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時間飛逝,水稻很快就要成熟,現在去改造後的大棚,就能看到幾乎所有水稻都已經掛著金燦燦的稻穗。
www.biquge001.com
無數人都想來參觀楊舟的水稻基地,校長和生命科學院的院長以及一些科院專家,已經來實地考察了好幾次。
經驗豐富的農學專家,只要看到稻穗,就能確認一畝有多少產量。
楊舟在一個月前,完全沒有說謊,正常的水田里,一畝田,變異巨型稻最低也有2000多公斤產量。
最夸張的是,有些水稻,還是種在了鹽堿地上。
不過這些水稻產量就有限了,每一株都只有少量稻穗,估計畝產不到200-300公斤,沒有正常水稻的三分之一。
但這也是了不得的科研成果,鹽堿地能夠生存的水稻本來就少。
現在解決的是,能不能在這樣的土地生存的問題,而不是產量有多少的問題。
就算畝產只有200公斤,華國的鹽堿土的資源總額約為14.8億畝,其中現代鹽堿土面積為5.5億畝,殘余鹽堿土約6.7億畝,這還沒有算上約2.6億畝的潛在鹽堿土。
就拿北河舉例,燕趙大地鹽漬化土壤面積達900萬畝,其中沿海前沿地帶鹽漬化土壤面積357.28萬畝,主要分布在唐山、滄州和秦皇島區域。
要是這些土地能夠利用起來種植主糧,每年憑空就能多出無數糧食。
當然,限制鹽堿地的不止是水稻存活問題,還有水源問題。
形成鹽堿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干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份,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
還有便是在海邊,看似在海邊不缺水,但其實海水又不能用來澆灌,實際想要實現鹽堿地水稻大規模種植,依舊要解決很多難題。
不過不管怎麼說,楊舟的變異水稻算是開了個好頭,一部分鹽堿地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了。
更何況,還有旱地種植的旱稻。
正常的巨型稻水稻,畝產超過以前的一倍,也相當于土地面積比以前擴大了一倍。
現在就看水稻的口感如何,能不能讓無數農民選擇這種高產巨型稻了。
楊舟忙碌了幾天,本來是打算讓前口村的村民幫忙收割,結果保衛得知這個消息,害怕水稻稻種泄露,請示一番後,決定他們親自來收割。
所有稻種都嚴加看管。
楊舟四名保衛,大多是農家子弟出身,收割水稻駕輕就熟。
水稻基地的水稻稍微復雜一些,每組水稻都要單獨收割,然後脫谷單獨曬干稱重。
全程也由央視紀錄片團隊拍攝,楊舟只是站在一旁看著大家忙碌。
一些博士、研究生,在唐悅的帶領下,把所有數據都記錄下來,最後會融入到楊舟的最新論文里。
等忙完一切,楊舟在前口村楊舟準備了一個特殊活動。
那就是變異水稻品嘗大會。
這次大會邀請的也是清北大學的老師,一些生物學家、科院院士清北大學的學生、媒體記者等參與。
大家將公平地給所有米飯打分。
其中,還摻雜著市面上比較昂貴的特級米。
楊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所有人知道,他研究出的水稻,口感不比一些頂級水稻口感差。
當然在這之前,楊舟和唐悅已經悄悄嘗過了。
幾千個品種水稻,優選出了大概100種有特色的水稻,這些水稻要麼口感好但產量稍微少一些,要麼適應各類土地,還有的是產量特別高的品種。
正是因為嘗過後,知道變異水稻口感優異,楊舟才想做這次活動。
反正這些鏡頭都要放進紀錄片里,甚至汪冰冰表示,拍攝的水稻素材加上這次活動,可以登上新聞三十分,楊舟就更有必要做這次活動了。
以前雜交水稻出來後,因為口感問題,其實種的人不多。
因為目前而言,糧食並不是很緊缺,因為很多糧商的關系,甚至每年還在安南國那邊進口不少大米,進口比自己種植更加劃算。
農民種的就是產量雖然比不上頂級雜交水稻,但口感不錯的長粒香米,比如龍稻18、龍稻21、龍洋16、松粳16等。
根據國家統計中心發布的數據,華國所有雜交水稻增產糧食也就養活6000萬人,華國糧食產量里近85%的產量不是雜交水稻,袁老開發的品種,市場佔有率也不高。
不過袁老對雜交水稻的貢獻是最大的,雜交水稻對我們而言,更像是戰略性武器。
正因為有這樣高產的各種品種水稻,國外才不能拿捏我們的主糧。
現代的買辦同樣不少,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有無數國外品牌的香米進入華國,當然很多品牌只是無良商人掛羊頭賣狗肉,實際上這些香米還是國產,但說是安南的進口。
楊舟的巨型稻研究成功,意味著口感上,能和香米相比。
面對產量更高,口感更好,適應土地更廣,抗災害能力更優的情況下,農民們的選擇可想而知。
變異水稻品嘗大會召開時,楊舟跟在郝 校長身旁,他們身前擺了一條米飯組成的長龍。
所有米飯都用大盆裝著放在桌面上,大盆前方貼著被密封名字的打分表單。
每個人品嘗過後,都要給米飯打分,最高分100分,最後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一下平均分。
因為不知道米飯的名字,大家的品鑒都非常公正,根據自己的喜好,基本不會出現評分失實的情況。
總共差不多有100盆米飯,前面是干飯排在後面卻是稀飯,郝 沒有看到後面的稀飯,還沒有吃便笑道︰“這巨型稻的顆粒比香米要大不少,最後評分會不會有偏差?”
“校長,我們還有稀粥環節,這一路吃下去,到了喝粥的時候,你也分不清哪些是巨型稻了,況且有些巨型稻的米飯大小和正常的大小相差不大。”楊舟解釋道。
“嗯,考慮得很周全,那我就來當一下評委吧!”郝 笑著點頭。