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尚書及翰林學士,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早朝之後來到了華蓋殿。
www.kmwx.net
朱英也就把早就定奪好的一些制度拿了出來,讓大家查缺補漏。
大明的俸祿制度,嚴格來說是十八個階梯。
從九品,正九品,到正一品,從一品。
每一個品級,都有正從兩職,九品中正制,也就對應著十八階。
按照現在朱英定下的,最低品級的從九品每月的寶鈔俸祿是五貫鈔。
听上去似乎有點少。
正常的三口之家,吃飽飯的情況下,是需要四貫鈔,這里面不僅僅是包含了大米,還柴油鹽醬醋茶等。
初看到,眾人也平常心態,能吃飽就行。
不過看到後面的福利,就有些動容了。
首先是吃飯。
按照新的制度,所有的衙門,不管是哪個類別的,包括宮里頭,都會單獨開設官員食堂。
並且不是一日兩餐,而是一日三餐。
如若遇到加班的情況,更是可以提供宵夜。
單單就這一點,讓五部尚書,翰林學士大為動容。
把吃飯的問題解決了,可就是解決了大半的問題。
這還不止。
在其後面,每個季度都會有相對應的新衣,包括一些附帶。
所謂配送,就是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津貼,這些就不是實物了,而是柴,油,鹽,花椒,之類的作料,數量不算多,但意思到位了。
每個地區的附帶並不明確,會根據當地的情況變化,具體的數額是季度的五貫鈔內。
也就是說每三個月,相當于發放四個月的俸祿實際。
除此之外,對于地方官員,京師官員馬車的配額,使用,也大致的定了一個計劃,具體的詳細,就是需要五部尚書和翰林學士共同來完成了。
而後便是關于傷病之類的。
首先便是醫藥全免。
听上去有些夸張了,其實這還真不多,在各項福利待遇里面,反而是最低的。
可不要拿著後世高昂的醫藥費來對比,如今的大明,現行的中醫,大部分的醫藥都是非常廉價的。
這年頭行醫,講究的是一個懸壺濟世,醫德,名聲最為重要。
尤其是對于中醫來說,像那笑比較有療效的土方子,可能患者自己就能去取了。
藥店里的藥材,幾包下來,頂了天就幾十文。
大夫的針灸,推拿,包括接骨這些,基本上就包含在看診費里面。
去藥堂看診,總共就幾文錢。
你若是骨頭折了,便就當場給你接好,若是哪里不通暢了,來一套針灸,若是得吃藥,那就開個方子,便就沒有別的費用了。
義診在大夫這個行列里,是最為常見的現象。
講究的就是一個藥到病除。
若是吃了你的藥,三日還不見好轉,那可就是砸招牌了。
其實在如今的大明,大夫的地位並不高,對于大夫的劃分,是屬于百工之中。
也就是說,大夫的地位,是跟工匠對齊的,也就比商人的地位高一點。
www.83kxs.com
當然,這只是說一個普遍的現象,不包括御醫,太醫,或者說當代名醫。
不管是大夫,還是藥店,也不存在什麼暴利賺錢,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主要還是一些窮苦的百姓。
指望從百姓身上刮出很多油水來,顯然是不現實的,一些沒錢的,寧可就這麼拖著,也不會說花錢治病。
什麼偶感風寒,那就自己扛著。
吃飯都吃不起呢,還看啥子病哦。
況且對于許多老人來說,一些普通的病癥,都懂得幾個老方子。
受了風寒,那就是一碗姜湯搞定,出身汗就好了,哪里需要去看什麼大夫。
食療在百姓這邊,才是很普遍的現象。
而大夫這邊,面對的病癥多是以疑難雜癥為主。
而調理身體,主要還是在于一些達官貴人,偶有什麼不舒服之類的,便就會請大夫來把脈看看。
大夫這個行業,主要還是傳承。
師傳徒,父傳子。
自小就開始跟著把脈看病,抓藥開方。
嚴謹且便是一輩子的活計。
是以朱英把所有官員的醫藥全免,還真就是一個非常小的方面。
其實這一條並非是針對朝廷官員的,主要是給地方官員。
朝廷這邊,基本上有什麼傷痛病癥的,宮里頭的太醫,御醫就給治了,費用也是宮里頭也出了。
幾位尚書還有翰林院的學士討論了半晌,最後是刑部尚書楊靖開口問道︰
“殿下,這按照官職的品級發放俸祿,可有些官員是實權,有些官員是虛職,也按照如此定奪嗎。”
但凡是官,就有品級。
不過這個品級也是五花八門的。
像是翰林院的修撰,一些從官,還有副官等等,諸如此類的繁多。
若是按照這般發放的話,就好像沒有了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工卻同酬。
那邊累死累活,手握大權,一個月是這麼多。
這邊清水衙門,整天無所事事,一個月也是這麼多。
如此看上去,好像就有些不公平了。
朱英聞言解釋道︰“楊尚書說得在理,不過這般核算下去,就顯得比較繁瑣了。”
“這便是相當于要給每一個官職,都要重新去訂立一個俸祿的標準。”
