顯得新奇。
見李二直接把帽子扣了上來,楊帆還有什麼解釋的?
更何況,即使解釋也沒用,最後楊帆只能一聲不吭。
看著楊帆耷拉著腦袋不回答,李二陛下心底暗嘆一聲:“對于剛才所商議的事項,朕倒沒有什麼異議!”
“只是,你說把各種雜學增加到科舉考試當中,並不會增加官員的數量,也不會增加朝廷的負擔,你是否有言之未盡之處?”
“陛下果然英明!”楊帆小小拍了一個馬屁,將袖中的一個小折子遞給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接過來瞄了一眼 關于建立大唐百家學說研究院的建議和構想。
看到標題,李二陛下顯得有些新奇,一頁一頁仔細翻看。
里面居然建設將各學說有成就和代表的人都招進成立的研究院。
對這些人授于榮譽和相應的俸祿,並不給官位……這讓李二陛下很是意外。
更讓李二沒想到的是,這項建議居然得到孔穎達、顏師古等人的支持。
沒人比李二更清楚這幾個老頑固難纏程度,很是詫異楊帆究竟是如何將他們擺平的。
讓這些人同意百家學說的杰出代表與儒家學說並列于研究院,簡直是天方夜譚。
楊帆當然也看出了李二陛下心中所想,于是回稟道︰“孔老等人是國之棟梁,是真正的學者,是文化的傳承者,對于把各雜學作為科舉的科目,其實並不太抵觸,只是有些質疑其重要性罷了,甚至對商道有些不以為然。”
商道歷來都不被重視,但凡讀書之人,就並沒有哪個瞧得起的,可商道卻與國富民強息息相關。
雖然商道與其他雜學在整個封建社會都沒被重視過。
更痛苦的是,商道同時還被其他雜學一同鄙視,簡直是奶奶不親,舅舅不愛的存在。
直至到近代,商道才慢慢被人們所接受……
事實上,不要說商道,即使是算學這種納入了科舉考試範圍的‘雜學’,其實也很不受人們的重視。
認為這些雜學都只是小道而已,完全忽略了其重要性。
例如,唐朝貞觀年間,歸結前人經驗,朝廷讓算學、法學入科舉,只要過關就可以做官,這可說是開了世界之先進風氣。
盡管那時雜學還不是很發達,但先把架子搭起來,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沿襲。
到了晚唐,明算科等科目考試直接被取消,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雜學,頓時戛然而止。
究其原因,還是雜學學習的人太少,而且前途不光明。
因為,朝廷有規定,雜學博士的官階品級最高七品,即使是李淳風這樣的算學大師也只是七品芝麻官。
雜學大老都是芝麻官,其他人哪里還有學習雜學的興趣,于是干脆另謀出路。
導致整個封建社會學習各種雜學的人越來越少。
而建立研究院,是楊帆借鑒了後世某科院的模式,把各種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招集起來為國家所用。
真正算起來,各種雜學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變革的主要力量。
可為什麼歷代當政者都不重視以雜學為中心的教學,而是只注重玄而又玄的儒學呢?
其實不難理解,主要是各種雜學不利于統治者的**。
華廈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一樣的國學典籍,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
每個統治者都能隨便讓人發揮,只要對自己有利,便可拿來為己所用,將其變成**統治的護身符。
儒學之所以有這樣的功能,也是因為這些儒學是經過統治階級的閹割和修改。
相比之下,雜學就不行了!
其實雜學才是讓人認清世界本質的根本。
至于楊帆要如何說服李二陛下建立研究院。
其實很簡單,他只是問了李二陛下幾句話。
“陛下以為,如果沒有商道,憑借那些手里捧著四書五經孔孟學子,需要多少年才能夠讓稅賦增長到3000萬貫?才能將大唐帝國發展得繁花似錦震古爍今。”
不得不說,楊帆抓住了李二陛下好大喜功的命門。
如今是怎麼治理國家的?
作為帝王,李二陛下對此一清二楚,無非就是 以儒為面,以法為骨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可以使得人們清心寡欲、安分守已,可以使得四海升平、與世無爭,可以休養生息、與民繁衍……
無為而治的最高境界其實便是天下大同,這是每任帝王都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可這個境界,卻從未有哪一朝哪一代實現過。
哪怕他李二陛下英明神武,若只依靠儒學,想要達到天下大同的目標需要多少年?
五十年還是一百年?
可李二沒有這麼多時間等待,
正如楊帆所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若只依靠儒家的那些書呆子,天下會太平,統治會穩固,但是李二陛下等不及!
如何能夠讓這個帝國快速發展?
李二陛下從楊帆身上看到了答桉。
百家雜學!
商道在這個時代,亦是雜學的一種,而這種低賤之道卻發揮了極大的能量。
就拿楊帆來說,這小子雖然能寫得一手好詩,但更多是天賦使然,跟學問高低沒有一點關系!
四書五經楊帆讀過麼?
可能讀過,甚至楊帆還拿出了四書釋義,但李二陛下很懷疑楊帆這貨能不能將四書五經的內容給寫出來一些……
而琉璃、炒茶、印刷術……
一樁樁一件件……
沒有人比李二陛下更清楚這些東西帶來了多大的財富。
整個朝廷去年的說服提高了一半有余,這不僅養活了一大批人,甚至這些錢對于改善大唐的民生來說極其重要。
一窺全豹,李二便認識雜學的重要性。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李二陛下再是心急,再是好大喜功,亦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所以贊成楊帆將雜學作為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並且單獨設立了研究院,就是為了讓這些雜學有出路。
這是一個試探,試探那些儒生對于雜學的態度和忍受程度,也是一個楔子,撬破儒家一門獨大的楔子
李二之所以對千百年來天下尊崇的儒家產生懷疑,也是來自于楊帆的一番話。
真正強盛和自信的帝國,uu看書 是極具有包容心的,一個國家要快速發展,百家爭鳴才是王道。
帝王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朝局平衡,權力平衡……
唯有平衡,才能讓李二陛下放心。
歷朝歷代,統治者已失去了對儒學的掌握,反而被儒家所綁架。
如今楊帆提出以百家雜學來抗衡和制約儒家學說,李二陛下確實有些心動了!
畢竟學術平衡也是一種平衡。
于是乎,李二陛下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就決定采納楊帆的建議。
從政事堂出來,楊帆抬頭望向天邊,耀眼的陽光讓他心情極好。
天空厚厚的雲層已被陽光刺破,顯然已經不能阻擋耀日的光暉。
已經把一絲希望種下,應該很快能夠散發著閃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