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27章 原子能武器!
无源机械外骨骼的实用性已在后世得到证明,无论是青藏高原地区搬运弹药,还是前线战场运送伤员,全都有它的身影,这可是一套能把普通人变成核动力驴的神器,能够极大程度提高部队在山区的综合战斗力。
www.biquge700.com
至于是否生产投入使用,这得由总部决定,毕竟一套机械外骨骼的造价可不便宜,现阶段八路军承受不起大规模列装的巨量成本,最多小规模使用。
得到余华的安排,林婉点了点头,随之按照保密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封存第一代外骨骼设计图纸和包含所有测试数据的试验记录本,而后装入纸质档案袋用封泥封好,接着打电话联系军工局保密科部门。
等了一会儿,待军工局保密人员抵达机械加工车间之后,林婉将手里的纸质档案袋交给对方:“密级定一级机密。”
“是!”两名保密人员闻言面容严肃,接过纸质档案袋迅速离去。
“吕同志,这里交给你,记得把装备领回去,后勤部和警卫团部那边我已经报备过。”待保密封存工作完成,余华朝着吕俊羽作出安排,看了看手表时间显示下午四点,而后转头看向林婉:“瑾瑜,这里的事情基本忙完了,还有点时间,我们去兵工厂各个车间看看。”
不知不觉,没想到又是两天过去,趁着离开之前最后的时间,他想去看看如今兵工厂的生产情况。
林婉没有意见,点头道:“好。”
“是!”吕俊羽正声回应。
抛下吕俊羽,余华二人离开机械加工车间,往兵工厂内部而去,很快,占地面积约两千平米的定装弹生产车间率先映入眼帘,车间内热火朝天,布置数十条手工子弹生产线,数百名身穿军装的工人待在各自岗位,按照定装弹标准工艺要求进行相应操作,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的92毫米子弹。
尽管手工定装弹工艺远不如专业的子弹生产设备,但相较于曾经落后且艰难的复装弹工艺已经好过太多。
见到余华和林婉的身影出现,定装弹车间主任张明小步快跑赶来,立正敬礼:“报告余主任,定装弹车间正在执行两班倒子弹生产任务,当前为白班组生产,应到292人,实到292人,请指示!”
兵工厂采用军管制度,管理层和工人均是现役军人,厂长为最高负责人,下设车间主任和生产小组,车间采取工段和班组管理结构,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
“继续生产,张主任,最近子弹日产量到多少了?”余华举手还礼,询问道。
“目前手工子弹生产线已布置四十一条,昨日92毫米子弹产量为9200发,子弹合格率为58%,目前正在加紧提升工人技艺,争取三个月内将单条产量提高到260发,子弹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主任张明如数家珍般给出一连串相应数据,汇报当前子弹生产的真实情况。
单条生产线产量和子弹合格率是两个关键系数,两者决定子弹的最终产量数据,每天生产的所有子弹必须经过严格质检,唯有质量可靠的合格品才能运出车间,交付部队。
当然,这些‘废品’子弹并非就此报废,它们会通过太行实业公司的渠道流通到外界军火市场,换取极为丰厚的利润。
“不错,产量和质量两手抓,这样前线部队用起来才放心。”余华点了点头,对于张明给出的数据非常满意,58%子弹合格率,已经超越当初制定的目标。
千万别小看58%这个数据,虽然远远比不上后世99%的子弹合格率,但放到现在,这已经是天花板级别,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地区也不超过十个。
能造子弹,合格率90%以上,就已经跻身二流军工制造业行列。
“报告余主任,我们定装弹车间一直严格按照您制订的生产工艺和质检标准进行生产作业,从不懈怠。”张明面容严肃,认真说道。
“好了,你忙,不用管我。”余华没有多说什么,让张明返回岗位主持工作,示意林婉继续往前。
“是!”张明点头,转身小跑离去,返回岗位。
“这个张明是有能力的,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紧抓质量,别小看这58%的提升,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而且走过长征,愿意主动学习进步,是个好管家。”余华迈步向前,一边走一边向林婉说出心中的评价:“等安塞子弹厂建成,可以调他过去主持生产工作。”
林婉闻言,点头记下这个评价。
安塞子弹厂不同于柳树沟兵工厂,这是一座专门生产各类子弹的专业工厂,涵盖各类口径的手枪弹和机步枪弹,整条生产线基于后世洋山机自动机床为核心,生产效率极高,一期工程设计日产量为150万发,三期工厂设计日产量为400万发。
日产量150万发这是什么概念?