“是以在我和爺爺的商議中,決定把這塊的區分,體現在津貼方面。”
“每個月會根據衙門負責事務的不同,總體成立一個數額的津貼,而後自上到下,分別按照官職品階發放。”
“是以所處之位事務多一些的,自然津貼也就多一些,事少一點的,津貼也就少一些。”
“這一塊是個重點,便正是需要幾位尚書,學士共同探討一下如何制定,往後變動的話,會根據每年的戶部賦稅營收的情況不同,也有所變化。”
在場的俱是人精,听到太孫殿下的這番話,如何不能理解這津貼的重要性。
簡單點說,九品十八階梯的俸祿,便就是相當于一個基礎保障的待遇,而津貼的大小,才是官員區分的關鍵。
www.kmwx.net
這自然也是催動官員積極性的一方面。
像是犯了過錯的官員,自然津貼和獎賞就被全部取消了,只能有基礎的保障。
反過來說,若是政績到位的,津貼自然就會更高,其他的獎賞也會更多。
“太孫殿下果然高明。”
刑部尚書楊靖夸贊道。
顯然太孫殿下這邊,把很多細節都已經敲定了。
隨著討論的繼續,很多問題在朱英的解釋下也越發的清晰起來。
不說詳細到每一個官員,但是大致的情況基本上都已經開始定奪下來。
具體俸祿改革,尤其是福利待遇這方面,自然不可能說一揮而就,也需要一個過程的醞釀。
包括衙門這邊伙房的搭建,廚師的招聘,也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是這大致的綱要,就要今天必須敲定下來,明日早朝,便就得開始公布。
下個月十五號,就要實行發放了。
次日早朝的時候,京師這邊的印刷坊,已經連夜將官員俸祿制度的詳細,印刷了上千份。
到了朝會上開始文武官員人手發放一份。
看到這紙上自己對應的俸祿,所有的文武官員高興得像一個小孩子般痛哭流涕。
更是許多官員跪地磕首,感謝陛下和太孫殿下的恩德。
在奉天殿里當官,真的是太難了。
處于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錦衣衛的監察中,想要稍微貪一點,那都是極為艱難的事情。
也就是說現在奉天殿的官員,不說全部吧,九成都屬于清官的行列。
不是清官,也在這里待不了多長的時間,就得橫著被送回家。
反倒是地方上的官員監察力度沒這麼大,不貪銀子貪點吃食問題是不算大的。
這不是還有個詞,叫孝敬嗎。
百姓,商人,‘自發’送點吃食,也談不上貪污受賄不是。
有關官員俸祿改革的具體條例,在第二天的時候,就登上了京師邸報了。
對于百姓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好的談資。
“這官員的俸祿也不算高啊,從九品的官每月才五貫鈔,這在京師里找份活干,稍微賣點力氣的,也都差不多了,看來這官老爺也不好當啊。”
有漢子听完說書後,不由開口說道。
不過立馬就遭到了旁人的教育。
“這可是朝堂發放的俸祿,能跟賣力氣的相比嗎,再者你沒听著說嗎,衙門里可是管一日三餐,三餐吶,據說若是因事加班,還有宵夜享用。”
“這衙門里的飯食,你當是跟咱們吃的一樣嘛,就那點錢財,也不知能吃多少餐便也就沒了。”
那漢子听完這話,完全沒有理會其中的挖苦之意,反倒是憧憬的說道︰“這衙門里的飯,指不定每餐都有葷腥,三餐還能有夜宵,當官是真的好。”
“指不定還能管飽呢。”
听著這話,周邊的也跟著笑了起來,同時流出羨慕的神色。
正巧在這個時候,說書先生講述著,關于衙門津貼的事情。
不僅是吃飯問題,還有各項補貼,福利贈送,簡直讓人平白要羨慕幾分。
羨慕歸羨慕,但在老百姓來看,這也是官老爺們正常的需要的,倒是生不出什麼妒忌之心。
能夠當官老爺的,哪個不是飽讀詩書,才學深厚。
比自己這些老百姓活得舒坦些,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對于很多從商的來說,听到說書先生的講述後,反而生出了一股自高感。
大明的興商之策,讓許多投身進去的,哪怕是大字不識,今年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一個月進賬十幾貫鈔,都算不得什麼掙大錢。
賺上百貫鈔的,也是經常听說。
而他們,也是京師消費的主力軍。
錢來得快,自然就沒那麼在乎,花了就花了,明日再賺便是。
娛樂業在京師的發展,是越發火熱了。
據不完全統計,單單是今年在京師新開的青樓,就已有數百之多。
其中有路子的,還從遠洋之外,招來許多外族女子,憑的一股子獵奇獵艷,生意極為紅火。
諸多青樓也是有所有樣。
若是在這個時候的大明,在青樓見著什麼黃頭發,藍眼楮的外族女子,不要驚奇,實在是太多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
海禁解開後,海貿變得更加的頻繁起來,京師的熱鬧,整潔,禮儀,文明,還有包攬著全世界的商品,讓所有來過的人,無一對此繁華不心生留戀。
