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家亞聖出仕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 作者︰大漢護衛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夏城,儒家學院,後山,幾個儒生畢恭畢敬地陪在張華左右,而有資格與張華並肩而走的,只有子夏、吳起二人。www.kmwx.net

    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子夏的弟子,想要在大夏勢力出仕為官,還必須要討好張華。

    這是接近君王的好機會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要是得到張華賞識,可一步登天。

    “先生啊,如今大敵當前,我方岌岌可危,這可如何是好?”

    張華故作不懂,向“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請教。

    “敵國兵臨城下,國君應當厲兵秣馬,選拔賢才,修繕兵甲,鞏固城防。敵國強盛,則以守為主,廣施仁政,獲取民心,積攢糧草,靜觀其變,等待敵國衰弱,然後可攻守易勢。”

    “如果敵國國力持平,則設法與之周旋。敵國弱小,則出兵迎戰。”

    子夏如實回答,露出疑惑的表情。

    以子夏對張華的了解,張華好歹身經百戰,與各種梟雄交戰,不至于問出這麼簡單的問題。

    這種問題,張華比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子夏更加清楚吧?

    張華又嘆道︰“先生說要選拔賢才,可惜偌大的領地,卻無一人可以為我分憂。”

    子夏這個時候已經明白過來張華的意思了。

    張華麾下,文武大臣,人才濟濟,怎麼可能沒有賢才。

    張華故意這麼說,十有八九是為了騙在子夏的儒家學院隱居的吳起出山。

    吳起的才能有多厲害,身為老師的子夏,自然知道。

    子夏暗中看向吳起,而吳起也給子夏使了一個眼神。

    “咳咳咳……”子夏清了清嗓子,“國君如今有良將千員,帶甲百萬,足以擊敗絕大多數強敵,又何來無一人為國君分憂這種說法呢?”

    張華見子夏不上套,又繼續與子夏拉扯︰“這次的強敵,有大氣運加身,非絕世之將才,不能與之爭鋒。我所巡訪的,正是絕世將才。”

    子夏已經猜測到張華所指︰“國君指的可是劉秀?”

    “正是。”

    “此人曾經以一己之力,抗衡十八路諸侯,還能成事,確實有氣運加持。”

    子夏對未曾見面的劉秀,給予很高的評價。

    劉秀的氣運,數一數二,一般武將難以應付。

    “如今世有伯樂,而無千里馬。我願意五百金、封侯之位,乞來馬骨。”

    張華一邊說道,一邊觀察吳起的神情變化。

    張華的條件已經很明顯了,以五百金,外加封侯之位,請吳起出山。

    以吳起的智力值,不可能無法察覺張華的言外之意。

    封侯……

    這個條件,已經足夠讓追求功名的吳起動容。

    封侯拜相,這是所有武將的追求。

    即使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忠臣,也希望能夠名垂青史,蔭蔽子孫。

    張華相信吳起這樣的人才,必定不會甘于和子夏一樣,隱居于市井之間。

    子夏感受到吳起的呼吸變化,知道吳起“雪中送炭”的計謀,已經得逞。

    張華確實沒有十成的把握擊敗劉秀,因此才會來請吳起出山,領兵北擊劉秀。

    兵家亞聖,對上位面之子,必定是一場龍爭虎斗。

    子夏心領神會,終于說道︰“我這里有一位弟子,天賦異稟,論起帶兵的本事,可一生不敗。”

    一生不敗,這已經是極高的評價。

    或許吳起不可以保證獲勝,但能夠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張華明知故問︰“先生所說的將才,在何地?”