待到三年之后竣工投产,便可充足供应前线部队,令八路军彻底脱离弹药不足的困境,向治疗火力不足恐惧症迈出第一步。
两人离开定装弹车间,不快不慢向前走去,仔细查看兵工厂各个生产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手榴弹车间,迫击炮弹车间,中正式步枪生产线,37式迫击炮生产线,同每一位车间主任进行简单交流,掌握信息。
时至今日,经过数轮扩建升级的柳树沟兵工厂已然达到新的高度,子弹月产量逼近25万大关,中正式步枪月产3500支,60毫米迫击炮月产350门,捷克式轻机枪、7毫米大口径机枪和105毫米重炮进入量产阶段。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在中华最贫穷的地区,诞生了中华最先进的兵工厂,短短几月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维修枪械零件演变为生产各类轻重武器和弹药。
看完了兵工厂,已是夕阳西下,余华又去了机械加工厂,钢铁厂,用脚踏遍整个工业区所有角落。
柳树沟工业区门口,余华驻足停留,双眼眺望偌大的工业区,脑海之中尽是回忆,从柳树沟到榆林,从榆林到延城,从最原始的高炉到氧气顶吹转炉,从电炉炼钢到电渣重熔,从子弹到中正式步枪,从60毫米迫击炮到105毫米重炮。
为了这盘醋,余华包了成百上千个饺子。
从北平小小的四合院到现在的延城,他做到了。
林婉跟在身旁,一路作伴,见到余华停留驻足,缓步上前,伸手握住余华的右手,十指相扣,看了看余华疲惫的面孔,未曾想忽然发现他的耳鬓间已冒出三两根白发。
“怎么了?”察觉到林婉的神情,余华收回心神,好奇道。
“你有白头发了。”林婉说道。
“正常的,要是没有反而不正常,短短几个月就像是过了几年一样,真怀念读书的时候,那时候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和看你。”余华笑了笑:“瑾瑜,要是有来世,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相信来世,不过,如果真有来世的话,我希望那个人还是你。”林婉看着余华,纵然面颊微红,眼眸流露认真之意,话音坚定而有力。
这个年代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羞涩,全如火一般炽烈。
女子的脸红便是最深情的告白,余华没有多语,他不是一个擅长说情话的人,只是握紧林婉的小手,牵着她再度向前走去。
既然林婉作出了选择,他也不会辜负这份珍贵的感情,余华虽然两世为人从未谈过恋爱,却也知道什么叫知足。
有个女孩愿意陪你走下去,来世还选择你,足够了。
走着走着,忽然,余华转身回望,将整个柳树沟工业区囊括于眼,凝望片刻,整个人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是时候说再见了,希望自己创造的一切,能让日军感受到什么是温暖。
“至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瑾瑜,我们走吧。”余华轻声说道。
“好。”林婉面颊微红,点头跟上。
……
两人离开柳树沟,返回军工局总部住处,吃过晚饭,余华找到李强,正式提出辞别。
“山水有相逢,聚散终有时,能和你这位天才共事是我的幸运,也感谢你为根据地的付出,我不会忘记,军工局不会忘记,根据地也不会忘记。”办公室里,李强没有出言挽留,他知晓余华的志向和目标,如果留在根据地,毫无疑问是耽搁了余华惊艳绝世的天赋,面对余华的辞别,送上自己祝福。
话音响亮而真诚。
“我更喜欢另外一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余华微笑点头,接着从随身手提包里取出两份文件,摆放于桌面:“这是关于根据地工业体系未来发展的一份规划蓝图,您可以参考借鉴,还有,这是一封关于原子能武器的信,要麻烦您转交给李先生。”
“原子能武器……是核物理学界基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核反应现象所设想的新概念武器吗?”李强闻言神情骤然肃穆,敏锐察觉到关键所在:“你认为这种新概念武器真的有可能出现?”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