尤其是從戰爭之中,被大明的商人給買過來的外族女子,更是來到此地,根本就沒有走的意思了。
不過現在大明的律法,尤其是在戶籍上面,只針對于大明國人,其他的想要加入大明戶籍,尤其是京師南京這邊的,就比較麻煩了。
女子還好一點,便是能夠找個京師戶籍,哪怕是大明戶籍的嫁了,便就可落戶大明。
男子就麻煩一點,若是沒有貢獻,或者有技藝才能的,戶部下設的部門,是不會給其落籍的。
而非大明戶籍之人,在許多律法層面,沒有享受的保護。
雖說沒有明文規定,非大明戶籍就要低人一等,但現實的情況就是低人一等。
比如有戶籍和沒戶籍的爭執見官,就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一些桉件上有所袒護,是極為常見的現象。
對于這些,朱英也有所了解,知道有些許不公,但並沒有去改變的意思。
為什麼要改變,區別對待,挺好的。
便就是這樣,才能讓其他外族外國之人,心向文明,心向大明。
從深層次來說,大明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里沒有漢人,蒙古人等等的區分。
只有大明人和非大明人的兩種概念。
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人口,這也是朱英要進行的一個方式。
區別,不公正的對待,往往會讓更多人對于大明更加向往。
用朱元章的話來說,咱大明的百姓還管不過來呢,哪里有時間去管這些外族之人。
在官員制度這邊敲定之後,朱英便在此出宮,開始商定關于工人工會的事情了。
工人工會,在如今的大明是很有實行的必要。
因為工業的發展的基石,就是工人群體。
普通的勞工是工人,有技術的工匠,也是工人,甚至是大夫等人,都屬于百工的行列。
很多創造,科研的發展,最早哪有什麼科學家的存在。
便就是工人在推動。
具體點來說,便就是技術工種。
這些經常在一線工廠里干活的人,往往會蹦出幾個腦袋靈活者,他們發展出更為快捷,便利的施工方式。
有著豐富的實際經驗的他們,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便就屬于近現代科學家的雛形。
只是因為讀書少,所以不能形成更為系統的理論方式。
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是需要大量的先輩獨自摸索。
朱英雖然有著前世的經驗,可他並非是什麼百科全書,對于很多事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大的方向清楚,但是小的方向,那就一竅不通了。
只是不管如何,先保障工人的利益,至少不會平白受到別人的剝削才是關鍵。
出宮之後的朱英,便開始微服私訪所有的工廠了。
不僅僅是民間的工廠,包括自己群英商會下的廠子,也是要走訪的。
自從上次刺殺的事情過去後,朱元章對于大孫的個人武力,就有了一個很是充分的了解。
所以對于大孫的出宮探訪也很是放心。
不過自然還是要有隨身侍衛陪同,便是玄甲衛,也會在朱英出宮的時候,開始進行外出演練。
這邊是有什麼情況的時候,只須朱英身邊的侍衛,向天放上一信號火藥,便就立即行動,即刻護衛太孫殿下的安危。
在如今的大明,是嚴禁火器私自民用的,這也是朱英在發展火藥司的時候定下的規矩。
但凡有私藏火器者,一律嚴懲不貸,大額罰金,沒收火器。
若有憑借火器傷人者,視情節嚴重程度,處以十五年往上勞役,或流放,死刑。
不過對于海貿的商人,出國在外,享有特殊的優待。
畢竟大明之外,盡皆屬于蠻夷之地,為保護大明百姓在外之安危,得通行出大明疆域者,可按照人數在沿海火藥司,租借一定數目的火器。
這個火器的租借,是需要還的,若丟失達三次者,則終身取消租借權,這也是為了不讓火器大規模的流失,別人做起火器生意來。
現階段的火器工匠,都是牢牢的掌控在朝廷手中,即便是一些分部,多數沒有完整的工藝傳承,只能做一些安裝的分配工作,核心技藝自然只能在京師完成。
朱英去探查工廠,自然不可能說是普通人,哪怕是連門都進不去。
自然也不能以太孫殿下的身份,那肯定什麼都看不到。
工廠目前還是隸屬于工部管轄,下屬新設工監司,便就是為單獨管轄民間工廠。
理論上來說,便是群英商會下面的工廠,也在其掌控範圍內。
朱英則是以工監司官員的身份,開始對于各路工廠具體情況的探查。
和隨身的侍衛,自然就是辦成隨從之類的。
雖然年紀有些輕,但目前的官府中,一些勛貴子嗣上任,也屬于極為正常的現象。
走訪探查是一個很麻煩過程,哪怕是京師周邊,也不是說兩三天內就能完成,這一查,便就是半個月的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