    子夏終于引薦吳起︰“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所說的,正是衛國人吳起。”

    吳起鄭重作揖︰“衛國人氏吳起,見過國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但凡是真正融入華夏者,不必計較什麼衛國、宋國、秦國、楚國。”

    張華的一番話,讓吳起肅然起敬。

    張華的眼界,更高一籌。

    “我已听聞你的名聲多時。此次強敵來襲,還請隨我帶兵北上,擊敗劉秀。”

    張華知道吳起已經滿意自己提出的條件,願意出山。

    在此之前,吳起已經在守住夏城時,立下戰功,張華可以直接授予吳起官職,讓吳起擁有帶兵的權力。

    “且慢。”吳起卻沒有那麼容易答應,“國君以為,如何用兵,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張華沉思一會,回答吳起︰“剛才子夏已經明說了,必須治國,而後才能不敗。”

    吳起滿意地點了點頭。

    如果是一般的人,回答吳起的問題,可能會著重于用兵本身之上。

    但平生不敗的吳起,注意力卻跳出了兵道本身,更加看重兵道以外的條件。

    “國力強盛,兵甲、戰馬、糧草充足,君主注重兵事,選拔良將,又得天時、地利、人和,即可立于不敗之地。”

    吳起說出自己的用兵不敗理論。

    吳起的時代,魏國乃是戰國第一霸主,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中山國,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

    吳起在李悝變法的基礎上,開創魏武卒制度,在西河練兵,憑借強大的國力、精銳的武卒,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張華仔細想來,白起也是在基于秦國的強大國力基礎之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國力才是基礎。

    如果讓吳起、白起帶著一群鄉勇,在平原上面對高階具裝鐵騎,也許吳起、白起的戰績會好看一些,但基本上必敗無疑,這是國力上的碾壓。

    楚漢相爭,一開始是項羽佔據優勢,在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取得關中之後,雙方開始轉入僵持階段。然後韓信單獨帶兵,攻打趙國、齊國等地,進行發育,雙方國力逆轉,項羽也就不可避免走向敗亡。

    張華對用兵的看法,與吳起一致,更是讓吳起堅信,自己遇到明主。

    吳起雖然在幾個諸侯手下輾轉,但都是因為遭到猜忌和忌恨,倒不是吳起本身忠誠有問題。

    在吳起看來,忠誠和愚忠,是兩回事。

    只要君王信任,有可以發揮的空間,吳起就可以效力。

    “我可出山,為國君效力,但還請國君答應我一事。”

    吳起提出最後一個條件。

    “如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自然答應你。”

    “我吳起,只是想要找到一國,施展才能。雖能出將入相,但也因此遭到不少人忌恨,今後請國君不必猜疑我的用心。”

    吳起鄭重其事。

    吳起屢次被國君和貴族猜疑,已然有心理陰影,提前和張華打招呼。

    本身來說,執掌兵權,用兵又極強的將領,最容易被君王針對,白起、韓信、岳飛,莫不如是。

    其次,吳起又會主持內政,試圖變法圖強,那麼就容易觸動貴族、世家等集團的利益,自然容易得罪這些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我請你出山,必定不會對你猜疑。”

    不論張華內心作何感想,當務之急是請有“兵家亞聖”之稱的吳起出山對付劉秀。

    以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清楚。

    “那麼,老師,告辭了。”

    吳起終于如願以償出仕,恭恭敬敬,向子夏作揖。

    “此行,務必要當心。”

    子夏只能幫吳起到這里了。

    張華想方設法,想要騙吳起出山。

    吳起又何嘗不是費盡心思,想要在張華這里獲得更高的地位,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

    因此吳起才請子夏作為引薦之人。

    子夏畢竟是孔門十哲,地位很高,張華都要給子夏幾分面子。

    實際上,在張華心目中,吳起的地位要高于子夏,吳起的條件只要不過分,張華都會答應。

    吳起這樣一來,反而是有些畫蛇添足了。

    當然,吳起並不知道其中的關系。

    張華與吳起離開儒家,表面平靜,內心卻頗為激動。

    孫吳韓白、衛霍李岳。

    據說這是統帥最高的八個名將。

    這其中,不算入皇帝。

    如今,兵家亞聖吳起出仕,獲得超一流的統帥,張華完全可以將一個方向交給吳起鎮守,獨當一面。

    不過吳起一個人,還是看不過來這麼多個戰場。

    與張華的領地毗鄰的諸侯,滿打滿算,已經有隴右的秦王、漢中的劉邦、河東的李克用、河北的劉秀、彭城的項梁、許昌的司馬懿、陳縣的劉裕、雲中的拓跋燾,至少需要八個名將帶兵監視、攻略這些諸侯。

    “末將還差一支趁手的兵馬。”

    吳起要兵。

    沒有士卒,吳起的武力不高,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好,魏無忌、龐涓的魏武卒,此時皆在河陽城。想必,沒有比起魏武卒,更加適合你的兵種。”

    無獨有偶,為張華效力的魏無忌,為孫策效力的龐涓,都是戰國時期的魏國名將,特殊兵種,也是魏武卒。

    換而言之,只要吳起為張華效力,那麼就直接獲得一支現成的魏武卒。

    擴大魏武卒的編制,那是擊敗劉秀之後考慮的事情了。

    “我已經有些懷念統帥魏武卒、戍守西河的時候……”

    吳起有幾分唏噓。

    ……

    河陽城下,袁紹、曹操、袁術,三大諸侯,營地相連,延綿數十里,聲勢震天動地。

    袁紹與曹操合謀各種攻城預案,水攻、毒攻、火攻、土攻,盡皆有方案。

    “本初你來當守城一方,我當攻城一方,進行推演。”

    曹操與袁紹在古老的沙盤上進行攻防,相互較量,這也是在模擬東漢軍如何攻下河陽城。

    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曹操的謀士郭嘉、程昱,與他們的主公一起推演,設法找到孫策、周瑜防守的河陽城的破綻。

    袁術只能郁悶地在一旁觀看。

    他袁術只是一個運糧的。

    真正執掌兵權的是袁紹和曹操二人。

    “袁本初、曹孟德。”

    一個三旬武將在雲台二十八將的耿m、吳漢、賈復的護衛下,闖入袁曹聯軍的主軍帳,呵斥周圍的東漢士卒。

    袁紹、曹操、袁術皆驚,趕緊行禮︰“陛下!”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光武帝劉秀!

    在劉秀身邊,銀戟太歲雪天王賈復,始終形影不離。

    顏良、文丑看向賈復的眼神,帶著畏懼。

    即使狂傲如顏良,也不是賈復的對手。

    顏良私底下找賈復切磋,被賈復碾壓。

    “陛下怎會親臨,不是說只是建威大將軍、大司馬帶兵前來……”

    袁紹見劉秀親臨,汗流浹背。

    如果都到了需要劉秀親自出馬的地步,說明敵人強大。

    “你們攻打河內郡的進度,比預計中更加緩慢。”

    劉秀對袁紹、袁術、曹操三人的進展,不是很滿意。

    雖說劉秀佔據河北這塊富庶之地,物產豐盈,但袁紹、曹操在河內郡征戰兩個月,還沒能拿下最後一座城池,他們的兵馬,消耗了劉秀不少糧草。

    “……”

    袁紹、曹操、袁術大眼瞪小眼,都想將黑鍋甩給對方。

    不過曹操想到劉秀英明神武,如果推卸責任,必定會被劉秀識破,于是主動說道︰“臣一度率領騎兵,渡過黃河,兵臨夏城,夏城唾手可得。不料城內有一良將,力挽狂瀾,將臣擊敗……臣願受罰。”

    “哼。”

    袁紹攻克朝歌城,功勞還在曹操之上,終于壓了曹操一頭。

    “你的計謀,並非不好,只是氣運不濟。”

    劉秀沒有否定曹操出兵襲擊夏城的做法。

    理論上,曹操的行動有成功的可能,只是踫巧遇到了吳起,這才失敗。

    “燕雲諸侯紛爭不斷,大打出手,孤計劃親征燕雲。在此之前,必須拿下河陽城。接下來,你們听孤的號令。”

    “喏。”

    袁紹、曹操,不敢違抗光武帝的命令。

    他們的兵器糧草,全部仰仗于劉秀補給。

    “這是何物?”

    劉秀秘密進入袁紹、曹操的大營時,增援的十萬東漢軍先後抵達。

    在東漢軍之中,十六匹戰馬拉拽著一輛大馬車,而馬車上放有一個巨大的鐵籠,被布幔遮住,看不清楚鐵籠之中是何物。

    袁譚帶兵在營內巡邏時,看到東漢軍中有一大馬車,不由產生了興趣。

    “不可過問。”

    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蓋延背著長弓,看守大馬車,阻止袁譚接近。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